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不仅能够规范幼儿行为,还能养成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促进其健全人格的生长。教师应注意接轨幼儿生活实际,在一日常规教育中实施礼仪教学,利用礼仪主题实践活动、借助节庆活动进行礼仪教育,从不同层面对幼儿施以良好影响,以塑造幼儿健康的品格。
培养幼儿日常生活习惯时,常常要涉及礼仪意识的培养。如幼儿与长辈交流时,不讲礼貌,以自我为中心,不关心他人感受,不主动打招呼;有些幼儿会随手扔垃圾,在公共场所大喊大叫、追逐打闹;在幼儿园与同伴抢夺玩具,有攻击性行为;吃饭挑食、浪费等。将幼儿园礼仪教育渗透到一日生活中的各个环节,需要将礼仪教育与每一个生活细节进行整合,使得幼儿能够随时、随事、随地地接受礼仪教育。教师要注意从礼仪角度进行规范,引导幼儿时刻建立礼仪意识,严格遵守日常行为规则。入园时主动向教师问好,跟家长道别;离园时要与教师话别,和同伴致意。在与其他小朋友一起学习玩耍时,需要有谦让意识,不争抢玩具。
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会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从幼儿一日常规角度展开礼仪教育时,教师应具备坚守意识,有足够的耐心,对幼儿进行一如既往的教育和引导,直至幼儿形成自觉习惯。
幼儿在礼仪环境中成长,其良好习惯培养会更为顺利。教师不妨针对幼儿实际,设计一些礼仪主题实践活动,让他们在实践过程中形成礼仪素养。幼儿礼仪主题活动设计时,教师需要对幼儿礼仪基础和学习兴趣等方面展开深入调查,以获得丰富的礼仪教育契机。比如“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题活动,教师应先为幼儿讲清楚活动的内容和程序,给幼儿理清操作方向,并具体设定任务。如:自己穿衣服、自己洗脸、自己穿鞋、自己吃饭,如果有可能,还可以为幼儿布设更多生活训练任务,如整理自己的床铺、房间、洗自己的袜子等。再如“我最讲礼貌”活动,要求幼儿对不同交流对象给出不同的问候语言,而且可增加礼貌用语的灵活性,教师可为幼儿设计不同生活场景,并给出不同设定。
为幼儿设计礼仪主题实践活动,给出不同实践要求,能让幼儿有明确的操作方向,其教育效果显著。幼儿思想单纯,可塑性很强,只要教师给出具体要求,并给予引导和强化,幼儿会顺利形成实践的能力。
利用节庆活动展开礼仪教育,是最为常见的教育实践活动。特别是传统节日来临,往往会生发丰富的教育契机,教师要抓住这个机会,为幼儿提供更多礼仪教育方面的实践活动,让幼儿在接受传统文化熏陶的同时,养成自己的礼仪素质。春节、元宵节、清明节、中秋节,以及母亲节、父亲节、妇女节、儿童节等,教师可从教育实际出发,促使幼儿在节日实践活动中获得丰富的礼仪认知,形成自觉的行为习惯。如母亲节,教师不妨给幼儿布设些具体的任务,让幼儿向母亲表达敬意,为母亲做力所能及的事,亲手制作一份礼物送给母亲等;六一儿童节是幼儿最为关注的节日,教师不妨给幼儿布设一些实践活动,让幼儿在文艺演出中、在手工操作中、在礼物互赠中、在言语互动中,全面渗透礼仪思想,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再如春节,这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是培养幼儿良好礼仪品质的绝好机会,教师可给幼儿提出礼仪要求,让幼儿在交往、饮食、安全、学习等方面都展開礼仪塑造。
礼仪是传统美德,也是人们进行生活活动的重要规范和行为标准。幼儿处于心智成长关键期,可塑性极强,能够敏锐地接受外界的各种信息,是良好行为形成的关键时期。教师应尊重幼儿成长的自身规律,设定礼仪规范要求,让幼儿在实践感知和操作中形成礼仪素质。
一、创新一日常规礼仪教学
培养幼儿日常生活习惯时,常常要涉及礼仪意识的培养。如幼儿与长辈交流时,不讲礼貌,以自我为中心,不关心他人感受,不主动打招呼;有些幼儿会随手扔垃圾,在公共场所大喊大叫、追逐打闹;在幼儿园与同伴抢夺玩具,有攻击性行为;吃饭挑食、浪费等。将幼儿园礼仪教育渗透到一日生活中的各个环节,需要将礼仪教育与每一个生活细节进行整合,使得幼儿能够随时、随事、随地地接受礼仪教育。教师要注意从礼仪角度进行规范,引导幼儿时刻建立礼仪意识,严格遵守日常行为规则。入园时主动向教师问好,跟家长道别;离园时要与教师话别,和同伴致意。在与其他小朋友一起学习玩耍时,需要有谦让意识,不争抢玩具。
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会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从幼儿一日常规角度展开礼仪教育时,教师应具备坚守意识,有足够的耐心,对幼儿进行一如既往的教育和引导,直至幼儿形成自觉习惯。
二、开展礼仪主题实践活动
幼儿在礼仪环境中成长,其良好习惯培养会更为顺利。教师不妨针对幼儿实际,设计一些礼仪主题实践活动,让他们在实践过程中形成礼仪素养。幼儿礼仪主题活动设计时,教师需要对幼儿礼仪基础和学习兴趣等方面展开深入调查,以获得丰富的礼仪教育契机。比如“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题活动,教师应先为幼儿讲清楚活动的内容和程序,给幼儿理清操作方向,并具体设定任务。如:自己穿衣服、自己洗脸、自己穿鞋、自己吃饭,如果有可能,还可以为幼儿布设更多生活训练任务,如整理自己的床铺、房间、洗自己的袜子等。再如“我最讲礼貌”活动,要求幼儿对不同交流对象给出不同的问候语言,而且可增加礼貌用语的灵活性,教师可为幼儿设计不同生活场景,并给出不同设定。
为幼儿设计礼仪主题实践活动,给出不同实践要求,能让幼儿有明确的操作方向,其教育效果显著。幼儿思想单纯,可塑性很强,只要教师给出具体要求,并给予引导和强化,幼儿会顺利形成实践的能力。
三、利用节庆进行礼仪教育
利用节庆活动展开礼仪教育,是最为常见的教育实践活动。特别是传统节日来临,往往会生发丰富的教育契机,教师要抓住这个机会,为幼儿提供更多礼仪教育方面的实践活动,让幼儿在接受传统文化熏陶的同时,养成自己的礼仪素质。春节、元宵节、清明节、中秋节,以及母亲节、父亲节、妇女节、儿童节等,教师可从教育实际出发,促使幼儿在节日实践活动中获得丰富的礼仪认知,形成自觉的行为习惯。如母亲节,教师不妨给幼儿布设些具体的任务,让幼儿向母亲表达敬意,为母亲做力所能及的事,亲手制作一份礼物送给母亲等;六一儿童节是幼儿最为关注的节日,教师不妨给幼儿布设一些实践活动,让幼儿在文艺演出中、在手工操作中、在礼物互赠中、在言语互动中,全面渗透礼仪思想,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再如春节,这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是培养幼儿良好礼仪品质的绝好机会,教师可给幼儿提出礼仪要求,让幼儿在交往、饮食、安全、学习等方面都展開礼仪塑造。
礼仪是传统美德,也是人们进行生活活动的重要规范和行为标准。幼儿处于心智成长关键期,可塑性极强,能够敏锐地接受外界的各种信息,是良好行为形成的关键时期。教师应尊重幼儿成长的自身规律,设定礼仪规范要求,让幼儿在实践感知和操作中形成礼仪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