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相对于铁板一块的Kl2领域,3-6岁的幼儿园市场显得更加松动和自由。市场化的趋势让幼儿园管理系统更为开放,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创业者开始进入幼教市场,在幼儿园、家长和孩子之间搭建起桥梁,帮助幼儿园处理好与家长的互动关系。
“云中校车”瞄准幼儿领域的家园互动
云中校车是一款家园共育幼儿的教育软件,帮助家长和幼儿园记录孩了上学接送,每日食谱和在园内所参加的各种活动。这些记录会被实时地同步给家长和园区管理者,他们可以根据这些数据,进行园区管理和孩子成长辅导。当下,该软件已经被近200家幼儿吲所使用,覆盖北京、天津、河北、河南等地。
云中校车主要包含几个功能:第一是记录孩了在幼儿园场景中的考勤情况,这个考勤情况将连接收费系统,解决园方和家长之间收费争议。尤其是在孩子家长比较关注的上下学接送问题上,云中校区提供了接送人员拍照记录功能,即接送人员离开园区时会被拍照,照片会实时通知给家长,让家长安心。
第二是健康管理功能,孩子们每日的晨检信息会被收集,建立起健康档案,且当孩子生病时,家长可以通过手机端定时提醒幼儿园老师帮助孩子吃药。
第三是视频直播公开课,家长打开手机客户端就可以直接看到孩了在幼儿园里的活动片段,还可以根据这些日常的记录自制孩了的成长记录照片集或视频集,让家长们不会错过孩子的每一个成长进步。除此之外,软件还为校方提供了与家长更为直接的沟通和交流,让园方和家长更加亲近。
同类应用忽如一夜春风来
而在这之后,多家专注于幼儿园领域家园互动类App“忽如一夜春风来”。除了云中校车外,App store里随便一搜“家园互动”便可以获取超过十多款的产品一一幼儿云、娃娃脸、看娃娃、贝聊、天天爱宝贝等等。其中,除了很早就在这个领域深耕的幼儿云外,其他都有一个共同的特质:从今年开始在这个领域开始创业。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今年这么火?
根据网易新闻的报道,目前全国共有18万余所幼儿园,其中民办幼儿园占有7成。但事实上,从创业者的眼光来看这个市场似乎更大,他们表示:民办幼儿园的数量大概有20万家左右。
而在提到竞品之时,创业者最先提到的是校园管理类产品在中国最早的形态:校讯通和家校通。可越来越多的地区在取缔这一类产品。以北京为例,在今年6月份的《关于20104年北京市进一步规范教育收费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提到:不能够为“校讯通”这样的软件入园提供便利。而这类传统管理平台软件的离开,让原本铁板一块的市场出现了松动。
除了市场的开放,站在幼儿园背后数以百万计的家庭才是这类产品所瞄准的重点。最近这一年,关注于0-6岁的在线教育产品呈现出一个繁荣的态势,越来越多的创业者将目光集中于围绕幼儿的相关用户群体,出现了很多不同类型的产品。例如母婴社区类产品有育儿记录及个人云存储平台的宝宝树和服务年轻妈妈的辣妈帮,提供教育内容的贝瓦,关注幼儿英语培训的VIPABC和VIPKID,从幼儿健康切入、关注幼儿心理健康的亲了应用元子。
幼儿以及站在幼儿背后的家庭成为了越来越多创业者追逐的对象。不难想象,对于围绕家园互动领域工具的创业者来说,管理工具是一个获得和积累稳定的3-6岁孩了家长群体的一个好切入口。而当用户数量积累到一定程度,围绕学龄前儿童的巨大市场(课后辅导班、电商产品)将会为这些创业者打开。
虽然创业者都看好潜伏于幼儿园背后的家长市场,但是如何成为一个好的管理工具,这条道路仍然在探索。市场上服务于家长和幼儿园的互动类App,在产品设计上主要分为家长端和教师端,两个入口分别有不一样的功能,其中家长端定位的是一个更加垂直于幼儿园的“微信朋友圈”,围绕着幼儿园和孩子的亲人建立社区平台;而教师端定位则是一个方便幼儿园老师进行教学管理的产品,让幼儿园的办公更加移动化。那么,另外一个问题来了:同质化的产品,如何打造你的亮点?也许答案很清晰,就是:make a difference。
找到自己的产品特色
从目前对于家园共育领域的产品观察来看,发现自己的不同之处,对于他们来说并不容易。可以发现他们之间的细微区别,但是不同的产品在很多功能上都有着重复。
且各个产品之间的差异几乎非常细微。例如幼儿云和贝聊都推出了园长端的功能,将幼儿园的移动办公化做得更为彻底。以贝聊为例,园长端可以定义关键字,如“推”、“打”等,让园长迅速了解校园动向。而对于家长端的“晒娃”需求,娃娃脸推出了“娃娃秀”功能,让家长可以在不同的圈了里“晒娃”,与孩了的亲人,幼儿园同班孩子的家长,甚至于在整个幼儿园范围内“晒晒”自家的萌娃。而几乎所有的产品都在试图推进智能打卡和在线监控功能,借此帮助幼儿园划清责任关系。
说实话找到差异很难,但是找到相同处实在太容易了:目前所有的服务都是免费,幼儿园和家长都可以在应用商店中免费下载和使用;支持老师多角度上传照片;强烈需要通过代理商来推广商品。
而对于有钱线下推广的产品来说,首先生产厂家必须弄清楚谁才是必须重点攻克的用户。当下,这列产品App存在两个问题:
第一,太过强调家长端的需求,而忽略在家园共育的环节里,老师才是平台运转的核心。这一部分是源于创业者本身更有可能是一个家长,而不是一个幼儿园的管理者或是老师。他们从家长的角度强调了教师端的产品功能。
例如从家长希望更多地了解孩了在幼儿园的学习情况需求出发,不同的App采用了不同的解决方案。贝聊和看娃娃都支持一次性上传50张照片;幼儿云在手机平台上直接对接幼儿园监控。但这些真的是家长们关心的重点吗?发这么多照片,是否意味着老师上课不关心孩子呢?对接幼儿园监控,又有多少家长真的打开了App呢?
同时,过多地从家长端的需求出发会加重幼儿园的负担,不仅老师不愿采纳,园长更会将其拒绝门外,更妄论还必须通过园长来推广产品。一个好的家园共育类App首先不能够增加教师端的负担,它必须自然地内嵌到产品中,在已有环节中解放教师。例如繁琐的点名,以及麻烦的退费制度(大部分民办幼儿园是按天收费的)。
第二,管理工具性质太过突出,忘记教育产品的属性。无论怎样,家园共育类的App仍是一个教育类的产品,它必须按照教育应该有的愿景来设计产品。你收集了用户再多的信息,如果并不是真正与教育相关的数据,你基于它所做的推送就没有真正达到你所要追求的痛点。
从这个角度来说,家长端对于孩子在家的表现反馈数据其实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但目前市场上并没有一个App能够去引导家长关注与幼儿园的数据互相沟通和反馈,去建立一个正向循环式的信息互换。家长更多的是信息的接收方,在他们的端口更多的是娱乐性质的产品功能,例如晒娃、点赞等等。
因而,从这个角度来说,家园互动领域还是一片蓝海。目前,市场上运作最好的家园互动类产品贝聊、幼儿云也不过是占领了2000家左右的幼儿园。而所有App的市场占有量还不到总体幼儿园数量的5%。希望创业者们加入这场全国范围内的“占领幼儿园”race,创造和见证这个泡沫的诞生和消亡。
“云中校车”瞄准幼儿领域的家园互动
云中校车是一款家园共育幼儿的教育软件,帮助家长和幼儿园记录孩了上学接送,每日食谱和在园内所参加的各种活动。这些记录会被实时地同步给家长和园区管理者,他们可以根据这些数据,进行园区管理和孩子成长辅导。当下,该软件已经被近200家幼儿吲所使用,覆盖北京、天津、河北、河南等地。
云中校车主要包含几个功能:第一是记录孩了在幼儿园场景中的考勤情况,这个考勤情况将连接收费系统,解决园方和家长之间收费争议。尤其是在孩子家长比较关注的上下学接送问题上,云中校区提供了接送人员拍照记录功能,即接送人员离开园区时会被拍照,照片会实时通知给家长,让家长安心。
第二是健康管理功能,孩子们每日的晨检信息会被收集,建立起健康档案,且当孩子生病时,家长可以通过手机端定时提醒幼儿园老师帮助孩子吃药。
第三是视频直播公开课,家长打开手机客户端就可以直接看到孩了在幼儿园里的活动片段,还可以根据这些日常的记录自制孩了的成长记录照片集或视频集,让家长们不会错过孩子的每一个成长进步。除此之外,软件还为校方提供了与家长更为直接的沟通和交流,让园方和家长更加亲近。
同类应用忽如一夜春风来
而在这之后,多家专注于幼儿园领域家园互动类App“忽如一夜春风来”。除了云中校车外,App store里随便一搜“家园互动”便可以获取超过十多款的产品一一幼儿云、娃娃脸、看娃娃、贝聊、天天爱宝贝等等。其中,除了很早就在这个领域深耕的幼儿云外,其他都有一个共同的特质:从今年开始在这个领域开始创业。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今年这么火?
根据网易新闻的报道,目前全国共有18万余所幼儿园,其中民办幼儿园占有7成。但事实上,从创业者的眼光来看这个市场似乎更大,他们表示:民办幼儿园的数量大概有20万家左右。
而在提到竞品之时,创业者最先提到的是校园管理类产品在中国最早的形态:校讯通和家校通。可越来越多的地区在取缔这一类产品。以北京为例,在今年6月份的《关于20104年北京市进一步规范教育收费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提到:不能够为“校讯通”这样的软件入园提供便利。而这类传统管理平台软件的离开,让原本铁板一块的市场出现了松动。
除了市场的开放,站在幼儿园背后数以百万计的家庭才是这类产品所瞄准的重点。最近这一年,关注于0-6岁的在线教育产品呈现出一个繁荣的态势,越来越多的创业者将目光集中于围绕幼儿的相关用户群体,出现了很多不同类型的产品。例如母婴社区类产品有育儿记录及个人云存储平台的宝宝树和服务年轻妈妈的辣妈帮,提供教育内容的贝瓦,关注幼儿英语培训的VIPABC和VIPKID,从幼儿健康切入、关注幼儿心理健康的亲了应用元子。
幼儿以及站在幼儿背后的家庭成为了越来越多创业者追逐的对象。不难想象,对于围绕家园互动领域工具的创业者来说,管理工具是一个获得和积累稳定的3-6岁孩了家长群体的一个好切入口。而当用户数量积累到一定程度,围绕学龄前儿童的巨大市场(课后辅导班、电商产品)将会为这些创业者打开。
虽然创业者都看好潜伏于幼儿园背后的家长市场,但是如何成为一个好的管理工具,这条道路仍然在探索。市场上服务于家长和幼儿园的互动类App,在产品设计上主要分为家长端和教师端,两个入口分别有不一样的功能,其中家长端定位的是一个更加垂直于幼儿园的“微信朋友圈”,围绕着幼儿园和孩子的亲人建立社区平台;而教师端定位则是一个方便幼儿园老师进行教学管理的产品,让幼儿园的办公更加移动化。那么,另外一个问题来了:同质化的产品,如何打造你的亮点?也许答案很清晰,就是:make a difference。
找到自己的产品特色
从目前对于家园共育领域的产品观察来看,发现自己的不同之处,对于他们来说并不容易。可以发现他们之间的细微区别,但是不同的产品在很多功能上都有着重复。
且各个产品之间的差异几乎非常细微。例如幼儿云和贝聊都推出了园长端的功能,将幼儿园的移动办公化做得更为彻底。以贝聊为例,园长端可以定义关键字,如“推”、“打”等,让园长迅速了解校园动向。而对于家长端的“晒娃”需求,娃娃脸推出了“娃娃秀”功能,让家长可以在不同的圈了里“晒娃”,与孩了的亲人,幼儿园同班孩子的家长,甚至于在整个幼儿园范围内“晒晒”自家的萌娃。而几乎所有的产品都在试图推进智能打卡和在线监控功能,借此帮助幼儿园划清责任关系。
说实话找到差异很难,但是找到相同处实在太容易了:目前所有的服务都是免费,幼儿园和家长都可以在应用商店中免费下载和使用;支持老师多角度上传照片;强烈需要通过代理商来推广商品。
而对于有钱线下推广的产品来说,首先生产厂家必须弄清楚谁才是必须重点攻克的用户。当下,这列产品App存在两个问题:
第一,太过强调家长端的需求,而忽略在家园共育的环节里,老师才是平台运转的核心。这一部分是源于创业者本身更有可能是一个家长,而不是一个幼儿园的管理者或是老师。他们从家长的角度强调了教师端的产品功能。
例如从家长希望更多地了解孩了在幼儿园的学习情况需求出发,不同的App采用了不同的解决方案。贝聊和看娃娃都支持一次性上传50张照片;幼儿云在手机平台上直接对接幼儿园监控。但这些真的是家长们关心的重点吗?发这么多照片,是否意味着老师上课不关心孩子呢?对接幼儿园监控,又有多少家长真的打开了App呢?
同时,过多地从家长端的需求出发会加重幼儿园的负担,不仅老师不愿采纳,园长更会将其拒绝门外,更妄论还必须通过园长来推广产品。一个好的家园共育类App首先不能够增加教师端的负担,它必须自然地内嵌到产品中,在已有环节中解放教师。例如繁琐的点名,以及麻烦的退费制度(大部分民办幼儿园是按天收费的)。
第二,管理工具性质太过突出,忘记教育产品的属性。无论怎样,家园共育类的App仍是一个教育类的产品,它必须按照教育应该有的愿景来设计产品。你收集了用户再多的信息,如果并不是真正与教育相关的数据,你基于它所做的推送就没有真正达到你所要追求的痛点。
从这个角度来说,家长端对于孩子在家的表现反馈数据其实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但目前市场上并没有一个App能够去引导家长关注与幼儿园的数据互相沟通和反馈,去建立一个正向循环式的信息互换。家长更多的是信息的接收方,在他们的端口更多的是娱乐性质的产品功能,例如晒娃、点赞等等。
因而,从这个角度来说,家园互动领域还是一片蓝海。目前,市场上运作最好的家园互动类产品贝聊、幼儿云也不过是占领了2000家左右的幼儿园。而所有App的市场占有量还不到总体幼儿园数量的5%。希望创业者们加入这场全国范围内的“占领幼儿园”race,创造和见证这个泡沫的诞生和消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