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爱因斯坦说:“当你把学过的知识都忘掉了,剩下的就是教育。”这句话意味着我们的数学教学要从知识本位转向学生本位。数学是一种语言,是认识世界必不可少的方法, 因此学生必须学会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形成用数学的意识。数学教学过程,就是培养学生实际能力的过程。
关键词:数学教学 着眼 能力发展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浪潮滚滚而来,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有了重大创新和突破。此次课程改革的核心观念是着眼于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这意味着我们今天的教育,要着眼于学生的明天,为学生“终身学习”和“持续和谐发展”提供力量源泉。在实际的教学中,结合每节课的内容,做到有知识生成的过程,就有能力培养提高的过程,就有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生成过程。在学生学习的不同时期,知识与能力的目标不同,过程与方法也不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就更不同。从数学教学的角度来审视,我认为极为重要的就是要培养学生如下能力:
一、质疑问难的能力
巴尔扎克说过:“打开一切科学的金钥匙,毫无疑问是问号。” “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常有疑点,常有问题,才能常有思考,常有创新。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越是敢于质疑的学生,其主体作用越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头脑中常会迸发出创新的火花。
二、获取新知的能力
21世纪是以知识创新和应用为重要特征时代,知识的不断更新,新知的涌现,据专家统计,当今时代人类知识总量正在以每五年一番的速度增长。可见,以知识占有为目的的教学,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为此,数学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获得必要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而且要让学生学会求知,以培养其主动获取新知的能力。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从以下几方面作了努力:
(1)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自主学习也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需要。在教学活动中,只有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才能促使学生去主动学习。为了强化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教师应适当地采取启发、点拨、设疑、竞赛等手段来展开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通过“想一想、做一做、猜一猜、说一说、算一算”等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2)培养学生自学课本的能力。所谓教是为了达到不教之目的,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给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之重要。学生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就好比掌握了开启知识宝库的钥匙,学生就能通过各种学习活动独立地、主动地获取新知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首先要教给学生的自学方法,良好的学习方法很多,诸如课前预习,专心听课,独立作业,检查验算,动手操作,及时复习,课外阅读,质疑问难等等。预习可使学生带着问题听课,提高学习效率,复习可及时消化、巩固知识。特别是数学中有许多新知识,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通过阅读教科书便可掌握,教师就应该给时间放手让学生自学。
(3)培养学生运用旧知获取新知的能力。以“已知”探究“未知”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基本思想方法,也是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如果学生掌握这种方法,就能更快的获取知识,更透彻地理解知识,甚至使他们终身受益。由于数学知识联系紧密,新知识是旧知识的引伸和扩展,让学生面对新知会用“转化”思想方法去思考问题,对独立获取新知的能力的提高无疑是有很大帮助的。
三、动手实践的能力
儿童的思维发展阶段是从直觉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强调教师讲,忽视指导学生学,特别是忽视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获得知识,形成能力。辩证唯物论观点明确指出:“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儿童最初学习数学概念和计算方法时,必须让他们亲自动手操作,从动作感知到建立表象,再概括上升为理性认识。
四、合作交流的能力
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教学形式,它要求学生们在组成的小组中一起从事学习活动,共同完成教师分配的学习任务。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有利于师生间、生生间的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有利于思维的撞击和智慧火花的迸发;能够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教学时要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合作交流的情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与同学互相交流。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习时应精心考虑以下问题:
(1)分组要科学。教师应根据班内实际,有意识的将不同类别的按“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分组,其目的是为了在学生合作的过程中,做到组内合作,组间竞争;合作学习小组一般以4~6人为宜,人太多、太少都不利于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此外,小组成员要分工明确,角色要相互转换等。
(2)时机要讲究。教师备课时一定从学生出发,对课堂上要解决的问题作深入分析,确定是否进行合作学习,然后把握好合作的契机,激发学生的合作欲望;其次,教师要不失时机的利用评价手段,激励学生参与合作交流的热情,树立学习信心,避免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3)任务、要求要明确。课堂学习时间有限,因此再设置合作学习的环节中,教师一定要把这段时间中进行合作学習的任务、要求布置清楚,要让每个小组都明确自己的要完成的任务,并且明白通过怎样“合作”才能完成学习任务。
总之,课堂教学改革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把新课程的理念真正落实到课堂教学中,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面对挑战,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该积极面对,教师要敢于用怀疑的眼光,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是否促进了学生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要面向全体学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之外,还要注意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这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周玉仁《素质教育与小学数学教育的改革》,小学数学教育1995年第1~2期
(2)吴亚萍:《“新基础教育”数学教学改革指导纲要》2009(4)
(3)向玉琴《小学数学现代教学法大观》,广东教育出版社1994年7月第一版
关键词:数学教学 着眼 能力发展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浪潮滚滚而来,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有了重大创新和突破。此次课程改革的核心观念是着眼于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这意味着我们今天的教育,要着眼于学生的明天,为学生“终身学习”和“持续和谐发展”提供力量源泉。在实际的教学中,结合每节课的内容,做到有知识生成的过程,就有能力培养提高的过程,就有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生成过程。在学生学习的不同时期,知识与能力的目标不同,过程与方法也不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就更不同。从数学教学的角度来审视,我认为极为重要的就是要培养学生如下能力:
一、质疑问难的能力
巴尔扎克说过:“打开一切科学的金钥匙,毫无疑问是问号。” “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常有疑点,常有问题,才能常有思考,常有创新。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越是敢于质疑的学生,其主体作用越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头脑中常会迸发出创新的火花。
二、获取新知的能力
21世纪是以知识创新和应用为重要特征时代,知识的不断更新,新知的涌现,据专家统计,当今时代人类知识总量正在以每五年一番的速度增长。可见,以知识占有为目的的教学,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为此,数学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获得必要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而且要让学生学会求知,以培养其主动获取新知的能力。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从以下几方面作了努力:
(1)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自主学习也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需要。在教学活动中,只有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才能促使学生去主动学习。为了强化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教师应适当地采取启发、点拨、设疑、竞赛等手段来展开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通过“想一想、做一做、猜一猜、说一说、算一算”等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2)培养学生自学课本的能力。所谓教是为了达到不教之目的,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给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之重要。学生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就好比掌握了开启知识宝库的钥匙,学生就能通过各种学习活动独立地、主动地获取新知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首先要教给学生的自学方法,良好的学习方法很多,诸如课前预习,专心听课,独立作业,检查验算,动手操作,及时复习,课外阅读,质疑问难等等。预习可使学生带着问题听课,提高学习效率,复习可及时消化、巩固知识。特别是数学中有许多新知识,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通过阅读教科书便可掌握,教师就应该给时间放手让学生自学。
(3)培养学生运用旧知获取新知的能力。以“已知”探究“未知”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基本思想方法,也是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如果学生掌握这种方法,就能更快的获取知识,更透彻地理解知识,甚至使他们终身受益。由于数学知识联系紧密,新知识是旧知识的引伸和扩展,让学生面对新知会用“转化”思想方法去思考问题,对独立获取新知的能力的提高无疑是有很大帮助的。
三、动手实践的能力
儿童的思维发展阶段是从直觉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强调教师讲,忽视指导学生学,特别是忽视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获得知识,形成能力。辩证唯物论观点明确指出:“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儿童最初学习数学概念和计算方法时,必须让他们亲自动手操作,从动作感知到建立表象,再概括上升为理性认识。
四、合作交流的能力
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教学形式,它要求学生们在组成的小组中一起从事学习活动,共同完成教师分配的学习任务。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有利于师生间、生生间的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有利于思维的撞击和智慧火花的迸发;能够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教学时要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合作交流的情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与同学互相交流。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习时应精心考虑以下问题:
(1)分组要科学。教师应根据班内实际,有意识的将不同类别的按“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分组,其目的是为了在学生合作的过程中,做到组内合作,组间竞争;合作学习小组一般以4~6人为宜,人太多、太少都不利于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此外,小组成员要分工明确,角色要相互转换等。
(2)时机要讲究。教师备课时一定从学生出发,对课堂上要解决的问题作深入分析,确定是否进行合作学习,然后把握好合作的契机,激发学生的合作欲望;其次,教师要不失时机的利用评价手段,激励学生参与合作交流的热情,树立学习信心,避免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3)任务、要求要明确。课堂学习时间有限,因此再设置合作学习的环节中,教师一定要把这段时间中进行合作学習的任务、要求布置清楚,要让每个小组都明确自己的要完成的任务,并且明白通过怎样“合作”才能完成学习任务。
总之,课堂教学改革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把新课程的理念真正落实到课堂教学中,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面对挑战,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该积极面对,教师要敢于用怀疑的眼光,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是否促进了学生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要面向全体学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之外,还要注意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这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周玉仁《素质教育与小学数学教育的改革》,小学数学教育1995年第1~2期
(2)吴亚萍:《“新基础教育”数学教学改革指导纲要》2009(4)
(3)向玉琴《小学数学现代教学法大观》,广东教育出版社1994年7月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