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根据当前高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了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应该具备的知识能力框架,结合本科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实际教学情况,探讨了如何根据社会需要进行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培养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操作;培养方法
一、高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
据统计,目前我国共有287余家高职院校开设物流管理专业,但是我国的物流人才缺口问题仍然十分严重;尤其是物流企业第一线的高级管理人才和物流技术操作人员十分匮乏,如何大力发展物流教育,培养实践操作能力强的管理型人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虽然近几年我国已经开始大规模的培养物流人才,但是在物流人才培养中也出现很多的问题,即高校培养的物流管理专业高材生与社会市场需求脱节。管理能力不高,动手能力不强是大多数物流管理专业大学生普遍的问题。根据在教学实践工作中的观察,近几年来物流活动市场化、大众化、精细化程度越来越高,物流专业人才的需求非常大,尤其是对有具有一定理论基础、有实践操作能力的物流技术人才和物流管理人才需求缺口非常大。如何培养与企业需求对口的应用型物流人才是当前高校物流教育需要探索的重要课题。几乎所有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将培养目标定位于物流企业作业第一线的岗位群,培养既能掌握现代化物流管理专业知识,同时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较强的实践能力能够直接对口上岗,又具有一定综合管理技能、信息搜集和信息综合分析处理能力的物流企业作业、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等应用型人才。
二、高校物流管理人才的能力结构
现在高校普遍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作为教学目标,所以多数高校更加注重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应用能力的培养。将应用型人才的能力结构定位为交流沟通能力,职业操作能力,核心职业能力的三维化能力结构。(1)交流沟通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具体为语言技能(包括外语交流能力)、计算机交流能力,文字交流能力。在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的过程中注重实用性例如专业英语课程及其他物流专业外语的设立为学生就业后能够直接无障碍的阅读或完成物流先关外文文件打下坚实的基础。计算机交流能力体现在国际物流活动中要与外方利用电子信息技术进行交流,由于国外的商业习惯普遍采用电子邮件进行交流所以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设置的时候要注重计算机交流能力的培养。文字交流能力怎主要注重书面写作能力的培养,例如商业信函或合同的写作要领。就物流业务层面上讲更需要注意贸易术语及物流术语的合理运用。只有三个方面的交流能力提高才能够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2)职业操作能力。职业操作能力认为职业操作能力应分为职业技能和管理技能。职业技能是指熟练操作办公自动化软件及相关物流流程软件例如报关软件,自动化立体仓库操作软件,能够操作供应链各个环节中设计的各种移动终端设备,理解计算机物流信息系统的优化设计原理和电子商务运作的相关知识;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能独立处理日常物流业务中涉及的单证及物流文书写作,能够与涉外客户进行语言沟通,具有第二外语初级知识储备;参加专业岗位技能培训并取得相应的一个以上职业资格证书,例如物流师资格证书、报关员资格证书、货代员资格证书等;具有管理和操作各种物流技术的技能,在物流作业中的机械设备要具有独立操作能力,如叉车的使用,自动化立体仓库设备的操作。除具备上述从事物流作业所必有的职业操作能力,在高校物流专业职业操作能力培养中还要增设物流相关法律法规的教育。管理技能指的是具有较强的物流组织管理能力,能有效地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在学习期间更多的是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和方法,管理技能主要还是要通过具体的工作实践来得到提高。
三、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培养的途径
由于物流这学科的大跨度性,物流人才必须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高校学生必须掌握物流管理实践的实用性技能;有很高的实际操作能力,才能更好地适应工作岗位。为了培养物流管理一线、实践型、操作型人才,必须在传统的学科教育体系之上,强化实际操作与技能。在教学内容上选出针对培养目标的实践性理论知识,增加课堂进企业实际岗位工作训练和管理实务的内容;在教学方法上,利用实际岗位训练、案例分析、实验室教学训练、多媒体演示等教学方法,同时加强课堂教学过程的管理,确立有效的教学规模和教学方法,以保证培养目标的实现。(1)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直接受到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的影响。建立一支双师型师资队伍,既具备物流管理第一线的骨干素质,又既具备一般的高校教师素质,是培养物流管理实践操作性人才的必要条件。因此不仅要求专业教师具备相应的专业学历,还要求专业教师必须具有企业实际操作工作经验和管理工作经验,学校定期应选送教师分期、分批到企业顶岗锻炼,以扩充物流专业的一些应用技能,充实实践知识。除定期派教师深入企业学习还可以聘请物流企业里有经验的物流管理人员作为学校的外聘教师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这些有实践经验的企业管理人员,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很好地将晦涩难懂的物流管理学原理,物流管理方法讲述得有声有色,受学生的普遍欢迎。外聘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能够很好地运用实际工作的案例,将理论知识与具体的案例进行结合,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分组讨论,進行案例分析,鼓励他们大胆提出自己的想法,充分发挥课堂有限的时间内进行脑力激荡式教育,解决问题的方法没有实际公司制度的约束,同学们提出的任何方案都可以被领导肯定,这样的教学可以较好的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采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事例解释实际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很快地适应工作和向更高层次发展。(2)课程设置和教材建设。一是高校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要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实际职业岗位所需要的知识和方法结构为核心,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教学内容上要突出物流管理基础理论方法应用和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以物流业务管理能力和物流各环节实际操作能力为核心去优化课程设置。更多的增加实际技能培养课程,将传统的大规模理论教学内容融入到各门实践技能课程中去。二是教材是专业课程体系的核心,是进行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要贯彻双证沟通的精神,突出物流管理岗位职业技能的培养与训练,除必要的文字教材以外,还应有实物教材、电子网络教材、图片和影像资料等。高职物流专业的教材要紧跟物流行业的发展趋势,并有一定的超前性,各科教材内容要统筹安排,综合平衡,避免内容重叠。三是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建立校内模拟实验室、实训室,满足学生初步学习的需要。随着互联网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的发展,学习物流技术的电子商务知识已经是培养现代物流管理人才的关键。在校内建立物流专业模拟实训中心,配备先进的硬件设备以及行业内领先的各种专业软件系统,为学生提供物流园区仿真模拟实训、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操作训练,注重物流基础作业流程学习,以提高职业技能和学生的基本素质。通过上述方式,可以增加学生对物流企业的理性认识,但是通过这种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效果还不是特别理想。四是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在实践教学的环节中应形成开放式、交互式教学模式,以提高教学效果。为了真正能培养出具备一定操作、实践型的实用人才,保证达到培养目标,可以建立大型物流园区、工业园区、保税区、物流企业等高质量的校外教学实基地,让学生在学习期间有机会到相关物流企业操作实践;培养学生真正解决实际动手能力问题,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操作的交融。
参 考 文 献
[1]周艳军.物流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2009,26(11)
[2]刘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现状分析与体系构建[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4)
[3]余娟.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学理论.2011(1)
项目基金:本文系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十二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项目编号HGJXHC110244。
【关键词】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操作;培养方法
一、高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
据统计,目前我国共有287余家高职院校开设物流管理专业,但是我国的物流人才缺口问题仍然十分严重;尤其是物流企业第一线的高级管理人才和物流技术操作人员十分匮乏,如何大力发展物流教育,培养实践操作能力强的管理型人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虽然近几年我国已经开始大规模的培养物流人才,但是在物流人才培养中也出现很多的问题,即高校培养的物流管理专业高材生与社会市场需求脱节。管理能力不高,动手能力不强是大多数物流管理专业大学生普遍的问题。根据在教学实践工作中的观察,近几年来物流活动市场化、大众化、精细化程度越来越高,物流专业人才的需求非常大,尤其是对有具有一定理论基础、有实践操作能力的物流技术人才和物流管理人才需求缺口非常大。如何培养与企业需求对口的应用型物流人才是当前高校物流教育需要探索的重要课题。几乎所有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将培养目标定位于物流企业作业第一线的岗位群,培养既能掌握现代化物流管理专业知识,同时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较强的实践能力能够直接对口上岗,又具有一定综合管理技能、信息搜集和信息综合分析处理能力的物流企业作业、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等应用型人才。
二、高校物流管理人才的能力结构
现在高校普遍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作为教学目标,所以多数高校更加注重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应用能力的培养。将应用型人才的能力结构定位为交流沟通能力,职业操作能力,核心职业能力的三维化能力结构。(1)交流沟通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具体为语言技能(包括外语交流能力)、计算机交流能力,文字交流能力。在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的过程中注重实用性例如专业英语课程及其他物流专业外语的设立为学生就业后能够直接无障碍的阅读或完成物流先关外文文件打下坚实的基础。计算机交流能力体现在国际物流活动中要与外方利用电子信息技术进行交流,由于国外的商业习惯普遍采用电子邮件进行交流所以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设置的时候要注重计算机交流能力的培养。文字交流能力怎主要注重书面写作能力的培养,例如商业信函或合同的写作要领。就物流业务层面上讲更需要注意贸易术语及物流术语的合理运用。只有三个方面的交流能力提高才能够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2)职业操作能力。职业操作能力认为职业操作能力应分为职业技能和管理技能。职业技能是指熟练操作办公自动化软件及相关物流流程软件例如报关软件,自动化立体仓库操作软件,能够操作供应链各个环节中设计的各种移动终端设备,理解计算机物流信息系统的优化设计原理和电子商务运作的相关知识;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能独立处理日常物流业务中涉及的单证及物流文书写作,能够与涉外客户进行语言沟通,具有第二外语初级知识储备;参加专业岗位技能培训并取得相应的一个以上职业资格证书,例如物流师资格证书、报关员资格证书、货代员资格证书等;具有管理和操作各种物流技术的技能,在物流作业中的机械设备要具有独立操作能力,如叉车的使用,自动化立体仓库设备的操作。除具备上述从事物流作业所必有的职业操作能力,在高校物流专业职业操作能力培养中还要增设物流相关法律法规的教育。管理技能指的是具有较强的物流组织管理能力,能有效地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在学习期间更多的是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和方法,管理技能主要还是要通过具体的工作实践来得到提高。
三、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培养的途径
由于物流这学科的大跨度性,物流人才必须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高校学生必须掌握物流管理实践的实用性技能;有很高的实际操作能力,才能更好地适应工作岗位。为了培养物流管理一线、实践型、操作型人才,必须在传统的学科教育体系之上,强化实际操作与技能。在教学内容上选出针对培养目标的实践性理论知识,增加课堂进企业实际岗位工作训练和管理实务的内容;在教学方法上,利用实际岗位训练、案例分析、实验室教学训练、多媒体演示等教学方法,同时加强课堂教学过程的管理,确立有效的教学规模和教学方法,以保证培养目标的实现。(1)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直接受到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的影响。建立一支双师型师资队伍,既具备物流管理第一线的骨干素质,又既具备一般的高校教师素质,是培养物流管理实践操作性人才的必要条件。因此不仅要求专业教师具备相应的专业学历,还要求专业教师必须具有企业实际操作工作经验和管理工作经验,学校定期应选送教师分期、分批到企业顶岗锻炼,以扩充物流专业的一些应用技能,充实实践知识。除定期派教师深入企业学习还可以聘请物流企业里有经验的物流管理人员作为学校的外聘教师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这些有实践经验的企业管理人员,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很好地将晦涩难懂的物流管理学原理,物流管理方法讲述得有声有色,受学生的普遍欢迎。外聘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能够很好地运用实际工作的案例,将理论知识与具体的案例进行结合,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分组讨论,進行案例分析,鼓励他们大胆提出自己的想法,充分发挥课堂有限的时间内进行脑力激荡式教育,解决问题的方法没有实际公司制度的约束,同学们提出的任何方案都可以被领导肯定,这样的教学可以较好的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采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事例解释实际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很快地适应工作和向更高层次发展。(2)课程设置和教材建设。一是高校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要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实际职业岗位所需要的知识和方法结构为核心,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教学内容上要突出物流管理基础理论方法应用和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以物流业务管理能力和物流各环节实际操作能力为核心去优化课程设置。更多的增加实际技能培养课程,将传统的大规模理论教学内容融入到各门实践技能课程中去。二是教材是专业课程体系的核心,是进行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要贯彻双证沟通的精神,突出物流管理岗位职业技能的培养与训练,除必要的文字教材以外,还应有实物教材、电子网络教材、图片和影像资料等。高职物流专业的教材要紧跟物流行业的发展趋势,并有一定的超前性,各科教材内容要统筹安排,综合平衡,避免内容重叠。三是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建立校内模拟实验室、实训室,满足学生初步学习的需要。随着互联网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的发展,学习物流技术的电子商务知识已经是培养现代物流管理人才的关键。在校内建立物流专业模拟实训中心,配备先进的硬件设备以及行业内领先的各种专业软件系统,为学生提供物流园区仿真模拟实训、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操作训练,注重物流基础作业流程学习,以提高职业技能和学生的基本素质。通过上述方式,可以增加学生对物流企业的理性认识,但是通过这种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效果还不是特别理想。四是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在实践教学的环节中应形成开放式、交互式教学模式,以提高教学效果。为了真正能培养出具备一定操作、实践型的实用人才,保证达到培养目标,可以建立大型物流园区、工业园区、保税区、物流企业等高质量的校外教学实基地,让学生在学习期间有机会到相关物流企业操作实践;培养学生真正解决实际动手能力问题,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操作的交融。
参 考 文 献
[1]周艳军.物流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2009,26(11)
[2]刘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现状分析与体系构建[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4)
[3]余娟.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学理论.2011(1)
项目基金:本文系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十二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项目编号HGJXHC110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