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我国很多内陆城市的中学英语教学未开设听说课,因而听说能力相对薄弱,这也造成了他们读写能力提高的某些障碍。而随着我国同国际交往日益频繁, 英语教学改革确定了“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特别是听说能力” 的教学目标。本文着重探讨大学生听说能力培养与大学英语教学的密切关系,以及如何培养学生英语听说能力。
【关键词】 大学英语教学; 听说能力
一、引言
2007年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规定: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特别是听说能力, 使他们在今后学习、 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 提高综合文化素养, 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张尧学 ( 2008 )多次强调这轮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目的“就是以提高大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为主, 以此带动其他能力的提高,解决长期被社会批评的‘聋子英语’、‘哑巴英语’问题”。他认为英语的听说读写译五种能力, 在大学里全部学得很精是不可能的, 而其中最重要的是听力能力。
二、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听说能力的现状以及问题
国内大多数高校的英语教学,习惯以四级考试作为检测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尺度,极大地制约了教师课堂教学的自由发挥。自从2007年四级考试改革以来,听力部分的分值提高,从原来的20分增加到35分。许多高校在大学公共英语的课时安排上,抽出了1/4到1/3的时间上听力课,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听力训练,使一部分学生的听力水平有所进步,但是听力授课方法较为单调,学生缺乏主动性。听力课一般是由老师播放录音,学生听完后回答问题,或进行答案选择,然后对答案。更有甚者,四级考什么题型,上课就听什么。这样,教师的教学思想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比较单一,大大限制了对学生能力的全面培养。从而严重地制约了大学英语的课堂教学和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热情。而口语并不在四级考试的考核范围之内,在有限的课堂时间之内,就更加无法得到应有的重视了。
此外,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笔者发现,来自于不同地区的大学生,在听说能力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据有些学生说,由于高考中没有英语听力考试,他们在中学阶段的英语课上,教师的讲解几乎完全用汉语进行,重点都放在了读写训练上,而学生很少有听说英语的机会。在听说技能方面的欠缺,造成了以下问题:①单词方面:发音不正确,不知道如何使用音节记忆单词拼写,不知道通过记忆例句来了解单词的用法,听写时常常分不清老师说的是哪个词。②句子方面:可以读出课本上的句子,但是一旦要求他们把原句稍作改变,就感到非常困难,哪怕只是改一个单词。更谈不上整句地与人交流了。③篇章方面:缺乏语感与对于外国文化的感受,篇章稍微长一点,学生就读不下去了,写作方面更是受到中式思维模式的影响,常常满篇的中式英语。考试时的阅读理解,通常是通过找相似句的方式进行,而并非真正读懂了文章
学生听说水平的差异,也同时造成了大学英语课堂的困扰。课堂教学到底应该以何种语言展开?英语?汉语?比重如何把握?在学生尚未具备基本的听说交际能力的基础上,如何谈得上“切实提高大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和直接使用英语从事科研的能力”
三、大学生英语听说能力培养策略
鉴于学生听说能力对于其英语综合能力的影响,也为了切实提高大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全面提高大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势在必行。笔者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讨论教师应采取的教学策略。
(一)转变教学模式
语言教学中最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运用语言的技能,而不仅是有关的知识。传统的课堂模式通常都是教师居主宰地位,为了完成教学进度,学完某一篇课文的单词语法等采取了填鸭式的教学,认为讲得越多越好,而其实学生的语言能力并没有因此得到多大提高。因为语言的学习最重要是靠一种潜移默化的内在因素,或者说是反复的训练及强化。因此教师应将课堂主动性下放,把时间充分地留给学生去应用英语语言。教师要在培养学生读写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做到:课堂尽量使用英语教学,经常请学生回答问题,做到听力与口语相结合,阅读教学不离口语表达。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学生的语言实际应用能力培养上,而词汇,包括一些小的语法点可以交由学生讲解,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教学过程中多让学生了解一些英语国家的文化和背景,减轻学生在口语练习中的焦虑感和心理障碍,不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真正提高学生的听说的能力。
(二)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
英语教学要想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必须要营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在国内的教学环境中, 建议学生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①把英语录音(课本、故事、歌曲、新闻、电影剪辑、谈话节目等)下载到随身的手机、mp3里,坚持每天灌耳一小时以上。②对于喜欢的美国大片或美剧等,在网络上寻找全英文或至少是中英文字幕的片源,反复观赏,模仿发音。当然,更可以听一些在网易课程或者TED演讲,不仅灌耳,更兼了解了前沿学科知识。③把自己新学到的英文表达用于实践中,与同学和老师进行交流。这样也会同时加深对新学到的语言知识的印象。
(三)课外英语实践活动
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得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主要途径,而课外的语言实践活动是外语教学中一项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对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大有帮助。 这样的活动形式有许多,例如,进行专题讲座,组织英语竞赛,开办英语角,英语广播、英语主题会或课外学习小组等等。在语言实践活动中发现,每当学生明确了自己在活动中的具体角色和具体任务后,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就大大增强。在参加活动的同时,他们不仅加强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也使基础知识转化为语言技能,从而准确、流畅地用英语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作者简介:李芃,(1974-),女,汉族,陕西潼关人,现为西安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
参考文献:
[1]蔡基刚. 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目标设定研究——再论听说与读写的关系[J].外语界2011, (1):21-29.
[2]张尧学. 再接再厉, 全面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水平[J]. 中国高等教育, 2008, (17):17-22.
【关键词】 大学英语教学; 听说能力
一、引言
2007年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规定: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特别是听说能力, 使他们在今后学习、 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 提高综合文化素养, 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张尧学 ( 2008 )多次强调这轮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目的“就是以提高大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为主, 以此带动其他能力的提高,解决长期被社会批评的‘聋子英语’、‘哑巴英语’问题”。他认为英语的听说读写译五种能力, 在大学里全部学得很精是不可能的, 而其中最重要的是听力能力。
二、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听说能力的现状以及问题
国内大多数高校的英语教学,习惯以四级考试作为检测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尺度,极大地制约了教师课堂教学的自由发挥。自从2007年四级考试改革以来,听力部分的分值提高,从原来的20分增加到35分。许多高校在大学公共英语的课时安排上,抽出了1/4到1/3的时间上听力课,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听力训练,使一部分学生的听力水平有所进步,但是听力授课方法较为单调,学生缺乏主动性。听力课一般是由老师播放录音,学生听完后回答问题,或进行答案选择,然后对答案。更有甚者,四级考什么题型,上课就听什么。这样,教师的教学思想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比较单一,大大限制了对学生能力的全面培养。从而严重地制约了大学英语的课堂教学和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热情。而口语并不在四级考试的考核范围之内,在有限的课堂时间之内,就更加无法得到应有的重视了。
此外,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笔者发现,来自于不同地区的大学生,在听说能力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据有些学生说,由于高考中没有英语听力考试,他们在中学阶段的英语课上,教师的讲解几乎完全用汉语进行,重点都放在了读写训练上,而学生很少有听说英语的机会。在听说技能方面的欠缺,造成了以下问题:①单词方面:发音不正确,不知道如何使用音节记忆单词拼写,不知道通过记忆例句来了解单词的用法,听写时常常分不清老师说的是哪个词。②句子方面:可以读出课本上的句子,但是一旦要求他们把原句稍作改变,就感到非常困难,哪怕只是改一个单词。更谈不上整句地与人交流了。③篇章方面:缺乏语感与对于外国文化的感受,篇章稍微长一点,学生就读不下去了,写作方面更是受到中式思维模式的影响,常常满篇的中式英语。考试时的阅读理解,通常是通过找相似句的方式进行,而并非真正读懂了文章
学生听说水平的差异,也同时造成了大学英语课堂的困扰。课堂教学到底应该以何种语言展开?英语?汉语?比重如何把握?在学生尚未具备基本的听说交际能力的基础上,如何谈得上“切实提高大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和直接使用英语从事科研的能力”
三、大学生英语听说能力培养策略
鉴于学生听说能力对于其英语综合能力的影响,也为了切实提高大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全面提高大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势在必行。笔者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讨论教师应采取的教学策略。
(一)转变教学模式
语言教学中最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运用语言的技能,而不仅是有关的知识。传统的课堂模式通常都是教师居主宰地位,为了完成教学进度,学完某一篇课文的单词语法等采取了填鸭式的教学,认为讲得越多越好,而其实学生的语言能力并没有因此得到多大提高。因为语言的学习最重要是靠一种潜移默化的内在因素,或者说是反复的训练及强化。因此教师应将课堂主动性下放,把时间充分地留给学生去应用英语语言。教师要在培养学生读写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做到:课堂尽量使用英语教学,经常请学生回答问题,做到听力与口语相结合,阅读教学不离口语表达。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学生的语言实际应用能力培养上,而词汇,包括一些小的语法点可以交由学生讲解,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教学过程中多让学生了解一些英语国家的文化和背景,减轻学生在口语练习中的焦虑感和心理障碍,不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真正提高学生的听说的能力。
(二)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
英语教学要想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必须要营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在国内的教学环境中, 建议学生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①把英语录音(课本、故事、歌曲、新闻、电影剪辑、谈话节目等)下载到随身的手机、mp3里,坚持每天灌耳一小时以上。②对于喜欢的美国大片或美剧等,在网络上寻找全英文或至少是中英文字幕的片源,反复观赏,模仿发音。当然,更可以听一些在网易课程或者TED演讲,不仅灌耳,更兼了解了前沿学科知识。③把自己新学到的英文表达用于实践中,与同学和老师进行交流。这样也会同时加深对新学到的语言知识的印象。
(三)课外英语实践活动
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得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主要途径,而课外的语言实践活动是外语教学中一项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对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大有帮助。 这样的活动形式有许多,例如,进行专题讲座,组织英语竞赛,开办英语角,英语广播、英语主题会或课外学习小组等等。在语言实践活动中发现,每当学生明确了自己在活动中的具体角色和具体任务后,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就大大增强。在参加活动的同时,他们不仅加强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也使基础知识转化为语言技能,从而准确、流畅地用英语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作者简介:李芃,(1974-),女,汉族,陕西潼关人,现为西安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
参考文献:
[1]蔡基刚. 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目标设定研究——再论听说与读写的关系[J].外语界2011, (1):21-29.
[2]张尧学. 再接再厉, 全面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水平[J]. 中国高等教育, 2008, (17):1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