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与普通电影的首映式略有不同,首部中朝合拍影片《平壤之约》,7月16日举行的中国首映式似乎包含了一些外事仪式。以16人组成的朝鲜电影代表团,在朝鲜著名歌曲《万景台之歌》乐曲伴奏声中进入影厅,影片里中朝两位女主角分别被两国电影局当场授予“中朝电影友好合作形象大使”。
《平壤之约》完全由民间发起投资,但由于种种原因,经历了前所未有的一波三折。
发起人北京九州中原数字电影院线总经理李水合前后去过九次朝鲜,用朝鲜文化省副相、朝鲜电影总局总局长朴春男的话说,“李水合同志特别清楚朝鲜观众喜欢看什么电影”。
即便如此,影片还是历经坎坷——需要同时通过两个国家的审片,而相关部门还从电影局一直扩展到外事部门。
2009年中朝双方就达成初步合作意向,两国对剧本开始不停地修改。2010年电影终于报批立项,一年后中朝双方摄制组在平壤开始拍摄,历时三年,片名也变了三次。
剧情最后决定以一个中国青年舞蹈家去平壤与朝鲜女舞蹈家进行交流、寻找朝鲜舞蹈真谛,并帮奶奶寻找其抗美援朝老战友作为故事主线,“展现今日朝鲜真实的面貌”。其中,大型团体操和文艺演出“阿里郎”成为重要的表现对象。
朝鲜文化省副相、朝鲜电影总局总局长朴春男就此接受《中国新闻周刊》专访。
“两国艺术家会有不同看法,但不是不能克服的”
中国新闻周刊:朝方为什么选择和中国合作拍摄《平壤之约》这部电影?
朴春男:朝鲜和中国本来就是有着传统友好关系的国家,我们已经具备了坚实的合作基础,不是突然想起来要做或是不做。我们一直认为,如果跟中国合拍一部电影,它肯定会对世世代代继承的传统朝中友谊做出贡献。
这部电影本身是以“阿里郎”大型团体操演出为背景的,我们想做的原因就是通过这部电影教育新一代,让他们世世代代继承朝中两国老一辈革命家亲自缔造的、宝贵的、传统的朝中友谊,同时也可以向全世界宣扬“朝中友谊永远不会变”的这种立场。
中国新闻周刊:此前是否有其他国家向朝鲜方面提出过合拍电影的想法?
朴春男:有。1980年代,我们同前苏联、意大利、英国和日本等其他国家也做过几部合拍电影和纪录片。相当于是定制影片,基本上是他们投资,由我们自己拍,自己做。
中国新闻周刊:据说后来西方一些国家也给朝鲜提供过一些剧本、或希望投资拍摄,为什么朝方没有答应与他们合作?以后是否还会考虑与其他国家合作拍摄电影?
朴春男:我们主张,只要电影思想内容健康,有利于教育新一代、有利于加强两国之间的友好关系、有利于加强世界人民的友好关系,我们都接受合作或者定制。
中国新闻周刊:你在首映式上提到“这部影片从此打开了两国电影合作的大门”,可否对这句话做更深一步的解读?在拍摄时,双方有什么分歧?
朴春男:从朝中两个国家历史来讲,共同经历太多,比如:抗日战争、抗美援朝;而且两个国家都是社会主义国家,是非常友好的邻邦。我们还没有具体地确定做哪一方面的电影,但一定会在近期内商定下一步的项目。
在拍摄《平壤之约》这部电影中,朝中两国艺术家如果出现了不同的看法,也是正常的。电影是艺术作品,在艺术上有分歧,完全可以通过讨论来解决,这个问题不是不能克服的。我们还会经常派这方面人员,组成代表团来中国,也会邀请中国的电影艺术家到朝鲜,互相学习、互相交流、共同提高。
“大部分朝鲜电影反映当代现实生活”
中国新闻周刊:在中国人记忆里,对朝鲜电影的印象还停留在“卖花姑娘”年代,能不能请你介绍一下近30年朝鲜电影发展的状况?
朴春男:中国观众这几十年来,确实很少看到朝鲜电影。因为中国经济和其他方面都发展较快,电影产量高,进口的外国电影也不少,可能没有机会看到朝鲜的电影。但这并不是说朝鲜没有电影,朝鲜的好电影也不少。
朝鲜党和政府一直重视发展电影,朝鲜电影的观念是:电影是以服务、教育人民积极参与社会主义建设和统一祖国事业为目标的,我们不把电影当做商品。但我们不排除吸收国外电影的经验,非常欢迎国外好电影来朝鲜放映,我们也非常愿意跟外国进行合作、交流。
中国新闻周刊:是否能具体举几部特别有代表性的朝鲜电影作品?
朴春男:比如说我们有系列电影《朝鲜的启明星》《民族与命运》《无名英雄》等等,共拍了20余部。还有很多反映朝鲜当代现实生活的电影,比如《桔梗花》《一个大学生的日记》《夙愿》等等。
中国新闻周刊:朝鲜有多少家电影制片厂?它们之间怎么分工?朝鲜每年的电影产量平均是多少部?
朴春男:朝鲜有艺术电影制片厂、425艺术电影制片厂、426动画电影制片厂、纪录科学电影制片厂等等。每年故事片40部左右,电视剧50~60集左右。
中国新闻周刊:这两年朝鲜有没有演员通过一两部电影就成为明星?会不会有大批粉丝?朝鲜人民演员和功勋演员的评选标准是怎样的?
朴春男:参加一两部戏就非常著名的演员是有的。人民演员和功勋演员的评选,主要是看他为人民做出多大的贡献。当然,身为电影艺术工作者和创作家,他们做的不是什么倒山填海的体力劳动,他们做的是在思想、文化、艺术方面给人民提供精神食粮。当然也有一些演员一生中没有得到过这种称号,但他们是在默默地、兢兢业业、认认真真工作,党和国家看到他确实为人民做出了贡献,也可以给他授予称号。
中国新闻周刊:朝鲜电影的审查机制是怎样的?如何审查、审查涉及到哪些方面?
朴春男:每一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审查机构和审查制度,我们国家有这种机构,叫电影审查委员会,导演想做一部电影的时候,先会审查文学(剧本),看看这部电影是不是有利于人民的教育、思想、精神,是不是损害国家利益。这种文明的审查不参与意识形态,当然,当意识形态太差的时候也会(考虑修改),通不过的话,审查委员会提出自己的意见和修改方案。
“健康的东西我们都欢迎”
中国新闻周刊:之前金日成主席和金正日将军都对电影事业十分关注。现在最高领导人金正恩同志对电影事业的态度是怎样的?
朴春男:最高领导人金正恩同志不仅英明领导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的工作,也非常重视文学、艺术和电影等方面的工作。
中国新闻周刊:最近金正恩同志观看了迪士尼的演出,这是不是一个朝鲜对国外文化有新看法的信号?
朴春男:我们的文艺演出节目中一直有国外文艺作品。最近,最高领导者金正恩同志观看牡丹峰乐团的示范演出,里面就有外国的音乐,比如中国歌曲《红旗飘飘》。只要是健康的文艺作品,我们都不排斥。
“我们对中国的情况是非常熟悉的”
中国新闻周刊:你对中国现在的电影市场是否有所关注?你对其中呈现出来的中国景观和变化有什么看法?
朴春男:我们很关注中国电影发展的状况。我们从中国电影中看到中国近年来发生的变化和取得的成就,我们把中国人民取得的成就当作自己的成就一样,感到十分高兴。
中国新闻周刊:在朝鲜,哪些中国影片最受欢迎?
朴春男:比如:电影《唐山大地震》《风声》等,李水合同志拍的《暖春》《暖情》,朝鲜人民都特别喜欢。还有中国电视剧《毛岸英》《任长霞》《潜伏》《戈壁母亲》也很受欢迎。
中国新闻周刊:这次朝鲜代表团来中国会去北京、上海、郑州三地,包含了中国政治文化中心、东南沿海开放城市和中原内陆城市,作为一名艺术工作者,能不能谈一谈对中国现实的一些感观和感受?
朴春男:我们代表团对中国的情况是非常熟悉的,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科学发展观,建设中国有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和谐社会,各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我们衷心祝愿今后中国人民取得更大的成就。
(实习生王钇淼对本文亦有贡献)
《平壤之约》完全由民间发起投资,但由于种种原因,经历了前所未有的一波三折。
发起人北京九州中原数字电影院线总经理李水合前后去过九次朝鲜,用朝鲜文化省副相、朝鲜电影总局总局长朴春男的话说,“李水合同志特别清楚朝鲜观众喜欢看什么电影”。
即便如此,影片还是历经坎坷——需要同时通过两个国家的审片,而相关部门还从电影局一直扩展到外事部门。
2009年中朝双方就达成初步合作意向,两国对剧本开始不停地修改。2010年电影终于报批立项,一年后中朝双方摄制组在平壤开始拍摄,历时三年,片名也变了三次。
剧情最后决定以一个中国青年舞蹈家去平壤与朝鲜女舞蹈家进行交流、寻找朝鲜舞蹈真谛,并帮奶奶寻找其抗美援朝老战友作为故事主线,“展现今日朝鲜真实的面貌”。其中,大型团体操和文艺演出“阿里郎”成为重要的表现对象。
朝鲜文化省副相、朝鲜电影总局总局长朴春男就此接受《中国新闻周刊》专访。
“两国艺术家会有不同看法,但不是不能克服的”
中国新闻周刊:朝方为什么选择和中国合作拍摄《平壤之约》这部电影?
朴春男:朝鲜和中国本来就是有着传统友好关系的国家,我们已经具备了坚实的合作基础,不是突然想起来要做或是不做。我们一直认为,如果跟中国合拍一部电影,它肯定会对世世代代继承的传统朝中友谊做出贡献。
这部电影本身是以“阿里郎”大型团体操演出为背景的,我们想做的原因就是通过这部电影教育新一代,让他们世世代代继承朝中两国老一辈革命家亲自缔造的、宝贵的、传统的朝中友谊,同时也可以向全世界宣扬“朝中友谊永远不会变”的这种立场。
中国新闻周刊:此前是否有其他国家向朝鲜方面提出过合拍电影的想法?
朴春男:有。1980年代,我们同前苏联、意大利、英国和日本等其他国家也做过几部合拍电影和纪录片。相当于是定制影片,基本上是他们投资,由我们自己拍,自己做。
中国新闻周刊:据说后来西方一些国家也给朝鲜提供过一些剧本、或希望投资拍摄,为什么朝方没有答应与他们合作?以后是否还会考虑与其他国家合作拍摄电影?
朴春男:我们主张,只要电影思想内容健康,有利于教育新一代、有利于加强两国之间的友好关系、有利于加强世界人民的友好关系,我们都接受合作或者定制。
中国新闻周刊:你在首映式上提到“这部影片从此打开了两国电影合作的大门”,可否对这句话做更深一步的解读?在拍摄时,双方有什么分歧?
朴春男:从朝中两个国家历史来讲,共同经历太多,比如:抗日战争、抗美援朝;而且两个国家都是社会主义国家,是非常友好的邻邦。我们还没有具体地确定做哪一方面的电影,但一定会在近期内商定下一步的项目。
在拍摄《平壤之约》这部电影中,朝中两国艺术家如果出现了不同的看法,也是正常的。电影是艺术作品,在艺术上有分歧,完全可以通过讨论来解决,这个问题不是不能克服的。我们还会经常派这方面人员,组成代表团来中国,也会邀请中国的电影艺术家到朝鲜,互相学习、互相交流、共同提高。
“大部分朝鲜电影反映当代现实生活”
中国新闻周刊:在中国人记忆里,对朝鲜电影的印象还停留在“卖花姑娘”年代,能不能请你介绍一下近30年朝鲜电影发展的状况?
朴春男:中国观众这几十年来,确实很少看到朝鲜电影。因为中国经济和其他方面都发展较快,电影产量高,进口的外国电影也不少,可能没有机会看到朝鲜的电影。但这并不是说朝鲜没有电影,朝鲜的好电影也不少。
朝鲜党和政府一直重视发展电影,朝鲜电影的观念是:电影是以服务、教育人民积极参与社会主义建设和统一祖国事业为目标的,我们不把电影当做商品。但我们不排除吸收国外电影的经验,非常欢迎国外好电影来朝鲜放映,我们也非常愿意跟外国进行合作、交流。
中国新闻周刊:是否能具体举几部特别有代表性的朝鲜电影作品?
朴春男:比如说我们有系列电影《朝鲜的启明星》《民族与命运》《无名英雄》等等,共拍了20余部。还有很多反映朝鲜当代现实生活的电影,比如《桔梗花》《一个大学生的日记》《夙愿》等等。
中国新闻周刊:朝鲜有多少家电影制片厂?它们之间怎么分工?朝鲜每年的电影产量平均是多少部?
朴春男:朝鲜有艺术电影制片厂、425艺术电影制片厂、426动画电影制片厂、纪录科学电影制片厂等等。每年故事片40部左右,电视剧50~60集左右。
中国新闻周刊:这两年朝鲜有没有演员通过一两部电影就成为明星?会不会有大批粉丝?朝鲜人民演员和功勋演员的评选标准是怎样的?
朴春男:参加一两部戏就非常著名的演员是有的。人民演员和功勋演员的评选,主要是看他为人民做出多大的贡献。当然,身为电影艺术工作者和创作家,他们做的不是什么倒山填海的体力劳动,他们做的是在思想、文化、艺术方面给人民提供精神食粮。当然也有一些演员一生中没有得到过这种称号,但他们是在默默地、兢兢业业、认认真真工作,党和国家看到他确实为人民做出了贡献,也可以给他授予称号。
中国新闻周刊:朝鲜电影的审查机制是怎样的?如何审查、审查涉及到哪些方面?
朴春男:每一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审查机构和审查制度,我们国家有这种机构,叫电影审查委员会,导演想做一部电影的时候,先会审查文学(剧本),看看这部电影是不是有利于人民的教育、思想、精神,是不是损害国家利益。这种文明的审查不参与意识形态,当然,当意识形态太差的时候也会(考虑修改),通不过的话,审查委员会提出自己的意见和修改方案。
“健康的东西我们都欢迎”
中国新闻周刊:之前金日成主席和金正日将军都对电影事业十分关注。现在最高领导人金正恩同志对电影事业的态度是怎样的?
朴春男:最高领导人金正恩同志不仅英明领导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的工作,也非常重视文学、艺术和电影等方面的工作。
中国新闻周刊:最近金正恩同志观看了迪士尼的演出,这是不是一个朝鲜对国外文化有新看法的信号?
朴春男:我们的文艺演出节目中一直有国外文艺作品。最近,最高领导者金正恩同志观看牡丹峰乐团的示范演出,里面就有外国的音乐,比如中国歌曲《红旗飘飘》。只要是健康的文艺作品,我们都不排斥。
“我们对中国的情况是非常熟悉的”
中国新闻周刊:你对中国现在的电影市场是否有所关注?你对其中呈现出来的中国景观和变化有什么看法?
朴春男:我们很关注中国电影发展的状况。我们从中国电影中看到中国近年来发生的变化和取得的成就,我们把中国人民取得的成就当作自己的成就一样,感到十分高兴。
中国新闻周刊:在朝鲜,哪些中国影片最受欢迎?
朴春男:比如:电影《唐山大地震》《风声》等,李水合同志拍的《暖春》《暖情》,朝鲜人民都特别喜欢。还有中国电视剧《毛岸英》《任长霞》《潜伏》《戈壁母亲》也很受欢迎。
中国新闻周刊:这次朝鲜代表团来中国会去北京、上海、郑州三地,包含了中国政治文化中心、东南沿海开放城市和中原内陆城市,作为一名艺术工作者,能不能谈一谈对中国现实的一些感观和感受?
朴春男:我们代表团对中国的情况是非常熟悉的,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科学发展观,建设中国有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和谐社会,各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我们衷心祝愿今后中国人民取得更大的成就。
(实习生王钇淼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