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化外交作为国家重要的软实力资源和外交手段,往往发挥着政治、经济手段难以达到的作用。各国也越来越重视运用文化外交这一手段参与到当今的国际事务当中。随着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文化外交进入了高速活跃期。未来,文化不再只是为外交服务,而是转向了新的高度。
关键词:文化外交;国家;软实力;未来的发展
中图分类号:G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10-0-02
文化外交是主权国家通过对外传播本国文化来传达国家意志、输出国家价值观和实现国家文化战略的一种外交活动。文化外交有两层意思:一是政府为许可、促进或限制文化交流而与其他国家协商签订多边或双边的协定,例如政府间召开的有关会议,洽谈文化协定、交流项目等,二是有关政府机构执行、实施文化协定及其所从事的文化关系方面的活动。文化外交,作为一国对外政策的一部分,通常是由外交官来具体实施的,其目的是在其他国家塑造一个有利于自己国家的良好形象,从而从整体上服务于国家的对外政策。文化外交不是开展后马上见效的,需要长期、不断的投入,这就需要保持连续性。在世界外交史中,文化外交与经济外交、政治外交、军事外交构成外交活动的四个层面。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作为国家重要的软实力资源和外交手段,文化外交往往发挥着政治、经济手段难以达到的作用。各国也越来越重视运用文化外交这一手段参与到当今的国际事务当中。
文化外交可以作为传统外交的有益补充。传统外交通常是指由政府官员和外交机关代表国家进行的访问、谈判、交涉、缔结条约、发出外交文件、参加国际会议和国际组织等对外交往活动。这些活动所涉及的范围多为政治、军事、经济领域,其主要目的在于维护本国的国家利益。西方许多政治家、外交家越来越认识到文化交往活动在维护国家长远利益方面所起的作用。美国著名的参议员富布赖特也曾阐述过文化外交的作用,他说:“在当今世界不能仅靠军事势力和外交活动。一代人之后,我们与其他人进行社会价值观念交流的好坏要比我们军事、外交优势对世界格局的影响更大。”正是因为如此,各国驻外使节都极力支持本国在国外的文化活动,认为文化外交从长远来看对于双边关系无疑会产生良好的效果。
文化外交促进了国家间的了解与合作。不同民族和国家的文化交流往往起始于民间的自发交往,当它们之间的政治经济联系不正常或遇到麻烦的时候更是如此。因此,文化外交成为改善国际关系,加强国家间联系的重要渠道。由于信息时代使多层次、多渠道的国际互动成为现实,加速了跨国文化的流动,不同文化交流与融合的步伐和力度也在不断加大,各种文化相互依存、相互作用以及文化角色之间相互交流的文化全球化初露端倪。在这种大背景下,有助于各国在人类生存、发展等全球性问题上达成基本共识。
文化外交是在国际上塑造良好形象的重要途径。从根本上讲,一个国家形象的塑造有赖于文化自身的力量。在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丰富多彩的文化逐步产生并传承下来,构成该民族或国家文化资源的基本要素。世界各国的文化差异很大,具有独一无二的民族特性。在文化外交实施过程中各国通过文化信息和价值观的对外投射和交流互动,产生文化吸引力,激发他国认同感,建构起与他国之间友好的身份认同关系,往往表现在各国会尽自己所能展现自身文化中最善的一面,以此来赢得别国的认可与接纳,从而树立自身在国际中的良好形象。可以说,当今世界各国都比较重视运用文化外交来塑造并提升自身的对外形象。
文化外交对提升经济和国际竞争力起着重要的作用。文化外交不仅限于通过一定的方式控制和影响他国国民的思想认知、价值观念从而“产生我方希望的行为”,而是通过打开文化产业这一朝阳产业,推进国家现代经济的发展,开发文化价值这一蕴含巨大潜力的无形资产,实现整个社会经济增长所追求的目标,大力开展文化外交,增强投资环境的吸引力,提高产品的国际出口创汇能力,成为提高经济利益和增强国际竞争力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
文化外交更加契合当今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由于世界政治的多元化,导致各种权利资源在各领域间的转化,日益困难且耗资巨大,政治、军事、经济相互转换的成本大大提高,使各国不得不从传统的硬权力转向无形的、较少强制性的、柔性的软权力。“在使用武力代价昂贵而且效果式微的时代,它成为国家间关系的一种理想的缓和剂。这种外交形式具有以低成本换高收益的效力,能让实力较弱的国家弥补其硬权力的缺陷,平缓国际互动。”这种转移符合当今世界的诉求,也体现出文化外交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
随着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文化外交的发展出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我国的文化外交受到高度重视。在新的国际形式下,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文化外交在国家整体外交中的重要作用,提出“要加强经济外交和文化外交,推动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对外开放战略,深入开展对外宣传和对外文化交流。”“要积极开拓国际文化市场,推进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同时把“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作为新时期国家重要的战略任务,使我国的文化外交进入了一个高速活跃期。
其次,我国的文化外交不再只是机械地向外输送本国的文化产品,而是采用多种手段,灵活运用各种形式,全方位、多渠道地阐释我国的价值体系。运用新闻发言人制度,发布白皮书阐述我国民族、宗教、人权及国防等方面情况;增设驻外文化中心,迄今已有超过40个国家提出希望在当地设立中国文化中心的愿望。由国家拨款支持中国孔子基金会的运作,组织或支持国内及海外的儒学研究,截至2010年10月,全球各国已建立322所孔子学院和369个孔子学堂,分布在96个国家或地区;同时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积极推动在各国举办“文化周”、“文化月”以及“文化年”等活动,以展示中国的文化和国家面貌。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与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也是中国文化外交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些盛事大幅提升了我国的国家形象。
最后,我国的文化外交不再局限于展示本国的文化成果,而开始更多地着眼于“跨文化对话”。由德国三家博物馆联合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的大型主题展览《启蒙的艺术》于2011年4月1日开始进行长达12个月的展出,与展览同步进行的还有《启蒙之对话》系列论坛。中国人在和海外沟通的时候,很长时间一直处于一种单边思维,而不是对话思维,是灌输式的思维,而不是那种回应式思维。此次论坛就打破了这种思维模式,是一次有益的不同文化间对话的尝试,就像蔡武部长所言“当代社会是一个信息网络高度发达的时代,是一个各种思潮不断涌现的时代,更是一个各种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交锋的时代。”“当我们把目光聚焦在今天这个充满变数的时代,人类更加应该不断地探索反思,需要深入地开展不同文明的对话和思想的碰撞。”一种文化同另一种异质文化在交往过程中,因各自文化系统要素各具有不同的特点,会产生两种情况:其一,由于文化要素的不可相容性,文化不同会引起误会、偏见、纠纷、磨擦和矛盾等;其二,某些文化要素彼此可以相容,例如:科学、技术、艺术、文学,等等,不同文化之间可以进行相互交流,彼此吸收对方优秀的成份,促进本文化的革新发展。跨文化对话侧重的正是后者。
不管是众多专家学者提出的文化外交表层的物质文化交流、中层的制度文化输出、内层的价值观文化传播这三种具体形态,还是不断丰富、充实的文化内涵和愈加灵活多样的外交手段,对于文化外交的发展来说都没有质的变化,伴随着整个人类和各民族自我意识的觉醒,提供精神动力的文化在国际关系中的比重将会不断增加,未来的发展方向使得文化不再只是为外交服务,而是转向了新的高度,“文化不仅仅是具有象征意义的、形而上学的概念,更是各领域相互交流的’熔炉’,与外交有着相同的本质和互通的精髓”。亨廷顿认为“在这个新世界里,冲突的根源将不是意识形态和经济。人类之间最大的分野和冲突的主导原因是文化。”由此来看,文化不应仅仅只是外交的手段,应当把它看作国家利益的一部分,外交政策是围绕国家利益的实现而制定的,核心目标是反映国家的根本利益,如国家安全、统一、主权、独立、经济繁荣、文化发展等,因此亦可看出文化也是外交的诉求之一,文化和外交间的联系日趋紧密。
关键词:文化外交;国家;软实力;未来的发展
中图分类号:G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10-0-02
文化外交是主权国家通过对外传播本国文化来传达国家意志、输出国家价值观和实现国家文化战略的一种外交活动。文化外交有两层意思:一是政府为许可、促进或限制文化交流而与其他国家协商签订多边或双边的协定,例如政府间召开的有关会议,洽谈文化协定、交流项目等,二是有关政府机构执行、实施文化协定及其所从事的文化关系方面的活动。文化外交,作为一国对外政策的一部分,通常是由外交官来具体实施的,其目的是在其他国家塑造一个有利于自己国家的良好形象,从而从整体上服务于国家的对外政策。文化外交不是开展后马上见效的,需要长期、不断的投入,这就需要保持连续性。在世界外交史中,文化外交与经济外交、政治外交、军事外交构成外交活动的四个层面。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作为国家重要的软实力资源和外交手段,文化外交往往发挥着政治、经济手段难以达到的作用。各国也越来越重视运用文化外交这一手段参与到当今的国际事务当中。
文化外交可以作为传统外交的有益补充。传统外交通常是指由政府官员和外交机关代表国家进行的访问、谈判、交涉、缔结条约、发出外交文件、参加国际会议和国际组织等对外交往活动。这些活动所涉及的范围多为政治、军事、经济领域,其主要目的在于维护本国的国家利益。西方许多政治家、外交家越来越认识到文化交往活动在维护国家长远利益方面所起的作用。美国著名的参议员富布赖特也曾阐述过文化外交的作用,他说:“在当今世界不能仅靠军事势力和外交活动。一代人之后,我们与其他人进行社会价值观念交流的好坏要比我们军事、外交优势对世界格局的影响更大。”正是因为如此,各国驻外使节都极力支持本国在国外的文化活动,认为文化外交从长远来看对于双边关系无疑会产生良好的效果。
文化外交促进了国家间的了解与合作。不同民族和国家的文化交流往往起始于民间的自发交往,当它们之间的政治经济联系不正常或遇到麻烦的时候更是如此。因此,文化外交成为改善国际关系,加强国家间联系的重要渠道。由于信息时代使多层次、多渠道的国际互动成为现实,加速了跨国文化的流动,不同文化交流与融合的步伐和力度也在不断加大,各种文化相互依存、相互作用以及文化角色之间相互交流的文化全球化初露端倪。在这种大背景下,有助于各国在人类生存、发展等全球性问题上达成基本共识。
文化外交是在国际上塑造良好形象的重要途径。从根本上讲,一个国家形象的塑造有赖于文化自身的力量。在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丰富多彩的文化逐步产生并传承下来,构成该民族或国家文化资源的基本要素。世界各国的文化差异很大,具有独一无二的民族特性。在文化外交实施过程中各国通过文化信息和价值观的对外投射和交流互动,产生文化吸引力,激发他国认同感,建构起与他国之间友好的身份认同关系,往往表现在各国会尽自己所能展现自身文化中最善的一面,以此来赢得别国的认可与接纳,从而树立自身在国际中的良好形象。可以说,当今世界各国都比较重视运用文化外交来塑造并提升自身的对外形象。
文化外交对提升经济和国际竞争力起着重要的作用。文化外交不仅限于通过一定的方式控制和影响他国国民的思想认知、价值观念从而“产生我方希望的行为”,而是通过打开文化产业这一朝阳产业,推进国家现代经济的发展,开发文化价值这一蕴含巨大潜力的无形资产,实现整个社会经济增长所追求的目标,大力开展文化外交,增强投资环境的吸引力,提高产品的国际出口创汇能力,成为提高经济利益和增强国际竞争力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
文化外交更加契合当今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由于世界政治的多元化,导致各种权利资源在各领域间的转化,日益困难且耗资巨大,政治、军事、经济相互转换的成本大大提高,使各国不得不从传统的硬权力转向无形的、较少强制性的、柔性的软权力。“在使用武力代价昂贵而且效果式微的时代,它成为国家间关系的一种理想的缓和剂。这种外交形式具有以低成本换高收益的效力,能让实力较弱的国家弥补其硬权力的缺陷,平缓国际互动。”这种转移符合当今世界的诉求,也体现出文化外交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
随着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文化外交的发展出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我国的文化外交受到高度重视。在新的国际形式下,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文化外交在国家整体外交中的重要作用,提出“要加强经济外交和文化外交,推动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对外开放战略,深入开展对外宣传和对外文化交流。”“要积极开拓国际文化市场,推进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同时把“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作为新时期国家重要的战略任务,使我国的文化外交进入了一个高速活跃期。
其次,我国的文化外交不再只是机械地向外输送本国的文化产品,而是采用多种手段,灵活运用各种形式,全方位、多渠道地阐释我国的价值体系。运用新闻发言人制度,发布白皮书阐述我国民族、宗教、人权及国防等方面情况;增设驻外文化中心,迄今已有超过40个国家提出希望在当地设立中国文化中心的愿望。由国家拨款支持中国孔子基金会的运作,组织或支持国内及海外的儒学研究,截至2010年10月,全球各国已建立322所孔子学院和369个孔子学堂,分布在96个国家或地区;同时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积极推动在各国举办“文化周”、“文化月”以及“文化年”等活动,以展示中国的文化和国家面貌。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与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也是中国文化外交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些盛事大幅提升了我国的国家形象。
最后,我国的文化外交不再局限于展示本国的文化成果,而开始更多地着眼于“跨文化对话”。由德国三家博物馆联合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的大型主题展览《启蒙的艺术》于2011年4月1日开始进行长达12个月的展出,与展览同步进行的还有《启蒙之对话》系列论坛。中国人在和海外沟通的时候,很长时间一直处于一种单边思维,而不是对话思维,是灌输式的思维,而不是那种回应式思维。此次论坛就打破了这种思维模式,是一次有益的不同文化间对话的尝试,就像蔡武部长所言“当代社会是一个信息网络高度发达的时代,是一个各种思潮不断涌现的时代,更是一个各种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交锋的时代。”“当我们把目光聚焦在今天这个充满变数的时代,人类更加应该不断地探索反思,需要深入地开展不同文明的对话和思想的碰撞。”一种文化同另一种异质文化在交往过程中,因各自文化系统要素各具有不同的特点,会产生两种情况:其一,由于文化要素的不可相容性,文化不同会引起误会、偏见、纠纷、磨擦和矛盾等;其二,某些文化要素彼此可以相容,例如:科学、技术、艺术、文学,等等,不同文化之间可以进行相互交流,彼此吸收对方优秀的成份,促进本文化的革新发展。跨文化对话侧重的正是后者。
不管是众多专家学者提出的文化外交表层的物质文化交流、中层的制度文化输出、内层的价值观文化传播这三种具体形态,还是不断丰富、充实的文化内涵和愈加灵活多样的外交手段,对于文化外交的发展来说都没有质的变化,伴随着整个人类和各民族自我意识的觉醒,提供精神动力的文化在国际关系中的比重将会不断增加,未来的发展方向使得文化不再只是为外交服务,而是转向了新的高度,“文化不仅仅是具有象征意义的、形而上学的概念,更是各领域相互交流的’熔炉’,与外交有着相同的本质和互通的精髓”。亨廷顿认为“在这个新世界里,冲突的根源将不是意识形态和经济。人类之间最大的分野和冲突的主导原因是文化。”由此来看,文化不应仅仅只是外交的手段,应当把它看作国家利益的一部分,外交政策是围绕国家利益的实现而制定的,核心目标是反映国家的根本利益,如国家安全、统一、主权、独立、经济繁荣、文化发展等,因此亦可看出文化也是外交的诉求之一,文化和外交间的联系日趋紧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