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tol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主阵地。时下,课堂教学就整体而言,在朝着理想的方向不断推进,但是由于我们对新课程理念理解、领会的偏差,以及实践经验的缺乏,在课堂教学改革中出现了许多非语文、泛语文、形式化、低效化的现象,可以说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了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那么,如何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开展有效教学呢?经过教学实践和探索,我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四个途径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一、明确目标,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在教学活动中有定向的作用。教学目标的设计要求明确,即在一篇课文中,在一节课上,哪些知识只要一般了解,哪些知识需要理解并会运用,要着重训练“听、说、读、写”中哪一项能力,应达到什么程度等,都应尽量细化,明确到位。同样,对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感等方面的目标,也应作出确切的规定。
  我们经常看到这样一种不正常的现象:许多观摩课、展示课、公开课把第一课时上得不伦不类,说它是第一课时,我们又没有看到学生识字学词、读通文本,但从课的起点看,学生当时对文本一无所知,应该是不折不扣的第一课时;说它是第二课时,可是第二课时的教学又不可能建立在学生对文本的“零”起点上,但从课的终点看,学生对文本已有较为全面、深入的理解,且教师的小结也让人感觉是第二课时。这样的课,有人打了个形象的比喻,就像一群运动员在环形跑道上,在“啪”的一声枪响后,本来应该围绕环形跑道跑,结果大家都离开跑道,四散奔跑。
  我认为,导致这种不正常现象的深层原因,是语文教师缺乏明确的课时观。阅读教学应该是有起点有重点的,每一课时的教学目标除了执教者依自己的理解而定的个性目标外,还应该有它固有的教学目标与板块。例如第一课时,从家常课看,识字学词,读通文本,了解内容,理清文脉,应是它的分内目标,而读懂课文,品味词句,体会情感,领悟表达无疑是第二课时的主要目标。当然这些固有目标与板块(创设情境,唤起阅读期待;有效初读文本,整体感知;学习字词,交流感知;切入重点,设置悬念)会因年级不同而有所侧重。如对低段而言应以识字学词为重点,慢慢学会理解,适当渗透欣赏;对中段而言,以理解为主,适当进行品评;对高段而言,在理解的基础上,重点欣赏、品味课文语言,学会表达过渡。这里对每课时固有板块与目标的明确,是为了提醒老师们,每一堂课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整体,每课时都有自己的课时目标,语文教师没有理由,也没有必要不按教学规律办事。需要注意的是,每篇课文的内容很多,课时的目标也不止一个,我们要分清主次,合理分配。因为面面俱到其实是面面不到,是“蜻蜓点水”、“水过地皮湿”,要勇于放弃。因为暂时的放弃,是为了长远的取得。古语说“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语文教师要有“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的气魄,当目标精了,重点准了,教学效率自然就高了。
  二、优化设计,追求课堂教学的简约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新的语文课堂教学“变脸”层出不穷:沸沸扬扬的对话讨论,虽热热闹闹,但不着边际;铺天盖地的多媒体“轰炸”,虽五花八门,但分散思维……针对“语文课堂是个筐,什么都能往里装”的现象,语文教学应当“简约而不简单”,删繁就简,返璞归真。当把教材读深、读透之后,在教学时“要深入,更需要浅出”,要扬弃一些“关于语文”的东西,把深刻的语文教学内容以凝练简约的形式呈现给学生,真正做到“语文化”。
  简约不是简单,是在教学中尽量排除一些形式的、无休止的、不必要的、闲散的东西,最大限度地追求课堂教学的最优化。如特级教师贾志敏执教《给予树》就体现了语文的“简约美”:第一课时首先介绍背景导入课文,接着范读课文,然后学习生字新词,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读通课文,了解文章大意,进而指导背诵第六小节;第二课时首先联系课文内容填空(我?摇?摇?摇?摇极了,紧紧地拥抱着金吉娅),然后出示“担心、生气、高兴”等词语引导学生讨论:“母亲的心情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然后指导写话、拓展练习。
  贾老师的教学设计比较简单,可仔细体会就会给我们诸多启示:正是没有细密的、多余的环节,学生才会有充分的时间读书、写字、说话、练笔,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正是由于教学设计的简约,教师才能抛开无形的束缚,跟着学生的思路,与学生真诚对话,学生也才会真正感受到共享知识的甜蜜,感受到心灵成长的幸福。删繁就简,以约驭博,简约为美。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设计就应该花大力气提炼教学主线,抓重点、轻一般,去枝叶、留主干,深入浅出、以少胜多。
  三、指导训练,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
  语文课是什么?语文课就是“学语习文”。杨再隋教授曾说:“语文课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的课,是学生学习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是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实践课,是引导学生提高语文综合素养的课。说到底就是学生学习说语文、讲语文、读语文、写语文、用语文的课。”语文课就要扎扎实实地上,语文课上就要讲“字、词、句、篇”,就要训练“听、说、读、写”。
  学生的发展是自主的,也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高效的语文教学,离不开教师的有效指导。就拿课堂教学中大家都很看重的朗读指导来说(说到朗读指导的有效性,不得不说朗读要求的层次性,因为我们的指导必须根据不同年段的不同要求,有针对性地进行。)。低段的读有三个层次:读准(要达到朱熹说的要求“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读通——读懂;中高段的读也有三个层次:读通——读懂——品读(诵读)。品读(诵读)层次要求能读出思想,读出情感,读出形象,读出韵味来。“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叶圣陶语)。正如清代学者刘大櫆所说:“一吞一吐,皆由彼而不由我,烂熟后,我之神气即文之神气。”也就是朗读《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我就是周晔;朗读《望庐山瀑布》,我就是李白。
  朗读指导有没有效果,我们首先要看要求有没有落实,目的有没有达到。如:我们的要求是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或课文。那么,由于老师的指导,学生原来读不准的,后来能读准了,原来读不通的,后来能读通了(我们经常看到,一些优秀教师为了指导学生读好一个字音、一个词、一个句子,不厌其烦,反复指导,又是示范,又是领读,直到这个学生读准读好为止。)。这种指导就是有效指导,如果学生经过指导,朗读质量上没有什么提高,那么这种指导就是无效的。
  朗读指导的有效性,不能仅仅从朗读的水平、质量上看,还应该扩大范围,丰富内涵,如对课文的理解,对重点句的品读,一种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读把作者想表达的意思表达出来了;还有的学生通过读,领悟了作者的意思,并在对话中把领悟到的意思?暴露出来,那么这种指导我认为也是有效的,这是其一。其二,学生是有差異的,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有不同的要求,有的只能达到读准、读通、读懂的水平,你就不要提高到诵读、欣赏的水平。其三,读必须与悟紧密结合,正如清代学者唐彪所说:“读而不看,不能默坐沉思,以求其深,岂能得文中巧妙乎?看而不读,文不能熟,其弊又与读而不看者等也。”静思默想有利于学生体悟其义,酝酿情感,有利于朗读水平的提高。
  朗读指导如此,对话、练笔等都亦如此。
  四、关注生成,展现语文教学的智慧
  新的课程理念认为,课堂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学习的过程,它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它五彩斑斓,生机勃勃,活力无限。因此课堂教学应该是变化的、动态的,不是在预设中按部就班地进行,而应当根据学生学习中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心理的、情感的、求知的需要作出相应的调整,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其他文献
摘 要: 语感是言语能力的核心,小学语文教师应优化课堂教学策略,引领学生亲近母语,着力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本文论述了语感培养的意义及重要性,分析了现今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感培养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教学实践阐述了在阅读教学中培养语感的方法。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阅读教学 语感能力  语感是人们对语言文字直觉的感知、领悟和把握的能力。语感的强弱影响着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积累和运用效果的好坏,制约
摘 要: 语文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如何实现在有限的时间内使学生获得较大的进步与发展,使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这是每位语文教师都面临的话题。教师要切实开展有效教学的研究,革新传统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和整合各种教学方法,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 语文教学 课堂效率 有效性  一、引言  在语文教学调研中不难发现:有的教师辛苦地
目的:通过硬膜外注射制备好的退变椎间盘髓核混悬液来构建非压迫腰椎间盘突出模型,来为临床试验研究提供一种较简便的试验模型。用丹参注射液治疗SD大鼠非压迫腰椎间盘退变的
摘 要: 新课程实施以来,“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正在为广大教师所接受。但是怎样将理念落实到教学中,实现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则远未达到预期的效果。本文认为可按三个步骤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首先,教师正确解读文本是提高阅读有效性的前提,其次,要关注课堂教学的关键细节,最后,要让语文阅读教学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切实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阅读教学
一  近年来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关注越来越多,其中对阅读教学的关注尤其多。因为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培养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阅读教学效率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  传统的阅读教学,课堂气氛严肃,师生互动缺乏,教师只是对课文做一些纯理性的,甚至是机械的分析,追求的是标准、结论、答案的统一,忽视了学生在阅读中的情感体验,挫伤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违背了阅读的规律,
语文互动教学就是通过调节师生关系,形成和谐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习个体与教学中介的互动,强化人与环境的影响,产生教学共振,达到强化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式。  一、激发学习兴趣,引发互动需求  语文互动教学可以创设情境,以“情”激趣;可以做做玩玩,以“动”激趣;可以展开讨论,以“辩”激趣等。  (一)创设情境。面对小学生平时生活中较少接触到的内容,教师如何激发其学习兴趣呢?创设情境是一个好办法。《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知识获取过程中的主动参与者。”但是在阅读教学中,不少语文教师未能树立正确的学生观,重教轻学,片面注重自身的主导作用,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出现语文教学“耗时多,收效低”的现象。《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可见,承认并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我们面向全体,让学生全面、主动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