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梁晓斌和吴颖琦一个月中醒着并在一起的时间只有30个小时,其中还有10个小时吴颖琦是在梁晓斌的宿舍的等待中度过的。
周六,梁晓斌并不休息,依旧会在早晨7点多钟出门,去赶前往办公楼的班车。唯一不同的是,这个周六梁晓斌中午会赶班车回到宿舍,陪吴颖琦吃个午饭,而且不加班。
作为上海一家企业信息化管理咨询公司刚上任的项目经理,梁晓斌接手的第一单活来自于山西中阳县钢铁厂,几个月前,他搬到了中阳钢厂的宿舍。
这是一套北方常见的居民楼公寓,屋里白墙和地砖是标配,稀稀落落地陈设着一个沙发、一台小电视、书桌和几十元的简易衣柜,唯一显眼一点的就是床,梁晓斌自己添置了床垫。吴颖琦白天就在这里等梁晓斌,看看平日积攒下来的韩剧,如《秘密花园》或《我爱金三顺》,她一直觉得梁晓斌长得很像其中的韩国男演员玄彬,于是玄彬的剧照就成了她的电脑桌面,一开机就能看到。她也会趁这个白天补补觉,缓解一下前一天赶路的倦意。
从吴颖琦工作的张家港市到梁晓斌的宿舍可谓旅途漫漫,几乎要借助所有形式的交通工具。吴颖琦通常会为每月的这次见面提前做好准备——周五请一天假,一早出发,乘2个半小时的大巴到上海虹桥机场,办牌登机,直飞山西太原,然后去赶前往吕梁市的火车,2个小时后在吕梁乘车到中阳县。梁晓斌几个月前被公司派到这里,为中阳钢厂提供信息化咨询,这是当地最大的企业,如果一家有一个人在钢厂工作,那么全家的吃穿用度都将不必发愁。
即使一切顺利,吴颖琦到达中阳钢厂的门口也是晚上八九点钟了,这时天已经完全黑下来,梁晓斌会等在这里,和吴颖琦在小卖部买点水和零食,然后陪她走完到宿舍的最后半个小时的路程。
“天很冷,我们缩着脖子,手挽手走在一起,这是一个月中最开心的时刻。”吴颖琦说。
这是他们结婚的第四个年头,在他们身处的这种负责企业信息化管理咨询的行业中,企业在哪,哪就是暂时的家,少则半年,多则一年。在这段时间里,他们会根据企业的性质为其量身定制出一套信息管理系统,这种职位的专业名称叫“SAP顾问”。
梁晓斌和吴颖琦是在一次项目上认识的,当时他们都是“SAP顾问”,从恋爱到结婚,都是在这个项目上,而在项目结束后,他们被分别派往了不同的地方接受新项目。他们不是没有想过结束这种长期异地分离的痛苦,但目前这份工作的收入很不错,吃穿用度又都在项目上,生活几乎没有开销,储蓄积累得很快。且从长远的职业规划看,在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人际资源后,很多项目经理会选择常驻一家企业,或成为自由职业者,有单接单,没单休息,年薪能达到几十万的级别。
公司还在2010年上了市,梁晓斌和吴颖琦都分到了原始股,一年半以后他们把这些股票部分套现,为自己在上海的第一套房子付了首付,以后只要每月还4000多元的贷款就行了,基本上没压力。新家有100多平方米,至于是装修成地中海风格还是现代简约风,他们还没想清楚。
这些都是让他们得以坚持下去的理由。
即使他们生活的路径和目标一直很明确,但在前行的路上行走,难免纠结于眼前正在经历的艰难。
到中阳钢厂后,梁晓斌起初只是在电话里和吴颖琦说吃住条件比较一般,在一个小县城边上。有时回上海和吴颖琦团聚,会抱怨一两句路途遥远,别的也没多说。直到吴颖琦自己第一次去找梁晓斌,才知道中阳这个陌生的地名离自己有多远。
冬天的中阳县显得更灰暗清冷,红绿灯像是在自说自话,超载黑煤的大货车在街头横冲直撞。钢厂由于需要大量的煤炭能源,就自己开了煤矿,于是县城的空气总是很呛人,在户外久了,身上还会落上一层煤灰。即使在屋里,梁晓斌也会用一段时间电脑后就去洗手,如果不这样,一天下来,双指一捻就能搓出煤渣。夜里,窗外远处是黑黢黢的山包,白天一看,一棵草都没有。
吴颖琦开始了解梁晓斌每日在这里的生活。首先工作就占去了生活的大部分时间,除了早晨8点到晚上6点、一周六天的例行时间,梁晓斌在吃过晚饭后通常会回办公室加班到9点钟,然后回宿舍去想想第二天的工作计划,再和同事们胡侃几句,基本就到睡觉的时间了。周日是补觉的时间,剩下的就是看看电视或打打牌。有时候实在憋得腻了,就去工厂门口打辆QQ牌黑车到县城最繁华的那条“中央大街”,逛一下“客乐购”超市,或者去唯一的“糖果”KTV唱歌——即便百度贴吧中老有人抱怨“糖果”贵得离谱,最后总是会去一家火锅或者湘菜馆搓一顿。
自这一趟探望后,吴颖琦再也不怪梁晓斌有时候一个月也不能来看她一次了。
吴颖琦清清楚楚地记得结婚后只为梁晓斌做过两次饭,她有时会瞎想“要是我死了,却只为梁晓斌做过两次饭,那得多痛苦啊”。对于两个人来说,柴米油盐的日子从来就没开始过,而家的建设,也是一步步从零开始。
刚结婚的时候,二人都在项目上,他们的家当都存在上海一个朋友的公寓里,后来梁晓斌的项目突然中止,他回到上海,开始需要在这个大城市里找到一个落脚之地。
他们在上海的第一个“家”是上海大学的学生公寓,800元的月租金,18平方米大的屋子里堆满了二人从朋友家搬来的家当,一张比单人床略大的床霸占了屋子的另一头,与这堆成山的物件隔“岸”相望,中间仅留有一个人进出的通道,所以大部分时间两人都待在床上,在膝头支起电脑干活,或者就那么半躺着聊天,聊聊工作上的事或憧憬一下未来的生活。
虽然现在想起来有种忆苦思甜的感觉,但当时的状况确实是二人生活中的低谷。这种学生公寓主要是为学生和来上海的打工者预备的,他们的邻居有在沙县小吃打工的小妹,有刚毕业的大学生,还有从外地到上海准备自考的考生。两个人的经济能力还不错,又结婚了,住在这种地方实在没个家的样子。他们决定好好去租一处房,把日子认认真真过起来,生孩子的事也要提上日程。
于是梁晓斌翻出地铁路线图,开始在离市中心较远但交通方便的地方找房子,浦东、世博园、莘庄、虹桥,上海周边的居民区被他筛选了个遍,当他有一次坐地铁路过大华站时,发现这站上下的乘客特别多,而且很多是年轻人,便认定在这附近租房错不了。
大华二村的一套两居室最终成了梁晓斌和吴颖琦在上海第一个正式的家,虽然新家的装修风格仍停留在1990年代,老化的建材也让本就不着阳光的客厅更加昏暗,但毕竟这里备齐了一个家该有的所有要素,那些深藏在箱中的结婚照也被摆了出来。吴颖琦就是在这里为梁晓斌做了第一顿饭。
越来越像过日子的样子了,他们距离曾经设定的目标也越来越近。在经济实力厚实起来后,吴颖琦调换了岗位,换到了公司本部,成为了高级咨询顾问,虽然收入少点,但不用再随项目四处奔波。梁晓斌和吴颖琦虽然还过着分居的生活,但有吴颖琦安稳地在家坐镇,总归解决了长期以来的漂泊感。吴颖琦打算支持梁晓斌在项目上再多干几年,她比梁晓斌的年纪大,家里的事她可以多承担,即使以后有了孩子,由她来带也没问题。
吴颖琦觉得这一路走来虽然辛苦,但其实还是挺顺利的,她没有特意去规划什么,就是按命运的安排结婚、工作、定居,自己唯一能做的,就是趁还没孩子的时候好好努力,把长相厮守的欲念暂时放一放。
如果用目前流行的价值观来衡量,梁晓斌和吴颖琦的日子离“滋润”还差很远,但他们觉得日子过得挺充实,二人的家庭都不能给孩子提供太多的经济支持,那他们就凭自己的努力在上海扎下根,这是一件挺让人有成就感的事。其实不管在哪,想在一个社会里获得一席之地,从来就不是容易的。
当夜深人静时,梁晓斌会躺在床上翻翻手机中的电子书。他喜欢读外国文学名着,《老人与海》和《飘》是他最喜欢的两篇,尤其是《飘》。他说,在南北战争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郝思嘉对生活的坚韧让她获得了想要的生活。
周六,梁晓斌并不休息,依旧会在早晨7点多钟出门,去赶前往办公楼的班车。唯一不同的是,这个周六梁晓斌中午会赶班车回到宿舍,陪吴颖琦吃个午饭,而且不加班。
作为上海一家企业信息化管理咨询公司刚上任的项目经理,梁晓斌接手的第一单活来自于山西中阳县钢铁厂,几个月前,他搬到了中阳钢厂的宿舍。
这是一套北方常见的居民楼公寓,屋里白墙和地砖是标配,稀稀落落地陈设着一个沙发、一台小电视、书桌和几十元的简易衣柜,唯一显眼一点的就是床,梁晓斌自己添置了床垫。吴颖琦白天就在这里等梁晓斌,看看平日积攒下来的韩剧,如《秘密花园》或《我爱金三顺》,她一直觉得梁晓斌长得很像其中的韩国男演员玄彬,于是玄彬的剧照就成了她的电脑桌面,一开机就能看到。她也会趁这个白天补补觉,缓解一下前一天赶路的倦意。
从吴颖琦工作的张家港市到梁晓斌的宿舍可谓旅途漫漫,几乎要借助所有形式的交通工具。吴颖琦通常会为每月的这次见面提前做好准备——周五请一天假,一早出发,乘2个半小时的大巴到上海虹桥机场,办牌登机,直飞山西太原,然后去赶前往吕梁市的火车,2个小时后在吕梁乘车到中阳县。梁晓斌几个月前被公司派到这里,为中阳钢厂提供信息化咨询,这是当地最大的企业,如果一家有一个人在钢厂工作,那么全家的吃穿用度都将不必发愁。
即使一切顺利,吴颖琦到达中阳钢厂的门口也是晚上八九点钟了,这时天已经完全黑下来,梁晓斌会等在这里,和吴颖琦在小卖部买点水和零食,然后陪她走完到宿舍的最后半个小时的路程。
“天很冷,我们缩着脖子,手挽手走在一起,这是一个月中最开心的时刻。”吴颖琦说。
这是他们结婚的第四个年头,在他们身处的这种负责企业信息化管理咨询的行业中,企业在哪,哪就是暂时的家,少则半年,多则一年。在这段时间里,他们会根据企业的性质为其量身定制出一套信息管理系统,这种职位的专业名称叫“SAP顾问”。
梁晓斌和吴颖琦是在一次项目上认识的,当时他们都是“SAP顾问”,从恋爱到结婚,都是在这个项目上,而在项目结束后,他们被分别派往了不同的地方接受新项目。他们不是没有想过结束这种长期异地分离的痛苦,但目前这份工作的收入很不错,吃穿用度又都在项目上,生活几乎没有开销,储蓄积累得很快。且从长远的职业规划看,在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人际资源后,很多项目经理会选择常驻一家企业,或成为自由职业者,有单接单,没单休息,年薪能达到几十万的级别。
公司还在2010年上了市,梁晓斌和吴颖琦都分到了原始股,一年半以后他们把这些股票部分套现,为自己在上海的第一套房子付了首付,以后只要每月还4000多元的贷款就行了,基本上没压力。新家有100多平方米,至于是装修成地中海风格还是现代简约风,他们还没想清楚。
这些都是让他们得以坚持下去的理由。
即使他们生活的路径和目标一直很明确,但在前行的路上行走,难免纠结于眼前正在经历的艰难。
到中阳钢厂后,梁晓斌起初只是在电话里和吴颖琦说吃住条件比较一般,在一个小县城边上。有时回上海和吴颖琦团聚,会抱怨一两句路途遥远,别的也没多说。直到吴颖琦自己第一次去找梁晓斌,才知道中阳这个陌生的地名离自己有多远。
冬天的中阳县显得更灰暗清冷,红绿灯像是在自说自话,超载黑煤的大货车在街头横冲直撞。钢厂由于需要大量的煤炭能源,就自己开了煤矿,于是县城的空气总是很呛人,在户外久了,身上还会落上一层煤灰。即使在屋里,梁晓斌也会用一段时间电脑后就去洗手,如果不这样,一天下来,双指一捻就能搓出煤渣。夜里,窗外远处是黑黢黢的山包,白天一看,一棵草都没有。
吴颖琦开始了解梁晓斌每日在这里的生活。首先工作就占去了生活的大部分时间,除了早晨8点到晚上6点、一周六天的例行时间,梁晓斌在吃过晚饭后通常会回办公室加班到9点钟,然后回宿舍去想想第二天的工作计划,再和同事们胡侃几句,基本就到睡觉的时间了。周日是补觉的时间,剩下的就是看看电视或打打牌。有时候实在憋得腻了,就去工厂门口打辆QQ牌黑车到县城最繁华的那条“中央大街”,逛一下“客乐购”超市,或者去唯一的“糖果”KTV唱歌——即便百度贴吧中老有人抱怨“糖果”贵得离谱,最后总是会去一家火锅或者湘菜馆搓一顿。
自这一趟探望后,吴颖琦再也不怪梁晓斌有时候一个月也不能来看她一次了。
吴颖琦清清楚楚地记得结婚后只为梁晓斌做过两次饭,她有时会瞎想“要是我死了,却只为梁晓斌做过两次饭,那得多痛苦啊”。对于两个人来说,柴米油盐的日子从来就没开始过,而家的建设,也是一步步从零开始。
刚结婚的时候,二人都在项目上,他们的家当都存在上海一个朋友的公寓里,后来梁晓斌的项目突然中止,他回到上海,开始需要在这个大城市里找到一个落脚之地。
他们在上海的第一个“家”是上海大学的学生公寓,800元的月租金,18平方米大的屋子里堆满了二人从朋友家搬来的家当,一张比单人床略大的床霸占了屋子的另一头,与这堆成山的物件隔“岸”相望,中间仅留有一个人进出的通道,所以大部分时间两人都待在床上,在膝头支起电脑干活,或者就那么半躺着聊天,聊聊工作上的事或憧憬一下未来的生活。
虽然现在想起来有种忆苦思甜的感觉,但当时的状况确实是二人生活中的低谷。这种学生公寓主要是为学生和来上海的打工者预备的,他们的邻居有在沙县小吃打工的小妹,有刚毕业的大学生,还有从外地到上海准备自考的考生。两个人的经济能力还不错,又结婚了,住在这种地方实在没个家的样子。他们决定好好去租一处房,把日子认认真真过起来,生孩子的事也要提上日程。
于是梁晓斌翻出地铁路线图,开始在离市中心较远但交通方便的地方找房子,浦东、世博园、莘庄、虹桥,上海周边的居民区被他筛选了个遍,当他有一次坐地铁路过大华站时,发现这站上下的乘客特别多,而且很多是年轻人,便认定在这附近租房错不了。
大华二村的一套两居室最终成了梁晓斌和吴颖琦在上海第一个正式的家,虽然新家的装修风格仍停留在1990年代,老化的建材也让本就不着阳光的客厅更加昏暗,但毕竟这里备齐了一个家该有的所有要素,那些深藏在箱中的结婚照也被摆了出来。吴颖琦就是在这里为梁晓斌做了第一顿饭。
越来越像过日子的样子了,他们距离曾经设定的目标也越来越近。在经济实力厚实起来后,吴颖琦调换了岗位,换到了公司本部,成为了高级咨询顾问,虽然收入少点,但不用再随项目四处奔波。梁晓斌和吴颖琦虽然还过着分居的生活,但有吴颖琦安稳地在家坐镇,总归解决了长期以来的漂泊感。吴颖琦打算支持梁晓斌在项目上再多干几年,她比梁晓斌的年纪大,家里的事她可以多承担,即使以后有了孩子,由她来带也没问题。
吴颖琦觉得这一路走来虽然辛苦,但其实还是挺顺利的,她没有特意去规划什么,就是按命运的安排结婚、工作、定居,自己唯一能做的,就是趁还没孩子的时候好好努力,把长相厮守的欲念暂时放一放。
如果用目前流行的价值观来衡量,梁晓斌和吴颖琦的日子离“滋润”还差很远,但他们觉得日子过得挺充实,二人的家庭都不能给孩子提供太多的经济支持,那他们就凭自己的努力在上海扎下根,这是一件挺让人有成就感的事。其实不管在哪,想在一个社会里获得一席之地,从来就不是容易的。
当夜深人静时,梁晓斌会躺在床上翻翻手机中的电子书。他喜欢读外国文学名着,《老人与海》和《飘》是他最喜欢的两篇,尤其是《飘》。他说,在南北战争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郝思嘉对生活的坚韧让她获得了想要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