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相互保险公司法律制度探究

来源 :法制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uheav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相互保险是面临共同危险的人组成一个团体以共同抵御所面临的风险,降低风险所带来的损失的一种救济方式。相互保险与农业保险的结合-农业相互保险在法国、日本等相互保险法律制度发达的国家早已广泛应用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受自然灾害影响严重,适时引进发展完善农业相互保险法律制度对我国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农业保险;相互保险;成员法律关系;保险合同法律关系
  农业是国民生产的基础产业,农业是否丰收不仅影响农民的利益,更关乎国计民生。农产品的生长周期非常长,使得其更易因自然灾害而受损失,如何对自然灾害进行救济,对农业发展至关重要。我国幅员辽阔,自然灾害具有反复性、地域性、不确定性、关联性等特点,对自然灾害的防治自古以来便是难题,即便是科技相对发达的现代,人类在更多的时候也是无能为力。保险作为一种对损失进行救济的手段,正是农业发展所需要的。
  农业保险这一险种在商业保险公司进行运营初期,由于农业保险的高风险率、高赔付率以及相对较高的道德风险,使得保险公司并不能通过这一险种盈利,结果是保险公司会提高保费,如此一来,农民如果投保费用增加,农产品成本增加,农民利润受到影响;如果不投保一旦遇到较严重的自然灾害的侵袭,则会导致农业生产遭受重创,严重之时可能会出现颗粒无收的状况。
  一、农业相互保险公司概述
  相互保险是参加保险的成员之间相互提供保险的制度,其利益的出发点是投保方,其主导原则是以投保方的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商业经营和管理都旨在为保险客户的利益服务。①相互保险公司是由被保险人以互助合作的方式为自身提供保险的公司形式。②在农业保险方面采用相互保险公司法律制度,技能促进农业保险的发展,又能发挥相互保险制度的优势。
  组织结构:在相互保险公司中,投保人在投保后即取得成员资格,于获得赔付或者保险关系终止时而丧失成员资格。公司的最高权力机关为由全体成员组成的成员代表大会,各成员具有平等的法律地位并且遵循一人一票的原则,表决权属于全体成员。由成员代表大会产生董事会和监事会,董事会监事会均为业务执行机构。以前的董事会和监事会成员只能是保单持有人,现在其资格范围扩大了,具有一定社会关系的人员也可以担任。③
  二、我国发展农业相互保险的必要性
  (一)保险利益的产生使得保险与赌博划清了界限,但是它并不能阻止道德风险的发生,在农业保险中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使得道德风险的发生概率要高于一般的商业保险。
  (二)普通商业保险公司的逐利性并不适宜发展高风险、高赔付的农业保险。
  三、成员与相互保险公司间的法律关系
  相互保险公司中的成员因其兼具投保人的地位从而与公司具有双重法律关系,即成员法律关系和保险合同法律关系。
  对于农业相互保险公司来说,公司与成员之间的成员法律关系和保险合同法律关系同时产生,在保险合同关系终止时,其成员关系也自动解除。④关于此二种法律关系之间的关系,日本学界主要有两种观点:主张保险关系和成员关系分离的独立说(重叠说、结合说)和主张保险关系与社员关系被相互结合的吸收说(社员关系说、保险关系说)。前者认为保险关系和社员关系相互保持独立,重叠并存;后者则认为成员关系吸收了保险关系或是认为保险关系吸收了成员关系。⑤笔者认为,当采取独立说。原因如下:1.二种法律关系所产生的基础不同,保险法律关系产生的基础是保险合同,而成员法律关系产生的基础是公司章程;2.二者所反映出来的特征不同,保险法律关系属于债权法律关系,合同成立之后投保人负有缴纳保费的义务,保险事故发生后保险人负有赔偿损失的义务,而成员法律关系更类似于股东与公司的关系,其内容既不同于债权也不同于物权;3.从两种法律关系产生和消灭的时间点来看,保险合同法律关系的产生和消灭要早于成员法律关系,保险合同法律关系是成员法律关系取得和丧失的前提,农户与相互保险公司订立保险合同之后,方才取得成员资格,农户在保险合同终止或者获得赔付之后其成员资格始终止。
  四、我国农业相互保险公司现状
  2005年1月11日,保监会批准的中国首家相互保险公司-阳光农业相互保险公司正式挂牌开业。早在1993年,黑龙江农垦局便开始在垦区内开办农业风险互助业务,农户交纳保费给农场管理机构,出险后获得赔偿,十多年来,使农民获利颇丰。虽然如此,但是由于低保费所提供的保障程度较低,以及农垦局财务水平有限,难以适应日益增长的保险需求,经过对农垦区风险互助业务进行改造,阳光农业相互保险公司便应运而生。公司成立之后,保费由三方(农户、农垦局、国家)共同承担,通过国家补贴的方式减轻农民负担,提高农业保险的保障程度。
  相互保险的优势决定了其更适用于农业保险,农业相互保险公司的不断发展完善不仅为农民增收获利保驾护航,更能保证我国农业生产的顺利开展,为现代化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注 释:
  ①陈雪娇.相互保险公司制在我国农业保险中的运用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硕士论文,2007:11.
  ②裘红霞主编.保险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189.
  ③陈雪娇.相互保险公司制在我国农业保险中的运用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硕士论文,2007:11.
  ④张长利.政策性农业保险法律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9:93.
  ⑤[日]广海孝一.保险法[A].北京:中央经济社,1989:73.转引自王森.寿险企业组织问题研究[C].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1998届博士学位论文,1998:41.
  参考文献:
  [1]裘红霞主编.保险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2]张长利.政策性农业保险法律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9.
  [3]陈雪娇.相互保险公司制在我国农业保险中的运用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硕士论文,2007.
  [4]何春燕.相互保险公司法律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06.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所写最低工资制度就是更好地发挥保障劳动者权益、构建公平合理的收入分配秩序的作用,及中国最低工资制度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最低工资;最低工资制度;收入分配  一、最低工资制度的渊源与我国的设置  最低工资制度由来已久,世界大多数国家都设置了这种制度,同时积极、有效的实施了这一制度。最低工资制度最先适用的国家是澳大利亚以及新西兰等其他大洋洲附近国家,此项制度大约从1820年开始逐渐建立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本文对学科馆员与教研人员的沟通障碍进行了分析。通过应用Blog、Wiki、RSS等Web2.0技术打破沟通障碍并建立学术交流平台,让学科馆员与教研人员实现高效、便捷无障碍的沟通。
【摘要】关于土地征收制度,有许多值得改进和增进的地方,主要是立法上的缺失、没有采用合理化的市场手段去调控。  【关键词】公共利益;土地征收  一、真正的界定公用利益的范围  关于公共利益的定义和范围十分宽泛,很难有一个确切的说法,所以在实际生活中很难实施,这样就会产生一定的困难。那么这样的困难主要是政府的干预,因为关于公共利益主要是国家的利益和土地使用的利益,这都需要法律的规定。在不一样的国家对这
【摘要】随着社会信息化步伐的日益加快,网络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网络犯罪却也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不容忽视的一大难题。因此,本文将基于网络犯罪防控的视角来探讨网络服务的法律规制问题,尤其是针对我国当前的网络服务法律规制中存在的不足,认为我们应该尽快借鉴国外先进的经验来完善我国的网络服务法律规制,进而切实有效的防控网络犯罪。  【关键词】网络犯罪防控;网络服务;法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出现了民间性质的艺术馆.它的出现,初始原因可能主要是为出资人投资艺术或关注相关文化产业构造一个直观情境,但艺术馆毕竟不是一个概念而是一个机构
近年来,很多国家都遭受过重大药害事件的磨难,尤其是“反应停事件”后,各国都开始反思药品安全性问题.一些发达国家,医药行业水平较高,法律制度较为健全,根据各国的具体情况
教师进行数学授课时,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采用PPT等形式作为教学课件来对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的讲授;对于一些常规知识点,教师可以采用抛砖引玉的做法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譬
【摘要】2012年3月14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对《刑事诉讼法》进行了大修,新刑事诉讼法对刑事证据这一重要方面进行了重要的修改,这也是此次新刑事诉讼法的一大亮点。本文将浅谈对新刑事诉讼法关于证据制度修改的理解。  【关键词】新刑事诉讼法;证据制度;修改;非法证据排除  此次刑诉法的修改,涉及到证据的许多方面,包括证据的种类、非法证据排除、证人出庭作证以及不得强迫自证其罪等。这次刑诉
【摘要】近年来,台湾地区羁押制度发生一系列的变革,彰显人权保障、程序正义及权力制衡的价值取向,以其为参照,大陆逮捕制度应当克服现有行政化与追诉化窠臼,积极构建诉讼化模式,切实保障人权。  【关键词】羁押;价值取向;诉讼化  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刑事诉讼法”的多次修改为主要载体,以“改良式当事人主义”为发展方向,台湾地区开始自下而上的刑事司法改革。羁押作为刑事诉讼程序中拘束与剥夺人身自由最严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