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今年7月1日,香港将迎来回归祖国10周年纪念日。百年风雨情,十载回归路。1997年7月1日零时,经历了百年沧桑的香港回到祖国的怀抱,中国政府开始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香港的发展从此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这10年,香港经济繁荣、民生改善、社会和谐,“一国两制”从构想变为现实并取得巨大成功,“东方之珠”香港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董建华:难以忘怀的历史瞬间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到祖国怀抱。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的首任行政长官,董先生既是见证人,又是主角。
“看着英国国旗降下来,五星红旗徐徐上升,庄严激昂的国歌奏起,自己的心情非常激动,备感自豪与骄傲。我和全世界的中国人一样,共享难以忘怀的时刻。”谈起那激动人心的时刻,董先生依然心潮澎湃。
“定当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效忠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尽忠职守,遵守法律,廉洁奉公,为香港特别行政区服务,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和香港特别行政区负责!”当时,董先生举起右手这样宣誓。回忆起当时的情景,董先生说,他一方面体会到中央政府对自己、对香港全体市民的信任,感到无上荣光;另一方面感到肩上责任重大,这种历史赋予的重任,不比以往,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从那时起,挥手之间已经过去了整整十年。十年来,香港特区经受了各种考验:东南亚金融危机、非典疫情的侵袭……在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全体香港市民的努力拼搏下,经济走出低谷,就业率不断提高。更重要的是,市民对香港前途充满信心,对经济前景满怀希望。董先生欣慰地表示,回归十年的历程证明了邓小平的英明论断:“香港人是能够治理好香港的,要有这个信心!”
谈到“一国两制”在香港的实践,董建华说:“实施任何一种新政策都会遇到种种挑战。但是,我对香港回归祖国后实施的‘一国两制’一直坚定不移,抱有绝对的信心。”
在担任特首之前,董先生就担任全国人大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备委员会副主任,参与了回归前的准备工作,多次聆听中央领导关于“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谈话——“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十亿人口的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董先生深深佩服邓小平的政治远见,他由衷感佩,“一国两制”为祖国的和平统一提供了新思路、新办法。香港人民会永远牢记这位伟人。
回归伊始,董先生就向香港市民讲“香港好、祖国好,祖国好、香港更好”。随后,这句话广泛流传,不论是大的庆典仪式,还是社会各界举办的活动,常常可以听到这句祝福。
董先生说,当时我希望用最简单的语言,讲给市民听:香港是中国的一部分,它与国家命运与共。鸦片战争后,香港被迫与祖国分离。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力不断增强,香港才能回归祖国。董先生说,回归十年间,香港与大陆的关系飞速发展,深度和广度都超过以往。
喜庆的时刻,同享欢乐——神舟五号飞船顺利升空,成功返回。董先生用“欢跃而司,神为之旺,气为之壮”来形容香港市民欢迎杨利伟的心情;奥运金牌获得者来到香港,万人空巷的情景让人难忘。“分享胜利的喜悦和光荣,我们的心和国家贴得更近”,是董先生代表香港市民的欢迎致辞。
危难的时刻,携手抗御——在非典肆虐香港,社会经济和市民生活都受到极大冲击的时刻,中央及时采取多项措施:签订CEPA、开放个人游、同意香港银行办理个人人民币业务……董先生说,每位香港市民都深深感受到祖国人民对特区的关爱,以及中央政府为了香港的繁荣、稳定和发展所作的努力。
董先生最后表示,香港具备多种竞争优势,资讯自由流通,竞争环境公平,多元文化共存,特区政府运作透明、高效,恪守国际商务标准及守则。他祝愿香港背靠祖国,面向世界,加速自身发展,为祖国繁荣富强做出更大的贡献。
曾荫权:香港祖国命运与共
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曾荫权6月6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实施十周年座谈会上说,《基本法》实施十年来,香港努力发挥自己的独特优势,在对外交往、保障人权和金融发展等各个方面取得了重要的成就,为国际社会普遍认同。
曾荫权表示,《基本法》实施十年,是中央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的十年,也是香港实践高度自治的十年。回归后,在《基本法》的保障下,香港保留了我们的国际特色、法治和各种自由。在《基本法》的授权下,香港可以自行处理对外事务。中央也一直积极支持香港开展对外交往,这对香港巩固作为国际大都会的地位,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
第一,我们以“中国香港”的名义参加了超过190个不以国家为单位的国际组织,包括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及世界贸易组织等。我们也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团成员,或中央人民政府和有关组织所允许的身份,参加了超过20个以国家为单位的组织,包括世界卫生组织及国际劳工组织。
第二,回归以来,我们以“中国香港”的名义单独的与世界各国、各地区及有关组织,签署了超过160份双边协议,包括资讯科技合作、海关合作、避免双重征税、卫生防疫等等。我们也在中央的授权及协助下,签订了超过90份在司法互助、民航运输、互免签证等方面的双边协定。
第三,在2005年香港成功主办世界贸易组织第六次部长级会议,去年在香港举办的国际电讯展,是首次在日内瓦以外的地方举行,两次活动都证明香港具备举办国际大型会议的能力。更令人鼓舞的是香港特区前卫生署署长陈冯富珍女士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当选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这是香港,亦是国家的荣耀。
曾荫权指出,《基本法》赋予香港特区政府签发香港特区护照的权力,现时已有134个国家和地区同意香港特区护照持有人免签证入境或享有落地签证的安排,当中包括欧盟、日本等。此外,现时共有117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在特区设有领馆和官方机构,促进它们与特区的经贸联系。可以看到,回归以来,香港既加强了与内地的关系,又强化了国际都会的特色。
《基本法》亦充分保障香港人的权利和自由。在维护法治的前提下,市民可继续在开放的社会中各抒己见。香港人不时就各种议题,包括如劳工福利、文物古迹保育、政制发展、教育改革等,以和平方式举行集会和游行。特区政府高度重视社情民意和在《基本法》下得到保障的自由和权利,也是香港赖以成功的重要因素。
在经济方面,1997/98年间的亚洲金融风暴,在整个地区带来了很大震荡。幸好有土地基金的设立,让香港在回归后有足够的财政储备去抵御这次冲击。香港特区政府亦根据《基本法》制定适当的货币金融政策,适时推动经济转型。内地和特区的合作越趋紧密:《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个人游”、开放人民币业务、通关便利和泛珠三角区域 合作等,都是其中几项重要的举措,有助带动香港经济复苏和转型,使香港自逆境中逐步恢复过来,取得新的发展。
因应这些发展,香港的服务业由1990年占本地生产总值的75%,扩大至现时超过90%。其中,批发、零售、进出口贸易、饮食及酒店业所占比重最大,约27%:高增值的金融、保险、地产及商业服务和专业服务等的比重则超过21%。香港目前的就业人口中,有85%受雇于服务行业。香港最新的失业率为4.3%,是近9年的最低水平。
他说,在《基本法》建立的体制下,香港的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中心等地位进一步加强。去年国家通过了“十一五”规划纲要,充分考虑香港的功能定位和发展需要,并配合国家的长远发展。当中特别提及国家支持香港发展金融、物流、旅游、资讯等服务业,保持香港作为国际金融、贸易、航运等中心的地位。
香港特区政府于去年9月举行了《“十一五”与香港发展》经济高峰会,并成立了4个专题小组,研究商业及贸易;金融服务;航运、物流及基础建设;和专业服务、信息、科技及旅游等议题。4个专题小组已于今年1月15日向我提交了报告及行动纲领。就香港如何提升多项优势和配合国家发展提出50项策略建议及207项建议具体行动。
他表示,回归以来,随着国家经济实力增强,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有长足发展。有更多内地龙头企业,如中国工商银行、中国人寿保险等到香港上市。截至今年4月底,香港股市总市值超过14万亿港元,全球排名第8,亚洲排名第2。香港去年全年首次公开招股集资额超过3千亿港元,超越了纽约,全球排名第2,仅次于伦敦。在港交所挂牌的上市公司,由1997年的600多间增加至2006年的1000多间。其中在香港上市的内地企业占3成多,总市值高达6万7千亿港元,占香港股市总市值总额约5成,充分显示香港股票市场为内地企业集资的能力。
不少内地企业也借助香港多年来建立的国际经验,作为它们“走出去”的桥头堡。在香港设立地区总部及地区办事处的海外,内地及台湾公司超过3800间,当中约270间是来自内地企业。数字显示,无论是跨国企业或内地企业,不少都以香港作为掌管地区业务的理想地点,亦印证了香港的优势,包括简单税制、低税率、资讯自由流通、廉洁的政府等。
蒋丽莉:工商界对香港前途充满信心
今年是香港回归祖国十周年。香港总商会新任主席蒋丽莉日前在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香港发展到今天的程度,比任何礼物来庆祝回归都重要。香港这十年来的成就是最好的回归见证。
创立于1861年的香港总商会是香港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的国际化商界组织,拥有约4000家会员机构,涵盖了跨国企业、香港公司和中资机构。十年来,香港总商会会员数目保持稳定,跨国企业会员没有减少,而内地企业的数目增加了。“当时,大家(总商会会员)对1997年持观望态度,不过你可以明显感觉到,今天他们对香港的态度都是肯定的。”蒋丽莉说,商会会员对未来十年有一个很正面的期望,相信将来会越来越好。根据香港总商会去年底进行的“商业前景问卷调查”,香港工商界对当前经济发展充满信心。调查显示,受访会员对2007年本地经济前景感到乐观,很多企业认为良好的经济势头将延续至2008年,并计划增聘员工,以配合公司的发展需要。
目前,香港经济已连续14个季度高增长。不过,回首过去十年,香港经济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历经了亚洲金融风暴,全球经济不景气以及非典疫情等众多困难。最后,在中央政府的支持以及香港各界的努力下,香港经济逐渐复苏,并巩固了金融中心、贸易中心和航运中心地位。蒋丽莉回忆起她1999年创业时的情景。当时香港还未摆脱亚洲金融风暴的阴影,很多人都觉得前途迷惘,“我当时觉得不应该这样啊。香港以后的前途应该非常好”。正是由于对前途充满信心,相信香港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她离开了家族公司震雄集团,自己创立了环康集团。2001年底环康集团在香港创业板成功上市。
香港已连续12年被美国传统基金会评为全球最自由经济体,国际评级机构标准普尔也给予香港A A评级,并认为香港的经济及金融表现与最高评级A A A级无异。以美国为基地的梅肯研究院也发表报告指出,香港是全球企业集资最方便的地方。蒋丽莉表示,她坚信21世纪是亚太地区的世纪,中国一定会扮演一个重要角色。香港拥有独特的优势,还拥有与内地融合以及国际化优势,三者缺一不可。香港过去是“代理人”的角色,是一座桥梁,今后香港应该主动担当“组合人”角色,促进内地与国际接轨。作为香港总商会创立146年来的首位女主席,蒋丽莉表示,回归十周年是一个很好的契机,让总商会重新为香港商界发展定位,制定新的发展方向。
陈佐洱:“一国两制”的强大生命力
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副主任陈佐洱6月6日在人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实施十周年座谈会上说,香港回归10年的历程,生动展现了“一国两制”理论和实践的强大生命力,充分显示了基本法对香港保持长期稳定繁荣的重大意义。
陈佐洱说,基本法为促进香港与祖国内地的合作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近10年来,两地合作的广度、深度、速度和成效都大大超过从前。2003年,内地与香港签署了《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此后又先后签署三个补充协议。内地对原产于香港的进口货物全面实行了零关税,开放了香港具有比较优势的法律、会计、视听、建筑,分销、银行等27个服务贸易领域,实现了两地间的人员、货物、资金、信息便利流动,从而带动了香港经济的全面增长。1997年回归之初,两地的进出口贸易总值为507.7亿美元:2004年,首次突破千亿大关,达到1145.1亿美元;2005年再创新高,达到1385.8亿美元,同比增长21%。2006年开放内地居民赴香港“个人游”的试点也已经扩大到内地22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49个城市,成行旅客达660万人次,相当于全香港的人口。
粤港、沪港、京港和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机制的建立,有力推动了两地经济的快速发展。至2006年底,仅泛珠三角区域的合作项目已达12172个,总金额12534亿元。与此同时,深圳湾大桥、港珠澳大桥、广深港高速铁路、珠港国际机场、西部通道等大型基建项目已实现了或正在实现跨境的合作。
除经贸外,两地还在教育、科学、文化、卫生等领域开展和扩大交流合作,取得了丰硕成果。从2001年教育部批准香港大学在内地招收本科生,到2007年香港共有12所高校在内地25个省市招生,从高等教育学位互认到实现内地大学招收的港澳生与内地学生同等收费,从成立内地与香港科技合作委员会,到建立粤港澳传染病病情通报机制,两地的合作领域不断拓宽,层次 逐步深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多样化以及政府与民间共同推动的新格局。
陈佐洱指出,基本法为香港开展对外交往、扩大国际影响提供广阔空间。在基本法的保障下,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在国际舞台扮演一个新鲜、活跃、重要的角色。10年来,香港特区已加入了200余项多边国际公约:与134个国家或地区互免签证或落地签证;在欧盟、世界贸易组织以及伦敦、柏林、纽约、旧金山、华盛顿、多伦多、东京,新加坡、悉尼等地设立经济贸易办事处;而有关国家和国际组织在香港设立的代表机构共有58个总领事馆、54个领事馆及5个官方认可代表机构。世界银行年会、世界会计师大会、《财富》全球论坛、世贸组织第六次部长级会议、2006年世界电信展等一系列重大国际活动相继在香港特区成功举办。2008年还将举办北京奥运会马术比赛。
此外,近些年来,中国有关驻外使领馆与香港特区政府密切合作,在印度洋海啸、埃及大车祸、所罗门群岛骚乱、南亚海啸等3000多起涉港领事保护案件中及时提供帮助,切实保护了香港同胞在海外的合法权益;特别是前香港卫生署长陈冯富珍女士成功当选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使同胞们深深感受到作为中国人的自豪。
艾敬:“香港是我心中最特别的地方”
“1997快些到吧,八佰伴究竟是什么样/1997快些到吧,我就可以去HONG KONG/1997快些到吧,让我站在红碪体育馆……”上世纪90年代初,作为内地流行乐的代表作之一,这曲《我的1997》唱出了内地人对香港回归祖国的殷切期盼。
朗朗上口的旋律、高度生活化的歌词、制作精良的MTV使这首歌曲迅速传唱大江南北,也捧红了歌曲创作者和演唱者——来自沈阳的年轻女歌手艾敬。十余年后,《我的1997》已固化为人们对那个时代的集体记忆,而历史正悄然谱写着新的华彩乐段。
记者在北京见到艾敬,她还是一头长发、一把吉他。为了向香港回归十周年献礼,此次她受香港旅游发展局之邀,通过对《我的1997》重新编曲和填词,演绎成一首新歌《我的1997和2007》。
在新歌中,她深情唱道:“转眼十年很快就过去了/其间发生过许许多多的事/我从北京唱到了上海滩/也从上海唱到曾经向往的南方/我留在纽约的时间比较长/可是香港是我心中最特别的地方……”
十余年来,艾敬只身闯荡过日本、英国和美国,如今已定居纽约。说起自己的成名作《我的1997》,她依旧充满感慨。“《我的1997》完全是当时真情实感的写照,是我作为一个内地人发自内心的对香港早日回归祖国的盼望。”艾敬说,“1997年,我在香港亲身见证了回归的历史时刻,我为中国感到自豪;如今能为香港回归十周年出一份力,是我的荣幸。”
香港给艾敬留下了数不清的难忘记忆。她忘不了香港歌迷给自己的热情鼓励与支持,更忘不了内地部分省市发生洪灾时,自己亲眼见到的香港市民踊跃捐款捐物支援内地的情形。“当时看到很多老人拿着自己的积蓄、很多小朋友带来父母给的零用钱,争相向内地同胞伸出援助之手,我实在是非常感动”。“这些年里,我经常去香港。”艾敬说,“在香港经历了亚洲金融风暴和非典疫情之后,我深刻地感受到这座城市的变化,觉得她和祖国靠得更近了。”“每次你一唱《我的1997》,我的心就一跳!”回归前一个香港人对她说的这句话让艾敬记忆犹新,她觉得这很真实地反映出当时港人面对回归的紧张心情。艾敬说:“那时内地人要去香港很困难,而香港人对于说普通话的内地来客多少总有点鄙夷。”“现在开放‘自由行’为内地人去香港大开方便之门,同时也有效地促进了香港的经济发展,内地游客如今很受香港欢迎。”艾敬笑着说,“这次香港旅发局邀请我这个内地歌手来歌唱回归十周年,也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香港对祖国的认同。”
“他可以来沈阳/我不能去香港……”艾敬十余年前唱出了一种隐隐的无奈。现在她在《我的1997和2007》中加入的一段独白显得如此清新、畅快,再度将自己对香港的情有独钟表露无疑:“2007已经到了,我又来到了可爱的香港/喜欢早晨的香港,空气中散发着人们的勤劳和善良/也爱白天的香港,充满了竞争拼搏和向上/夜晚的香港是美食家的故乡/午夜的香港是浪漫的开始,和他去逛维多利亚港……”
(责任编辑 赵忠范)
董建华:难以忘怀的历史瞬间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到祖国怀抱。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的首任行政长官,董先生既是见证人,又是主角。
“看着英国国旗降下来,五星红旗徐徐上升,庄严激昂的国歌奏起,自己的心情非常激动,备感自豪与骄傲。我和全世界的中国人一样,共享难以忘怀的时刻。”谈起那激动人心的时刻,董先生依然心潮澎湃。
“定当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效忠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尽忠职守,遵守法律,廉洁奉公,为香港特别行政区服务,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和香港特别行政区负责!”当时,董先生举起右手这样宣誓。回忆起当时的情景,董先生说,他一方面体会到中央政府对自己、对香港全体市民的信任,感到无上荣光;另一方面感到肩上责任重大,这种历史赋予的重任,不比以往,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从那时起,挥手之间已经过去了整整十年。十年来,香港特区经受了各种考验:东南亚金融危机、非典疫情的侵袭……在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全体香港市民的努力拼搏下,经济走出低谷,就业率不断提高。更重要的是,市民对香港前途充满信心,对经济前景满怀希望。董先生欣慰地表示,回归十年的历程证明了邓小平的英明论断:“香港人是能够治理好香港的,要有这个信心!”
谈到“一国两制”在香港的实践,董建华说:“实施任何一种新政策都会遇到种种挑战。但是,我对香港回归祖国后实施的‘一国两制’一直坚定不移,抱有绝对的信心。”
在担任特首之前,董先生就担任全国人大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备委员会副主任,参与了回归前的准备工作,多次聆听中央领导关于“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谈话——“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十亿人口的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董先生深深佩服邓小平的政治远见,他由衷感佩,“一国两制”为祖国的和平统一提供了新思路、新办法。香港人民会永远牢记这位伟人。
回归伊始,董先生就向香港市民讲“香港好、祖国好,祖国好、香港更好”。随后,这句话广泛流传,不论是大的庆典仪式,还是社会各界举办的活动,常常可以听到这句祝福。
董先生说,当时我希望用最简单的语言,讲给市民听:香港是中国的一部分,它与国家命运与共。鸦片战争后,香港被迫与祖国分离。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力不断增强,香港才能回归祖国。董先生说,回归十年间,香港与大陆的关系飞速发展,深度和广度都超过以往。
喜庆的时刻,同享欢乐——神舟五号飞船顺利升空,成功返回。董先生用“欢跃而司,神为之旺,气为之壮”来形容香港市民欢迎杨利伟的心情;奥运金牌获得者来到香港,万人空巷的情景让人难忘。“分享胜利的喜悦和光荣,我们的心和国家贴得更近”,是董先生代表香港市民的欢迎致辞。
危难的时刻,携手抗御——在非典肆虐香港,社会经济和市民生活都受到极大冲击的时刻,中央及时采取多项措施:签订CEPA、开放个人游、同意香港银行办理个人人民币业务……董先生说,每位香港市民都深深感受到祖国人民对特区的关爱,以及中央政府为了香港的繁荣、稳定和发展所作的努力。
董先生最后表示,香港具备多种竞争优势,资讯自由流通,竞争环境公平,多元文化共存,特区政府运作透明、高效,恪守国际商务标准及守则。他祝愿香港背靠祖国,面向世界,加速自身发展,为祖国繁荣富强做出更大的贡献。
曾荫权:香港祖国命运与共
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曾荫权6月6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实施十周年座谈会上说,《基本法》实施十年来,香港努力发挥自己的独特优势,在对外交往、保障人权和金融发展等各个方面取得了重要的成就,为国际社会普遍认同。
曾荫权表示,《基本法》实施十年,是中央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的十年,也是香港实践高度自治的十年。回归后,在《基本法》的保障下,香港保留了我们的国际特色、法治和各种自由。在《基本法》的授权下,香港可以自行处理对外事务。中央也一直积极支持香港开展对外交往,这对香港巩固作为国际大都会的地位,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
第一,我们以“中国香港”的名义参加了超过190个不以国家为单位的国际组织,包括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及世界贸易组织等。我们也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团成员,或中央人民政府和有关组织所允许的身份,参加了超过20个以国家为单位的组织,包括世界卫生组织及国际劳工组织。
第二,回归以来,我们以“中国香港”的名义单独的与世界各国、各地区及有关组织,签署了超过160份双边协议,包括资讯科技合作、海关合作、避免双重征税、卫生防疫等等。我们也在中央的授权及协助下,签订了超过90份在司法互助、民航运输、互免签证等方面的双边协定。
第三,在2005年香港成功主办世界贸易组织第六次部长级会议,去年在香港举办的国际电讯展,是首次在日内瓦以外的地方举行,两次活动都证明香港具备举办国际大型会议的能力。更令人鼓舞的是香港特区前卫生署署长陈冯富珍女士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当选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这是香港,亦是国家的荣耀。
曾荫权指出,《基本法》赋予香港特区政府签发香港特区护照的权力,现时已有134个国家和地区同意香港特区护照持有人免签证入境或享有落地签证的安排,当中包括欧盟、日本等。此外,现时共有117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在特区设有领馆和官方机构,促进它们与特区的经贸联系。可以看到,回归以来,香港既加强了与内地的关系,又强化了国际都会的特色。
《基本法》亦充分保障香港人的权利和自由。在维护法治的前提下,市民可继续在开放的社会中各抒己见。香港人不时就各种议题,包括如劳工福利、文物古迹保育、政制发展、教育改革等,以和平方式举行集会和游行。特区政府高度重视社情民意和在《基本法》下得到保障的自由和权利,也是香港赖以成功的重要因素。
在经济方面,1997/98年间的亚洲金融风暴,在整个地区带来了很大震荡。幸好有土地基金的设立,让香港在回归后有足够的财政储备去抵御这次冲击。香港特区政府亦根据《基本法》制定适当的货币金融政策,适时推动经济转型。内地和特区的合作越趋紧密:《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个人游”、开放人民币业务、通关便利和泛珠三角区域 合作等,都是其中几项重要的举措,有助带动香港经济复苏和转型,使香港自逆境中逐步恢复过来,取得新的发展。
因应这些发展,香港的服务业由1990年占本地生产总值的75%,扩大至现时超过90%。其中,批发、零售、进出口贸易、饮食及酒店业所占比重最大,约27%:高增值的金融、保险、地产及商业服务和专业服务等的比重则超过21%。香港目前的就业人口中,有85%受雇于服务行业。香港最新的失业率为4.3%,是近9年的最低水平。
他说,在《基本法》建立的体制下,香港的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中心等地位进一步加强。去年国家通过了“十一五”规划纲要,充分考虑香港的功能定位和发展需要,并配合国家的长远发展。当中特别提及国家支持香港发展金融、物流、旅游、资讯等服务业,保持香港作为国际金融、贸易、航运等中心的地位。
香港特区政府于去年9月举行了《“十一五”与香港发展》经济高峰会,并成立了4个专题小组,研究商业及贸易;金融服务;航运、物流及基础建设;和专业服务、信息、科技及旅游等议题。4个专题小组已于今年1月15日向我提交了报告及行动纲领。就香港如何提升多项优势和配合国家发展提出50项策略建议及207项建议具体行动。
他表示,回归以来,随着国家经济实力增强,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有长足发展。有更多内地龙头企业,如中国工商银行、中国人寿保险等到香港上市。截至今年4月底,香港股市总市值超过14万亿港元,全球排名第8,亚洲排名第2。香港去年全年首次公开招股集资额超过3千亿港元,超越了纽约,全球排名第2,仅次于伦敦。在港交所挂牌的上市公司,由1997年的600多间增加至2006年的1000多间。其中在香港上市的内地企业占3成多,总市值高达6万7千亿港元,占香港股市总市值总额约5成,充分显示香港股票市场为内地企业集资的能力。
不少内地企业也借助香港多年来建立的国际经验,作为它们“走出去”的桥头堡。在香港设立地区总部及地区办事处的海外,内地及台湾公司超过3800间,当中约270间是来自内地企业。数字显示,无论是跨国企业或内地企业,不少都以香港作为掌管地区业务的理想地点,亦印证了香港的优势,包括简单税制、低税率、资讯自由流通、廉洁的政府等。
蒋丽莉:工商界对香港前途充满信心
今年是香港回归祖国十周年。香港总商会新任主席蒋丽莉日前在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香港发展到今天的程度,比任何礼物来庆祝回归都重要。香港这十年来的成就是最好的回归见证。
创立于1861年的香港总商会是香港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的国际化商界组织,拥有约4000家会员机构,涵盖了跨国企业、香港公司和中资机构。十年来,香港总商会会员数目保持稳定,跨国企业会员没有减少,而内地企业的数目增加了。“当时,大家(总商会会员)对1997年持观望态度,不过你可以明显感觉到,今天他们对香港的态度都是肯定的。”蒋丽莉说,商会会员对未来十年有一个很正面的期望,相信将来会越来越好。根据香港总商会去年底进行的“商业前景问卷调查”,香港工商界对当前经济发展充满信心。调查显示,受访会员对2007年本地经济前景感到乐观,很多企业认为良好的经济势头将延续至2008年,并计划增聘员工,以配合公司的发展需要。
目前,香港经济已连续14个季度高增长。不过,回首过去十年,香港经济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历经了亚洲金融风暴,全球经济不景气以及非典疫情等众多困难。最后,在中央政府的支持以及香港各界的努力下,香港经济逐渐复苏,并巩固了金融中心、贸易中心和航运中心地位。蒋丽莉回忆起她1999年创业时的情景。当时香港还未摆脱亚洲金融风暴的阴影,很多人都觉得前途迷惘,“我当时觉得不应该这样啊。香港以后的前途应该非常好”。正是由于对前途充满信心,相信香港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她离开了家族公司震雄集团,自己创立了环康集团。2001年底环康集团在香港创业板成功上市。
香港已连续12年被美国传统基金会评为全球最自由经济体,国际评级机构标准普尔也给予香港A A评级,并认为香港的经济及金融表现与最高评级A A A级无异。以美国为基地的梅肯研究院也发表报告指出,香港是全球企业集资最方便的地方。蒋丽莉表示,她坚信21世纪是亚太地区的世纪,中国一定会扮演一个重要角色。香港拥有独特的优势,还拥有与内地融合以及国际化优势,三者缺一不可。香港过去是“代理人”的角色,是一座桥梁,今后香港应该主动担当“组合人”角色,促进内地与国际接轨。作为香港总商会创立146年来的首位女主席,蒋丽莉表示,回归十周年是一个很好的契机,让总商会重新为香港商界发展定位,制定新的发展方向。
陈佐洱:“一国两制”的强大生命力
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副主任陈佐洱6月6日在人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实施十周年座谈会上说,香港回归10年的历程,生动展现了“一国两制”理论和实践的强大生命力,充分显示了基本法对香港保持长期稳定繁荣的重大意义。
陈佐洱说,基本法为促进香港与祖国内地的合作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近10年来,两地合作的广度、深度、速度和成效都大大超过从前。2003年,内地与香港签署了《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此后又先后签署三个补充协议。内地对原产于香港的进口货物全面实行了零关税,开放了香港具有比较优势的法律、会计、视听、建筑,分销、银行等27个服务贸易领域,实现了两地间的人员、货物、资金、信息便利流动,从而带动了香港经济的全面增长。1997年回归之初,两地的进出口贸易总值为507.7亿美元:2004年,首次突破千亿大关,达到1145.1亿美元;2005年再创新高,达到1385.8亿美元,同比增长21%。2006年开放内地居民赴香港“个人游”的试点也已经扩大到内地22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49个城市,成行旅客达660万人次,相当于全香港的人口。
粤港、沪港、京港和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机制的建立,有力推动了两地经济的快速发展。至2006年底,仅泛珠三角区域的合作项目已达12172个,总金额12534亿元。与此同时,深圳湾大桥、港珠澳大桥、广深港高速铁路、珠港国际机场、西部通道等大型基建项目已实现了或正在实现跨境的合作。
除经贸外,两地还在教育、科学、文化、卫生等领域开展和扩大交流合作,取得了丰硕成果。从2001年教育部批准香港大学在内地招收本科生,到2007年香港共有12所高校在内地25个省市招生,从高等教育学位互认到实现内地大学招收的港澳生与内地学生同等收费,从成立内地与香港科技合作委员会,到建立粤港澳传染病病情通报机制,两地的合作领域不断拓宽,层次 逐步深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多样化以及政府与民间共同推动的新格局。
陈佐洱指出,基本法为香港开展对外交往、扩大国际影响提供广阔空间。在基本法的保障下,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在国际舞台扮演一个新鲜、活跃、重要的角色。10年来,香港特区已加入了200余项多边国际公约:与134个国家或地区互免签证或落地签证;在欧盟、世界贸易组织以及伦敦、柏林、纽约、旧金山、华盛顿、多伦多、东京,新加坡、悉尼等地设立经济贸易办事处;而有关国家和国际组织在香港设立的代表机构共有58个总领事馆、54个领事馆及5个官方认可代表机构。世界银行年会、世界会计师大会、《财富》全球论坛、世贸组织第六次部长级会议、2006年世界电信展等一系列重大国际活动相继在香港特区成功举办。2008年还将举办北京奥运会马术比赛。
此外,近些年来,中国有关驻外使领馆与香港特区政府密切合作,在印度洋海啸、埃及大车祸、所罗门群岛骚乱、南亚海啸等3000多起涉港领事保护案件中及时提供帮助,切实保护了香港同胞在海外的合法权益;特别是前香港卫生署长陈冯富珍女士成功当选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使同胞们深深感受到作为中国人的自豪。
艾敬:“香港是我心中最特别的地方”
“1997快些到吧,八佰伴究竟是什么样/1997快些到吧,我就可以去HONG KONG/1997快些到吧,让我站在红碪体育馆……”上世纪90年代初,作为内地流行乐的代表作之一,这曲《我的1997》唱出了内地人对香港回归祖国的殷切期盼。
朗朗上口的旋律、高度生活化的歌词、制作精良的MTV使这首歌曲迅速传唱大江南北,也捧红了歌曲创作者和演唱者——来自沈阳的年轻女歌手艾敬。十余年后,《我的1997》已固化为人们对那个时代的集体记忆,而历史正悄然谱写着新的华彩乐段。
记者在北京见到艾敬,她还是一头长发、一把吉他。为了向香港回归十周年献礼,此次她受香港旅游发展局之邀,通过对《我的1997》重新编曲和填词,演绎成一首新歌《我的1997和2007》。
在新歌中,她深情唱道:“转眼十年很快就过去了/其间发生过许许多多的事/我从北京唱到了上海滩/也从上海唱到曾经向往的南方/我留在纽约的时间比较长/可是香港是我心中最特别的地方……”
十余年来,艾敬只身闯荡过日本、英国和美国,如今已定居纽约。说起自己的成名作《我的1997》,她依旧充满感慨。“《我的1997》完全是当时真情实感的写照,是我作为一个内地人发自内心的对香港早日回归祖国的盼望。”艾敬说,“1997年,我在香港亲身见证了回归的历史时刻,我为中国感到自豪;如今能为香港回归十周年出一份力,是我的荣幸。”
香港给艾敬留下了数不清的难忘记忆。她忘不了香港歌迷给自己的热情鼓励与支持,更忘不了内地部分省市发生洪灾时,自己亲眼见到的香港市民踊跃捐款捐物支援内地的情形。“当时看到很多老人拿着自己的积蓄、很多小朋友带来父母给的零用钱,争相向内地同胞伸出援助之手,我实在是非常感动”。“这些年里,我经常去香港。”艾敬说,“在香港经历了亚洲金融风暴和非典疫情之后,我深刻地感受到这座城市的变化,觉得她和祖国靠得更近了。”“每次你一唱《我的1997》,我的心就一跳!”回归前一个香港人对她说的这句话让艾敬记忆犹新,她觉得这很真实地反映出当时港人面对回归的紧张心情。艾敬说:“那时内地人要去香港很困难,而香港人对于说普通话的内地来客多少总有点鄙夷。”“现在开放‘自由行’为内地人去香港大开方便之门,同时也有效地促进了香港的经济发展,内地游客如今很受香港欢迎。”艾敬笑着说,“这次香港旅发局邀请我这个内地歌手来歌唱回归十周年,也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香港对祖国的认同。”
“他可以来沈阳/我不能去香港……”艾敬十余年前唱出了一种隐隐的无奈。现在她在《我的1997和2007》中加入的一段独白显得如此清新、畅快,再度将自己对香港的情有独钟表露无疑:“2007已经到了,我又来到了可爱的香港/喜欢早晨的香港,空气中散发着人们的勤劳和善良/也爱白天的香港,充满了竞争拼搏和向上/夜晚的香港是美食家的故乡/午夜的香港是浪漫的开始,和他去逛维多利亚港……”
(责任编辑 赵忠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