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语文作为小学最重要的学科之一,可以激发孩子语言能力的成长,通过对孩子文本阅读的兴趣可以培养其阅读能力、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但是我国目前在相关方面的培养上还存在许多的漏洞,所以还需要通过有效的方式解决这一情况。本文就是对相关内容的探讨。本文首先阐述了激发文本阅读兴趣的意义,并列举了激发文本阅读的措施,希望通过本文可以有效提高我国小学文本阅读兴趣培养的效果,使小学语文的教导更加成功。
关健词:小学语文 文本阅读兴趣 有效途径
我国现阶段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很少进行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也没有根据新课改的要求进行一定的转变,依旧将自身作为教育中的主体。因为教师认为传统的教学方式才能使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收获更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实际上所取得效果并不是很好。因为在这样的模式下,课堂的教学气氛非常沉闷,很难将学生的积极性带动起来,所以教师要在教学中有效地激发学生文本阅读的兴趣,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一.激发文本阅读兴趣的意义
1.将学生放在教学的主体位置
在新课改中,明确规定了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占据主体位置,教师则是教育活动的引领者。但是如果教师不能很好的执行相关规定,则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水平,只有提高学生在教学中的参与程度,才能使其具有学习热情,进而获得更多的知识,具有更高的综合素质。所以教师要提高学生在阅读课中的参与程度,加强师生和同学之间的交流,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帮学生建立更好的阅读习惯,使自身的教学质量有效的提高。
2.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小学是各学科学习的初级阶段,所以学生具有极强的可塑性,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该认识到这一点,通过有效地手段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其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只有保证小学生具备阅读的欲望,才能使其在阅读中掌握更多的知识,经过长期的阅读,获得更多的技能,使其在接下来的人生中具有更多展现自我的的机会。
3.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在小学阶段,学生之间的理解能力相差许多,这是由学生平时的阅读积累量决定的。一些教师在平时已经进行大量的阅读练习,但学生的理解能力还是较差,这是因为学生在教师组织的阅读中,没有尝试自己去理解文章的内容,而是被动的接受,在进行阅读的过程中,只是为了完成任务,应付教师的提问,所以教师取得的教学成果不大。只有学生真正的喜欢阅读,才能在过程中进行思考,理解文章的含义和感情,进而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但是要注意的是,阅读能力的提高并不是短时间可以完成的,教师需要通过长时间的锻炼学生的能力,逐渐的进行培养。
二.激发文本阅读兴趣的措施
1.建立积极地阅读氛围
因为处在小学的孩子还没有形成成熟的心智,所以在学习中更加习惯比较愉悦的氛围。在进行语文阅读课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氛围的营造,只有在良好的氛围下,才能使孩子对阅读产生兴趣。教师应该使用更加有效的、现代化的教育方式进行培养工作,利用先进的教学设备和教学资源完成阅读学习的指导。在进行教育的过程中,要做到因材施教、分层教学,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加有效的教学方式。可以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通过朗读的方式使孩子理解文章中的情感表达,并通过一定的引导,使孩子对其中内容认知更加透彻,使孩子对阅读更具兴趣。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能戴有色眼镜看人,用真心对待每一位学生,不能因为学生的成绩不好而不重视。对于成绩较差的学生教師需要更加具有耐心,使孩子重新具有学习的信心。对于成绩较好的学生,教师要鼓励其进行课外阅读,掌握更多的内容。教师要时常与学生进行沟通,通过孩子的建议改进自身在教学上的漏洞,使自身和学生之间的距离拉近。
2.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小学阶段的学生的自控能力较差,在课堂学习上经常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在这样的情况下,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更加艰难,需要教师长期的坚持才能实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组织活动使学生具有阅读兴趣,例如可以组织小组活动,通过小组展示课文内容并进行评选,使学生在过程中更加积极。还可以将阅读培养工作渗入到生活中,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家长的配合,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并在之后的课堂上进行展示,使学生逐渐养成阅读习惯。
通过上文论述可以看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文本阅读的兴趣是非常有必要的。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意识到激发学生文本阅读的意义所在,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通过各种辅助方式为其带来良好的阅读环境,使学生对阅读更有兴趣,建立终生的阅读习惯。
参考文献
[1]马丽娟.初中语文课堂阅读指导策略研究——以克拉玛依中学语文教学为例[J].克拉玛依学刊,2015,01(05):16-20.
[2]许芳.精读重感悟积累重运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管见[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5,03(11):100-101.
[3]李英杰.小学语文学科教学质量的课堂评价——基于对11节录像课的分析[J].教育科学研究,2014,04(10):25-30.
关健词:小学语文 文本阅读兴趣 有效途径
我国现阶段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很少进行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也没有根据新课改的要求进行一定的转变,依旧将自身作为教育中的主体。因为教师认为传统的教学方式才能使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收获更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实际上所取得效果并不是很好。因为在这样的模式下,课堂的教学气氛非常沉闷,很难将学生的积极性带动起来,所以教师要在教学中有效地激发学生文本阅读的兴趣,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一.激发文本阅读兴趣的意义
1.将学生放在教学的主体位置
在新课改中,明确规定了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占据主体位置,教师则是教育活动的引领者。但是如果教师不能很好的执行相关规定,则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水平,只有提高学生在教学中的参与程度,才能使其具有学习热情,进而获得更多的知识,具有更高的综合素质。所以教师要提高学生在阅读课中的参与程度,加强师生和同学之间的交流,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帮学生建立更好的阅读习惯,使自身的教学质量有效的提高。
2.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小学是各学科学习的初级阶段,所以学生具有极强的可塑性,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该认识到这一点,通过有效地手段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其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只有保证小学生具备阅读的欲望,才能使其在阅读中掌握更多的知识,经过长期的阅读,获得更多的技能,使其在接下来的人生中具有更多展现自我的的机会。
3.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在小学阶段,学生之间的理解能力相差许多,这是由学生平时的阅读积累量决定的。一些教师在平时已经进行大量的阅读练习,但学生的理解能力还是较差,这是因为学生在教师组织的阅读中,没有尝试自己去理解文章的内容,而是被动的接受,在进行阅读的过程中,只是为了完成任务,应付教师的提问,所以教师取得的教学成果不大。只有学生真正的喜欢阅读,才能在过程中进行思考,理解文章的含义和感情,进而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但是要注意的是,阅读能力的提高并不是短时间可以完成的,教师需要通过长时间的锻炼学生的能力,逐渐的进行培养。
二.激发文本阅读兴趣的措施
1.建立积极地阅读氛围
因为处在小学的孩子还没有形成成熟的心智,所以在学习中更加习惯比较愉悦的氛围。在进行语文阅读课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氛围的营造,只有在良好的氛围下,才能使孩子对阅读产生兴趣。教师应该使用更加有效的、现代化的教育方式进行培养工作,利用先进的教学设备和教学资源完成阅读学习的指导。在进行教育的过程中,要做到因材施教、分层教学,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加有效的教学方式。可以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通过朗读的方式使孩子理解文章中的情感表达,并通过一定的引导,使孩子对其中内容认知更加透彻,使孩子对阅读更具兴趣。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能戴有色眼镜看人,用真心对待每一位学生,不能因为学生的成绩不好而不重视。对于成绩较差的学生教師需要更加具有耐心,使孩子重新具有学习的信心。对于成绩较好的学生,教师要鼓励其进行课外阅读,掌握更多的内容。教师要时常与学生进行沟通,通过孩子的建议改进自身在教学上的漏洞,使自身和学生之间的距离拉近。
2.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小学阶段的学生的自控能力较差,在课堂学习上经常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在这样的情况下,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更加艰难,需要教师长期的坚持才能实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组织活动使学生具有阅读兴趣,例如可以组织小组活动,通过小组展示课文内容并进行评选,使学生在过程中更加积极。还可以将阅读培养工作渗入到生活中,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家长的配合,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并在之后的课堂上进行展示,使学生逐渐养成阅读习惯。
通过上文论述可以看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文本阅读的兴趣是非常有必要的。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意识到激发学生文本阅读的意义所在,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通过各种辅助方式为其带来良好的阅读环境,使学生对阅读更有兴趣,建立终生的阅读习惯。
参考文献
[1]马丽娟.初中语文课堂阅读指导策略研究——以克拉玛依中学语文教学为例[J].克拉玛依学刊,2015,01(05):16-20.
[2]许芳.精读重感悟积累重运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管见[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5,03(11):100-101.
[3]李英杰.小学语文学科教学质量的课堂评价——基于对11节录像课的分析[J].教育科学研究,2014,04(10):2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