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医将肾病水肿称之为水气病,张仲景的《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中所记载的对水肿病治疗的经方,具有用药精准、立法审慎、疗效显著特点,对临床研究治疗肾病水肿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中医八法 经方 肾病水肿 临床研究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2.466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2-0314-01
本文现对中医八法指导下应用经方治疗肾病水肿的临床研究加以综述,具体如下:
1 汗法
汗法简单理解即发汗,汗法适用于初起的恶寒、头痛、发热等症状的外感疾病。根据表证和里证的不同,将汗法分为辛温发汗、辛凉发汗,在治疗的过程中要依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辩证运用。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中有“其有邪者,渍形以为汗,其在皮者,汗而发之”的论述。肾性水肿的患者常表现为尿量减少,而对其进行发汗,可使体内多余的水分代偿性的随着汗液排出。临床以麻黄连翘赤小豆汤进行解表宣肺和清热利水,治疗身黄,热瘀在里的毒内归肺脾和湿毒浸淫引起的水肿。另外,对于肾衰所致的尿少水肿,可用麻黄汤煎汁进行熏蒸、药浴治疗。
2 下法
下法简单理解即泄下之意,通过泄下、攻逐、荡涤的方式达到治疗目的。下法主要适用于实邪所致的胃肠积滞、大便不通、停水、结痰、瘀血等内里实症的治疗。在《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中有“夫水病人目下有卧蚕,面目鲜泽,脉伏,其人消渴,病水腹大,小便不利,其脉沉绝者,有水,可下之。”的论述[1]。肾性水肿的患者常表现为尿量减少,如患者水饮壅盛于内,胸胁停之,或者水饮泛溢于肢体,出现阳水实证,表现为一身悉肿,身半以下较重,喘满腹胀,二便不利,可采用十枣汤治疗。但该方适用于肾炎引发的腹水、胸水、全身水肿等水饮内停的实证患者。
3 消法
消法简单理解即消导散结、化痰利水、行气活血之意,通过消导散结、化痰利水、行气活血的方法来达到治疗目的。消法主要适用于食积、痞块等有形之邪的治疗。由于肾病患者主要是因肺脾肾虚,导致水湿不能运化,出现小便不利而引起水肿,使用消法进行利水消肿治疗效果显著。在《伤寒论》中有治疗水肿的五苓散和猪苓汤及防己黄芪汤三组名方。五苓散能够利水渗湿,适用于水湿内盛且膀胱气化所致水肿和小便不利,辩证要点为小便不利。猪苓汤能够利水、养阴、清热,适用于水热互结且阴虚之证,辩证要点为小便不利、身热、口渴、舌红脉细。防己黄芪汤能够健脾利水、益气祛风,适用于风湿、心源性水肿等属表虚证,辩证要点为小便不利、汗出恶风、肢节疼痛、身重微肿、脉浮、苔白[2]。
4 和法
和法简单理解即和解调和之意,通过和解调和的方法解除阴阳、脏腑、表里的失和之证。和法适用于少阳病邪和腑脏失调的治疗。肾病水肿严重者会出现胃肠道症状,临床可采用小柴胡汤进行加减治疗,或采用半夏泻心汤、黄连汤治疗。半夏泻心汤具有平调寒热和消痞散结的功效,适用于中焦寒热错杂与升降失调等诸证的治疗,对于肾病水肿引起的肠胃不和,脘腹胀痛,心下痞满,呕吐腹泻,苔腻微黄等同样适用。黄连汤具有和胃降逆和寒热并调的功效,适用于胃肠有寒、胸中有热的上热下寒证的治疗,对于肾病水肿引起的胸脘痞闷、气逆欲呕、肠鸣泄泻、腹中疼痛、舌苔白滑等同样适用。
5 温法
温法简单理解即温中回阳之意,通过温中回阳的方法达到治疗目的。适用于中焦虚寒、亡阳厥逆、寒凝经脉等内里有寒的治疗。肾病水肿反复难消,尤其是在病程的后期,患者脾肾阳虚的情况较为常见,临床表现为腰下肿甚,倦怠乏力,畏寒肢冷,夜尿频多,纳差便溏,遗精,阳萎,带多清稀,脉沉细弱,舌淡胖伴有齿痕。如症状为胸胁支满,短气而咳,目眩心悸,舌苔白滑,是水湿内停,气化不利,脾失健运,中阳素虚所致,临床可以苓桂术甘汤治疗,发挥温阳化饮和健脾利湿的作用。如症状为微发热、无汗、恶寒身疼、脉沉微弱,或者气短、身面浮肿、脉沉而小、小便不利,临床可以麻黄附子甘草汤治疗,发挥温阳解表的作用。如症状为小便不利,畏寒肢冷,头目眩晕,心下悸,肢体浮肿、沉重,或泄泻、腹痛、脉沉细、苔白,则为脾肾阳虚的水泛证,临床可以真武汤治疗,发挥温阳利水的作用。如症状为手足不温,身半肿甚,胸腹胀满,口中不渴,舌苔白腻,大便溏薄,脉沉弦迟,则为水气内停、脾肾阳虚的症状(偏脾阳虚),可以实脾散治疗,发挥行气利水、温阳健脾的作用。如症状为反复水肿,晚期肾病,可以四逆汤治疗,发挥回阳救逆的作用。
6 补法
补法简单理解即补益气血之意,通过补益气血的方法达到治疗目的。补法适用于治疗气血、阴阳虚弱的患者,使患者的气血、阴阳平衡得到恢复。肾病水肿属正虚邪实病症,脾肾虚为正虚,瘀血、湿热、水湿为邪实。应进行补益脾肾治疗,发挥扶正祛邪的作用。由于阳虚、寒邪并存,所以以温法、补法连用。在《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中有:“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八味肾气丸主之。”的论述。如症状为腰痛脚软,小便不利,阳痿早泄,身半冷感,脉虚弱沉细,舌淡而胖,可以金匮肾气丸治疗,发挥补肾助阳的作用。
7 清法
清法简单理解即清解热邪之意,通过清解热邪的方法发挥凉血、解毒、泻火、清热的作用。清法适用于热在气分、热在腑脏、热在营血的治疗。肾病水肿患者有热证表现,采用清法治疗可发挥清热、除湿、利水的作用。
8 吐法
吐法简单理解即吐出病邪之意,通过呕吐的方法达到治疗目的,吐法适用于病情危急、实邪阻塞的治疗,吐法于肾病水肿的治疗中应用较少,如患者伴有上述情况,可应用治疗。
9 小结
汗、下、消、和、温、补、清、吐中医八法,作为中医疾病治疗的指导纲领,根据药物的特性,组方道地药材,对相应的疾病进行治疗,起到以偏纠偏的作用。肾病水肿中医将其称之为水气病,病因复杂,表现各异,病情严重。张仲景的《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中所记载的对水肿病治疗的经方,具有用药精准、立法审慎、疗效显著特点,对临床研究治疗肾病水肿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 李跃进,行延霞,卫燕东,等.经方合用治疗糖尿病肾病水肿临床体会[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9,23(7):598-600
[2] 罗学文,邹川,樊平.中医八法指导下应用经方治疗肾病水肿[J].中国中医药信息雜志,2013,20(6):94-95
关键词:中医八法 经方 肾病水肿 临床研究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2.466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2-0314-01
本文现对中医八法指导下应用经方治疗肾病水肿的临床研究加以综述,具体如下:
1 汗法
汗法简单理解即发汗,汗法适用于初起的恶寒、头痛、发热等症状的外感疾病。根据表证和里证的不同,将汗法分为辛温发汗、辛凉发汗,在治疗的过程中要依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辩证运用。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中有“其有邪者,渍形以为汗,其在皮者,汗而发之”的论述。肾性水肿的患者常表现为尿量减少,而对其进行发汗,可使体内多余的水分代偿性的随着汗液排出。临床以麻黄连翘赤小豆汤进行解表宣肺和清热利水,治疗身黄,热瘀在里的毒内归肺脾和湿毒浸淫引起的水肿。另外,对于肾衰所致的尿少水肿,可用麻黄汤煎汁进行熏蒸、药浴治疗。
2 下法
下法简单理解即泄下之意,通过泄下、攻逐、荡涤的方式达到治疗目的。下法主要适用于实邪所致的胃肠积滞、大便不通、停水、结痰、瘀血等内里实症的治疗。在《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中有“夫水病人目下有卧蚕,面目鲜泽,脉伏,其人消渴,病水腹大,小便不利,其脉沉绝者,有水,可下之。”的论述[1]。肾性水肿的患者常表现为尿量减少,如患者水饮壅盛于内,胸胁停之,或者水饮泛溢于肢体,出现阳水实证,表现为一身悉肿,身半以下较重,喘满腹胀,二便不利,可采用十枣汤治疗。但该方适用于肾炎引发的腹水、胸水、全身水肿等水饮内停的实证患者。
3 消法
消法简单理解即消导散结、化痰利水、行气活血之意,通过消导散结、化痰利水、行气活血的方法来达到治疗目的。消法主要适用于食积、痞块等有形之邪的治疗。由于肾病患者主要是因肺脾肾虚,导致水湿不能运化,出现小便不利而引起水肿,使用消法进行利水消肿治疗效果显著。在《伤寒论》中有治疗水肿的五苓散和猪苓汤及防己黄芪汤三组名方。五苓散能够利水渗湿,适用于水湿内盛且膀胱气化所致水肿和小便不利,辩证要点为小便不利。猪苓汤能够利水、养阴、清热,适用于水热互结且阴虚之证,辩证要点为小便不利、身热、口渴、舌红脉细。防己黄芪汤能够健脾利水、益气祛风,适用于风湿、心源性水肿等属表虚证,辩证要点为小便不利、汗出恶风、肢节疼痛、身重微肿、脉浮、苔白[2]。
4 和法
和法简单理解即和解调和之意,通过和解调和的方法解除阴阳、脏腑、表里的失和之证。和法适用于少阳病邪和腑脏失调的治疗。肾病水肿严重者会出现胃肠道症状,临床可采用小柴胡汤进行加减治疗,或采用半夏泻心汤、黄连汤治疗。半夏泻心汤具有平调寒热和消痞散结的功效,适用于中焦寒热错杂与升降失调等诸证的治疗,对于肾病水肿引起的肠胃不和,脘腹胀痛,心下痞满,呕吐腹泻,苔腻微黄等同样适用。黄连汤具有和胃降逆和寒热并调的功效,适用于胃肠有寒、胸中有热的上热下寒证的治疗,对于肾病水肿引起的胸脘痞闷、气逆欲呕、肠鸣泄泻、腹中疼痛、舌苔白滑等同样适用。
5 温法
温法简单理解即温中回阳之意,通过温中回阳的方法达到治疗目的。适用于中焦虚寒、亡阳厥逆、寒凝经脉等内里有寒的治疗。肾病水肿反复难消,尤其是在病程的后期,患者脾肾阳虚的情况较为常见,临床表现为腰下肿甚,倦怠乏力,畏寒肢冷,夜尿频多,纳差便溏,遗精,阳萎,带多清稀,脉沉细弱,舌淡胖伴有齿痕。如症状为胸胁支满,短气而咳,目眩心悸,舌苔白滑,是水湿内停,气化不利,脾失健运,中阳素虚所致,临床可以苓桂术甘汤治疗,发挥温阳化饮和健脾利湿的作用。如症状为微发热、无汗、恶寒身疼、脉沉微弱,或者气短、身面浮肿、脉沉而小、小便不利,临床可以麻黄附子甘草汤治疗,发挥温阳解表的作用。如症状为小便不利,畏寒肢冷,头目眩晕,心下悸,肢体浮肿、沉重,或泄泻、腹痛、脉沉细、苔白,则为脾肾阳虚的水泛证,临床可以真武汤治疗,发挥温阳利水的作用。如症状为手足不温,身半肿甚,胸腹胀满,口中不渴,舌苔白腻,大便溏薄,脉沉弦迟,则为水气内停、脾肾阳虚的症状(偏脾阳虚),可以实脾散治疗,发挥行气利水、温阳健脾的作用。如症状为反复水肿,晚期肾病,可以四逆汤治疗,发挥回阳救逆的作用。
6 补法
补法简单理解即补益气血之意,通过补益气血的方法达到治疗目的。补法适用于治疗气血、阴阳虚弱的患者,使患者的气血、阴阳平衡得到恢复。肾病水肿属正虚邪实病症,脾肾虚为正虚,瘀血、湿热、水湿为邪实。应进行补益脾肾治疗,发挥扶正祛邪的作用。由于阳虚、寒邪并存,所以以温法、补法连用。在《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中有:“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八味肾气丸主之。”的论述。如症状为腰痛脚软,小便不利,阳痿早泄,身半冷感,脉虚弱沉细,舌淡而胖,可以金匮肾气丸治疗,发挥补肾助阳的作用。
7 清法
清法简单理解即清解热邪之意,通过清解热邪的方法发挥凉血、解毒、泻火、清热的作用。清法适用于热在气分、热在腑脏、热在营血的治疗。肾病水肿患者有热证表现,采用清法治疗可发挥清热、除湿、利水的作用。
8 吐法
吐法简单理解即吐出病邪之意,通过呕吐的方法达到治疗目的,吐法适用于病情危急、实邪阻塞的治疗,吐法于肾病水肿的治疗中应用较少,如患者伴有上述情况,可应用治疗。
9 小结
汗、下、消、和、温、补、清、吐中医八法,作为中医疾病治疗的指导纲领,根据药物的特性,组方道地药材,对相应的疾病进行治疗,起到以偏纠偏的作用。肾病水肿中医将其称之为水气病,病因复杂,表现各异,病情严重。张仲景的《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中所记载的对水肿病治疗的经方,具有用药精准、立法审慎、疗效显著特点,对临床研究治疗肾病水肿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 李跃进,行延霞,卫燕东,等.经方合用治疗糖尿病肾病水肿临床体会[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9,23(7):598-600
[2] 罗学文,邹川,樊平.中医八法指导下应用经方治疗肾病水肿[J].中国中医药信息雜志,2013,20(6):9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