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地方艺术文化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正在逐渐淡出我们的视野,文化遗产的传承变得越来越艰难。渭南地区多数学校的教材与教学内容鲜少有与民间艺术文化相关的教学内容,在校教师民间美术教学能力有待提高,学校对于渭南地区民间美术的宣传保护力度不足。渭南的民间艺术资源的传承和发展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关键词:美术课;课程资源;渭南地区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的主席潘鲁生近年来投身于保护文化遗产与抢救民间艺术的事业当中,他说:“艺术教学不只单纯的知识和技法的传授,更主要的是熏陶、启发和养成”。在一次采访中的结尾他对记者说:“让民间美术在当代生活中得到应用和发展,就是最好的保护与传播“目前来说,民间美术存在三种情况:第一种是尚还存在,但是正在退化;第二种是迅速消亡甚至已经灭亡;第三种是这些来自民间的美术在衍变的过程中,慢慢变成旅游产品,早已经失去了民间美术特有的淳朴之气,变得比较劣质粗糙。文化遗产抢救的工作从来就没有停止过,但很多文化遗产都是口口相传,文化遗产传承人的高龄化和传承人之间的问题越来越严重,找不到愿意传承的人,文化遗产的传承变得越来越艰难,对文化遗产的抢救速度还是远远不及消亡速度。
一、渭南地区民间艺术文化现状
近些年来,随着工业化建成的加快,科技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化,农村农民生活的不断变化,那些孕育着民间艺术原生态“原始生态环境”随着农民精神和生活不断变化,那些最原生态的民间艺术文化不断遭到变化与破坏。也存在着严重的学习、传承与发展的问题。渭南的地方艺术文化丰富,艺术文化浓厚,具有代表性的“渭南华州皮影”、“渭南富平陶艺”、“剪纸”等,这些本土文化都具有自己的特点。
在渭南地区的义务教育阶段美术学科教材中多数学校的教材与教学内容鲜少有与民间艺术文化有关的教学内容,学校对于渭南的民间艺术资源的保护和传承还未重视,也甚少有对民间艺术文化当中所包含的所有的教育价值加以利用和开发,没有对民间美术进行更深入的了解和研究,也忽略了民间艺术文化需要传承和保护,对民间艺术文化传承人的培养。导致很多学生对于民间艺术都是一个一无所知的状态,不知道民间艺术的意义,更不懂民间艺术为什么要继承与发扬。很多的学生对于自己家乡当地的民间艺术文化都是一知半解的,让学生简单阐述一下自己家乡的民间艺术文化,许多学生都说不出话来,不能说一个字。从学生的反映表明,我们没有足够的继承和发展渭南地方文化。我们的美术教材对于当地的民间艺术文化类研究还是比较笼统,不够细致有特色。只有大致的发展、内容。但缺乏对当地民间艺术文化的有效保护措施、传承方法等。
二、美术教师民间美术的教学经验欠缺
素质教育背景下,义务教育阶段的美育占有重要地位,义务教育美术教师在学校占有比重不高,因为任职时间不同,导致教学水平良莠不齐,教龄长的美术教师还是按照课本比较单一的传统教学模式,参照小学美术教学大纲以及课本,少有给学生拓展课本以外的知识内容,按照课本上课完成教学任务,课堂枯燥、乏味,导致学生在课堂出现自由散漫,注意力不集中、组织纪律涣散等现实情况。虽然已经有新的教育改革文件出台,艺术类教科书中教学内容相继出现调整变化。
很多学校都在积极探索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的改革,倡导教师之间的创新教学模式,但由于教师之间存在工作经验,知识结构,年龄结构,理解力和课程改革理念的差异,加之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美术教师的比例较小,导致美术课程创新尚未实现实质性的突破和进展。美术课堂教学仍在围绕课本进行传统教学模式。基本以教師讲授,学生听讲;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示范绘画,学生复制临摹。“双边活动”成为“单边活动”,教师的讲授时长占比过大,但无法取代学生自己的学习时间。学生的主体地位受到的忽视。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兴趣、艺术思维都是受此类教学模式所抑制。
美术任课教师不善利用积极因素调动孩子们的课堂与创作积极性,不力求新颖、奇特和趣味。致使学生对美术学习失去兴趣,课堂纪律无法正常维持。其中教师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如教师本身对美术的重视程度不够,加之自身的教学水平有限,课堂管理等各方面都比较松懈,课堂的效率不够高,学生接受的知识的时间缩短了很多。教师自己对于民间艺术文化不够了解,重视度不够,还有学校的教师是非美术学科专业,未经过专业的学习与训练,对学科的专业知识知之甚少,因此不懂得利用地方教学资源,将当地民间美术与小学美术课程相融合,教师能力的限制,对美术学科教学的展开带来一定的困难。
三、渭南民间艺术文化的宣传保护力度不足
地方艺术在中国艺术文化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以渭南的“皮影戏”为例:渭南皮影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电视和高科技的不断发展,皮影戏的表现市场一直在萎缩,仅在一些设施相对落后的村庄。市场。据统计,渭南迄今为止还有将近百家的皮影戏班,表演活动比较频繁的只有三十家皮影戏班,这些表演皮影的艺术家们年龄大都在六十岁以上,最年轻艺术家也有三十七岁了。对于他们来说,很多表演艺人都没有受过教育,只是因为热爱这些民族文化。
渭南的剪纸在明清时期已经成熟并达到顶峰。剪纸的形式和表现非常丰富。剪纸的内容大多都是表现我们渭南的民俗风情,一张纸空白的剪纸素材,工匠对灵巧的双手后,每一块是精致的,并且它们具有每片剪纸的详细表达。手法娴熟,然而,这些剪纸艺人的生活在农村地区,并没有接受过学校教育。大多数妇女在农村地区。
我们对渭南小学生进行了一项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小学生对于渭南的民间美术并不了解,很多学生对于本土的民间美术知道的不足5项,还有一部分学生甚至从未有接触过渭南地区的民间美术。学生主要通过庙会及表演这两种渠道接触到本地的民间美术,电视网络等对于民间美术的传播不够充足,可见对全国的民间美术在保护传承层面是明显不足的。
参考文献
[1]王文广.谈现代美术教育中的乡土美术[J].艺术及哦啊与,2007.(5)
[2]刁娜.如何利用当地教学资源开发美术校本课程[J].小学教学参考,2005(15)
[3]徐浩艇.论民间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J].甘肃高校学报,2006(3)
[4]王冰.在校本课程中传承民族文化培养民族精神的实践与探究[J].伤害教育科研,2006,(9)
(渭南师范学院 陕西 渭南 714099)
关键词:美术课;课程资源;渭南地区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的主席潘鲁生近年来投身于保护文化遗产与抢救民间艺术的事业当中,他说:“艺术教学不只单纯的知识和技法的传授,更主要的是熏陶、启发和养成”。在一次采访中的结尾他对记者说:“让民间美术在当代生活中得到应用和发展,就是最好的保护与传播“目前来说,民间美术存在三种情况:第一种是尚还存在,但是正在退化;第二种是迅速消亡甚至已经灭亡;第三种是这些来自民间的美术在衍变的过程中,慢慢变成旅游产品,早已经失去了民间美术特有的淳朴之气,变得比较劣质粗糙。文化遗产抢救的工作从来就没有停止过,但很多文化遗产都是口口相传,文化遗产传承人的高龄化和传承人之间的问题越来越严重,找不到愿意传承的人,文化遗产的传承变得越来越艰难,对文化遗产的抢救速度还是远远不及消亡速度。
一、渭南地区民间艺术文化现状
近些年来,随着工业化建成的加快,科技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化,农村农民生活的不断变化,那些孕育着民间艺术原生态“原始生态环境”随着农民精神和生活不断变化,那些最原生态的民间艺术文化不断遭到变化与破坏。也存在着严重的学习、传承与发展的问题。渭南的地方艺术文化丰富,艺术文化浓厚,具有代表性的“渭南华州皮影”、“渭南富平陶艺”、“剪纸”等,这些本土文化都具有自己的特点。
在渭南地区的义务教育阶段美术学科教材中多数学校的教材与教学内容鲜少有与民间艺术文化有关的教学内容,学校对于渭南的民间艺术资源的保护和传承还未重视,也甚少有对民间艺术文化当中所包含的所有的教育价值加以利用和开发,没有对民间美术进行更深入的了解和研究,也忽略了民间艺术文化需要传承和保护,对民间艺术文化传承人的培养。导致很多学生对于民间艺术都是一个一无所知的状态,不知道民间艺术的意义,更不懂民间艺术为什么要继承与发扬。很多的学生对于自己家乡当地的民间艺术文化都是一知半解的,让学生简单阐述一下自己家乡的民间艺术文化,许多学生都说不出话来,不能说一个字。从学生的反映表明,我们没有足够的继承和发展渭南地方文化。我们的美术教材对于当地的民间艺术文化类研究还是比较笼统,不够细致有特色。只有大致的发展、内容。但缺乏对当地民间艺术文化的有效保护措施、传承方法等。
二、美术教师民间美术的教学经验欠缺
素质教育背景下,义务教育阶段的美育占有重要地位,义务教育美术教师在学校占有比重不高,因为任职时间不同,导致教学水平良莠不齐,教龄长的美术教师还是按照课本比较单一的传统教学模式,参照小学美术教学大纲以及课本,少有给学生拓展课本以外的知识内容,按照课本上课完成教学任务,课堂枯燥、乏味,导致学生在课堂出现自由散漫,注意力不集中、组织纪律涣散等现实情况。虽然已经有新的教育改革文件出台,艺术类教科书中教学内容相继出现调整变化。
很多学校都在积极探索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的改革,倡导教师之间的创新教学模式,但由于教师之间存在工作经验,知识结构,年龄结构,理解力和课程改革理念的差异,加之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美术教师的比例较小,导致美术课程创新尚未实现实质性的突破和进展。美术课堂教学仍在围绕课本进行传统教学模式。基本以教師讲授,学生听讲;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示范绘画,学生复制临摹。“双边活动”成为“单边活动”,教师的讲授时长占比过大,但无法取代学生自己的学习时间。学生的主体地位受到的忽视。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兴趣、艺术思维都是受此类教学模式所抑制。
美术任课教师不善利用积极因素调动孩子们的课堂与创作积极性,不力求新颖、奇特和趣味。致使学生对美术学习失去兴趣,课堂纪律无法正常维持。其中教师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如教师本身对美术的重视程度不够,加之自身的教学水平有限,课堂管理等各方面都比较松懈,课堂的效率不够高,学生接受的知识的时间缩短了很多。教师自己对于民间艺术文化不够了解,重视度不够,还有学校的教师是非美术学科专业,未经过专业的学习与训练,对学科的专业知识知之甚少,因此不懂得利用地方教学资源,将当地民间美术与小学美术课程相融合,教师能力的限制,对美术学科教学的展开带来一定的困难。
三、渭南民间艺术文化的宣传保护力度不足
地方艺术在中国艺术文化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以渭南的“皮影戏”为例:渭南皮影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电视和高科技的不断发展,皮影戏的表现市场一直在萎缩,仅在一些设施相对落后的村庄。市场。据统计,渭南迄今为止还有将近百家的皮影戏班,表演活动比较频繁的只有三十家皮影戏班,这些表演皮影的艺术家们年龄大都在六十岁以上,最年轻艺术家也有三十七岁了。对于他们来说,很多表演艺人都没有受过教育,只是因为热爱这些民族文化。
渭南的剪纸在明清时期已经成熟并达到顶峰。剪纸的形式和表现非常丰富。剪纸的内容大多都是表现我们渭南的民俗风情,一张纸空白的剪纸素材,工匠对灵巧的双手后,每一块是精致的,并且它们具有每片剪纸的详细表达。手法娴熟,然而,这些剪纸艺人的生活在农村地区,并没有接受过学校教育。大多数妇女在农村地区。
我们对渭南小学生进行了一项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小学生对于渭南的民间美术并不了解,很多学生对于本土的民间美术知道的不足5项,还有一部分学生甚至从未有接触过渭南地区的民间美术。学生主要通过庙会及表演这两种渠道接触到本地的民间美术,电视网络等对于民间美术的传播不够充足,可见对全国的民间美术在保护传承层面是明显不足的。
参考文献
[1]王文广.谈现代美术教育中的乡土美术[J].艺术及哦啊与,2007.(5)
[2]刁娜.如何利用当地教学资源开发美术校本课程[J].小学教学参考,2005(15)
[3]徐浩艇.论民间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J].甘肃高校学报,2006(3)
[4]王冰.在校本课程中传承民族文化培养民族精神的实践与探究[J].伤害教育科研,2006,(9)
(渭南师范学院 陕西 渭南 714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