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小,闪亮的文化坐标

来源 :江苏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yehanx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恩格斯作过这样的判断:文化上的每一次进步,都让我们向自由迈进一步。对这个判断可以作这样的演绎:文化上的每一次进步,都让学校向自由迈进一步,文化上的不断进步,学校将会攀登自由发展与创造的高峰。因为学校是文化的一种形态,担负着文化传承与创造的重任。
  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以下简称“北小”)就是这样的学校。
  北小已构建了一个文化坐标,或者说,北小本身就是一个文化坐标。坐标的轴心是人,是一个大写的人。校长孙双金说,“人”的一撇是情,人的一捺是智,情与智让人站立起来,于是,情智教育成了北小办学的文化主张。情,是时代精神、家国情怀;智,是“閑闲”之大智,育人之智。如此的情智让学生挺起了民族的脊梁。
  文化坐标有着鲜亮、浓郁的底色:心心相印。如今,老校长袁浩传下来的文化底色已营造起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发展生态。你帮助我,我帮助你;你发现我,我发现你,互动、合作形成了学校特有的文化气象。
  文化坐标是张意义之网,这张网是北小人用实验、研究编织而成的。无论是情智课程,还是“12岁以前的语文”,抑或登山式教学,都充溢着改革的激情和无限的想象。一项项成果走在全国的前列,北小成了中国小学教育的先行者、示范学校。改革实验研究,让文化坐标丰盈而厚重,闪耀着异样的光彩。
  发现教师,是在文化坐标引领下诞生的北小发展密码。教师不仅是文化的享用者、体验者,更是文化的探究者、创造者。往深处说,北小的文化坐标是北小教师构建、支撑和创造出来的。北小,是发现人、诞生名师的摇篮。
  冰心说:“我想要去守望灯塔,这是一种最伟大、最高尚,又有诗意的生活。”孙双金正是灯塔的守望者,而文化坐标下的北小,是师生诗意栖居的地方。
  (作者系原江苏省教科所所长)
其他文献
“梳理与探究”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明确提出的语文实践方式,与“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并列出现,非常引人关注。新教学实验团队的教师在二年级上册创造性建构了“梳理与探究”单元。梳理探究重视将零散的知识结构化;重视将言语活动经验策略化;重视“教一学一评”一体化,促进学习真正发生,实现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随着网络购物的兴起,人们的生活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在享受快递带来的极大便利的同时,人们的生活环境也遭受着快递包装污染。大学生是重要的网购群体,高校快递数量与日俱增。如何解决校园快递包装物污染是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文章以天津市十所高校的校园快递情况为依据,分析了高校快递现状,研究包装回收再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条件,提出了提高回收率的策略。
日本儿童食堂项目以帮助相对贫穷儿童和促进地方交流为目的,至今已开展近8年,在此期间项目的规模也逐渐扩大,让更多的社区和贫困儿童得到帮助,可见此项目的成功。文章通过对此项目的设计理念、传播与推广手法进行详细研究,分析出其可取之处,让社会组织在项目的设计、传播和推广上有所启发。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将提高农村干部待遇保障水平作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举措之一,以“干有前途、劣有所惩、伤有所保、退有所养”为目标,构建起“六位一体(基本补贴、星级绩效、养老保险、健康体检、意外保险、正常离任)”待遇保障体系,切实将对基层干部关心关怀落到了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