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核心素养是学生接受教育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是学生以后学习与发展乃至适应社会发展必要的因素。道德与法治课程旨在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与良好的道德品质,为学生以后成为合格的公民提供前提和基础。基于此,本文从多角度对核心素养理念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渗透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核心素养理念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 渗透
道德与法治是初中德育教学中的基础性课程,作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实际情况出发,为学生创立真实的教学情境,在课堂上回归生活本真,从而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与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最终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下面主要根据笔者多年来的教学经验,谈一谈如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理念。
一、核心素养下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意义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需要重点关注学生的文化基础、自主发展以及社会参与,它综合表现为人的科学精神、人文底蕴、责任担当与实践创新等多方面素养,它是一种认知,不仅包括对学科知识的认知,同时也包括情感与道德以及价值观的相关能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不仅有利于他们个人自主能动性的培养,形成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满足学习上与生活上的需求,同时还能促进其个人发展,促进其提升看待与处理问题能力的提升。当然,核心素养不能在短时间内形成,它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来完成。
二、核心素养理念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渗透
(1)教师应充分充实核心素养形成
初中阶段的学生,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尚未完全形成,其核心素养培养的关键主要在于教师的教育和引导,所谓言传胜于身教,就是说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首先自己要形成良好的核心素养,形成正确的核心素养发展观念,树立起终身学习的理念,并自觉提升在道德与法治方面的专业素养,在平时的工作与生活中不断吸取新知识,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要想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首先教师必须起到职业榜样的作用,利用他们自己的言行举止去引导和带动学生,不管是在教学中还是在生活中,都要时刻记住自己为人师表,各项举止和行为都要大方得体,这样才能在潜移默化中为学生渗透核心素养理念。
(2)根据生活实际合理创设教学情境
道德与法治课程对于培养学生是非观念起到了重要作用,这项课程的内容来自于生活,同时也运用于生活,教师应根据生活实际,善于从生活中找寻案例,将生活中的相关内容引入到课堂上来,为学生创设生动的、有趣的教学情境。例如,对于生活中常见的“见到有老人摔倒,扶还是不扶”的话题,笔者将这个话题引入课堂,分别找学生角色扮演,在课前让学生组织排练,课上学生们通过观看表演认识问题,从多角度思考不同做法可能会引发的后果,最终得出正确结论。这一过程中笔者引导学生大胆的思考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学生们从中获得了很多启示。这种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激发出学生学习热情,同时课堂气氛也非常活跃,学生通过课堂教学了解了如何明辨是非,这种贴近生活的教育可以引发学生的共鸣,对于形成正确认知意义重大。
(3)变革评价体系突出核心素养培育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应深化新课改与素质教育的统一,在该要求下,传统考试评价体系已经很难反映出课程教学的有效性,甚至对教师发挥主观能动性、开展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形成了束缚,阻碍了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严重影响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发展及创新。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考试评价标准的改革对于提升教学有效性非常重要,其趋势主要体现为评价主体的多样化、评价内容的多元化以及评价形势的多样化等方面,具体措施包括改革“一考定分数”的考试评价方式,根据学生平时课程中的表现与考试分数相结合的方式确定最终成绩,同时监督教学过程中的课堂活动、教学方法与调动学生积极性的程度等方面内容。在践行核心素养的要求下,科学的考试评价体系是当前道德与法治教学中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
三、结语
综合以上内容可见,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对教育事业各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这种情况下教育教学改革成为大势所趋,核心素养与素质教育理念的提出就是对该趋势的有力回应。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要求学生参与社会生活,实现自主发展,从多方面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初中阶段是学生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阶段,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效果关乎到对学生素质的培养,关乎到国家和民族以后的前途和发展,因此教师必须认识到自己肩上的职责,深入理解培养学生正确道德与法治观念过程中核心素养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探索积极的、正确的教学方法,不断提升该门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关键词:核心素养理念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 渗透
道德与法治是初中德育教学中的基础性课程,作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实际情况出发,为学生创立真实的教学情境,在课堂上回归生活本真,从而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与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最终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下面主要根据笔者多年来的教学经验,谈一谈如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理念。
一、核心素养下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意义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需要重点关注学生的文化基础、自主发展以及社会参与,它综合表现为人的科学精神、人文底蕴、责任担当与实践创新等多方面素养,它是一种认知,不仅包括对学科知识的认知,同时也包括情感与道德以及价值观的相关能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不仅有利于他们个人自主能动性的培养,形成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满足学习上与生活上的需求,同时还能促进其个人发展,促进其提升看待与处理问题能力的提升。当然,核心素养不能在短时间内形成,它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来完成。
二、核心素养理念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渗透
(1)教师应充分充实核心素养形成
初中阶段的学生,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尚未完全形成,其核心素养培养的关键主要在于教师的教育和引导,所谓言传胜于身教,就是说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首先自己要形成良好的核心素养,形成正确的核心素养发展观念,树立起终身学习的理念,并自觉提升在道德与法治方面的专业素养,在平时的工作与生活中不断吸取新知识,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要想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首先教师必须起到职业榜样的作用,利用他们自己的言行举止去引导和带动学生,不管是在教学中还是在生活中,都要时刻记住自己为人师表,各项举止和行为都要大方得体,这样才能在潜移默化中为学生渗透核心素养理念。
(2)根据生活实际合理创设教学情境
道德与法治课程对于培养学生是非观念起到了重要作用,这项课程的内容来自于生活,同时也运用于生活,教师应根据生活实际,善于从生活中找寻案例,将生活中的相关内容引入到课堂上来,为学生创设生动的、有趣的教学情境。例如,对于生活中常见的“见到有老人摔倒,扶还是不扶”的话题,笔者将这个话题引入课堂,分别找学生角色扮演,在课前让学生组织排练,课上学生们通过观看表演认识问题,从多角度思考不同做法可能会引发的后果,最终得出正确结论。这一过程中笔者引导学生大胆的思考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学生们从中获得了很多启示。这种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激发出学生学习热情,同时课堂气氛也非常活跃,学生通过课堂教学了解了如何明辨是非,这种贴近生活的教育可以引发学生的共鸣,对于形成正确认知意义重大。
(3)变革评价体系突出核心素养培育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应深化新课改与素质教育的统一,在该要求下,传统考试评价体系已经很难反映出课程教学的有效性,甚至对教师发挥主观能动性、开展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形成了束缚,阻碍了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严重影响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发展及创新。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考试评价标准的改革对于提升教学有效性非常重要,其趋势主要体现为评价主体的多样化、评价内容的多元化以及评价形势的多样化等方面,具体措施包括改革“一考定分数”的考试评价方式,根据学生平时课程中的表现与考试分数相结合的方式确定最终成绩,同时监督教学过程中的课堂活动、教学方法与调动学生积极性的程度等方面内容。在践行核心素养的要求下,科学的考试评价体系是当前道德与法治教学中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
三、结语
综合以上内容可见,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对教育事业各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这种情况下教育教学改革成为大势所趋,核心素养与素质教育理念的提出就是对该趋势的有力回应。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要求学生参与社会生活,实现自主发展,从多方面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初中阶段是学生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阶段,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效果关乎到对学生素质的培养,关乎到国家和民族以后的前途和发展,因此教师必须认识到自己肩上的职责,深入理解培养学生正确道德与法治观念过程中核心素养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探索积极的、正确的教学方法,不断提升该门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段勇.道德与法治课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探索——以社会责任为例[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8(08):116-117.
[2]金荣君.核心素养视野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案例教学法的运用[J]文学教育(下),2018(08):62-63.
[3]刘磊.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理性思维的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5(16):358-359.
[4]王有鹏.研读部编教材 转变教学观念——以初中《道德與法治》部编教材为例[J]辽宁教育,2018(03):4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