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翻转课堂”是从英语“Flipped Class Model”翻译过来的术语,一般被称为“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互联网的普及和计算机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使“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变得可行和现实。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去使用优质的教育资源,不再单纯地依赖授课教师去教授知识。而课堂和教师的角色也发生了变化。教师更多的责任是去理解学生的问题和引导学生去运用知识。这种教学模式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的综合能力包括教学设计能力、施教能力、课堂控制能力和随机应变能力等,而通过“翻转课堂”这种形式对教师进行各种能力的提升,可以说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笔者认为,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主要进行“翻转”角色定位,由传统教学中的显性主导转变为新型教学中的隐性主导。教师可以从梯度教学、建构学习过程、激励评价三个方面发挥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从而保证学生获得平等的学习权,整体提高学生素养。
一、在“翻转课堂”中提升教学设计能力
传统教学中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如何导入新课,如何突出教材重点,如何突破教材难点;何时演示,何时出示板书,何时打开多媒体课件;哪些问题在课上练习巩固,哪些问题留作课后思考解答;采用什么方法活跃课堂气氛,运用什么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怎样完美地结束一节课;等等。教师在授课前要做好“备书、备人、备法、备物”的“四备”工作。而“翻转课堂”中微课的录制,更能体现出教师对教材把握是否精准,对学生能力是否熟悉,对多媒体使用是否到位。教师对一节微课的设计不是教科书式的讲解,不是专家式的发布,不是知识点的罗列与归纳,而是一个活生生的课堂。教师不仅要把知识点都能条理清晰地讲解,而且要把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强调出来。这种强调不是泛泛而谈,而是对每位同学的问题都要心中有数。教师的语气语调也是教学的一部分,教师鼠标点的移动也是教学的一部分。这就对教师的设计能力有极高的要求。
教学设计要求教师把课程标准作为自己阅读教材、分析教材、处理教材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了解学生学习的起始点,要分析学生学习新知识中可能容易接受与可能遇到的问题,要找到一个深入浅出的突破口,以期达到教学目的。微课的录制的目的并不仅仅是将教师课堂讲授的内容录制播放,而是要求教师在全面审查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深度提炼,在10~15分钟的讲述中将重难点呈现给学生。如果只是教参的“朗读版”,微课就失去了针对性的指导价值。
二、在“翻转课堂”中提升施教能力
“翻转课堂”中的施教能力包括两部分:一是微课中的讲解,一是课堂中的互动。微课的讲解,要求教师字正腔圆,有理有据,语速合适,教态得体。而课堂互动部分则要求教师要平等亲切,启发诱导,鼓励激发,角色分明。其实,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角色转换。教师在微课的施教中是对知识点的讲解、归纳、总结,是教师选择切入点进行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的条理的展示。而课堂互动中,教师要把自己设置成一个与学生平等交流的角色,是在与学生共同解决问题的一个意见发表者,而不是高高在上的结论宣布者。教师只是一个组织者,只是一个参与者,只是一个引导者。
施教能力的养成应先从苦练口头表达、板书板图、教态动作、电脑操作、动手演示等基本功入手。扎实深厚的功底体现着教师的素质和魅力,能集中、吸引、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和积极性,产生无意胜有意、无声胜有声的奇效。学生在观看微课的基础上,参与课堂交流讨论应该是“翻转课堂”的重点教学环节。如果教师仅仅选择自己认为有价值的话题进行交流,就会再次形成教师对学生的思维控制;如果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不加筛选地全面讨论,就会使得课堂教学内容分散,学生参与度不高。如果学生不能有效地参与到互动交流中来,就会导致学生是“自己学习”而非“自主学习”的结果。
其次,施教能力的养成要重视运用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进行课堂调节,合理调控教学进度和节奏,注意课堂教学反馈和反馈后的补救矫正。教师要按教案有条不紊地充分发挥课堂每分钟的效能,使全体学生都能获取最大的学习效益。同时,教师要依学生在微课学习中的收获,尤其是后进生互动时的表情、眼神、姿态、情绪中的反馈信息和心理变化,随时调整教学节奏,有张有弛,快慢适度,有的放矢,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采取不同的补救措施,做到各有所获,各有收益。
三、在“翻转课堂”中提升控制能力
有人说“翻转课堂”后,教师可能要退出教学环节,教师只要录制视频即可。这种观点,实际上是对“翻转课堂”的误解。“翻转课堂”不仅是一种教学模式,更是一种教学理念。这就要求教师本着把课堂交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的原则,变教师拉着学生学为指导学生自己去学。同时,教师录制的视频不仅是给学生看的,在家庭学习中,家长和其他人也会参与其中,给学生更多的帮助,开发了更多的教学资源。所以说,教师不仅是一个视频的录制者,更是一个把自己和学生以及家长组织起来的组织者。这样,教师在施教中的控制能力就更显得重要。现代信息技术的引入是“翻转课堂”吸引学生的主要方面,在学习之初学生会在兴趣的驱动下认真完成教师布置的自学任务。但对这种教学形式的好奇往往会分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关注,如果没有有效的监管机制,学生的学习好奇心会急剧下降,会出现知识掌握不牢固的现象。
面对“翻转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教师应当更积极地发挥自己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实现自主学习的目标。教师可将教学延伸至学生的家庭学习中。有人可能会说,我只管做好我的微课,学生回家如何学习,我就无能为力了。诚然,这是事实,但也是我们必须解决的问题。一个优秀的教师必定首先是一个责任心非常强的引领者。教师看似不在现场,但要有掌控现场的能力,这就是新的教学模式对教师的要求。而到了课堂互动阶段,教师的控制能力更加重要。因为教师的角色变化让教师不再是一个知识的化身,而是一个与学生平等的探索者,教师只是给学生提供更多的理解的可能性。
四、在“翻转课堂”中提升应变能力
“翻转课堂”可以增加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和个性化的接触时间,这对教师的应变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中,教师关注较多的是成绩优异的学生,他们在课堂上积极举手,与教师的互动也较多;与此同时,其他学生则是被动地在听,被动地在学。“翻转课堂”的引入改变了这一切。
“翻转课堂”中,几乎所有学生的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教师要解答不同学生提出的不同问题。这些问题,不再拘泥于书本的范围,形式更为灵活,涉及的知识面也更宽泛。这就要求教师要有足够丰富的知识储备来应对学生的提问。同时,“翻转课堂”引入的新的教学设施,包括各种新媒体设备,要求教师要能及时吸纳并运用新的技术。此外,在与学生的接触中,教师要留意学生的个性化特征,要尽量做到因材施教,依据学生的性格特征来施以适合他的教育。这就要求教师在与学生沟通方面要有灵活应变的能力。
教师的综合能力包括教学设计能力、施教能力、课堂控制能力和随机应变能力等,而通过“翻转课堂”这种形式对教师进行各种能力的提升,可以说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笔者认为,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主要进行“翻转”角色定位,由传统教学中的显性主导转变为新型教学中的隐性主导。教师可以从梯度教学、建构学习过程、激励评价三个方面发挥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从而保证学生获得平等的学习权,整体提高学生素养。
一、在“翻转课堂”中提升教学设计能力
传统教学中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如何导入新课,如何突出教材重点,如何突破教材难点;何时演示,何时出示板书,何时打开多媒体课件;哪些问题在课上练习巩固,哪些问题留作课后思考解答;采用什么方法活跃课堂气氛,运用什么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怎样完美地结束一节课;等等。教师在授课前要做好“备书、备人、备法、备物”的“四备”工作。而“翻转课堂”中微课的录制,更能体现出教师对教材把握是否精准,对学生能力是否熟悉,对多媒体使用是否到位。教师对一节微课的设计不是教科书式的讲解,不是专家式的发布,不是知识点的罗列与归纳,而是一个活生生的课堂。教师不仅要把知识点都能条理清晰地讲解,而且要把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强调出来。这种强调不是泛泛而谈,而是对每位同学的问题都要心中有数。教师的语气语调也是教学的一部分,教师鼠标点的移动也是教学的一部分。这就对教师的设计能力有极高的要求。
教学设计要求教师把课程标准作为自己阅读教材、分析教材、处理教材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了解学生学习的起始点,要分析学生学习新知识中可能容易接受与可能遇到的问题,要找到一个深入浅出的突破口,以期达到教学目的。微课的录制的目的并不仅仅是将教师课堂讲授的内容录制播放,而是要求教师在全面审查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深度提炼,在10~15分钟的讲述中将重难点呈现给学生。如果只是教参的“朗读版”,微课就失去了针对性的指导价值。
二、在“翻转课堂”中提升施教能力
“翻转课堂”中的施教能力包括两部分:一是微课中的讲解,一是课堂中的互动。微课的讲解,要求教师字正腔圆,有理有据,语速合适,教态得体。而课堂互动部分则要求教师要平等亲切,启发诱导,鼓励激发,角色分明。其实,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角色转换。教师在微课的施教中是对知识点的讲解、归纳、总结,是教师选择切入点进行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的条理的展示。而课堂互动中,教师要把自己设置成一个与学生平等交流的角色,是在与学生共同解决问题的一个意见发表者,而不是高高在上的结论宣布者。教师只是一个组织者,只是一个参与者,只是一个引导者。
施教能力的养成应先从苦练口头表达、板书板图、教态动作、电脑操作、动手演示等基本功入手。扎实深厚的功底体现着教师的素质和魅力,能集中、吸引、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和积极性,产生无意胜有意、无声胜有声的奇效。学生在观看微课的基础上,参与课堂交流讨论应该是“翻转课堂”的重点教学环节。如果教师仅仅选择自己认为有价值的话题进行交流,就会再次形成教师对学生的思维控制;如果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不加筛选地全面讨论,就会使得课堂教学内容分散,学生参与度不高。如果学生不能有效地参与到互动交流中来,就会导致学生是“自己学习”而非“自主学习”的结果。
其次,施教能力的养成要重视运用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进行课堂调节,合理调控教学进度和节奏,注意课堂教学反馈和反馈后的补救矫正。教师要按教案有条不紊地充分发挥课堂每分钟的效能,使全体学生都能获取最大的学习效益。同时,教师要依学生在微课学习中的收获,尤其是后进生互动时的表情、眼神、姿态、情绪中的反馈信息和心理变化,随时调整教学节奏,有张有弛,快慢适度,有的放矢,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采取不同的补救措施,做到各有所获,各有收益。
三、在“翻转课堂”中提升控制能力
有人说“翻转课堂”后,教师可能要退出教学环节,教师只要录制视频即可。这种观点,实际上是对“翻转课堂”的误解。“翻转课堂”不仅是一种教学模式,更是一种教学理念。这就要求教师本着把课堂交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的原则,变教师拉着学生学为指导学生自己去学。同时,教师录制的视频不仅是给学生看的,在家庭学习中,家长和其他人也会参与其中,给学生更多的帮助,开发了更多的教学资源。所以说,教师不仅是一个视频的录制者,更是一个把自己和学生以及家长组织起来的组织者。这样,教师在施教中的控制能力就更显得重要。现代信息技术的引入是“翻转课堂”吸引学生的主要方面,在学习之初学生会在兴趣的驱动下认真完成教师布置的自学任务。但对这种教学形式的好奇往往会分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关注,如果没有有效的监管机制,学生的学习好奇心会急剧下降,会出现知识掌握不牢固的现象。
面对“翻转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教师应当更积极地发挥自己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实现自主学习的目标。教师可将教学延伸至学生的家庭学习中。有人可能会说,我只管做好我的微课,学生回家如何学习,我就无能为力了。诚然,这是事实,但也是我们必须解决的问题。一个优秀的教师必定首先是一个责任心非常强的引领者。教师看似不在现场,但要有掌控现场的能力,这就是新的教学模式对教师的要求。而到了课堂互动阶段,教师的控制能力更加重要。因为教师的角色变化让教师不再是一个知识的化身,而是一个与学生平等的探索者,教师只是给学生提供更多的理解的可能性。
四、在“翻转课堂”中提升应变能力
“翻转课堂”可以增加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和个性化的接触时间,这对教师的应变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中,教师关注较多的是成绩优异的学生,他们在课堂上积极举手,与教师的互动也较多;与此同时,其他学生则是被动地在听,被动地在学。“翻转课堂”的引入改变了这一切。
“翻转课堂”中,几乎所有学生的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教师要解答不同学生提出的不同问题。这些问题,不再拘泥于书本的范围,形式更为灵活,涉及的知识面也更宽泛。这就要求教师要有足够丰富的知识储备来应对学生的提问。同时,“翻转课堂”引入的新的教学设施,包括各种新媒体设备,要求教师要能及时吸纳并运用新的技术。此外,在与学生的接触中,教师要留意学生的个性化特征,要尽量做到因材施教,依据学生的性格特征来施以适合他的教育。这就要求教师在与学生沟通方面要有灵活应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