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东北长白山茂密的树林深处,它缓慢、一心一意地生长着,没有人知道,这细小的、与众不同的草本植物,到底在地球上存在了多久。
尽管中国人早在2000多年以前就发现了它,并把它视为“百草之王”,但对于这种神秘植物,人们却并不十分了解。对人类而言,它仿佛是一个永远的谜。而它自己,也并不知道,在原始森林之外的生意场,一场与自己有关的、世界级的较量已然上演……
它就是长白山人参,关于它的这个故事,听起来并不美好。
中国人参业:
满盘皆输差一步
有统计显示,我国有近2万家企业从事人参种植、加工和贸易,小而散,大品牌骨干企业缺失致使相当一部分企业只能依附于外资企业或强势品牌。
2010年9月,在经历了漫长的低迷之后,中国人参市场终于迎来了曙光。是年,一向成堆过秤、价格便宜得如同萝卜的人参水参(采挖后未经处理的人参),终于卖上了好价钱。在吉林省白山市万良镇人参交易市场,水参的批发价可以卖到每公斤50元人民币,比上一年翻了一番多。
国产人参价格终于涨上来了,这让辛苦耕作的参农喜笑颜开,而伴随着这一良好的开端,“长白山人参”的品牌也在国际市场开始打响。
中国人参产业踏上了振兴之路,却让另一个国家充满忧虑——资料显示,2010年中国人参市场的价格上涨,直接导致韩国从中国进口人参的成本增长了3倍。
尽管中国人参的上涨增加了韩国采购商的进货成本,但在国际市场上,韩国人却长期占着“大便宜”。一直以来,韩国人从中国买来人参原料,加工后以成本价格的十几倍甚至几十倍卖到欧美、东南亚,还大量返销给中国。最近几年,由于中国人参产业的振兴,导致在国际人参市场上,甚至就在吉林当地,中韩两国企业正在就人参价格、销售、品牌等方面“大动干戈”进行着明争暗斗。
产量大国,产业小国
人参主要出产于中国的东北地区、朝鲜半岛、日本以及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地区。产于中国东北的叫“长白山人参”或者“吉林人参”;产于朝鲜、韩国的叫“高丽参”。
吉林省人参的出口量是韩国的20多倍,出口创汇额却只有韩国的1/10。有行业人士指出,韩国人参产品的原料有50%以上来自长白山人参。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1988 年以前,由于没有大面积种植,人参尚属稀缺商品,中国人参出口平均价格曾经达到每公斤40~50美元左右。自上个世纪90 年代以来,由于人参种植面积盲目扩大,人参出口价格大幅下跌,平均价格基本维持在10 美元/公斤的水平,不及韩国高丽参的十分之一。
2000 年,国内人参产量达到一个顶峰,但价格却一落千丈。当年的人参出口平均单价下落到了每公斤6.69 美元。以至于有一种说法:人参还没有萝卜值钱。
“一般情况下,吉林的园参要生长6年才可以收割,辛辛苦苦培育了6年,市场价格却来了个大跳水,这损失实在惨重,当时,听说有个别参农还不起贷款,最终走上了绝路。”10月23日晚上,在拥有世界最大人参交易市场的抚松县万良镇,参农老王告诉记者:“去年是人参价格最为理想的年份,6年生的水参可以卖到每公斤50元,西洋参也可以卖到40多元。但是今年价格却不太理想,和去年相比基本没有涨价,猪肉、蔬菜涨得都很快,但是人参没涨。”
下面这组数据,既可以佐证中国的人参大国地位,也暴露出中国人参产量大而产业不强的悲哀:中国的人参产量占全球的70%。其中吉林省的人参产量占全球的60﹪左右。2010年,吉林人参种植面积达到15万亩,产量为7700吨,出口加走私2650吨。可以说,在这个蓝色星球上,吉林是当之无愧的世界人参之乡。
然而,占绝对优势的产量和大量的出口,不仅换不来自豪感,还很容易带来尴尬和难堪。以2010年的吉林为例,2010年,吉林全省人参出口占了世界的60%,但贸易额却只有5180万美元,仅占世界的18%。
“这说明,过去我们的人参卖得太便宜了,与韩日等国家相比,我们正在失去本应属于我们的话语权,正在面临变成廉价人参原料供应国的危险。”作为吉林省人参主产区的通化市政府相关领导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提起国产人参目前的现状,一脸的忧心忡忡。
“当务之急,是如何在人参种植规范化、质量标准化、加工精深化、产业集约化方面下工夫,还有就是一定要解决‘药食同源’问题。近年来,吉林省委、省政府对人参产业给予了高度重视,制定了吉林省振兴人参产业的意见,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设置了人参发展专项扶持资金,启动了药食同源的试点工作,为通化的人参产业发展带了机遇。通化市作为中国人参的主产区,这几年的发展非常迅速。”对于人参产业未来的发展,通化市市长田玉林的语气异常坚定。
记者从吉林省振兴人参产业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了解到,今年4月,吉林省出台了《关于加快人参产业发展的意见》,计划通过集中打造中国吉林“长白山人参”品牌、加大对重点龙头企业和行业协会的扶持力度、积极研发人参系列精深制品、加强标准化人参生产基地建设、制定行业标准并建立监管体系等措施,争取通过5年努力,使吉林省人参业产值达到150亿元,实现出口创汇3亿美元。
韩国:
人参的“国家形象”
中国人参产业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韩国参企的神经。他们深深感到,自己正在失去这个廉价的原料市场,一场人参宗主国的争夺战在所难免。
韩国高丽参种植面积4万多亩,仅是吉林人参种植面积的四分之一,年产量约1700吨,也比吉林省人参总产量少了6000吨。
为什么产量不高的高丽参,其出口创汇的能力却优于中国?这要从韩国的人参发展体系说起。
韩国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实行人参专卖的国家,人参生产一直处于严格的计划控制下。去过韩国旅游的国人大概都会有这样的印象:在韩国,人参产品如人参含片、人参饮料等,是与烟酒专柜放在一起销售的,人参就像泡菜一样,是韩国人的生活必需品。
10月25日,一位长期从事人参出口贸易的中方人士向记者表示,长期以来,有官方背景、拥有韩国最大的市场份额的韩国人参公社全力打造名为“正官庄”的高丽参品牌,目前,正官庄正在大举进军中国。
“在国际人参品牌市场上,通过利用资金、技术和品牌优势,韩国人参产业已初步掌握了国际人参产业定价权。”该人士向记者表示,“韩国的人参战略和中国一样,政府非常重视并积极鼓励人参产业联合做大做强,其主要人参企业和品牌都具有很浓厚的政府背景;同时,韩国针对人参产业发展,也出台了相关政策法规,规定了市场进入标准。韩国还大力支持参农,提供资金、贴息中长期贷款、技术、产销等全方位一条龙服务。最重要的是,韩国的品牌战略,这让他们尝到了大甜头。”
“多年来,韩国政府、商界、学术界刻意包装韩国为人参‘发源地’和‘宗主国’,尽管其人参产量远不及中国高,应用历史也远不如中国悠久;甚至追溯起来,韩国人参本源于吉林人参,品质也无太大差别,但其整个产业在形成一致行动的模式。”该人士愤愤不平地说。
针对中国人参产业的快速崛起,韩国联合通讯社曾报道称:“中国试图通过推出‘长白山人参’,成为人参宗主国。对此,韩国以高丽参的品牌对中国市场进行反击。”韩国《朝鲜日报》也报道称:“随着中国推出‘长白山人参’来挑战人参宗主国的地位,著名的‘韩国人参公社’开始通过高丽人参名牌战略,在全球最大的人参消费市场——中国市场发起反攻。”
记者在吉林采访期间,一些长期与韩国商人打交道的朝鲜族参农告诉记者,韩国人特别在意人参生意,在他们眼里,人参产业发展得好坏,直接关系到韩国的国家形象。
猜忌与暗战
战争首先从局部打响。
10月23日,记者在通化市采访期间,一位参企老总向记者讲述了他在行业打拼中的见闻和感受。
“一般情况下,韩国来华采购人参人员习惯聘请当地中国人代为收购人参,然后再以不同方式出口运回韩国。2010年,中国人参市场价格上涨,这让韩国购买人参的成本大幅增加。今年9月,不少此前向中国参农支付了部分收购预付款的韩国商人,突然以‘农残超标’为理由,拒绝收购中国人参,这让中国市场,尤其参农产生极大的恐慌心理,以至于今年的人参价格出现回落。”
尽管这一描述没有得到有关部门的证实,但采访中记者可以真实感受到的是:很多参农、参企员工,对邻国采购人员的印象都不怎么好,一些参农向记者表示:“采购人参就像在打仗。”
事实上,针对中国人参产业长期处于产业低端这一现实,吉林省政府早已在10年前的2000年就提出要振兴中国人参产业,捍卫中国人参宗主国地位,最大限度保护中国人参产业的安全,保护广大参农的利益。近年来,处于人参主产区的通化市,更是大力扶持国内参企在产品深加工、树立民族品牌、研发人参新产品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在世界范围内,除了韩国本国人以外,人参(包括西洋参)的主要消费群体就是华人。出于对“吉林人参振兴工程”的担心,韩国已经采取“以攻为守”的策略——“抢滩”中国市场。
“从耕地面积来讲,韩国无法赶上中国的货物量攻势。但是,我们的战略是通过科学、优秀的人参栽培管理技术发展成为全球最高级的人参品牌。”韩国人参公社香港法人代表朴赞一曾如是说。
韩国人参产业和企业,还在政府的扶持下,以学术活动和广告宣传的形式,向世人展示着韩国人参宗主国的地位。他们通过在中国举办围棋赛并邀请国际著名医药专家参加一年一度的“国际人参学术研讨会”,大力营造宗主国氛围。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2010年10月,韩国正官庄在北京设立了中国子公司,2010年11月在上海设立了中国第一家直销公司模式的旗舰店。据有关人士透露,正官庄已制定未来5年在中国的销售渠道和拓展计划,到2015年,正官庄在中国市场的销售额将达到1.5亿美元,直营店发展到65家,经销店达到150家。
中韩人参产业争夺战激战正酣,两国既是合作伙伴,又是竞争对手,如何在竞争中寻求共同发展,这是摆在两国人参产业和政府面前的一道待解之题。这其中不仅是企业资本、技术和管理的较量,也是政府调控能力和智慧的比试。
“国参”崛起依靠谁?
面对咄咄逼人的攻势,中国人参产业何以自强?
“近几年,人参产业发展不仅仅涉及中药种植、加工发展,还涉及到整个中药产业发展。所以首先我们要把好人参的质量关,从种植环节抓起,解决人参种植的品种问题,以及人参种植过程中农药残留问题,同时还包括人参的良种培育、种植技术等等方面。加强人参的研发,政府要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吉林省振兴人参产业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吉林省将在加强“人参文化”方面下工夫,“特色产业的发展,势必要依靠‘科技、文化’这两个翅膀。在进一步发展中通过施行产业机械化,来提高人参的加工能力和加工水平。还要加强对人参质量的监管,整顿人参市场的秩序和提高人参的质量。这样就可以使人参这个传统的‘百草之王、中药瑰宝’发扬光大。”
提起吉林人参产业,一个绕不过去的话题,就是行业龙头企业——吉林紫鑫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中科院北京基因研究所副所长于军告诉记者,2011年,紫鑫药业和中科院长春分院、中科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合作完成了人参基因组图谱制作。这项成果,不仅揭开了人参的神秘面纱,也为人参的种植、防病和优质人参资源培育以及未来的高端产品开发提供了科技支撑。
“紫鑫药业在吉林省从事多年医药产业发展,围绕长白山药用资源的开发做了很多的工作,在吉林人参卖成了萝卜价,参农收入无法保证的情况下,紫鑫药业加大投入、整合资源、加强科技研发、搞人参的图谱研究来提高人参的质量。”通化市市长田玉林说。
“长白山是中国人参的主产区,由于常年采挖,野生人参资源越来越稀缺,为了解决人参基因退化问题,吉林省实施了‘人参野生资源恢复工程’,紫鑫药业从今年开始连续三年将向长白山撒播6吨人参基因技术精选的人参种子,促进长白山人参野生资源的保护和恢复,为后续资源做贡献。”
田玉林向记者表示:“未来,通化市将坚持种植规范化、质量标准化、加工精深化、产业集群化的发展方向,建基地、壮龙头、促研发、育品牌、重监管,把通化打造成为科研、种植、加工、商贸、旅游观光、人参文化‘六位一体’的中国人参产业集群,打造特而精、大而强的中国人参产业基地。”
这位市长制定的目标是:到2012年,70%以上人参产品达到绿色、有机标准,精深加工总量比重达到40%以上。“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中国人参产业终将拥有属于自己的辉煌。”
尽管中国人早在2000多年以前就发现了它,并把它视为“百草之王”,但对于这种神秘植物,人们却并不十分了解。对人类而言,它仿佛是一个永远的谜。而它自己,也并不知道,在原始森林之外的生意场,一场与自己有关的、世界级的较量已然上演……
它就是长白山人参,关于它的这个故事,听起来并不美好。
中国人参业:
满盘皆输差一步
有统计显示,我国有近2万家企业从事人参种植、加工和贸易,小而散,大品牌骨干企业缺失致使相当一部分企业只能依附于外资企业或强势品牌。
2010年9月,在经历了漫长的低迷之后,中国人参市场终于迎来了曙光。是年,一向成堆过秤、价格便宜得如同萝卜的人参水参(采挖后未经处理的人参),终于卖上了好价钱。在吉林省白山市万良镇人参交易市场,水参的批发价可以卖到每公斤50元人民币,比上一年翻了一番多。
国产人参价格终于涨上来了,这让辛苦耕作的参农喜笑颜开,而伴随着这一良好的开端,“长白山人参”的品牌也在国际市场开始打响。
中国人参产业踏上了振兴之路,却让另一个国家充满忧虑——资料显示,2010年中国人参市场的价格上涨,直接导致韩国从中国进口人参的成本增长了3倍。
尽管中国人参的上涨增加了韩国采购商的进货成本,但在国际市场上,韩国人却长期占着“大便宜”。一直以来,韩国人从中国买来人参原料,加工后以成本价格的十几倍甚至几十倍卖到欧美、东南亚,还大量返销给中国。最近几年,由于中国人参产业的振兴,导致在国际人参市场上,甚至就在吉林当地,中韩两国企业正在就人参价格、销售、品牌等方面“大动干戈”进行着明争暗斗。
产量大国,产业小国
人参主要出产于中国的东北地区、朝鲜半岛、日本以及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地区。产于中国东北的叫“长白山人参”或者“吉林人参”;产于朝鲜、韩国的叫“高丽参”。
吉林省人参的出口量是韩国的20多倍,出口创汇额却只有韩国的1/10。有行业人士指出,韩国人参产品的原料有50%以上来自长白山人参。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1988 年以前,由于没有大面积种植,人参尚属稀缺商品,中国人参出口平均价格曾经达到每公斤40~50美元左右。自上个世纪90 年代以来,由于人参种植面积盲目扩大,人参出口价格大幅下跌,平均价格基本维持在10 美元/公斤的水平,不及韩国高丽参的十分之一。
2000 年,国内人参产量达到一个顶峰,但价格却一落千丈。当年的人参出口平均单价下落到了每公斤6.69 美元。以至于有一种说法:人参还没有萝卜值钱。
“一般情况下,吉林的园参要生长6年才可以收割,辛辛苦苦培育了6年,市场价格却来了个大跳水,这损失实在惨重,当时,听说有个别参农还不起贷款,最终走上了绝路。”10月23日晚上,在拥有世界最大人参交易市场的抚松县万良镇,参农老王告诉记者:“去年是人参价格最为理想的年份,6年生的水参可以卖到每公斤50元,西洋参也可以卖到40多元。但是今年价格却不太理想,和去年相比基本没有涨价,猪肉、蔬菜涨得都很快,但是人参没涨。”
下面这组数据,既可以佐证中国的人参大国地位,也暴露出中国人参产量大而产业不强的悲哀:中国的人参产量占全球的70%。其中吉林省的人参产量占全球的60﹪左右。2010年,吉林人参种植面积达到15万亩,产量为7700吨,出口加走私2650吨。可以说,在这个蓝色星球上,吉林是当之无愧的世界人参之乡。
然而,占绝对优势的产量和大量的出口,不仅换不来自豪感,还很容易带来尴尬和难堪。以2010年的吉林为例,2010年,吉林全省人参出口占了世界的60%,但贸易额却只有5180万美元,仅占世界的18%。
“这说明,过去我们的人参卖得太便宜了,与韩日等国家相比,我们正在失去本应属于我们的话语权,正在面临变成廉价人参原料供应国的危险。”作为吉林省人参主产区的通化市政府相关领导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提起国产人参目前的现状,一脸的忧心忡忡。
“当务之急,是如何在人参种植规范化、质量标准化、加工精深化、产业集约化方面下工夫,还有就是一定要解决‘药食同源’问题。近年来,吉林省委、省政府对人参产业给予了高度重视,制定了吉林省振兴人参产业的意见,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设置了人参发展专项扶持资金,启动了药食同源的试点工作,为通化的人参产业发展带了机遇。通化市作为中国人参的主产区,这几年的发展非常迅速。”对于人参产业未来的发展,通化市市长田玉林的语气异常坚定。
记者从吉林省振兴人参产业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了解到,今年4月,吉林省出台了《关于加快人参产业发展的意见》,计划通过集中打造中国吉林“长白山人参”品牌、加大对重点龙头企业和行业协会的扶持力度、积极研发人参系列精深制品、加强标准化人参生产基地建设、制定行业标准并建立监管体系等措施,争取通过5年努力,使吉林省人参业产值达到150亿元,实现出口创汇3亿美元。
韩国:
人参的“国家形象”
中国人参产业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韩国参企的神经。他们深深感到,自己正在失去这个廉价的原料市场,一场人参宗主国的争夺战在所难免。
韩国高丽参种植面积4万多亩,仅是吉林人参种植面积的四分之一,年产量约1700吨,也比吉林省人参总产量少了6000吨。
为什么产量不高的高丽参,其出口创汇的能力却优于中国?这要从韩国的人参发展体系说起。
韩国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实行人参专卖的国家,人参生产一直处于严格的计划控制下。去过韩国旅游的国人大概都会有这样的印象:在韩国,人参产品如人参含片、人参饮料等,是与烟酒专柜放在一起销售的,人参就像泡菜一样,是韩国人的生活必需品。
10月25日,一位长期从事人参出口贸易的中方人士向记者表示,长期以来,有官方背景、拥有韩国最大的市场份额的韩国人参公社全力打造名为“正官庄”的高丽参品牌,目前,正官庄正在大举进军中国。
“在国际人参品牌市场上,通过利用资金、技术和品牌优势,韩国人参产业已初步掌握了国际人参产业定价权。”该人士向记者表示,“韩国的人参战略和中国一样,政府非常重视并积极鼓励人参产业联合做大做强,其主要人参企业和品牌都具有很浓厚的政府背景;同时,韩国针对人参产业发展,也出台了相关政策法规,规定了市场进入标准。韩国还大力支持参农,提供资金、贴息中长期贷款、技术、产销等全方位一条龙服务。最重要的是,韩国的品牌战略,这让他们尝到了大甜头。”
“多年来,韩国政府、商界、学术界刻意包装韩国为人参‘发源地’和‘宗主国’,尽管其人参产量远不及中国高,应用历史也远不如中国悠久;甚至追溯起来,韩国人参本源于吉林人参,品质也无太大差别,但其整个产业在形成一致行动的模式。”该人士愤愤不平地说。
针对中国人参产业的快速崛起,韩国联合通讯社曾报道称:“中国试图通过推出‘长白山人参’,成为人参宗主国。对此,韩国以高丽参的品牌对中国市场进行反击。”韩国《朝鲜日报》也报道称:“随着中国推出‘长白山人参’来挑战人参宗主国的地位,著名的‘韩国人参公社’开始通过高丽人参名牌战略,在全球最大的人参消费市场——中国市场发起反攻。”
记者在吉林采访期间,一些长期与韩国商人打交道的朝鲜族参农告诉记者,韩国人特别在意人参生意,在他们眼里,人参产业发展得好坏,直接关系到韩国的国家形象。
猜忌与暗战
战争首先从局部打响。
10月23日,记者在通化市采访期间,一位参企老总向记者讲述了他在行业打拼中的见闻和感受。
“一般情况下,韩国来华采购人参人员习惯聘请当地中国人代为收购人参,然后再以不同方式出口运回韩国。2010年,中国人参市场价格上涨,这让韩国购买人参的成本大幅增加。今年9月,不少此前向中国参农支付了部分收购预付款的韩国商人,突然以‘农残超标’为理由,拒绝收购中国人参,这让中国市场,尤其参农产生极大的恐慌心理,以至于今年的人参价格出现回落。”
尽管这一描述没有得到有关部门的证实,但采访中记者可以真实感受到的是:很多参农、参企员工,对邻国采购人员的印象都不怎么好,一些参农向记者表示:“采购人参就像在打仗。”
事实上,针对中国人参产业长期处于产业低端这一现实,吉林省政府早已在10年前的2000年就提出要振兴中国人参产业,捍卫中国人参宗主国地位,最大限度保护中国人参产业的安全,保护广大参农的利益。近年来,处于人参主产区的通化市,更是大力扶持国内参企在产品深加工、树立民族品牌、研发人参新产品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在世界范围内,除了韩国本国人以外,人参(包括西洋参)的主要消费群体就是华人。出于对“吉林人参振兴工程”的担心,韩国已经采取“以攻为守”的策略——“抢滩”中国市场。
“从耕地面积来讲,韩国无法赶上中国的货物量攻势。但是,我们的战略是通过科学、优秀的人参栽培管理技术发展成为全球最高级的人参品牌。”韩国人参公社香港法人代表朴赞一曾如是说。
韩国人参产业和企业,还在政府的扶持下,以学术活动和广告宣传的形式,向世人展示着韩国人参宗主国的地位。他们通过在中国举办围棋赛并邀请国际著名医药专家参加一年一度的“国际人参学术研讨会”,大力营造宗主国氛围。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2010年10月,韩国正官庄在北京设立了中国子公司,2010年11月在上海设立了中国第一家直销公司模式的旗舰店。据有关人士透露,正官庄已制定未来5年在中国的销售渠道和拓展计划,到2015年,正官庄在中国市场的销售额将达到1.5亿美元,直营店发展到65家,经销店达到150家。
中韩人参产业争夺战激战正酣,两国既是合作伙伴,又是竞争对手,如何在竞争中寻求共同发展,这是摆在两国人参产业和政府面前的一道待解之题。这其中不仅是企业资本、技术和管理的较量,也是政府调控能力和智慧的比试。
“国参”崛起依靠谁?
面对咄咄逼人的攻势,中国人参产业何以自强?
“近几年,人参产业发展不仅仅涉及中药种植、加工发展,还涉及到整个中药产业发展。所以首先我们要把好人参的质量关,从种植环节抓起,解决人参种植的品种问题,以及人参种植过程中农药残留问题,同时还包括人参的良种培育、种植技术等等方面。加强人参的研发,政府要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吉林省振兴人参产业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吉林省将在加强“人参文化”方面下工夫,“特色产业的发展,势必要依靠‘科技、文化’这两个翅膀。在进一步发展中通过施行产业机械化,来提高人参的加工能力和加工水平。还要加强对人参质量的监管,整顿人参市场的秩序和提高人参的质量。这样就可以使人参这个传统的‘百草之王、中药瑰宝’发扬光大。”
提起吉林人参产业,一个绕不过去的话题,就是行业龙头企业——吉林紫鑫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中科院北京基因研究所副所长于军告诉记者,2011年,紫鑫药业和中科院长春分院、中科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合作完成了人参基因组图谱制作。这项成果,不仅揭开了人参的神秘面纱,也为人参的种植、防病和优质人参资源培育以及未来的高端产品开发提供了科技支撑。
“紫鑫药业在吉林省从事多年医药产业发展,围绕长白山药用资源的开发做了很多的工作,在吉林人参卖成了萝卜价,参农收入无法保证的情况下,紫鑫药业加大投入、整合资源、加强科技研发、搞人参的图谱研究来提高人参的质量。”通化市市长田玉林说。
“长白山是中国人参的主产区,由于常年采挖,野生人参资源越来越稀缺,为了解决人参基因退化问题,吉林省实施了‘人参野生资源恢复工程’,紫鑫药业从今年开始连续三年将向长白山撒播6吨人参基因技术精选的人参种子,促进长白山人参野生资源的保护和恢复,为后续资源做贡献。”
田玉林向记者表示:“未来,通化市将坚持种植规范化、质量标准化、加工精深化、产业集群化的发展方向,建基地、壮龙头、促研发、育品牌、重监管,把通化打造成为科研、种植、加工、商贸、旅游观光、人参文化‘六位一体’的中国人参产业集群,打造特而精、大而强的中国人参产业基地。”
这位市长制定的目标是:到2012年,70%以上人参产品达到绿色、有机标准,精深加工总量比重达到40%以上。“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中国人参产业终将拥有属于自己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