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对中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智力开发的要求越来越高。在中学全面推进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今天,中学生物学教学如何适应当前教育改革的形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开发学生智力,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已成为当前生物学教学改革面临的重要课题,在探索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多媒体教学以其独特的优势,为我们教学素质教育目标的实施,提供了有益的帮助。本文提过举例说明如能正确、恰到好处的运用多媒体,就能很好的发挥多媒体在生物教学中 的辅助作用。
【关键词】多媒体;生物教学;辅助作用
在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多媒体辅助教学作为一种独特的教学手段运用于生物教学中,越来越受到广大同行的喜爱。因为它不仅使教学视听化、形象化,给生物教学带来了活力;而且使课堂的直观性更加突出;更重要的是多媒体“活化”了教材,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兴趣,扩展视野。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到底有哪些辅助作用呢?笔者将从如下几个方面加以阐述。
1 多媒体教学有利于组织教学
多媒体技术能使课堂教学达到一个“序”化工程。讲课伊始使用媒体可以引人入胜;中间穿插媒体能波澜起伏;结尾运用媒体可达到余音不绝的效果。如在讲“水分散失”一节可以这样来组织教学:
课的开始,利用电教媒体进行导入,可巧设导语,暴露关键,给学生播下悬念的种子。教学中先用放像机放一段电视剧《少年特工》里小队员在山顶用塑料袋在树枝上取水的片断,配以导语来问:为什么带叶的树枝会有这种“吐水”现象?一下子学生的思维发条被拧紧了。课的中间可按学生认识的主线和课堂教学顺序加进“枝叶在白天的蒸腾作用”演示实验,同时教师可把自己“讲、做、写、画”的基本功有机地结合起来,给学生一个可接受的立体交叉的信息网,用他们多种感官接受来自各种渠道的外界刺激,强化了记忆。这里需要注意:“讲”要讲清,不能讲穿了;“做”要让学生可见又可信;“写”和“画”要精练美观。课的结尾用投影仪将“蒸腾作用”过程及意义打在银屏上,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留下一个美妙的回忆。
2 多媒体教学有利于激发和培养兴趣。
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勇于探索的内在动力。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南宋朱熹也指出“教人未见趣,必不乐学。”而传统的教学依靠“一块黑板,一只粉笔,一本书”进行说教式的教学。媒体运用单一,学生容易产生疲劳感,乏味感。而多媒体则可以利用各种教具、学具、投影、电影、录音等媒体,集声、光、形、色于一体,直观形象,新颖生动,能够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感官,激发学习兴趣,调动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变被动为主动。例如:在学习“心脏”一节之前,我先播放了一段心脏的3D模拟动画,3D心脏模型做旋转运动,然后模拟电镜技术,仿佛带领学生进入心脏内部遨游,在配上“咚哒、咚哒”的背景音乐,很容易把学生的情绪调动起来。注意力也高度集中,进一步产生了学习的欲望。
3 多媒体教学能增大信息含量,增加知识密度。
生物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它不仅跟我们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也跟今天我们面临的人口、环境、粮食、资源的等世界性的问题密切联系。因此要求学生不仅要了解书本以内的知识,也有必要了解一些课本以外的知识,从而增大信息量。。教学中多媒体在拓宽知识面方面发挥了有效的作用。例如:在“生物对环境适应”一节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除了书中举的例子外,我还利用多媒体展示了生物界奇异的适应现象:高原上气憾冰雪的奇松异木,沙漠里高大的纺锤树,挺拔的仙人鞭;冻土带中勇御贫瘠和寒冷的地衣、苔藓;水中舞动风姿的海带;奇特的变色龙、 枯叶蝶;色彩艳丽的毒蛇等。加大了知识的密度,增加了课堂的信息量,这无疑为学生积累信息开拓了广阔的视野空间。
4 多媒体有助于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紧紧抓住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教学,这是课堂教学中最基本的要求。当讲到重点、难点时,若配以多媒体就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给其留下深刻的印象。
如讲“种子的萌发、休眠和寿命”一节时,要认识到:种子萌发条件是本节的重点。可安排“种子萌发条件实验”让学生增加一下感性认识。方法是:提前一个星期让学生按课本图示的装置进行操作。在讲课时将对比实验带到讲台上,让学生亲自上讲台看一看,哪些种子萌发?哪些种子没有萌发?同时打出种子萌发情况的投影片,以弥补有的学生没有看到实验结果的不足。通过实验与投影这些媒体使学生看到感性材料的表象,最终得出正确的理性结论。这样,既符合初中学生的思维特点,又使本节的重点内容突出,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另外,种子萌发所需要的外界条件是本节课的难点,为了帮助学生突破这一难点,课堂中可安排一个“小实验”,请学生分别咀嚼萌发和未萌发的绿豆种子,待他们亲自品尝到两者确有不同时,然后及时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边板书边推理,推出种子萌发所需的外界条件。通过视觉、味觉、听觉和思维感官功能,使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散了知识难点,化难为易,体现了主体参与教学的原则,从而突破了教学难点。
5 多媒体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
在课堂上学生对教学信息的接受主要通过两种渠道:一是语言听觉器官,二是图像视觉器官。课堂教学时只有保证这两条渠道的畅通,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单靠一种听觉或视觉渠道,势必影响和削弱这种效果。只有各种媒体的使用才可增加课堂内容的生动性、形象性和准确性,也就突出了整个课堂教学的高效性。特别是做一些学生实验或演示实验时,往往有的实验“做”而不“灵”;也有的“灵”而不“显”。这就需要我们合理配置电教媒体,发挥其优势,以弥补实验的不足。如讲“血液”一节时,在演示实验中观察血液中加入抗凝剂后的分层情况时,需要较长时间(一般几小时)才能出现结果,即使出现结果,也往往不明显。为了配合学生对现象的观察,在进行完一番实验操作后,可用放像机将最后的结果和现象放给学生看。这样不仅节约了课堂教学时间,而且结果也非常明显。学生一看便认出:哪一层是血桨?哪一层是血细胞?各部分的比例大约是多少?同时,放大的图像也便于教师的讲解。真是“千言万言讲不清,一用媒体就分明”。
总之,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给当今的教学体制注入了生机和活力,有着常规教学无法比拟的独特之处。但是,多媒体的运用也要科学、恰当,不可一味依赖。只有把它当做辅助手段运用好了才能为教学添彩,才能既方便教师的“教”,也帮助学生的“学”,真正体现它的独特魅力。
【关键词】多媒体;生物教学;辅助作用
在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多媒体辅助教学作为一种独特的教学手段运用于生物教学中,越来越受到广大同行的喜爱。因为它不仅使教学视听化、形象化,给生物教学带来了活力;而且使课堂的直观性更加突出;更重要的是多媒体“活化”了教材,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兴趣,扩展视野。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到底有哪些辅助作用呢?笔者将从如下几个方面加以阐述。
1 多媒体教学有利于组织教学
多媒体技术能使课堂教学达到一个“序”化工程。讲课伊始使用媒体可以引人入胜;中间穿插媒体能波澜起伏;结尾运用媒体可达到余音不绝的效果。如在讲“水分散失”一节可以这样来组织教学:
课的开始,利用电教媒体进行导入,可巧设导语,暴露关键,给学生播下悬念的种子。教学中先用放像机放一段电视剧《少年特工》里小队员在山顶用塑料袋在树枝上取水的片断,配以导语来问:为什么带叶的树枝会有这种“吐水”现象?一下子学生的思维发条被拧紧了。课的中间可按学生认识的主线和课堂教学顺序加进“枝叶在白天的蒸腾作用”演示实验,同时教师可把自己“讲、做、写、画”的基本功有机地结合起来,给学生一个可接受的立体交叉的信息网,用他们多种感官接受来自各种渠道的外界刺激,强化了记忆。这里需要注意:“讲”要讲清,不能讲穿了;“做”要让学生可见又可信;“写”和“画”要精练美观。课的结尾用投影仪将“蒸腾作用”过程及意义打在银屏上,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留下一个美妙的回忆。
2 多媒体教学有利于激发和培养兴趣。
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勇于探索的内在动力。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南宋朱熹也指出“教人未见趣,必不乐学。”而传统的教学依靠“一块黑板,一只粉笔,一本书”进行说教式的教学。媒体运用单一,学生容易产生疲劳感,乏味感。而多媒体则可以利用各种教具、学具、投影、电影、录音等媒体,集声、光、形、色于一体,直观形象,新颖生动,能够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感官,激发学习兴趣,调动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变被动为主动。例如:在学习“心脏”一节之前,我先播放了一段心脏的3D模拟动画,3D心脏模型做旋转运动,然后模拟电镜技术,仿佛带领学生进入心脏内部遨游,在配上“咚哒、咚哒”的背景音乐,很容易把学生的情绪调动起来。注意力也高度集中,进一步产生了学习的欲望。
3 多媒体教学能增大信息含量,增加知识密度。
生物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它不仅跟我们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也跟今天我们面临的人口、环境、粮食、资源的等世界性的问题密切联系。因此要求学生不仅要了解书本以内的知识,也有必要了解一些课本以外的知识,从而增大信息量。。教学中多媒体在拓宽知识面方面发挥了有效的作用。例如:在“生物对环境适应”一节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除了书中举的例子外,我还利用多媒体展示了生物界奇异的适应现象:高原上气憾冰雪的奇松异木,沙漠里高大的纺锤树,挺拔的仙人鞭;冻土带中勇御贫瘠和寒冷的地衣、苔藓;水中舞动风姿的海带;奇特的变色龙、 枯叶蝶;色彩艳丽的毒蛇等。加大了知识的密度,增加了课堂的信息量,这无疑为学生积累信息开拓了广阔的视野空间。
4 多媒体有助于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紧紧抓住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教学,这是课堂教学中最基本的要求。当讲到重点、难点时,若配以多媒体就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给其留下深刻的印象。
如讲“种子的萌发、休眠和寿命”一节时,要认识到:种子萌发条件是本节的重点。可安排“种子萌发条件实验”让学生增加一下感性认识。方法是:提前一个星期让学生按课本图示的装置进行操作。在讲课时将对比实验带到讲台上,让学生亲自上讲台看一看,哪些种子萌发?哪些种子没有萌发?同时打出种子萌发情况的投影片,以弥补有的学生没有看到实验结果的不足。通过实验与投影这些媒体使学生看到感性材料的表象,最终得出正确的理性结论。这样,既符合初中学生的思维特点,又使本节的重点内容突出,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另外,种子萌发所需要的外界条件是本节课的难点,为了帮助学生突破这一难点,课堂中可安排一个“小实验”,请学生分别咀嚼萌发和未萌发的绿豆种子,待他们亲自品尝到两者确有不同时,然后及时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边板书边推理,推出种子萌发所需的外界条件。通过视觉、味觉、听觉和思维感官功能,使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散了知识难点,化难为易,体现了主体参与教学的原则,从而突破了教学难点。
5 多媒体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
在课堂上学生对教学信息的接受主要通过两种渠道:一是语言听觉器官,二是图像视觉器官。课堂教学时只有保证这两条渠道的畅通,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单靠一种听觉或视觉渠道,势必影响和削弱这种效果。只有各种媒体的使用才可增加课堂内容的生动性、形象性和准确性,也就突出了整个课堂教学的高效性。特别是做一些学生实验或演示实验时,往往有的实验“做”而不“灵”;也有的“灵”而不“显”。这就需要我们合理配置电教媒体,发挥其优势,以弥补实验的不足。如讲“血液”一节时,在演示实验中观察血液中加入抗凝剂后的分层情况时,需要较长时间(一般几小时)才能出现结果,即使出现结果,也往往不明显。为了配合学生对现象的观察,在进行完一番实验操作后,可用放像机将最后的结果和现象放给学生看。这样不仅节约了课堂教学时间,而且结果也非常明显。学生一看便认出:哪一层是血桨?哪一层是血细胞?各部分的比例大约是多少?同时,放大的图像也便于教师的讲解。真是“千言万言讲不清,一用媒体就分明”。
总之,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给当今的教学体制注入了生机和活力,有着常规教学无法比拟的独特之处。但是,多媒体的运用也要科学、恰当,不可一味依赖。只有把它当做辅助手段运用好了才能为教学添彩,才能既方便教师的“教”,也帮助学生的“学”,真正体现它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