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教学是师生、生生之间有效互动的生成过程。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作为老师都要进行练习,把握数学练习的量和质成为新课标的要求之一,这就对我们广大的小学数学教师提出了一个新的问题:如何进行有效练习,使练习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武器。我们教师要根据学生学习特点,采取最优化策略,兼顾各个层次的学生,使得布置的练习在时间上最合理、效果上最显著,让有效地练习真正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现将小学数学练习有效性的探究总结以下几点:
一、练习类型多样,要具备全面性
数学练习不仅要在类型上丰富多样,形式上生动活泼,而且在时间上还有灵活多变。教师在进行练习时,为了巩固知识,提高应用能力,在时间上有课堂作业和课后作业之分,课堂作业一般要求放学前交,课后作业即家庭作业,一般第二天交。就题型而言,有口算、填空、选择、计算题与应用题等,就难度而言,有基础题和提高题,就形式而言,有填空、选择和解答等。
作为有效地练习,类型要多样,并且各种类型的练习作业要有合理的比例。一般来说,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占百分之七十到八十,题型以填空题、选择题、基本计算为主,稍难题占百分之二十左右,难题占百分之十(要求学习优秀学生必须完成)。多种类型的练习作业能产生全面的育人功能,即为有效的练习。
有效的练习作业具备全面性。在一份练习作业中应尽量体现当天所授内容的全部知识点,有助于学生运用基础知识,通过模仿、创新加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技能。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而且有利于学生提高能力。
二、练习要适当,才能提高有效性
教师在布置练习时应"少而精",不搞"题海战术"。尽量做到当堂学、当堂做、当堂反馈、当堂纠正、当堂完成。但对难度较大、有代表性、典型性、关键性的作业,教师不能急于在短时间内让全体学生掌握,应合理分散难点,科学安排练习,逐步突破,不要认为学生做过就过关,必须有目的、有计划地要求学生不但要做,而且要会说解题过程,才能保证学生获得牢固的知识和熟练的技能。還要使每一道题目在思维上都具有新意,也使学生做每一道题都有新鲜感,练习总量上也应严格控制,使学生完成练习时间不超过半个小时,留给学生一个属于自己的思考空间。
如《长方体的体积》中,某学习小组测量一块鹅卵石的体积,进行了如下操作与测量:
① 小华量出它的长0.8分米,称出它的重量是950克;
② 小明准备了一个长方体玻璃缸,测量出玻璃缸长3分米,宽和高都是2分米;
③ 小兰往玻璃缸中倒入1分米深的水;
④ 小红把鹅卵石放入玻璃缸中,发现水正好淹没它;
⑤ 小强测出现在水深1.3分米。
你能根据他们的测量结果,算出这块石头的体积吗?
这样从每一步的测量中不仅让学生体会到了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也认识到了水的体积不能按照玻璃缸的高来算,再进一步的话可以发现鹅卵石的体积实际就是玻璃缸的长×宽×(鹅卵石放入后的水深-鹅卵石放入前的水深)。
另外,教师布置的课堂作业练习应该难度适中。我就尝试把数学课堂练习进行分层练习:
1、基础练习题,即基本概念、公式、法则、性质、规律等知识巩固,数学基本技能的训练的练习,这一层次的练习题量稍多,但内容简单,属应知应会,目的在于巩固基础,提高基本技能,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主要针对C层次的学生。
2、灵活应用题:在基础知识上进行小综合,练习量适中,题目方式较灵活,目的在于巩固所学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灵活应用,主要针对B、C两层次的学生。
3、综合提高题:习题量较少,有一定的技巧和难度,需在掌握的基础上对知识进行综合才能完成,目的在于深化、提高和拓宽,主要针对A层次的学生。
三、练习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切实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意识
运用数学的意识,就是指运用数学知识的心理倾向性。具体体现在,当主体面临着有待解决的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小学数学练习中,必须把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观察、分析、理解和解决在日常生活、社会经济、自然环境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的意识放在根本的地位。小学数学学科体系一经确立,在相当长时期内难以改变,但同一知识点,以不同的教学思想为指导,教学效果会大相径庭。因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从现实生活中收集大量的知识背景材料,为学生理解知识、掌握方法作坚实的铺垫,激发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创造性地解决现实问题,引导学生充分体验数学的力量和数学的美,让数学知识系统与现实世界有机统一,使选择于日常生活的最基础的数学知识教学真正落到实处。
如这样一道有趣的几何求积习题:
下图中,地面A点与B点之间有一条长12米笔直的铁丝,中间拴着一根可移动的长9米的铁链,上面牵着一只狗,狗可以前后左右自由走动。
(1) 请在图上用圆规画出狗走动的范围;
(2) 计算狗走动范围的面积。
这道题明显的特点是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思考情境,诱发出解决问题的极大欲望。我曾将此题作为小学生的练习题,尽管难度高于常规的组合图形求积题,但正确率很高。学生反响强烈,认为有耳目一新之感。其题目本身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贴近程度和学生能否正确理解乃至顺利解决问题密切相关。
小学数学练习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值得我们去研究、推敲。只有尽可能地优化每一个环节,才能提高练习的"效率"。通过有效的练习,教师可针对学生基础薄弱之处、能力缺乏之处、发展需要之处、兴趣浓厚之处入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有利于其个性品质发展,最终提高教学质量。
一、练习类型多样,要具备全面性
数学练习不仅要在类型上丰富多样,形式上生动活泼,而且在时间上还有灵活多变。教师在进行练习时,为了巩固知识,提高应用能力,在时间上有课堂作业和课后作业之分,课堂作业一般要求放学前交,课后作业即家庭作业,一般第二天交。就题型而言,有口算、填空、选择、计算题与应用题等,就难度而言,有基础题和提高题,就形式而言,有填空、选择和解答等。
作为有效地练习,类型要多样,并且各种类型的练习作业要有合理的比例。一般来说,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占百分之七十到八十,题型以填空题、选择题、基本计算为主,稍难题占百分之二十左右,难题占百分之十(要求学习优秀学生必须完成)。多种类型的练习作业能产生全面的育人功能,即为有效的练习。
有效的练习作业具备全面性。在一份练习作业中应尽量体现当天所授内容的全部知识点,有助于学生运用基础知识,通过模仿、创新加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技能。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而且有利于学生提高能力。
二、练习要适当,才能提高有效性
教师在布置练习时应"少而精",不搞"题海战术"。尽量做到当堂学、当堂做、当堂反馈、当堂纠正、当堂完成。但对难度较大、有代表性、典型性、关键性的作业,教师不能急于在短时间内让全体学生掌握,应合理分散难点,科学安排练习,逐步突破,不要认为学生做过就过关,必须有目的、有计划地要求学生不但要做,而且要会说解题过程,才能保证学生获得牢固的知识和熟练的技能。還要使每一道题目在思维上都具有新意,也使学生做每一道题都有新鲜感,练习总量上也应严格控制,使学生完成练习时间不超过半个小时,留给学生一个属于自己的思考空间。
如《长方体的体积》中,某学习小组测量一块鹅卵石的体积,进行了如下操作与测量:
① 小华量出它的长0.8分米,称出它的重量是950克;
② 小明准备了一个长方体玻璃缸,测量出玻璃缸长3分米,宽和高都是2分米;
③ 小兰往玻璃缸中倒入1分米深的水;
④ 小红把鹅卵石放入玻璃缸中,发现水正好淹没它;
⑤ 小强测出现在水深1.3分米。
你能根据他们的测量结果,算出这块石头的体积吗?
这样从每一步的测量中不仅让学生体会到了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也认识到了水的体积不能按照玻璃缸的高来算,再进一步的话可以发现鹅卵石的体积实际就是玻璃缸的长×宽×(鹅卵石放入后的水深-鹅卵石放入前的水深)。
另外,教师布置的课堂作业练习应该难度适中。我就尝试把数学课堂练习进行分层练习:
1、基础练习题,即基本概念、公式、法则、性质、规律等知识巩固,数学基本技能的训练的练习,这一层次的练习题量稍多,但内容简单,属应知应会,目的在于巩固基础,提高基本技能,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主要针对C层次的学生。
2、灵活应用题:在基础知识上进行小综合,练习量适中,题目方式较灵活,目的在于巩固所学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灵活应用,主要针对B、C两层次的学生。
3、综合提高题:习题量较少,有一定的技巧和难度,需在掌握的基础上对知识进行综合才能完成,目的在于深化、提高和拓宽,主要针对A层次的学生。
三、练习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切实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意识
运用数学的意识,就是指运用数学知识的心理倾向性。具体体现在,当主体面临着有待解决的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小学数学练习中,必须把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观察、分析、理解和解决在日常生活、社会经济、自然环境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的意识放在根本的地位。小学数学学科体系一经确立,在相当长时期内难以改变,但同一知识点,以不同的教学思想为指导,教学效果会大相径庭。因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从现实生活中收集大量的知识背景材料,为学生理解知识、掌握方法作坚实的铺垫,激发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创造性地解决现实问题,引导学生充分体验数学的力量和数学的美,让数学知识系统与现实世界有机统一,使选择于日常生活的最基础的数学知识教学真正落到实处。
如这样一道有趣的几何求积习题:
下图中,地面A点与B点之间有一条长12米笔直的铁丝,中间拴着一根可移动的长9米的铁链,上面牵着一只狗,狗可以前后左右自由走动。
(1) 请在图上用圆规画出狗走动的范围;
(2) 计算狗走动范围的面积。
这道题明显的特点是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思考情境,诱发出解决问题的极大欲望。我曾将此题作为小学生的练习题,尽管难度高于常规的组合图形求积题,但正确率很高。学生反响强烈,认为有耳目一新之感。其题目本身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贴近程度和学生能否正确理解乃至顺利解决问题密切相关。
小学数学练习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值得我们去研究、推敲。只有尽可能地优化每一个环节,才能提高练习的"效率"。通过有效的练习,教师可针对学生基础薄弱之处、能力缺乏之处、发展需要之处、兴趣浓厚之处入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有利于其个性品质发展,最终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