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语文教学中语感的培养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1200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感是人们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受,是对语言蕴涵的意义的一种深刻的直觉、顿悟、心理体验。学生的语感程度如何,直接影响到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生的语感训练。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采取如下方法能够培养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
  
  一、口头作文,训练语感
  首先要注意的是,教师在学生口头作文或演讲过程中,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对不愿出头、性格内向的人不要动辄加以讽刺和批评,要耐心引导;对于胆大、口语表达能力好的学生,要及时肯定;对讲得不太好的,要热情鼓励;对讲错的要委婉解说。切不可呵呵大笑或板起面孔狠狼批评。实践证明,结合作文教学进行经常性的口语训练,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因为口头作文的训练,对中心、选材、构思、语言都有具体要求,学生说好了,只要稍加整理就可以成为一篇文章,而对形成文章的语言的斟酌又可促进口语表达。口语表达能力又同样促进书面表达能力的提高,从而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
  
  二、训练朗读能力,感受语感
  1.加强朗读示范。
  教师带表情的朗读,能将文章的思想感情强烈地表达出来。学生从教师的朗读中获取信息,感受文章的意蕴,进而就会萌发朗读的兴趣。如教学朱自清的《春》时,教师以充满喜悦和希望的感情基调,以轻柔、缓慢的基本语调进行朗读,在各层次间停顿时力求做到音停意不停,语断情不断,便可将学生带进春天优美的景色中。学生被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所感染,便会忘情地沉浸在文章的优美意境中,进而产生强烈的朗读欲望。
  2.注重朗读技巧。
  掌握了朗读技巧,才能准确地表情达意,增强语感,达到朗读的目的。
  首先,要注意语音轻重。在读表现凝重、鲜明的情感态度的句子时,要重读;在读含蓄深刻、耐人寻味的句子时,要轻读。
  其次,要注意停顿。如读《最后一课》的结尾:“散学了,——你们走吧。”其中“散学了”这句话里有许多未尽之意,如祖国沦陷了、最后一课结束了等,有无限的感慨,有深刻的思考,因此读完这句后要停顿。
  3.要注意语气。如朗读《故乡》一课中闰土这一人物形象时语气要有所不同。读少年闰土时应该是明快流畅、天真而豪放的语气,这样能使人仿佛看到他滔滔不绝、话犹未尽的样子,感受到少年闰土的活泼、勇敢、机智和见多识广;读中年闰土时要用吞吞吐吐、断断续续、谦恭而又含糊的语气,让人感受到一个封建社会底层破产农民的迟钝麻木,感受到生活的重负给他造成的痛苦以及封建等级观念对他精神上的摧残。
  4.要注意语速适当。语速快慢取决于文章的情节、内涵和人物情感。通常,表现欢快、愤怒感情的语速要快,表现忧郁、痛苦心情的语速要慢。
  
  三、指导背诵,积淀语感
  语文课本上选自古今中外的名篇很多,而且文章精美,语言规范。教师应指导学生熟读成诵,让他们真切领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揣摩文章语气、情感的变化,体味文脉的起伏、文气的贯通,进而充分吸收文章精华,使学生便于学习借鉴。没有背诵之功,我们就无法实现语言的积累和语感的积淀。背诵的方法有多种,尤其要重视“感知与试背结合法”。这种方法就是对要背诵的材料,品读几遍后就尝试回忆,然后再品读,品读后再尝试回忆,如此循环往复,直到把材料回忆起来达到熟读成诵为止。
  
  四、强化语言训练,培养语感
  语文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看书。一篇文章,学生基本上都能粗略地看懂,可是文章中深奥的地方,隐藏在文字背后的意义,他们未必都能理会。教师必须在这些地方给学生指点一下,但不要啰唆,能使他们开窍就行,教师经常这样做,学生学习的能力自然就会提高。当然,认识较复杂事物时,不仅需要感知,而且还要运用想象、联想和思考。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除了引导学生朗读、揣摩、玩味语言外,还应多进行语言的增、删、调、换等方面的技能训练,只有这样,反复进行语言训练,才能使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得到逐步提高。
  
  五、抄写、仿写、改写、积累,转化语感
  语感训练当中,不但要重视常规的写,更要重视抄写、仿写和改写,因为它们都是培养语感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写的重要的中介环节。抄写是让学生把精彩的段落、优秀篇章照抄下来,目的是使学生积累知识和写作素材,培养语感,增强鉴别力;仿写是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和语言应用能力的有效训练方法,它对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六、丰富课外活动,培养语感
  在课外语文活动中,训练语感大都有具体的社会环境,这样的环境不仅给语感练习提供了丰富内容,还为语感练习规定了具体目的、对象和场合。经常在这样的环境中训练语感,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还可以使学生的语感能力更加切合社会生活需要。
  总之,语感训练是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它无论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还是对学生健康思想情操的形成、艺术修养的提升都有实际意义。
  (责任编辑 刘宇帆)
  
其他文献
GB/T 20474—2015《玻纤胎沥青瓦》已经国标委2015年第43号公告批准正式发布,自2016年11月1日起实施,代替原GB/T 20474—2006。本文介绍了我国玻纤胎沥青瓦的生产与应用概况,
课前提问是启发、督促学生学习,检查教学效果,反馈教学信息的重要环节,没有提问的课堂是缺乏生机的课堂,课前没有巩固提问的环节不算完美的教学,理应改进。然而,如果学生能够正确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会非常高兴,教师也会露出满意的笑容;如果学生不能够正确回答出教师提出的问题,那么,问题就来了。不会回答问题的学生往往会得到教师的一顿呵斥,不光被批评者情绪低落,其他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受到影响,教师的上课激情
高中物理具有概念抽象,思维要求高,解题方法多样,分析问题灵活等特点,使不少刚由初中升入高中的学生感觉"物理非常难学"。随着学生的学习兴趣日趋下降,他们学好物理的信心逐渐
介绍了上海浦东张江南区配套生活基地种植顶板的防水,采用2 mm厚非固化橡胶沥青防水涂料加4 mm厚SBS改性沥青聚酯胎耐根穿刺防水卷材的复合防水做法,所用两种防水材料相容性
一、2010年高考数学试题的特点  第一,稳中求变.试题在整体框架、试题数量、对应用题的考查等方面与2009年基本一致,试题难度略有下降,控制运算量,使考生有更多的时间去理解题意,分析、解决问题.  第二,强调基础.文、理科试卷遵循考纲,立足基础考查,突出能力立意,试题平稳而又不乏新意,平中见奇,难易适度.选择题,文科1-10题,理科1-8题;文理填空题;解答题文理前三(17-19)题以及后三大题
学校体育节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节开幕入场仪式上各班级的入场方式不仅能体现班级的整个体育氛围,更能体现班主任老师和学生的智慧和实力。近年来,我校对体育节开幕入场式进行了相应的改革和创新,并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和发展。    一、以往我校体育节入场式的形式    1.入场式过程统一、单调,观赏性不强  每班有三十五名学生参加,要求统一着装,缺乏各班级特色:其中一名学生负责举班牌,有两名学生护
美国建筑制造商协会(AAMA)成立于1936年,拥有70年以上制定门窗、天窗、幕墙等建筑部件性能标准经验和50年以上产品认证经验,同时也涉足产品测试、市场研究和继续教育。门窗、幕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