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今天的中学生来说,上网已不只是一种时尚,而是他们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网络的迅速发展和中学生网络群体的日益庞大,给我们今天的网络道德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互联网对于我们来说就像是一个真实的“社会”一样,应该注意到的是,“网络社会”虽为虚拟的,但参与这个社会中的人是现实的,信息、知识、技术、甚至情感,都以现实为基础。因此,人们要在这个虚拟社会中生活,就必须要有道德规范来约束其网络行为。否则,网络空间所具有的自由性、开放性、虚拟性特点也会给正处于思想、性格成长期的青少年带来负面影响,使部分道德意识薄弱的青少年放任自我、为所欲为,产生不良网络行为。那么中学生的网络道德建设也就成为了我们学校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点。
一、学生在网络道德问题上的主要表现
1、学生在网络上的语言、行为随意、放纵。
据有关调查显示,在上网的中学生中有61.8%的学生表示上网使用过脏话或不文明语言,对此我利用课余时间走访了几个网吧,通过和一部分青少年的交流,其中原因大概有以下几种:一是,为了发泄内心的痛苦;二是受到别人的诱导;三是出于“好奇”心理。
2、学生在网络上的思想意识观念逐渐模糊。
由于网络游戏上抢、偷、骂人、杀人的合理性,以及受到一些不法分子的利用,给学生的思想意识造成误导,以致造成严重后果。在我身边就曾发生过一次,一名16岁的中学生在网上结识了一名网友张某,俩人约定在天津某公园见面,该学生在未弄清对方实情的情况下,未经家人允许,只身来到天津,最终上当受骗,给其本人及家人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3、 学生在网络上的人格冲突日益突出。
作为中学生正处在寻求自我、探索自我的时期,大多数中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形象与在网络中的形象都有着很大的差别,相当一部分中学生会在网络中存在双重人格的倾向。比如,很多学生都希望通过网络放松自已,表现自已的另一面,现实生活中的男生在网络使用女孩子的名字,或是本来十七、八岁的年龄在网络中使用的是更大或者更小的年龄去与其它人接触,还有的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十分稳重、踏实,但在网络中表现却十分粗暴等等。由于大多数学生在此期间还无法确定自已的人生取向,这些问题日益突出,已经给青少年的心理造成各种伤害。
二、运用“三结合”解决网络道德问题
为了解决学生的网络道德问题,我们应该做到学校—家庭—社会的“三结合”。
首先,学校是中学生网络道德建设的主战场。
(1)更新学校道德教育的观念,用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约束学生,充分关注以学生为主体的道德品质培养,把学生的内在需求与道德约束的效用有机结合起来,把教育目标从以“遵守”、“服从”为主的浅层的道德规范上升到自律性的道德习惯和道德信念的高度上来。
(2)加强三观教育,中学生是形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阶段,行为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如果我们平时能加强道德教育,从小事着手,让他们明辨是非,倡导他们为人处世诚实守信。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我想上网时也就能自觉抵御不良现象的影响了。
(3)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主阵地,揭示网络的本质,介绍网络的优势服务和内容,倡导积极、健康的上网习惯和上网情趣,形成健康上网的风气,使不良的上网行为没有市场。在良好的环境氛围下,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形成良好的网络道德习惯与道德信念。比如,开设《网络生活利与弊》的主题班会,通过讨论、发言的形式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网络游戏与网络交往,正确处理好虚拟与现实的关系。
(4)利用校园网积极示范与引导。学校要建设好适合青少年学生思想感情特征和学习需要的校园网,将学生的上网需要和网络行为纳入到校园网中进行直接的管理与指导,尽量为学生营造一个纯洁的网上空间。纯洁的网上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没有不良信息的侵袭,学生受感染的机会也就少了。
其次,家庭应该成为网络道德建设的坚实后盾。
有教育专家指出:“所有问题孩子(包括存在网络问题的孩子)都与家庭教育有关。”作为家长一定要关心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情况,避免学生在不被父母知道的情况下私自去网吧。部分学生有时在家中使用互联网,家长应该对网络有一定的认识,要正确引导孩子上网,同时关心孩子到底在网上做些什么,学到了什么,是否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第三,社会是规范网络文明的重要场所。
走出校园、走出家门,学生就成为社会中的一份子。有些学生为了逃避教师、家长的监督,而去网吧上网。因而社会也应来高度重视学生的道德培养。
(一)作为政府要加强对网站的管理,引进先进的网络技术手段,对反动的、黄色的、封建的、不健康的、不利于人们的东西,能迅速鉴别并加以查封和堵截,在技术上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
(二)加大力度规范网络经营,让网络经营者加强自律。虽然目前我们对网吧的经营和青少年上网有了明确的规定,但在执行过程中依然存在着很多问题。所以各级主管部门要依法加强对网吧经营行为规范的管理,坚决取缔带有黄色、淫秽、赌博和迷信性质等非法经营的网吧,严禁未成年人进入这类网区。
(三)各大媒体要大力宣传网络道德,利用舆论工具,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大众传播媒体,以形成多层面、多视角的宣传教育格局,逐步形成文明上网的社会舆论氛围,为当代青少年营造网络道德教育的良好环境。
恩格斯曾经说过“每一个阶级、甚至每一个行业,都各有各的道德”,网络社会同样也有网络道德约束网络人员。《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就明确的要求把网络德育作为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要长期抓好。特别是加强中学生网络道德教育不仅关系到培养今天健康的“网上一代”,而且关系到明天网络的健康发展。因此,我们必须把加强中学生网络道德建设做为我们的一项长期的工作来抓,而且要抓好、抓实。
一、学生在网络道德问题上的主要表现
1、学生在网络上的语言、行为随意、放纵。
据有关调查显示,在上网的中学生中有61.8%的学生表示上网使用过脏话或不文明语言,对此我利用课余时间走访了几个网吧,通过和一部分青少年的交流,其中原因大概有以下几种:一是,为了发泄内心的痛苦;二是受到别人的诱导;三是出于“好奇”心理。
2、学生在网络上的思想意识观念逐渐模糊。
由于网络游戏上抢、偷、骂人、杀人的合理性,以及受到一些不法分子的利用,给学生的思想意识造成误导,以致造成严重后果。在我身边就曾发生过一次,一名16岁的中学生在网上结识了一名网友张某,俩人约定在天津某公园见面,该学生在未弄清对方实情的情况下,未经家人允许,只身来到天津,最终上当受骗,给其本人及家人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3、 学生在网络上的人格冲突日益突出。
作为中学生正处在寻求自我、探索自我的时期,大多数中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形象与在网络中的形象都有着很大的差别,相当一部分中学生会在网络中存在双重人格的倾向。比如,很多学生都希望通过网络放松自已,表现自已的另一面,现实生活中的男生在网络使用女孩子的名字,或是本来十七、八岁的年龄在网络中使用的是更大或者更小的年龄去与其它人接触,还有的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十分稳重、踏实,但在网络中表现却十分粗暴等等。由于大多数学生在此期间还无法确定自已的人生取向,这些问题日益突出,已经给青少年的心理造成各种伤害。
二、运用“三结合”解决网络道德问题
为了解决学生的网络道德问题,我们应该做到学校—家庭—社会的“三结合”。
首先,学校是中学生网络道德建设的主战场。
(1)更新学校道德教育的观念,用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约束学生,充分关注以学生为主体的道德品质培养,把学生的内在需求与道德约束的效用有机结合起来,把教育目标从以“遵守”、“服从”为主的浅层的道德规范上升到自律性的道德习惯和道德信念的高度上来。
(2)加强三观教育,中学生是形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阶段,行为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如果我们平时能加强道德教育,从小事着手,让他们明辨是非,倡导他们为人处世诚实守信。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我想上网时也就能自觉抵御不良现象的影响了。
(3)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主阵地,揭示网络的本质,介绍网络的优势服务和内容,倡导积极、健康的上网习惯和上网情趣,形成健康上网的风气,使不良的上网行为没有市场。在良好的环境氛围下,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形成良好的网络道德习惯与道德信念。比如,开设《网络生活利与弊》的主题班会,通过讨论、发言的形式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网络游戏与网络交往,正确处理好虚拟与现实的关系。
(4)利用校园网积极示范与引导。学校要建设好适合青少年学生思想感情特征和学习需要的校园网,将学生的上网需要和网络行为纳入到校园网中进行直接的管理与指导,尽量为学生营造一个纯洁的网上空间。纯洁的网上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没有不良信息的侵袭,学生受感染的机会也就少了。
其次,家庭应该成为网络道德建设的坚实后盾。
有教育专家指出:“所有问题孩子(包括存在网络问题的孩子)都与家庭教育有关。”作为家长一定要关心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情况,避免学生在不被父母知道的情况下私自去网吧。部分学生有时在家中使用互联网,家长应该对网络有一定的认识,要正确引导孩子上网,同时关心孩子到底在网上做些什么,学到了什么,是否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第三,社会是规范网络文明的重要场所。
走出校园、走出家门,学生就成为社会中的一份子。有些学生为了逃避教师、家长的监督,而去网吧上网。因而社会也应来高度重视学生的道德培养。
(一)作为政府要加强对网站的管理,引进先进的网络技术手段,对反动的、黄色的、封建的、不健康的、不利于人们的东西,能迅速鉴别并加以查封和堵截,在技术上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
(二)加大力度规范网络经营,让网络经营者加强自律。虽然目前我们对网吧的经营和青少年上网有了明确的规定,但在执行过程中依然存在着很多问题。所以各级主管部门要依法加强对网吧经营行为规范的管理,坚决取缔带有黄色、淫秽、赌博和迷信性质等非法经营的网吧,严禁未成年人进入这类网区。
(三)各大媒体要大力宣传网络道德,利用舆论工具,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大众传播媒体,以形成多层面、多视角的宣传教育格局,逐步形成文明上网的社会舆论氛围,为当代青少年营造网络道德教育的良好环境。
恩格斯曾经说过“每一个阶级、甚至每一个行业,都各有各的道德”,网络社会同样也有网络道德约束网络人员。《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就明确的要求把网络德育作为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要长期抓好。特别是加强中学生网络道德教育不仅关系到培养今天健康的“网上一代”,而且关系到明天网络的健康发展。因此,我们必须把加强中学生网络道德建设做为我们的一项长期的工作来抓,而且要抓好、抓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