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兰布统古战场

来源 :星星·散文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cmnbv123456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乌兰布统,徐缓的坡地,平坦的草甸子,细长宛转的河流,茫茫野草,还有一片一片的花,一步一步走进梦的深处。
  我昂首纵目,寻找那曾经的营垒,碉堡和军中大帐的篱笆,还有远去的硝烟……一道浅浅的土冈已经不能遮挡。
  从燕山刮来的风,阴山深处飘来的雨,还有飘荡的思绪。
  野兔在草丛埋伏着,等待露珠垂落。一只鹰隼在空中盘旋,它犀利的目光对准了那种浑然无觉的野兔,等待一击致命。蟋蟀和蜘蛛在碎石中跳跃穿行,像古战场的勇士再生。
  血染的泥土和野草,滋养出来的生灵,也是那样具有攻击性吗?

2


  一支驼队从山脚转过来,有铃声叮咚,在风中越飘越远。
  骆驼的脚步从容,看不出曾经的伤痛和记忆。
  准噶尔勇士的弓箭与火枪,并没有让骆驼们一直生活于梦魇之中。在乌兰布统烽下,一只骆驼卧下来,另一只骆驼也卧下来,一支驼队的骆驼都卧下来,围成一个驼阵,就像曾经的那样。
  我不知道,这一队骆驼是谁。是准噶尔的后人还是大清帝国的后裔?只知道,那时,这乌兰布统,曾经有过惨烈的一战。几十万士卒,数以千计的骆驼。长枪火炮,刀枪剑戟,以骆驼的血肉之躯为掩体,你轰我炸,血流成河。
  不能想象,那嘶吼的火炮,亂射的箭弩,惊飞的鹰隼,颤抖的云,狂乱了草原的天空。
  箭弩如风,鬃毛飞扬。蒙古武士高举着马刀如潮水一般涌过来。长戈突击,马刀翻飞,火炮喷射火光。
  战马咆哮,短剑绞杀,铠甲撞击。
  乌兰布统人仰马翻,血肉横飞。
  风停了,血腥的气味弥漫上来。

3


  一柄断戟斜插在泥土里,旌旗如缕,迎风呜咽。
  那个仰面朝天的士卒,在飘飘摇摇的野草里,一双空洞的眼神,射向天空。
  远处,一匹伤痕累累的战马,突然一声悲鸣,撕裂了天空刚刚合拢的乌云。几个受伤的士卒,艰难抬起头,看着那匹战马,眼里涌出悲怆的泪水。
  晚霞如花,纷纷落下。

4


  噶尔丹,那个厄鲁特人首领。率着几千残兵败将,逃窜到阴山深处,不知所终。那些充当炮灰的骆驼,尸骨无存。
  茫茫草原每一株草,每一朵花,都记住了,那一次厮杀。
  硝烟渐渐散去。
  大地一片宁静。每一朵蓝色的花都开得那么惊心动魄。

5


  暮色漫过来,我漫步其间。
  远处,依稀可以看出“十二连营”的遗址,在暮霭中时隐时现,就像那些没有拆除的围栏,进不去,也无法出来。
  一只骆驼,昂起头。发出一声长长的嘶吼,那么低沉,那么压抑。不知道是在呼唤它们同伴的亡灵,还是一抒心中的愤懑。
  更远处,有波光闪烁,那是“将军泡子”,不肯沉寂。
  因为一场旷古之战,血流成河。那一汪湖水,从此不增不减。
  在这乌兰布统,将许多记忆,收纳、沉淀。
其他文献
古戏台  姚江与戏台两两相望,有一种无尽的韵味。  戏台,像一位饱读诗书的秀才,从明朝嘉靖一直吟唱至今。  姚江,像一位闲适自如的隐士,悠然走过古老的集镇。  江水是过客,古戏台是黄姚不可或缺的家庭成员。  采撷一缕月光,装扮成喜好打听的花旦,在戲台周围来回穿梭。  台柱四脚的大水缸,装载了古镇多少鲜为人知的往事。  走出戏剧,在黄姚卸下所有的彩妆。真实的生活,才是美好的存在。  凸出的戏台,像挺
期刊
雨 韵  古镇用一场细密的秋雨迎接我们。阡陌小城,平添出一首词的韵脚。  在安乐街。  白发的老太穿花布的衣裳,粤语音顺着嘴角的皱纹落下来,抛洒一地的词语。  一粒粒金石之音,又被身旁竹椅上佝偻的大爷拾起,串接成年轻的诗句。  雨更大了,把我们赶进街旁的小店。  制酱菜的女子,深谙时光的奥秘。瓦缸内,黑色豆豉和泛黑的木板墙相互应和。  酱香的音律,萦绕在木制的房梁。  ——门前屋檐下,校服少女的画
期刊
在山峦下醒来,在流水边醒来。从一个梦,涌进另一个梦里。  千年古树伸出千千手,穿过时光的云烟,把缥缈的历史轻轻递过来。石板光滑,曾经匆匆走过逃亡的革命先烈,人群中有一个人回过头来,我在寻找她灵敏而清澈的眼神。在古桥头边,我愿意做一个为她引路的人,我愿意把刚刚摘下的清甜的香梨塞到她的手里。她的前方还有很长的路要赶,还有许多黑暗等着她去冲破。我想在她写手抄报时,做她旁边专心研磨的人。夜深了,一盏煤油灯
期刊
霜刃斑斑。大别山舔舐着龟裂的唇。  十一月已有十一分的冷静与抉择。黄安七里坪,枫与乌桕纷纷列队举旗,响应。  1931年,红四军与红二十五军并帜。红四方面军在史册中站出。  新县首府路27号,红四方面军总部。  松,秉将帅之气,开始在沙盘上,推演兵法,逼退霜气。  参谋部的青灯把一张消瘦的面庞直射出一座山的刚毅。  倾听,思考,决策。  春风在战线上,杀出一记记缺口。频频报捷。  围点打援,松针是
期刊
黄姚梦  梦中那两个姓氏,终于聚在一起。谁会记起被遗落的地点,历经千年风霜,变成莲花的模样。我从车站走来,从你身边经过,褪去都市繁华。灰蒙蒙的天像一袭轻纱,包裹着层层叠叠的矮房子。那些哀愁连成一片,或源于诗,或将被诗消融。诗人们想象自己是一团雪,攥紧手中的笔,淌成小桥流水。一些小径,不知不觉走散。  是否有人抚摸过这里每一片砖瓦,在没有人的黄昏,或熙熙攘攘的街市。落日像长不大的孩子,烟雨娘子牵着小
期刊
借道南宁。和上次一样,停留一天。我是通过铁路认识这个城市的。  站在邕江宽阔的江面上,一条废弃铁路的起端。踮起脚并小心墙上缠卷的铁丝,我努力看向钢桥对岸,仿佛能因此真正实践一场冒险。薄雾中,忽然有敦厚的头灯射来,蓦然打破了沉寂,动车从我侧上方的桥上呼啸而过。  它也许会蹿入远处的隧道,在嶙峋的山間扑打起光。我仿佛听到隐秘的龙吟透过山体,如同安神的笛声拂过。另一边,火车经过布央被茶树覆盖的山坡,侗族
期刊
小 哥  “小哥,小哥。”我用最亲切的声音唤你。  小哥,小哥,多漂亮的小伙!  新时代的白马王子,不是骑在马上而是驾着摩托,风驰电掣,满城里穿梭。  速度。速度也是美。  是一种时代的风流。  “土豆烧熟了,再加牛肉。”  你把一盘盘美味佳肴,送到人家的餐桌。老人和孩子,喜笑颜开,垂涎欲滴。  你把一袋袋新鲜的水果,送到人家的门口,草莓,葡萄,或果。杨贵妃当年爱吃的岭南荔枝,一伸手便衔在了唇边。
期刊
我的写作是对童年生活的回忆与再现。写作需要有灵感,一种来自上天对生活的启迪。对于诗人来说,這种灵感的出现弥足珍贵,不可重复的。当下的生活机械,重复,所谓阳光之下并无新鲜事儿。然而,你的童年回忆却是独一无二的。  童年时,我曾在外祖母家生活过几年。长白山脉腹地的一个小山村,山顶有一座火山堰塞湖,森林无边无际,山脚下生活着一群淳朴善良的满族村民。我的外祖父是村子里少有的见过世面的人。他早年加入东北军,
期刊
我在海边居住25年,恰好等同于认识和极其熟悉庞白的时长。  初识或渐熟庞白,在北海夏夜的某个啤酒摊上,在醉饮一种叫“土炮醇”高度烧酒的小饭馆和临时单位加菜加酒的食堂里。是对诗歌的共同喜好,让我们不时聚会,彻夜欢饮酒茶,坐地谈天。  庞白的话不太多,甚至很少,就像短诗或散文诗一样,仿佛在节约词语。或许,一缕一缕的烟雾和一杯杯茶,替代了他的部分语言。  如要回溯合浦郡的历史,那幅员辽阔得让今人难以想象
期刊
1  理所当然,我热爱上海之唇上有一座外白渡桥。  理所当然,它怀着某种钥匙的秘密,又是一扇通往另外时代的门。  现在,以缓慢的步伐,我穿过它,朝向北外滩——  从外滩延伸而出,在苏州河与黄浦江的交汇处,裸出臂膀。  这里,水和水的亲密信任,为所有的人,示范着握手、拥抱的姿势。  欢迎你,古老的光照;欢迎你,怀旧的背影。2  一些光,一些影,把我领进浦江饭店之谜。  点亮中国第一盏电灯的地方,接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