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奥林匹克越来越成为全球不可回避的运动盛会,并毫无疑问的高居于现代人类运动形式之榜首,成为各民族竞相展示自己运动魅力与天赋的舞台武术融入奥运也是理所当然。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文化的融合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可一蹴而就。
关键词:武术;奥林匹克;入奥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8-0-01
近代奥林匹克的崛起也不过百余年的时间,但依据欧美经济的特性随着西方强势经济的全球性扩张而不断得以提升和扩张,尤是近几十年随着以文化为载体的现代科技的发展,地球的时空仿佛在不断浓缩、人类的生存体系在不断融合——文化全球化、经济一体化、军事联盟化。在这种情况下,人类的运动文化也随之而动:奥林匹克越来越成为全球不可回避的运动盛会,并毫无疑问的高居于现代人类运动形式之榜首,成为各民族竞相展示自己运动魅力与天赋的舞台,同时,也为各国家和地区显示其竞技实力创造了最好的机会。
奥林匹克非某一国家、地区,某一种族、民族的运动专利。他在促进和平、友好、庆祝农业丰收反对侵略战争等之诞生渊源及近几十年来完善与发展的情况均昭示其属于世界各族人民,是全民族运动大集合、是世界各民族运动文化大集会、是世界民族文化大融合。因此他没有理由将任何一项达其标准的民族运动拒之门外,武术融入奥运也是理所当然。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文化的融合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可一蹴而就,中国武术在1932年美国洛杉矶十届奥运会与奥林匹克的第一次接触直到现在2008的再次擦肩也正是对这一点的证实,跆拳道与柔道虽已入奥但也是经历了漫长而艰辛的磨合。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武术这几十年的快速发展已取得了国际化和世界性的显著成就,诞生于1984年的全国武术比赛应算是较早的全国规模的比赛,而随之13年后中国武术由国内进军国际——1987年第一届亚洲武术锦标赛之锣在日本横滨敲响,此后中国武术一系列的国际化组织逐步建立、国际化赛式逐步展开。
目前国际武联已拥有100多个会员协会,并且协会的成员国和地区正在逐步增多,武术的国际赛式也逐步趋向更加规范和市场化。1932年的第十届奥运会中国武术与奥林匹克首次接触,而后历史的战乱与建国后经济复苏的艰难使得我们的民族传统文化在国际上的交流与传播遭遇了极大的冷漠,武术是毫不例外。政治、经济、文化在社会发展进步过程中是三位一体的:文化的传播以经济为载体受政治左右,同时文化对政治的提升和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在建国初期的三十年左右的时间里,中国的政治经济处于混沌状态,在那种情况下政治方面国家对武术及它类同像内容无暇顾及,虽然期间在1960年和1974年曾先后以出访的形式走出国门,但真正把武术向世界推广是在80年代后期。在80年代后期如上所述一系列的国际组织的建立尤是国际武联的建立使国家以政府的形式把中国武术向全球推广、使中国功夫的魅力向世界各族人民展现。在二十年左右的时间里通过类似的国际组织和国际赛式的展开使中国武术的国际化地位提升,并使国际武联逐步得到了国际体育单项联合会和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承认。期间,民间传统武术的传播也对武术的全球化传播注入了生机和活力,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赛事活动及研讨活动使得各家门派竞相发展,如山西传统太极拳国际邀请赛、永年国际太极拳年会、郑州国际少林武术节……这一系列活动对武术的推广与传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一些有条件的人远赴海外传拳授艺对中国武术海外的推广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价值。就在这种官方与民间共同努力下通过二十多年的时间使中国武术向全球迅速推广、在国际上的影响与日俱增。然而,尽管如此中国武术与奥林匹克的亲密融合还需要很长一段路要走。
千百年来武术的传承一直沿袭技击的核心地位,不管其派系如何发展技法如何提高,质的本性未曾动摇。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广域国家,这也是中国民族传统文化多样性的构架基础,无论哪种民族传统文化都在社会变迁的带动下悄然的发生着变化,如昔日最便捷的交通方式也只能是快马加鞭,而今天他早已被现代的交通方式冲淡的无影无踪,服饰方面,面对西装革履的流行也没有谁为失去昔日的宽袍大袖而伤感。从物质到精神各方面的传统文化都在或都早已发生了变化,并脱胎转换成一种新的文化形态。武术不能脱离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的范畴,更不能拒绝文化转型的结构重建。
文化转型问题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其转型的原因具有一定的社会必然性,而其转型的过程不可操之过急、急功近利注入过多的人为因素。如果武术的转型条件成熟相应的新的武术形态自然会出现,在经历一段时间的发展与完善后会以顺理成章的形式入奥,而再不会为以其何种形式入奥大费脑筋。
参考文献:
[1]王岗.武术尴尬的境遇与发展新策略[J].体育与科学,2006,(7).
[2]洪浩.竞技武术发展研究综述[J].体育文化导刊,2007,(2).
[3]何亮.中国武术的奥运之梦[J].
[4]于均刚.武学道艺发微——论东方文化之显豁[D].北京体育大学博士论文,2006.
[5]李印东.武术释义——武术本质及其功能价值体系阐释[D].北京体育大学博士论文,2006.
关键词:武术;奥林匹克;入奥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8-0-01
近代奥林匹克的崛起也不过百余年的时间,但依据欧美经济的特性随着西方强势经济的全球性扩张而不断得以提升和扩张,尤是近几十年随着以文化为载体的现代科技的发展,地球的时空仿佛在不断浓缩、人类的生存体系在不断融合——文化全球化、经济一体化、军事联盟化。在这种情况下,人类的运动文化也随之而动:奥林匹克越来越成为全球不可回避的运动盛会,并毫无疑问的高居于现代人类运动形式之榜首,成为各民族竞相展示自己运动魅力与天赋的舞台,同时,也为各国家和地区显示其竞技实力创造了最好的机会。
奥林匹克非某一国家、地区,某一种族、民族的运动专利。他在促进和平、友好、庆祝农业丰收反对侵略战争等之诞生渊源及近几十年来完善与发展的情况均昭示其属于世界各族人民,是全民族运动大集合、是世界各民族运动文化大集会、是世界民族文化大融合。因此他没有理由将任何一项达其标准的民族运动拒之门外,武术融入奥运也是理所当然。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文化的融合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可一蹴而就,中国武术在1932年美国洛杉矶十届奥运会与奥林匹克的第一次接触直到现在2008的再次擦肩也正是对这一点的证实,跆拳道与柔道虽已入奥但也是经历了漫长而艰辛的磨合。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武术这几十年的快速发展已取得了国际化和世界性的显著成就,诞生于1984年的全国武术比赛应算是较早的全国规模的比赛,而随之13年后中国武术由国内进军国际——1987年第一届亚洲武术锦标赛之锣在日本横滨敲响,此后中国武术一系列的国际化组织逐步建立、国际化赛式逐步展开。
目前国际武联已拥有100多个会员协会,并且协会的成员国和地区正在逐步增多,武术的国际赛式也逐步趋向更加规范和市场化。1932年的第十届奥运会中国武术与奥林匹克首次接触,而后历史的战乱与建国后经济复苏的艰难使得我们的民族传统文化在国际上的交流与传播遭遇了极大的冷漠,武术是毫不例外。政治、经济、文化在社会发展进步过程中是三位一体的:文化的传播以经济为载体受政治左右,同时文化对政治的提升和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在建国初期的三十年左右的时间里,中国的政治经济处于混沌状态,在那种情况下政治方面国家对武术及它类同像内容无暇顾及,虽然期间在1960年和1974年曾先后以出访的形式走出国门,但真正把武术向世界推广是在80年代后期。在80年代后期如上所述一系列的国际组织的建立尤是国际武联的建立使国家以政府的形式把中国武术向全球推广、使中国功夫的魅力向世界各族人民展现。在二十年左右的时间里通过类似的国际组织和国际赛式的展开使中国武术的国际化地位提升,并使国际武联逐步得到了国际体育单项联合会和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承认。期间,民间传统武术的传播也对武术的全球化传播注入了生机和活力,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赛事活动及研讨活动使得各家门派竞相发展,如山西传统太极拳国际邀请赛、永年国际太极拳年会、郑州国际少林武术节……这一系列活动对武术的推广与传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一些有条件的人远赴海外传拳授艺对中国武术海外的推广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价值。就在这种官方与民间共同努力下通过二十多年的时间使中国武术向全球迅速推广、在国际上的影响与日俱增。然而,尽管如此中国武术与奥林匹克的亲密融合还需要很长一段路要走。
千百年来武术的传承一直沿袭技击的核心地位,不管其派系如何发展技法如何提高,质的本性未曾动摇。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广域国家,这也是中国民族传统文化多样性的构架基础,无论哪种民族传统文化都在社会变迁的带动下悄然的发生着变化,如昔日最便捷的交通方式也只能是快马加鞭,而今天他早已被现代的交通方式冲淡的无影无踪,服饰方面,面对西装革履的流行也没有谁为失去昔日的宽袍大袖而伤感。从物质到精神各方面的传统文化都在或都早已发生了变化,并脱胎转换成一种新的文化形态。武术不能脱离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的范畴,更不能拒绝文化转型的结构重建。
文化转型问题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其转型的原因具有一定的社会必然性,而其转型的过程不可操之过急、急功近利注入过多的人为因素。如果武术的转型条件成熟相应的新的武术形态自然会出现,在经历一段时间的发展与完善后会以顺理成章的形式入奥,而再不会为以其何种形式入奥大费脑筋。
参考文献:
[1]王岗.武术尴尬的境遇与发展新策略[J].体育与科学,2006,(7).
[2]洪浩.竞技武术发展研究综述[J].体育文化导刊,2007,(2).
[3]何亮.中国武术的奥运之梦[J].
[4]于均刚.武学道艺发微——论东方文化之显豁[D].北京体育大学博士论文,2006.
[5]李印东.武术释义——武术本质及其功能价值体系阐释[D].北京体育大学博士论文,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