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地理是丰富多彩的,可从不同的角度认识。笔者应用新的教学理论,巧妙设计课堂教学,使地理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学习及活动联系起来。新的课堂设计对学生知识的建构、多元智能的培养、综合能力的提高有显著成效。现以八年纪地理下册《西双版纳》为例,阐述自己的思考和探索。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研究性学习;建构主义;地理教学;生活实践Asked that which the ditch clear like this to have the source running water to comeunder the new education theory instruction geography classroom design——“Xishuangbanna”
Zhang Jie
【Abstract】The geography is richly colorful, may from the different angle understanding. The author applies the new teaching theory, designs the classroom instruction ingeniously, causes the geography teaching and student’s life, the study and the activity relates. The new classroom design to the student knowledge’s construction, the multi-dimensional intelligence’s raise, synthesizing capacity’s enhancement has the remarkable result. Presently take eight age geography final volume “Xishuangbanna” as the example, elaborates own ponder and the exploration.
【Key words】Multi-dimensional intelligent theory; Investigative study; Construction principle; Geography teaching; Life practice1三种新的教育理论及其对课堂教学的启示
多元智能理论的基本观点是:智能是一种解决问题和制造产品的能力。每个人都拥有九种智能,但每个人的智能组合形式不同,如果教学活动刺激适当,那么学生可利用其较发达的智能,激发其他智能的发展,从而大幅度的提高智能。
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从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放在开放情境中,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其实是教师为学生创造一种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一个多渠道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机会。这对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开发学生的潜力具有重要意义。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起于对学习对象的感知,深化于对学习对象的深入理解,巩固于对学习对象的重组和整合,最终将学习对象融入认知结构中,改变学生的认知、情感态度等行为。
由于学生的智能结构不同、研究性学习的水平有差异、知识建构的基础和技能水平不同,我认为我们可以建立这样的教育教学观:
(1)变求“同”为求“异”。教学目标有层次性、多样化,以满足智能、学习水平各异的学生。
(2)变封闭到开放,形式多样化。课堂教学要给学生提供多角度考虑问题的机会,只要能发展和改善学生的多元智能,都可以成为教学手段,如问答辩论、多媒体展示、歌舞小品表演、游戏竞赛、技能操作…….以此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发展性、独创性。
(3)注重交流、变独立完成为协同合作。每个学生有不同的智能组合和特长,他们组成合作小组能使智能强项互补,有利于学生交流与合作。
2《西双版纳》教学设计的探索
2.1确定研究性学习的对象:选择《西双版纳》进行研究性学习,课题完成的可行性及意义:
①云南学生对西双版纳较熟悉;与教材有关的多媒体素材多;学生有多方面的特长,教师有较强指导能力。这些因素为课题的完成起了保证作用。
②本课是乡土教育的绝佳教材,通过对版纳旅游业的探讨、分析,让学生明白因地制宜的重要性。推而广之,探寻云南旅游业存在的问题、今后的发展方向,从而主动关注生活,学以致用,最终让地理教学回归生活,服务生活,指导生活。
2.2划分研究课题,学习小组:我设计了四个环环相扣的研究课题,全班分为4个小组,每人按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参加一组进行研究。
(1)介绍西双版纳丰富的动、植物资源(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解说等方式完成P58-59内容)
(2)介绍西双版纳浓郁的风土人情 (10分钟,利用歌舞、讲故事、游戏竞赛等方式完成P60活动2)
(3)展示西双版纳旅游业带来的好处及存在的问题
(10分钟,小品表演,可借鉴P62课文和P63活动2)
(4)提出振兴西双版纳旅游业的措施 (5分钟,演讲,可参考P64活动3)
为实现分层教学,我额外布置了三个拓展思考题,让学习能力强的同学选做。
(1)西双版纳的区位、气候、资源与支柱产业的选择有何关系?当地的风俗习惯与环境有何关系?
(2)湄公河的开发、东盟经济发展对西双版纳的发展有何影响?
(3)借鉴西双版纳的经验,云南应怎样发展旅游业? 我提前两周布置活动课的研究课题,要求:第一周收集资料研究,第二周预演、改进,第三周在课堂上展示研究成果。
2.3指导研究方法:研究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不会搜集资料。此时我提供信息渠道,如书籍、期刊、网站、多媒体素材名称等,并进行查询方法的指导。(2)不会选用资料。表现为下载一大堆文字,展示超时、枯燥无趣。我指导学生找出事物的最基本特征,以图片、视频为背景吸引大家的注意力,配合精练、生动的文字介绍事物特征及大家未知但精彩的内容。(3)小品剧本设计照搬课本或偏题,此时我指导学生从旅游经历入手,创造性设计剧本并进行表演。要求学生歌舞、小品表演要掀起高潮。(4)多媒体课件制作困难。我指导制作方法。(5)陈列事实,归类、总结能力弱。我以合作者的身份提出建议,小组加以改进。
2.4展示研究成果:第一组以精美的图片、视频制做成多媒体课件,同学当讲解员,抓住特征,每人介绍一种动植物,通过展示,轻松地让大家认识了雨林景观、热带动物,还大大增长了见识,如巨大的板根具有支撑作用,这与树高风大的环境有关;因为树高,所以“老茎生花”,便于昆虫传粉……,展示之余,还呈上亲手制做的菠萝饭,让大家课后分享。
第二组同学利用葫芦丝等民族乐器吹奏《月光下的凤尾竹》,在美妙音乐的伴奏下,同学跳起了孔雀舞、象鼓舞;随后介绍泼水节由来,并用树枝撒水祈福,接着以游戏竟猜的方式对台下的同学提问,涉及西双版纳的吃、穿、住、行、娱乐等风俗。学生在活动中发现:版纳风俗与环境密切相关,可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10分钟的展示让大家赏心悦目,浓郁的民族风情让人沉醉。
第三组同学以小品的表演形式反映了西双版纳旅游业带来的好处及存在的问题。“州长”先介绍了旅游业的龙头带头作用,“三个老板”、“导游”、“众游客”表演《游览经历》,让大家清楚地看到旅游业中存在的问题。同学精湛的表演赢得满堂大笑,大家在笑声中反思,找出问题。
第四组同学以专家的身份为西双版纳旅游业提出四项振兴措施:其中,谈到合理规划景区景点、旅游线路,同学还自制地图,建议将目前以景洪为中心的三条放射状旅游线路改为环状线路,避免回程走重复路线;同时,结合自身旅游经历,提出开展特色旅游的建议,如开展民族村寨风情游、田园游;以寺庙为依托的宗教游;原始森林探险游;利用边境区位开展边境游、出国游(湄公河航道开通后可一江游六国)……同学的创造性思维,合理化建议大大超出了课本内容,赢得掌声阵阵。
3收获、总结
3.1收获:在课堂上渗透研究性学习,对学生和我都是一种新的尝试,有辛苦有惊喜。
用学生自己的话来讲,“上-节地理课,就是一个各种能力综合培养与运用的过程,从一开始的资料收集、信息筛选、论文撰写到后来的课件制作、准备汇报,无一不体现出对能力的要求和锻炼,这样的学习教会了我怎样获得更多更广更深的知识,教我如何和谐地与他人合作相处,告诉我怎样面对竞争和生活。”
作为教师,我在对学生的指导、合作中,新的思维火花不断闪现,师生创意无穷,可谓‘教学相长’。
3.2总结:
(1)活动充分展示、锻炼学生的多元智能。如:动植物资源的展示以视觉空间智能为主;民族歌舞展示音乐智能;《旅游经历》小品表演以语言智能为主,兼顾身体-运动智能;旅游振兴措施中对地图、数据的分析对比需要较强的空间智能和数理逻辑智能;各小组负责人组织组员分工合作,完成研究课题,体现了较强的人际交往智能和自我认识智能。
(2)课堂学习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授仅占用10分钟时间,却起到很好的主导作用,先介绍西双版纳的地形、气候等基础知识,四组同学成果展示之后,引领学生分析后3个拓展问题,将零散的知识加以概括、总结,从深度、广度上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
授人以渔,受益终身。课堂上开放的学习环境,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无疑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研究性学习;建构主义;地理教学;生活实践Asked that which the ditch clear like this to have the source running water to comeunder the new education theory instruction geography classroom design——“Xishuangbanna”
Zhang Jie
【Abstract】The geography is richly colorful, may from the different angle understanding. The author applies the new teaching theory, designs the classroom instruction ingeniously, causes the geography teaching and student’s life, the study and the activity relates. The new classroom design to the student knowledge’s construction, the multi-dimensional intelligence’s raise, synthesizing capacity’s enhancement has the remarkable result. Presently take eight age geography final volume “Xishuangbanna” as the example, elaborates own ponder and the exploration.
【Key words】Multi-dimensional intelligent theory; Investigative study; Construction principle; Geography teaching; Life practice1三种新的教育理论及其对课堂教学的启示
多元智能理论的基本观点是:智能是一种解决问题和制造产品的能力。每个人都拥有九种智能,但每个人的智能组合形式不同,如果教学活动刺激适当,那么学生可利用其较发达的智能,激发其他智能的发展,从而大幅度的提高智能。
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从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放在开放情境中,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其实是教师为学生创造一种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一个多渠道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机会。这对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开发学生的潜力具有重要意义。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起于对学习对象的感知,深化于对学习对象的深入理解,巩固于对学习对象的重组和整合,最终将学习对象融入认知结构中,改变学生的认知、情感态度等行为。
由于学生的智能结构不同、研究性学习的水平有差异、知识建构的基础和技能水平不同,我认为我们可以建立这样的教育教学观:
(1)变求“同”为求“异”。教学目标有层次性、多样化,以满足智能、学习水平各异的学生。
(2)变封闭到开放,形式多样化。课堂教学要给学生提供多角度考虑问题的机会,只要能发展和改善学生的多元智能,都可以成为教学手段,如问答辩论、多媒体展示、歌舞小品表演、游戏竞赛、技能操作…….以此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发展性、独创性。
(3)注重交流、变独立完成为协同合作。每个学生有不同的智能组合和特长,他们组成合作小组能使智能强项互补,有利于学生交流与合作。
2《西双版纳》教学设计的探索
2.1确定研究性学习的对象:选择《西双版纳》进行研究性学习,课题完成的可行性及意义:
①云南学生对西双版纳较熟悉;与教材有关的多媒体素材多;学生有多方面的特长,教师有较强指导能力。这些因素为课题的完成起了保证作用。
②本课是乡土教育的绝佳教材,通过对版纳旅游业的探讨、分析,让学生明白因地制宜的重要性。推而广之,探寻云南旅游业存在的问题、今后的发展方向,从而主动关注生活,学以致用,最终让地理教学回归生活,服务生活,指导生活。
2.2划分研究课题,学习小组:我设计了四个环环相扣的研究课题,全班分为4个小组,每人按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参加一组进行研究。
(1)介绍西双版纳丰富的动、植物资源(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解说等方式完成P58-59内容)
(2)介绍西双版纳浓郁的风土人情 (10分钟,利用歌舞、讲故事、游戏竞赛等方式完成P60活动2)
(3)展示西双版纳旅游业带来的好处及存在的问题
(10分钟,小品表演,可借鉴P62课文和P63活动2)
(4)提出振兴西双版纳旅游业的措施 (5分钟,演讲,可参考P64活动3)
为实现分层教学,我额外布置了三个拓展思考题,让学习能力强的同学选做。
(1)西双版纳的区位、气候、资源与支柱产业的选择有何关系?当地的风俗习惯与环境有何关系?
(2)湄公河的开发、东盟经济发展对西双版纳的发展有何影响?
(3)借鉴西双版纳的经验,云南应怎样发展旅游业? 我提前两周布置活动课的研究课题,要求:第一周收集资料研究,第二周预演、改进,第三周在课堂上展示研究成果。
2.3指导研究方法:研究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不会搜集资料。此时我提供信息渠道,如书籍、期刊、网站、多媒体素材名称等,并进行查询方法的指导。(2)不会选用资料。表现为下载一大堆文字,展示超时、枯燥无趣。我指导学生找出事物的最基本特征,以图片、视频为背景吸引大家的注意力,配合精练、生动的文字介绍事物特征及大家未知但精彩的内容。(3)小品剧本设计照搬课本或偏题,此时我指导学生从旅游经历入手,创造性设计剧本并进行表演。要求学生歌舞、小品表演要掀起高潮。(4)多媒体课件制作困难。我指导制作方法。(5)陈列事实,归类、总结能力弱。我以合作者的身份提出建议,小组加以改进。
2.4展示研究成果:第一组以精美的图片、视频制做成多媒体课件,同学当讲解员,抓住特征,每人介绍一种动植物,通过展示,轻松地让大家认识了雨林景观、热带动物,还大大增长了见识,如巨大的板根具有支撑作用,这与树高风大的环境有关;因为树高,所以“老茎生花”,便于昆虫传粉……,展示之余,还呈上亲手制做的菠萝饭,让大家课后分享。
第二组同学利用葫芦丝等民族乐器吹奏《月光下的凤尾竹》,在美妙音乐的伴奏下,同学跳起了孔雀舞、象鼓舞;随后介绍泼水节由来,并用树枝撒水祈福,接着以游戏竟猜的方式对台下的同学提问,涉及西双版纳的吃、穿、住、行、娱乐等风俗。学生在活动中发现:版纳风俗与环境密切相关,可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10分钟的展示让大家赏心悦目,浓郁的民族风情让人沉醉。
第三组同学以小品的表演形式反映了西双版纳旅游业带来的好处及存在的问题。“州长”先介绍了旅游业的龙头带头作用,“三个老板”、“导游”、“众游客”表演《游览经历》,让大家清楚地看到旅游业中存在的问题。同学精湛的表演赢得满堂大笑,大家在笑声中反思,找出问题。
第四组同学以专家的身份为西双版纳旅游业提出四项振兴措施:其中,谈到合理规划景区景点、旅游线路,同学还自制地图,建议将目前以景洪为中心的三条放射状旅游线路改为环状线路,避免回程走重复路线;同时,结合自身旅游经历,提出开展特色旅游的建议,如开展民族村寨风情游、田园游;以寺庙为依托的宗教游;原始森林探险游;利用边境区位开展边境游、出国游(湄公河航道开通后可一江游六国)……同学的创造性思维,合理化建议大大超出了课本内容,赢得掌声阵阵。
3收获、总结
3.1收获:在课堂上渗透研究性学习,对学生和我都是一种新的尝试,有辛苦有惊喜。
用学生自己的话来讲,“上-节地理课,就是一个各种能力综合培养与运用的过程,从一开始的资料收集、信息筛选、论文撰写到后来的课件制作、准备汇报,无一不体现出对能力的要求和锻炼,这样的学习教会了我怎样获得更多更广更深的知识,教我如何和谐地与他人合作相处,告诉我怎样面对竞争和生活。”
作为教师,我在对学生的指导、合作中,新的思维火花不断闪现,师生创意无穷,可谓‘教学相长’。
3.2总结:
(1)活动充分展示、锻炼学生的多元智能。如:动植物资源的展示以视觉空间智能为主;民族歌舞展示音乐智能;《旅游经历》小品表演以语言智能为主,兼顾身体-运动智能;旅游振兴措施中对地图、数据的分析对比需要较强的空间智能和数理逻辑智能;各小组负责人组织组员分工合作,完成研究课题,体现了较强的人际交往智能和自我认识智能。
(2)课堂学习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授仅占用10分钟时间,却起到很好的主导作用,先介绍西双版纳的地形、气候等基础知识,四组同学成果展示之后,引领学生分析后3个拓展问题,将零散的知识加以概括、总结,从深度、广度上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
授人以渔,受益终身。课堂上开放的学习环境,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无疑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