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慢些再慢些

来源 :江河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no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就是五月了,春暖花开不冷不热,人走在五月里觉得又热闹又舒服。五月是一年中最好的一个时节。
  下午的时候,我去看望母亲,她和父亲都不在屋子里。我转到屋后,果然看见两个人正在菜园子里忙活着。
  我清晨醒来的时候,天气阴着,仿佛这一天太阳都不打算露头了。下午,我去他们那里的路上,整个天空依然是一片淡灰色。然而下了车,天却放得大晴。
  母亲弯着腰在栽西红柿秧子,苍老的身体已经不再像从前那样麻利,每一步都走得慢,手脚都是老人的模样。小小的菜园子被分成了很多格,有的格子里已经长出了一丛毛茸茸的绿色,有的格子里却还是一无所动。北方的春天来得慢啊!五月的时候,植物们才刚刚苏醒,五月又最忙碌,一旦苏醒,就要抓紧时间生长。
  母亲正在忙碌的那块地,已经挖好了一个又一个的小坑。她把在屋子里培育好的西红柿秧一棵一棵地拿出来种在里面,用松土埋住根。母亲不能像从前那样蹲在地头,而是要大弯着背,几乎是向坑里抛着秧苗。但越是这样,她还要亲力亲为,只肯让父亲打下手。这对她既是乐趣,也是出于对父亲的不信任,半辈子都是这样过来了。
  母亲和旁边另一户也在种地的老两口有一句没一句地说着话,都以为今天阴天不会出太阳,想着把苗栽上,却不想又出了太阳。栽就栽吧,只能一会儿找东西遮住。
  十多棵秧苗种好了,母亲吩咐父亲给她盛水。窗台下面全是大大小小的盆盆罐罐,盛放着她攒的雨水、废水、发酵水。母亲把苗一棵棵浇好,水浇上去立刻渗透到地底下,只在周围洇出一个黑黑的水圈。城市里的小菜园,就是缩小版的故乡,从故乡出来的人们,终生都带着湿漉漉的泥土印记。
  这些年,母亲一直喜欢种菜。有地的时候自然是好的,没地的时候,在阳台的花盆里也要种。我总是奇怪母亲的菜为什么长得那么茂盛,而我在尝试了许多年后,依然种不出像样的东西来。
  每年的春天,我都满怀希望地播下各种各样的种子,总以为浇浇水就能得到一片丰收的果实,却没想,年年都像是做买卖赔本的生意人,总是被无情的现实击倒。后来,我也慢慢地学了些知识,懂得了施肥间苗掐尖等专业知识,一年倒是比一年的景象好了些,但比起母亲来,还是差得远。
  一年一年地尝试下来,日子就一年一年地给人添着寿命。
  母亲这两年的身体是一年不如一年了。人的生老病死是一个无法抗拒的过程,不要说是她,就连我自己也是这样。当我的发顶上长出第一根白发的时候,我也是吓了一跳,及至后来成为习惯,知道白发是拔也拔不尽的,就知道老下去的命运是再没办法阻挡的了。慢慢地,我终于接受了自己成为一个中年妇女的事实。自己已然是中年,而母亲自然就是老年了。仿佛一切都是慢慢发生的,但日子总像是一跳一跳地就到了某一个阶段,仿佛日子原本是停留在自己的少年时光,不知怎么就变成了中年人。
  我感觉自己仿佛仍住在那高高大大的平房里,在大院子总也玩不够,日头高高地照在后背上,小蚂蚁安安静静地搬东西,一蹲就是半天,全不害怕童年悄悄流走。小的时候,我总觉得日子太漫长,总也盼不到长大,可是现在你看,我们再也摸不到童年的自己了。
  母亲种植的菜园子真好啊!红彤彤的西红柿挂在枝头,青绿绿的黄瓜顶花戴刺,紫盈盈的茄子也不怕掉下来,黄澄澄的大南瓜看起来那么憨厚。我仿佛在菜园子的梦里长大一般,心里结出了一个田园梦的果实。可是我现在只能在阳台上复制过去的生活,复制得不像,不仅是缩小版,还少了儿时的味道。
  母亲的白发出现的时光已经是很多年前的事了。她曾有一条乌黑油亮的大辫子,一直垂到腰间。小时候,我也有这样一条大辫子。某个夜晚,她突然发现自己有了第一根白发。很多年后,我也是突然发现了自己的第一根白发。人发现自己都是突然变老的。
  母亲仍然是像年轻的时候,独自地挖坑、插秧、栽苗,不肯让父亲插手,她嫌父亲做事情笨手笨脚。父亲很小的时候就离家参军去了,没有干农活的经验。结婚后,他第一次幫母亲种地,非要把所有的肥料都洒进地里,害得母亲种的已经长了半人高的西红柿苗被烧了个干净。从那以后,母亲在这件事情上绝不允许父亲代劳一点儿。后来这件事被一次次地提起,以示父亲在这件事上的无能。直到今天已经七十多岁的人了,仍然坚持着这个看法。一恍惚间竟然是七十多岁的老人了,以前我每每在杂志上看到别人写自己家的父母老去,总觉得离自己的日子还远。可是有一天,我看到母亲的嘴里缺了一颗牙,父亲的脸庞越发地瘦削起来,才突然意识到,父母是真的老了。
  是真的老了。今年奶奶去世,老人家很长寿,九十岁。过去的人家孩子多,父亲是老大。父亲虽然是小小年纪就离家,后来远在他乡,却是最惦记奶奶。每年都要回去看望几次,长住一段时间。父亲办完奶奶的后事回来的时候,对我说:“从此我就没有家没有妈,回不去了。以后我回去看谁呢?”一个七十岁的老人落着泪。
  这样的情形,从前在别人的文章里读过,今天却活生生地发生在我的日子里。原来所有的人对自己的母亲都是抱有这样的心情,天人永隔、生死永别,这是人老去后突然意识到的一种再也回不去的悲凉。这和我们曾经想过的所谓青春的消逝、童年的远离是完全不同的一种感受。
  少年人反而不畏死,因为牵挂的事情少。人到了中年终于开始留恋生命,牵挂着和自己有关联的亲人们,由牵挂孩子而更能体悟父母之心。人活得越久,积累的情感越多,也就越舍不得离别。生命本身固然琐碎,有时甚至只觉得拖累,可正是这些碎屑般的日子,牵挂着我们的心。
  今年父亲的身体尚好,还时常能四处远走,而母亲的腿脚已经不再那么利索,只能在家门口附近走走了。春天来了,她又可以时常在菜园子里忙碌,这也可以让她多晒晒太阳。
  每次去探望父母,我都忍不住会想到人们常说的:“我们能看到父母的时间是越来越少了。”这样的想法固然有些悲凉与悲观,可是人到中年就不由自主地会把生死这样的事情挂在心头,看多了身边人与事的告别,知道生死是平常事,知道这世间谁也逃不过这条路的选择。看得开,却看不淡,人在中年,活的圈子越来越小,活的事情却越来越重要。   母亲的菜园子里有一棵香椿树,树比一个人略高些。父亲说:“再给你摘一把。”我说:“幸好树长得不够高,不然的话够也够不到,又不像过去家家都有梯子。”韭菜、葱和香椿,是春天里长得比较早的,我已经吃过几次了。母亲种的小葱和韭菜,要说味道比外面的更好,我倒真吃不出来,只不过每次想着母亲种出来的比外头更安全更卫生,就觉得好吃。
  母亲的菜园子面积不小。她住在一楼,两间卧室那么宽的阳台下是她的地盘。她围起篱笆,年年在里面种菜,每年种的菜足够自给自足,还够给我们姐弟三人分些。秋天,大南瓜爬在阳台护窗上,个个足有七八斤。她种的是巨型南瓜,这家一块那家一块分出去,做母亲的心里永远惦记着孩子,大家都还像是儿时一样享受着母亲的荫蔽。
  为了这块菜园子,母亲依然保持了一些过去的生活习惯,没完没了地捡树枝回来搭架子,捡盆盆罐罐储水,窗台下乱七八糟的全是东西。
  多年前我们家的旧房子拆迁,母亲幸亏提前两年买下了如今一楼的房子。在这件事情上,又一次证明了母亲的先见之明和父亲的错误判断。母亲又说:“幸亏我没听你爸的。买得既合适,又可以养老,多好。”有时候不得不承认,母亲总是有一些先见之明的。女人的直觉总是更有用。
  母亲在菜园子里忙碌着,带着对收获的期盼种下一棵棵秧苗。虽然身影是那么的苍老,可是老去是每一个人都必须面对的。幸好她有一个喜欢种菜的爱好,即使冬天,阳台上也摆满了大大小小的花盆。就是这点事情使她和父亲每天都忙忙碌碌的。
  人们常说人的一生要有一点爱好,其实这爱好不止是为了年轻和家庭,有时也是为我们自己的老年在做准备。
  母亲的秧苗都栽好了,父亲搬来一个架子盖在上面挡烈日。这事,母亲不能不交给父亲去做,她手脚没有父亲那么有力了。我们小时候,父母总是磕磕绊绊的,母亲发了脾气,父亲就自我解嘲:锛锛凿凿,过得牢靠。
  小时候,一到周末或者假期的时候,父母总是上午洗衣服和床单,一个洗着,一个帮着拧水,大床单就是两个人一起拧水,父亲去晾衣服和倒脏水,两个人配合得特别默契,我们也跑来跑去地帮些小忙。中间还要烧热水和做饭,屋子里总是热气腾腾的。中午休息一会儿,下午爸爸妈妈骑上自行车带我们去上街。那时家离市中心远,我们上一次街特别开心,有时去公园,有时去百货大楼,到处都是人。回来的时候是大上坡,我们就跟着车跑,有时在后面推著爸爸妈妈的自行车好让他们轻松一点。那时的父母多年轻啊,好像从来不知道累。
  过年的时候,妈妈让爸爸杀鸡,爸爸手起刀没落,鸡带着被砍了一半的头在院子里跑,最后被拿进来用热水烫。爸爸每年杀鸡都要念:“鸡呀鸡呀别怨我,都是孩子他妈让我杀的你。”
  想起那些日子,都还在昨天。怎么说没就没有了呢?
  五月在日历上已经奔向了夏天的方向,但在北方,植物们却是刚刚被温暖的阳光齐齐唤醒,大地刚刚做好生生不息的准备。像这样的五月,我已经走过了四十年,和自己的母亲在一起走过二十多个五月,后来的五月是和自己的爱人与孩子一起度过。我们的一生,就是这样和自己最亲最爱的人交替重叠着。每个人从各自的来路上走过,然后在某段路上相遇相携手,这都是一种造化。
  我们看望父母,其实也没有别的事情,无非就是与父母说几句家常话,看着他们和我们在彼此的眼中一天一天地老下去,却无力挽住时光的脚步。
  这就是生活。
  五月是最美的,五月的花都开着,五月的草开始茂盛,五月的树绿得让人心醉。人们把母亲节定在五月,许是因为五月让生命欣欣向荣。
  我们总是盼着春去春又回,可是,我们又多么希望时光慢些再慢些。
其他文献
一  落日的余晖,显得那么的珍贵。  河水泛濫,汩汩地涌出河床。那么清澈的水,白白地浪费了。我真真喜欢开河的样子,它充盈,果敢,一路向东。  时间不多了,它一定会把我留在黑夜。  天堂,越走越远。长翅的飞鸟,拖着悠长的尾巴。你会听到一两声回鸣,在声箫孤寂的晚风里,它是那么的慰藉与宽容。  一时间,我忘记黑暗的逼近,一路挥霍着意犹未尽的欢娱。  远方的灯火,亮了,像一串闪耀的珍珠。那并不密集的珠宝,
期刊
会哭泣的槐花  落日里,村口的那株古槐  总会飘起白色的槐花  瞎眼的奶奶说,那里曾住着一个漂亮的女鬼  槐花,是她的眼泪  那夜,柱子在槐树下吟起  一首唐詩,翠花低着头  槐花,在宋词中哭泣……  第二天清早,村民们在码头上看见了  仍在流泪的槐花。柱子和翠花  去了远方  至今,那个远方的梦中,一直飘着  这些会哭泣的槐花  他听见水一样的呼唤  他习惯把敲门的声音比做音乐  尤其在黑夜  
期刊
雨一直在下  每次来秋浦渔村采风,天都下着雨。  下雨自有下雨的好处。比方说,张爱玲可以借雨来安慰一番:“宁愿天天下雨,以为你是因为下雨不来。”汪国真可以一面对比,一面品味:“有时,外面下着雨,心却晴着;又有时,外面晴着,心却下着雨。”  对于我来说,下雨,恰巧可以让我想一些无来由的事情。想无来由的事情,最好是没人打扰,像做白日梦一样,想什么、怎么乱想都无关紧要。  雨一直在下。  我坐在渔村的长
期刊
笔下五彩纷呈  一生却冷冷清清  远去百年的今天  你的作品  依然张扬在画坛的高峰  天外的霞光云影  是你的彩笔仍在舞动  滚向天边的阵阵雷声  是你的指尖叩落自己的余生  你走了  你的向日葵卻万年葱茏  遇  你深深的眼底  流出什么  我说不清  什么流出  你深深的眼底  我开始注意自己  在这个白雪皑皑的  隆冬 还有谁  为着春天的约定  行色匆匆  今天很冷  你的风雪衣很红  
期刊
那是夜肤上的一颗红胎记  还是挂在村庄门前的一盏红灯笼  行走在田野上  怎么也找不着,回家的路  那是一颗小星星  划破夜空  用一根红绳,缝补夏天的忧伤  燃盡自己的荧光  在黑暗中  举起不灭的信仰  一个巨大的夜  与微略的光,相加减  就是它暗淡的人生  记忆乡村  蝌蚪如一滴黑  在水中渐渐化开  喜鹊堂前屋后,叫喊母亲  石磨打转,吐出豆浆  轱辘叹息,吊起半个湿漉漉的月光  屋檐下
期刊
秋天是没有反义词的  除非你的心里充满着爱  落叶的反义词是一封情书  田野的反义词是二人世界  滚的反义词是要你来  嗯的反义词是要你猜  说的都是反的,听的也要反过来  除非你是不懂爱的法海  冤家呀,你总是说不  我被反义词折腾得厉害  脑子越来越痴呆  脾气越来越古怪  秋天的反义词一定是你  哪怕答案错了,我也不愿再改  念去去  我一直在模仿那時的你  千年暮霭,千里烟波  一只只黄鹤
期刊
我看着从山下大河里  拉回来的一车又一车  石头  我看着这些年  离家出走的失散的兄弟姐妹  在老石匠,老支书的指挥下  集合,列队,冲锋,陷阵  打下一片新天地  筑起新农村,新广场  蓝天上的那些云朵  肯定是前些日子  从我老家门前淌过的小溪水  屋顶的那缕缕炊烟  看她飘忽不定的样子  多像刚刚返乡的我  還没决定要不要还去南方  田翔老师印象  田翔老师睿智激情,才思敏捷,随意谦和  
期刊
她一只脚用力翘起  整个头探入垃圾桶里  才能捡到底部的东西  我走近时,她站起来  头发有点乱,雪白  灼痛了我的眼睛  她脸上的微笑  像做错事的孩子  “闲得慌,出来转转”  这是五年前我的母亲  勤劳渗进了她们的血里  在人间在天堂,都闲得慌  鸟为食亡  人为财死  鸟为食亡  多么无情的世界  多么绝望的真相  你看啦,鸟们  觅食之时  担惊受怕的样子  叫人心疼  轻手轻脚地靠近 
期刊
沿途,总有一两座坟茔  据在坡地向阳的一角  仿佛蒼茫大地一个个逗号句号  北风里的人搂柴禾  把夜晚搂进门  进门关门,一个个逗号  句号  孤 鸟  山河是怎样消瘦的  流水静若无声  村庄悄悄挪了位置  这一切昏厥 需要一只鸟  在一个冬日的阳光下  一次次盘旋俯冲  寻找可以歇翅的坚固  扒开落叶 打坐冥想  听风声从遥远的地底  赶来
期刊
拽不回  我把手搭在蓝天,白云颤抖  冰冰的,不知所措。如初吻你的唇  在那拆迁的暗屋,窗外阳光很强  路人烦吵,有蟑螂窥探,月与星赶春运  故乡在海边,车马劳顿,不如流水来得更快  白云眼中的世间,总是一滴一滴的  你需要的激情,在激动时,一攥拳  流浪的人就有伞撑,你却只能坦诚相待  那洁白无瑕的山岳,是冷梦的家园  我一直,忍不住在梦中与你这样对话  我左枕是海,是蓝的天空,你来看么  你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