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体育课堂教学中探究性学习模式与接受性学习模式的思辨

来源 :当代体育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zhan20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自人类历史开创学校教育以来,接受性学习模式曾长期占据着学校教学的主阵地,教师精心细致的教,学生认真刻苦的学。伴随着教育教学理论的创新与发展,新的学习模式不断涌现,探究性学习模式逐渐成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新宠。本文针对新课改过程中学习模式的转变问题,在体育课堂教学领域对探究性学习模式与传统的接受性学习模式进行比较,分析二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并提出相关的研究设想。
  关键词:体育课堂教学;探究性学习;接受性学习;思辨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6)07(b)-0000-00
  21世纪伊始,我国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自此,新的学习模式不断涌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逐渐步入了人们的视野,成为教育工作者竞相研究学习和实践应用的指南。其中探究性学习模式更是一枝独秀,成为新时期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众多新型学习模式的典型代表。新的教育理念迅速冲击着中华大地,似一股春风,给传统的教育注入了新的希望。仿佛是在一夜之间,人们的思想得到了彻底的转变,曾经长期秉持的接受性学习模式似乎成为一种过时教育模式的代表,在人们的批判声中,默默的接受着变革所带来的不同境遇。我们真的需要完全抛弃接受性学习模式吗?我们又该如何接受探究性学习模式呢?人们在接受新教育思想的同时,不禁发出这样的疑问。
  1.探究性学习模式的理论渊源
  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仿照科学研究的过程来学习科学内容,体验、理解和应用科学研究方法,获得科学研究能力的一种学习方法[1]。20世纪初,美国教育学家杜威,针对当时科学教学中过分重视知识,忽视科学思维方式和科学态度的做法,最早倡导和实验了探究学习,强调学生不仅要掌握知识,还需要学习过程和方法。1961年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施瓦布在哈弗大学举行的纪念演讲会上作了《作为探究的科学教学》的报告[2],明确提出了与发现法相似,但更具操作性的教学方法——探究学习。并认为探究学习包括两个方面:(1)是通过探究来教学,(2)是作为探究的科学。施瓦布还对科学探究课程的教学提供了三种可供选择的建议:(1)提供问题和探究问题的方法,让学生通过探究发现他们原先不知道的关系;(2)提供问题,方法和答案由学生独立地决定;(3)学生面对现象,自主提出问题,收集证据,并基于自己的探究,给出科学的解释与建议。1996年《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将探究列为学习科学的核心方法[3]。2000年美国国家研究理事会对探究性学习作了具体的阐述,认为它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的活动:(1)提出问题,学习者围绕科学性问题展开探究活动;(2)收集数据,学习者获取可以帮助他们解释和评价科学性问题的证据;(3)形成解释,学习者要根据事实证据形成解释,对科学性问题作出回答;(4)评价结果,学习者通过比较其他可能的解释,特别是那些体现出科学性理解的解释,来评价他们自己的解释,使解释和科学知识相联系;(5)表达结果,学习者要阐述、论证和交流他们提出的解释[4]。经过几十年不断的研究与改进,探究性学习的理论得到了不断的丰富和发展,目前已成为美国科学教育中最重要、最有影响的方法之一,并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推广和应用。中国在2001年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经过近十年的学习和应用,新的学习模式已在中华大地普及开花,并结出累累硕果。
  2.接受性学习模式的理论渊源
  接受性学习是指由教师向学生提供前人发现、创造、积累的人类的社会经验,学生把这些经验内化为自己的经验,使其成为自己认知事物、分析问题、处理问题及发明创造的工具的一种学习方式[5]。自人类社会诞生以来,知识便伴随了人类的生产劳动并得以不断的积累,再以社会经验的方式直接或间接的不断传承。就经验传承而言,教育是社会经验传承的特殊系统,学生是这一经验传承系统的构成要素之一,是经验的接受者。学生学习的目的是掌握社会经验,使之内化为个人能力,这就决定了学生学习的接受性。因此,在漫长的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接受性学习无可厚非的成为了学校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并对知识的传承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虽然接受性学习作为学校中学生学习的一种主要方式有着漫长的历史,但是人们对其研究的历史却显得非常的短暂,且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也有待进一步的深化。奥苏泊尔曾对接受学习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批评了人们对接受学习的误解,并提出了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国内学者对接受学习也进行过深入的探讨,顾明远[6]主编的《教育大辞典》就曾对接受学习进行过详尽的阐述。刘衍玲、吴明霞[5]则对接受学习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论述。接受学习在漫长的人类社会发展历史中,曾经对知识的传承起过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而如今,在新课改的大潮中,接受学习则受到了空前的批评与否定,仿佛已成为过时的学习方式。如何正确看待接受性学习方式,更加合理有效的促进当前教育的发展,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3.体育课堂教学领域中两种学习模式应用的比较分析
  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教学方法及学习模式都有了相应的变化,这在体育教学领域也不例外。对于探究性学习模式,很多体育教育工作者都在努力的学习应用,不断的尝试。然而,体育学科有其自身的特性,我们在学习相关的知识技能的同时,总是伴随着一定的运动负荷,这是其他学科所罕见的。那么在别的学科当中运用的很成熟的探究性学习模式,在体育学科中是否也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呢?在有关速度、力量等技能性内容的教学中,我们发现掌握正确的训练方法,科学合理的采取练习,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有效的促进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的发展。然而,在采用探究性学习模式后,我们发现,很多学生无法准确的找到学习内容的关键要素,导致课堂教学无法实现预期目标。更多的情况是学生在探究的过程当中花费大量的时间,以至于课堂教学的效率大大降低。然而,当学生对课堂所授内容进行充分的探究学习之后,我们发现学生对于基本的原理、训练的方法以及技能要领等掌握的很好,这有利于教学过程中知识目标的达成。此外,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主动的围绕教学内容进行探究学习,有利于学习习惯的养成,也有利于学习兴趣的培养。尽管如此,探究学习并未显示出对于学生运动兴趣的培养有很大帮助,也未显示出对于学生运动技能的提升有所促进。因此,在运动能力的目标达成上,探究性学习模式并未有显著的帮助。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情感目标也是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根据探究性学习模式本身的特性,我们可以看出它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合作、积极进取、顽强拼搏的学习精神,因而对于情感目标的达成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对于传统的接受性学习模式,我们可以清晰的发现,它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向学生传授大量的准确的知识内容,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接受学习内容的针对性和效率可以得到很大的提高。然而,在接受性学习模式中,学生大都处在被动接受的位置,这可能导致学生对于所学内容丧失兴趣,进而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知识目标达成的维度上,接受性学习尽管可以包含大量内容和节约很多时间,但总体说来不利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也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探究性学习模式在此方面对学生的积极影响则较为深远。在能力目标维度上,接受性学习可以很好的利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利用其广博的专业知识、准确到位的动作示范,详尽细致的动作讲解,来促进学生对于动作的模仿,深化学生对于要领的理解,进而促进学生运动技能的发展。相比之下,探究性学习模式在促进基础知识的同时,对于运动技能的发展可能帮助不大。原因在于运动技能的发展不仅需要理论知识的指导,更需要科学合理的训练,以及在运动体验、教学经验的帮助之下循序渐进的巩固提高。尽管探究性学习模式可以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方法、原理、图片、资料等等相关的知识,而关于技能训练的组织性、自觉性、科学性、合理性学生却很难掌握或者是处理得当。因此,接受性学习模式对于学生运动技能的学习与掌握则显得更为有利。在情感目标维度上,处于被动接受学习境地的学生,其情感发展的目标是教师早就规划好的,其教学的效果也许可以很好的实现教学目标,但显然对于发展学生的创新合作精神帮助不大。因此,在情感目标维度上,探究性学习模式可能更有利于学生情感目标的达成。由此可以看出,在当前的学科应用范围内,探究性学习理论与接受性学习理论对于学科教学目标的达成皆存在优点或不足之处。其原因可能在于上述两种学习理论的本身特性所致或应用范围存在局限,探究性学习模式可能更适合于基础理论知识的传授,而接受性学习则可能更有利于学生对于运动技能的模仿与提高。此外,学习理论本身发展的完善程度以及与教学方法的融合程度,可能也是对于学科教学结果产生影响的重要原因之一。
  4. 小结。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在体育课堂教学领域,探究性学习模式与接受性学习模式对于教学目标的达成各有优缺点。因此,在体育课堂教学领域,一味的推崇探究性学习模式或者蛮目的固守接受性学习模式,显然是不合适的。相反,如果我们能够合理的利用不同学习理论的各自优势,积极取长补短,不断融合发展,努力完善提高,使之更好的服务于当前的课堂教学,则定能够更加有力的促进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更加有力的促进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从而为我国的现代化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刘儒德.探究学习与课堂教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2]J.J.Schwab(1962),The Teaching of Science as Enquiry. Cambridg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3]柴西琴.对探究教学的认识和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01(8)
  [4]Center for Science,Mathematics,and Engineering Education,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2000),Inquiry and the National Science Education Standards:A Guide for Teaching and Learning.Washington,DC:Academy Press,pp.24-27.
  [5]刘衍玲.吴明霞.接受学习与课堂教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6]顾明远.《教育大辞典·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
其他文献
银行卡是商业银行向社会公开发行,具有消费信用、转账结算、存取现金等全部或部分功能,作为结算支付工具的各类卡的统称.是商业银行签发的允许信用良好者据以赊购商品和劳务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推进和飞速发展,我国在科教文卫事业等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教育对整个社会群体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教育事业的开展和进步对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来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指出:"全党同志无论在什么工作岗位上都要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经常加以检查和总结,看看是不是符合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符合的就毫不动摇地坚持,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统一战线工作明确了新定位、赋予了新要求。新时代统一战线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发挥作用的方式与机制上不断完善与创
隋唐时期是我国自秦汉之际后封建统治下商业发展的又一时期,这一时期的社会、经济以政治制度发生了一定的变革。在此历史发展背景下,武士彟实现了由商人到士族社会地位的完美转
针对适应新高考改革需要的走班制,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提出了数学分层走班的具体操作形式.
根据《中小型电机产品质量分等规定的要求,开展了电机轴伸键槽对称度的检测工作。检测和计算方法均按《GB1958-80》标准。我厂目前采用《轴键槽对称度测量仪》,使用比较方便
对数和指数是高中数学中出现的一对相辅相成的概念,可以相互表示,并构成数学的子系统,具有整体性、结构性和功能性等特点.教学中依赖对数和指数的相互联系和转化,能够更好地
稻米是重要的基础战略物资,其生产关乎国计民生。基于FAO数据库,从区域及国家两个层次定量分析了1961—2014年东南亚稻米生产的时空格局及其演变特征,并借助LMDI模型探讨了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