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电影《小姐》也继承了朴赞郁的电影风格。原著《荆棘之城》的主人公苏和莫德在《小姐》中变成了附有东方色彩的淑熙和秀子,故事背景也从维多利亚时代变成了日帝强占时期。两部作品的故事情结大体上也没有多大差距。然而没有差距并不意味着朴赞郁的独特风格没有出现在这部《小姐》当中。
关 键 词: 《小姐》 《荆棘之城》 时代背景
一.绪论
2016年6月,朴赞郁导演的第十部电影《小姐》正式的面世。朴赞郁导演在2000年制作了《共同警备区》以来,现已成为代表韩国电影导演中的一人。如今朴赞郁已经导演了《老男孩》(2003),《蝙蝠》(2009),《斯托克(stoker)》(2013)等作品,《小姐》(2016)是继《斯托克》之后的另一部佳作。
电影《小姐》是由英国作家萨拉·沃特斯的悬疑小说《荆棘之城(Fingersmith)》(2002)改篇的电影。原著《荆棘之城》主要讲述了在英国维多利亚时代发生的一场不同于“平常”的爱情、阴谋和背叛,如果读者们第一次读《荆棘之城》,会感觉这仅仅是一部通俗性主题的作品,但其内在却没有这么“简单”。朴赞郁在电影《小姐》中沿用了原著里的基本情节和故事,但却设定了不同的背景、人物和结局,呈现出和原著不同的故事性。当然这样的距离也有可能是因为 “导演的思想和原著作家的想法有区别”才出现的,这种区别我们无法避免,毕竟“一百个读者眼里有一百个哈姆雷特”,这是将原著电影化的过程中,需要经过的必然性选择。但是纵观朴赞郁导演到目前为止导演的作品,可以看出这样的变化并不是简简单单的随着媒体的变化而变化。换句话说,我们纵观朴赞郁导演的电影后,我们就可以看出他的作品不仅仅局限于把小说的内容体现给观众。而是让自己处于和原著作家一样的平台上,使用和原著作者同样的主题,去呈现一个属于朴赞郁的电影。综上所述,朴赞郁导演的每一次改编,都是在重新诠释原著,从中体现属于自己的主题。
二.女同成为可能的时代和严禁的时代
小说《指匠情桃》是以19世纪维多利亚女王统治时期的维多利亚时代为背景的。维多利亚女王1837年登上王位,1901年为止足足统治了英国64年之久。这时的英国被称之为《日不落帝国》,这也是为世人讴歌的鼎盛时期。从某种意义上看,《荆棘之城》的故事发生在英国最辉煌的时代中,但越是光彩夺目之地,也越有深层的阴暗。因产业革命和法国革命这两个巨大的革命的影响,19世纪的英国产生了巨大的贫富差距,这可以说是史无前例的。马克思的《资本论》,恩格斯的《英国劳动者阶级的状态》中都对这样的现象做了具体的揭露。从这一方面看,这时期的劳动者和贫民都生活在最恶劣的环境下。与此同时,使用儿童工的问题也成为了维多利亚时代中阴暗面。当时英国资本家们喜欢聘用救济院里的孤儿们,因为用底薪使唤孤儿们工作,更有甚者利用失去父母的贫民街的小孩们犯罪。《荆棘之城》的主人公苏也是一个孤儿,身为孤儿的苏只能选择和小偷们一起生活。实际上Fingersmith也是19世纪英国暗指小偷的意思,可以说《荆棘之城》还原了维多利亚时代的真实生活。
电影《小姐》是以1930年代日帝强占期为时代背景的。而日帝强占时期完全不同于维多利亚时代,它并没有给当时的朝鲜半岛带来任何经济,产业等方面财富。但想要尽可能的还原《荆棘之城》中的主要人物,日帝强占时期是最好的选择所。例如《荆棘之城》中象征富有的莫德的舅舅,为了钱什么都骗的绅士一样。在日帝强占时期,如果想成为富翁,不亲日或者不卖国是不可能的。《小姐》中秀子的姨父母和伯爵就是这样的人物。
综上所述,小说《荆棘之城》和电影《小姐》虽然使用了维多利亚时代和日帝强占时期等两种不同的时代,但从这两个时代背景中出现的人物却有着很多相似之处。那真的像很多人所说的那样,故事背景的改变仅仅是为了迎合市场吗?
小说《荆棘之城》以维多利亚时代为背景,与前文提到的一样,各个人物的出身及社会身份的设定令人感觉很自然。然而,随着故事的进展,我们可以找到作家选择维多利亚时代的另一个原因。通常我们认为,《荆棘之城》出现了两个反转。其中第二个反转就是苏和莫德的真实的身份,事实上苏和莫德从小时候开始身份就调换了。《荆棘之城》符合悬疑剧的风格,能解决所有事件的关键(KEY)就在于莫德的母亲-萨克斯比夫人。萨克斯比夫人清楚地知道苏和莫德的秘密,同时她也是指使绅士的背后人物。她就是在第二个反转中将苏和莫德的身份进行调换的罪魁祸首。许多读者读完《荆棘之城》的前部分内容,都觉得这个故事无法继续展开了,但是看到萨克斯比夫人坦白真相,又再次大吃一惊。
但是,萨克斯比夫人的这种行为,在当时也许是缩小巨大贫富差距的方法。另外,《荆棘之城》当中莫德正在做的事情也是如此。莫德一边接受舅舅的严酷训练,一边当着他的秘书。虽然说是秘书,其实莫德是在创作和阅读当时严厉禁止的色情小说。
事实上,英国的18世纪被称为“淫秽黄金时代”,当时流行享乐主义的时期。萨德和卡萨诺瓦等文人们追求性的理想国度,创作了大量的淫秽物,这些作品被誉为时代的巨作。但是随着19世纪的到来,工业革命爆发,即使不是出身很好的贵族,也可以积累很多财富,富人阶层开始出现。原本属于贵族专有物的淫秽物,凭借新兴富人的增加和印刷物的发达,如脱缰之马开始蔓延泛滥开来。因此,进入19世纪后,保守的维多利亚女王开始实行严格的限制,要求女性和小孩们不能了解性知识。特别是女性在家庭中只能生育小孩,并由丈夫决定自己的幸福,自己拥有的财产,在婚后就得成为丈夫的所有物。
就这样,英国虽然想要创造出一個无比严肃的社会,但是经历过18世纪“淫秽物的黄金时代”后,19世纪成为了盛行卖淫和淫乱书籍的时代,暗地里进行的淫秽物创作活动也逐渐活跃,从某种方面来看,出现淫秽物并不是一件奇怪的事情。但是,与逐渐增强的淫秽物需求相比,女性却变成了替罪羊。莫德就是这样的替罪羊。觊觎母亲的巨额财产的莫德的舅舅,想要脱离贫困自幼开始策划阴谋的萨克斯比夫人,听从萨克斯比夫人的指使去诱惑莫德的绅士,以及对这些阴谋束手无策的莫德等人物完美的融入了当时的时代面貌。《荆棘之城》以这样的时代面貌为背景,叙述着为了金钱而互相欺骗和被骗的故事,淫秽物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只是以一种次要的因素。在《荆棘之城》的第一个反转中,莫德和绅士为了自己的自由,将苏送进了精神病院。其实绅士提出了比这个更加残酷的方法,但是因为莫德对苏怀着一种莫名的感情,只是要求将她送进精神病院来结束这一切。紧接着发生了第二次反转,之后苏通过自己的能力逃出了精神病院,找到了莫德,虽然想杀死她,但是最后,两人互相表白心意圆满结局。其实在《荆棘之城》中还会出现第三次反转,但和《小姐》无任何关系,所以在此不提及。 那么,我们再来看看电影《小姐》。电影《小姐》以日本侵占期作为时代背景,人物设定与《荆棘之城》类似。然而,即使通过类似的人物设定取得了成功,但是另外一个重要的因素,也就是淫秽物黄金时期的淫乱小说创作和阅读却无法设定。朝鲜自古以来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对女性的束缚一直延续至今,性开放是不可能的事情,而且淫秽物即使放在现代,也会引起很大的冲击。但是面对这样的问题,朴赞郁导演采取的解决方案就是改变推进故事情节发展的要素。
电影《小姐》分成三部分来展开叙述。在第1部分当中,扮演原著中绅士一角的伯爵找到了淑熙,说出了自己的计划。因金钱的诱惑,他找到了淑熙,同样因为金钱的诱惑,淑熙决定接近秀子小姐。当疯狂谋划着与秀子小姐结婚来继承财产的上月教明(秀子的姨父)出现时,电影《小姐》的第1部分给人一种与原著完全一致的错觉。然而,随着电影《小姐》的第二部徐徐展开,朴赞郁导演的意图开始逐渐显露。最初显露这种意图的地方是原著中不存在的人物角色-姨母。秀子小姐的姨母受到上月教明的折磨,最终甚至选择了自杀。在姨母自杀之前,上月教明已经开始让秀子小姐练习读书了,如果读的不好的话,就会把姨母所读的东西给她看。姨母自杀后,上月教明将秀子小姐带到了那个充满淫秽之物的地下室,并将自己对姨母的所作所为都告诉了年幼的秀子小姐。他以此来暗示秀子小姐,姨母所经历的这些生活,就是她以后的人生。之后,上月教明出门的时候也会警告秀子“如果你想逃,就想想在地下室里的事情”。
正如上文所述,如果说在小说《荆棘之城》里是金钱欲望推动了故事发展的话,那么电影《小姐》则是通过表现对女性的束缚来推进故事发展的。然而在日本侵占期的时代背景下,对于深受家父长制思想荼毒的朝鲜人民而言,这样的压迫也许是非常自然的现象。家父长制下的女性和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女性一样,都是的悲剧性的存在,女性结婚后,幸福主要由丈夫掌控。再回到电影《小姐》上,从第二部开始改变原著,到了第三部,秀子和淑熙已经不再是原著中所描述的形象了。电影《小姐》删除了原著的第三次反转,想要表现的不再是为了金钱而相互的欺骗的故事情节,而是演变成了女性们为了自己的自由而欺骗男性的故事。在这样的情节布局上,女同的因素则不同于小说《荆棘之城》,起到了贯穿整个故事的作用。在电影《小姐》里,伯爵从开始就对秀子和淑熙都说了谎。他对秀子说,欺骗一个叫淑熙的女人,将她送进精神病院,然后你就有自由了。然而,他又对淑熙说将秀子送进精神病院,我们分她的财产。其实伯爵是想欺骗这两个女人,独占这份财产。而最终淑熙和秀子之间产生的爱情破坏伯爵的阴谋。她们确认了对彼此的心意后,坦白了所有的事情。原著里莫德为了自己的自由做出决定的第一次反转,而在这部电影里则是从秀子和淑熙互相达成协议,计划去欺骗伯爵而开始的。就这样,电影《小姐》中的女性同性恋在第三部中就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三.结语
电影《小姐》改编自莎拉沃特斯的原著《荆棘之城》。改编是对原著进行重新吸收、分析、批评的一种再创作活动。这过程中,根据扮演者的作品观、世界观、风格、倾向等刻画和呈现不同于原著的面貌。
电影《小姐》对原著的借用和变用是通过复杂的形式来呈现的。所以《小姐》通过大量的改变,走出了和小说《荆棘之城》不同的道路。尤其是电影的背景,男性人物的性格,以及电影结局上更加突出地显示了不同的风格。
其中最大的变化,是两个作品中想要表达的中心思想不同。如果说小说《荆棘之城》刻画的是莫德和苏这两个人物在时代和命運的牢笼中敢于承担悲剧的形象,那么电影《小姐》则是对坚强地度过压迫时代的女性的赞歌。
电影《小姐》是朴赞郁导演以独特的想法进行再创作的作品。它和原著不同,从其他更多的不同角度进行了探究,是一部很有趣的作品。
参考文献
[1]李振华.《女同性恋对话和袒露的文学性形象化》.首尔大学研究院,2016
[2]赵慧静.以电影《小姐》的刻画-和原作小说《Fingersmith》叙事性故事为中心.中央大学艺术研究院,2017
[3] 吴承雅.萨拉·沃特斯的《Fingersmith》和莱欧维多利亚想象力.韩国现代灵异小说学
关 键 词: 《小姐》 《荆棘之城》 时代背景
一.绪论
2016年6月,朴赞郁导演的第十部电影《小姐》正式的面世。朴赞郁导演在2000年制作了《共同警备区》以来,现已成为代表韩国电影导演中的一人。如今朴赞郁已经导演了《老男孩》(2003),《蝙蝠》(2009),《斯托克(stoker)》(2013)等作品,《小姐》(2016)是继《斯托克》之后的另一部佳作。
电影《小姐》是由英国作家萨拉·沃特斯的悬疑小说《荆棘之城(Fingersmith)》(2002)改篇的电影。原著《荆棘之城》主要讲述了在英国维多利亚时代发生的一场不同于“平常”的爱情、阴谋和背叛,如果读者们第一次读《荆棘之城》,会感觉这仅仅是一部通俗性主题的作品,但其内在却没有这么“简单”。朴赞郁在电影《小姐》中沿用了原著里的基本情节和故事,但却设定了不同的背景、人物和结局,呈现出和原著不同的故事性。当然这样的距离也有可能是因为 “导演的思想和原著作家的想法有区别”才出现的,这种区别我们无法避免,毕竟“一百个读者眼里有一百个哈姆雷特”,这是将原著电影化的过程中,需要经过的必然性选择。但是纵观朴赞郁导演到目前为止导演的作品,可以看出这样的变化并不是简简单单的随着媒体的变化而变化。换句话说,我们纵观朴赞郁导演的电影后,我们就可以看出他的作品不仅仅局限于把小说的内容体现给观众。而是让自己处于和原著作家一样的平台上,使用和原著作者同样的主题,去呈现一个属于朴赞郁的电影。综上所述,朴赞郁导演的每一次改编,都是在重新诠释原著,从中体现属于自己的主题。
二.女同成为可能的时代和严禁的时代
小说《指匠情桃》是以19世纪维多利亚女王统治时期的维多利亚时代为背景的。维多利亚女王1837年登上王位,1901年为止足足统治了英国64年之久。这时的英国被称之为《日不落帝国》,这也是为世人讴歌的鼎盛时期。从某种意义上看,《荆棘之城》的故事发生在英国最辉煌的时代中,但越是光彩夺目之地,也越有深层的阴暗。因产业革命和法国革命这两个巨大的革命的影响,19世纪的英国产生了巨大的贫富差距,这可以说是史无前例的。马克思的《资本论》,恩格斯的《英国劳动者阶级的状态》中都对这样的现象做了具体的揭露。从这一方面看,这时期的劳动者和贫民都生活在最恶劣的环境下。与此同时,使用儿童工的问题也成为了维多利亚时代中阴暗面。当时英国资本家们喜欢聘用救济院里的孤儿们,因为用底薪使唤孤儿们工作,更有甚者利用失去父母的贫民街的小孩们犯罪。《荆棘之城》的主人公苏也是一个孤儿,身为孤儿的苏只能选择和小偷们一起生活。实际上Fingersmith也是19世纪英国暗指小偷的意思,可以说《荆棘之城》还原了维多利亚时代的真实生活。
电影《小姐》是以1930年代日帝强占期为时代背景的。而日帝强占时期完全不同于维多利亚时代,它并没有给当时的朝鲜半岛带来任何经济,产业等方面财富。但想要尽可能的还原《荆棘之城》中的主要人物,日帝强占时期是最好的选择所。例如《荆棘之城》中象征富有的莫德的舅舅,为了钱什么都骗的绅士一样。在日帝强占时期,如果想成为富翁,不亲日或者不卖国是不可能的。《小姐》中秀子的姨父母和伯爵就是这样的人物。
综上所述,小说《荆棘之城》和电影《小姐》虽然使用了维多利亚时代和日帝强占时期等两种不同的时代,但从这两个时代背景中出现的人物却有着很多相似之处。那真的像很多人所说的那样,故事背景的改变仅仅是为了迎合市场吗?
小说《荆棘之城》以维多利亚时代为背景,与前文提到的一样,各个人物的出身及社会身份的设定令人感觉很自然。然而,随着故事的进展,我们可以找到作家选择维多利亚时代的另一个原因。通常我们认为,《荆棘之城》出现了两个反转。其中第二个反转就是苏和莫德的真实的身份,事实上苏和莫德从小时候开始身份就调换了。《荆棘之城》符合悬疑剧的风格,能解决所有事件的关键(KEY)就在于莫德的母亲-萨克斯比夫人。萨克斯比夫人清楚地知道苏和莫德的秘密,同时她也是指使绅士的背后人物。她就是在第二个反转中将苏和莫德的身份进行调换的罪魁祸首。许多读者读完《荆棘之城》的前部分内容,都觉得这个故事无法继续展开了,但是看到萨克斯比夫人坦白真相,又再次大吃一惊。
但是,萨克斯比夫人的这种行为,在当时也许是缩小巨大贫富差距的方法。另外,《荆棘之城》当中莫德正在做的事情也是如此。莫德一边接受舅舅的严酷训练,一边当着他的秘书。虽然说是秘书,其实莫德是在创作和阅读当时严厉禁止的色情小说。
事实上,英国的18世纪被称为“淫秽黄金时代”,当时流行享乐主义的时期。萨德和卡萨诺瓦等文人们追求性的理想国度,创作了大量的淫秽物,这些作品被誉为时代的巨作。但是随着19世纪的到来,工业革命爆发,即使不是出身很好的贵族,也可以积累很多财富,富人阶层开始出现。原本属于贵族专有物的淫秽物,凭借新兴富人的增加和印刷物的发达,如脱缰之马开始蔓延泛滥开来。因此,进入19世纪后,保守的维多利亚女王开始实行严格的限制,要求女性和小孩们不能了解性知识。特别是女性在家庭中只能生育小孩,并由丈夫决定自己的幸福,自己拥有的财产,在婚后就得成为丈夫的所有物。
就这样,英国虽然想要创造出一個无比严肃的社会,但是经历过18世纪“淫秽物的黄金时代”后,19世纪成为了盛行卖淫和淫乱书籍的时代,暗地里进行的淫秽物创作活动也逐渐活跃,从某种方面来看,出现淫秽物并不是一件奇怪的事情。但是,与逐渐增强的淫秽物需求相比,女性却变成了替罪羊。莫德就是这样的替罪羊。觊觎母亲的巨额财产的莫德的舅舅,想要脱离贫困自幼开始策划阴谋的萨克斯比夫人,听从萨克斯比夫人的指使去诱惑莫德的绅士,以及对这些阴谋束手无策的莫德等人物完美的融入了当时的时代面貌。《荆棘之城》以这样的时代面貌为背景,叙述着为了金钱而互相欺骗和被骗的故事,淫秽物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只是以一种次要的因素。在《荆棘之城》的第一个反转中,莫德和绅士为了自己的自由,将苏送进了精神病院。其实绅士提出了比这个更加残酷的方法,但是因为莫德对苏怀着一种莫名的感情,只是要求将她送进精神病院来结束这一切。紧接着发生了第二次反转,之后苏通过自己的能力逃出了精神病院,找到了莫德,虽然想杀死她,但是最后,两人互相表白心意圆满结局。其实在《荆棘之城》中还会出现第三次反转,但和《小姐》无任何关系,所以在此不提及。 那么,我们再来看看电影《小姐》。电影《小姐》以日本侵占期作为时代背景,人物设定与《荆棘之城》类似。然而,即使通过类似的人物设定取得了成功,但是另外一个重要的因素,也就是淫秽物黄金时期的淫乱小说创作和阅读却无法设定。朝鲜自古以来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对女性的束缚一直延续至今,性开放是不可能的事情,而且淫秽物即使放在现代,也会引起很大的冲击。但是面对这样的问题,朴赞郁导演采取的解决方案就是改变推进故事情节发展的要素。
电影《小姐》分成三部分来展开叙述。在第1部分当中,扮演原著中绅士一角的伯爵找到了淑熙,说出了自己的计划。因金钱的诱惑,他找到了淑熙,同样因为金钱的诱惑,淑熙决定接近秀子小姐。当疯狂谋划着与秀子小姐结婚来继承财产的上月教明(秀子的姨父)出现时,电影《小姐》的第1部分给人一种与原著完全一致的错觉。然而,随着电影《小姐》的第二部徐徐展开,朴赞郁导演的意图开始逐渐显露。最初显露这种意图的地方是原著中不存在的人物角色-姨母。秀子小姐的姨母受到上月教明的折磨,最终甚至选择了自杀。在姨母自杀之前,上月教明已经开始让秀子小姐练习读书了,如果读的不好的话,就会把姨母所读的东西给她看。姨母自杀后,上月教明将秀子小姐带到了那个充满淫秽之物的地下室,并将自己对姨母的所作所为都告诉了年幼的秀子小姐。他以此来暗示秀子小姐,姨母所经历的这些生活,就是她以后的人生。之后,上月教明出门的时候也会警告秀子“如果你想逃,就想想在地下室里的事情”。
正如上文所述,如果说在小说《荆棘之城》里是金钱欲望推动了故事发展的话,那么电影《小姐》则是通过表现对女性的束缚来推进故事发展的。然而在日本侵占期的时代背景下,对于深受家父长制思想荼毒的朝鲜人民而言,这样的压迫也许是非常自然的现象。家父长制下的女性和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女性一样,都是的悲剧性的存在,女性结婚后,幸福主要由丈夫掌控。再回到电影《小姐》上,从第二部开始改变原著,到了第三部,秀子和淑熙已经不再是原著中所描述的形象了。电影《小姐》删除了原著的第三次反转,想要表现的不再是为了金钱而相互的欺骗的故事情节,而是演变成了女性们为了自己的自由而欺骗男性的故事。在这样的情节布局上,女同的因素则不同于小说《荆棘之城》,起到了贯穿整个故事的作用。在电影《小姐》里,伯爵从开始就对秀子和淑熙都说了谎。他对秀子说,欺骗一个叫淑熙的女人,将她送进精神病院,然后你就有自由了。然而,他又对淑熙说将秀子送进精神病院,我们分她的财产。其实伯爵是想欺骗这两个女人,独占这份财产。而最终淑熙和秀子之间产生的爱情破坏伯爵的阴谋。她们确认了对彼此的心意后,坦白了所有的事情。原著里莫德为了自己的自由做出决定的第一次反转,而在这部电影里则是从秀子和淑熙互相达成协议,计划去欺骗伯爵而开始的。就这样,电影《小姐》中的女性同性恋在第三部中就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三.结语
电影《小姐》改编自莎拉沃特斯的原著《荆棘之城》。改编是对原著进行重新吸收、分析、批评的一种再创作活动。这过程中,根据扮演者的作品观、世界观、风格、倾向等刻画和呈现不同于原著的面貌。
电影《小姐》对原著的借用和变用是通过复杂的形式来呈现的。所以《小姐》通过大量的改变,走出了和小说《荆棘之城》不同的道路。尤其是电影的背景,男性人物的性格,以及电影结局上更加突出地显示了不同的风格。
其中最大的变化,是两个作品中想要表达的中心思想不同。如果说小说《荆棘之城》刻画的是莫德和苏这两个人物在时代和命運的牢笼中敢于承担悲剧的形象,那么电影《小姐》则是对坚强地度过压迫时代的女性的赞歌。
电影《小姐》是朴赞郁导演以独特的想法进行再创作的作品。它和原著不同,从其他更多的不同角度进行了探究,是一部很有趣的作品。
参考文献
[1]李振华.《女同性恋对话和袒露的文学性形象化》.首尔大学研究院,2016
[2]赵慧静.以电影《小姐》的刻画-和原作小说《Fingersmith》叙事性故事为中心.中央大学艺术研究院,2017
[3] 吴承雅.萨拉·沃特斯的《Fingersmith》和莱欧维多利亚想象力.韩国现代灵异小说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