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摄像实验教学的创新策略

来源 :今传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xh43884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视摄像是指运用电视摄像机拍摄电视画面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要求学生在掌握了相关的理论知识以后,通过实践活动,来培养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即通过实习过程,巩固和检验所学知识并把理论用于实际操作。电视摄像不同于一般的工科课程,它既是一门技术课,又是一门艺术课,它综合了多门学科的知识。如何开展实验教学一直是电视摄像实验教师关注的重点问题,在此方面,南昌大学现代传媒中心借助校内外资源优势,在让学生充分了解电视摄像机构件的基础上,采用多种办法鼓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电视摄像的实践活动,在电视摄像实验教学方面,摸索总结出了一套较为有创新性的教学方法。
  
  一、 成立电视摄像拆装实验室,为学生充分了解电视摄像机基本构件搭建良好平台
  
  电视摄像课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体,技术是艺术的基础,艺术是技术的升华。电视摄像技术涵盖了物理学、光学等知识,而广播电视专业的学生大部分为文科生,感性思维活跃,理性思维不足,对电视摄像机的成像、补光原理大部分缺乏一个较为直观的、具体的认识。针对这一现象,南昌大学现代传媒中心从实验经费中挤出一部分来专门用于购买电视台淘汰下来的电视摄像设备,利用这些设备成立一个拆装实验室。在开展电视摄像的实验教学前期,专门组织校内实验教师、校外电视摄像设备维修技师手把手地教授学生拆散和组装这些废旧的电视摄像设备,通过对这些设备反复地拆装练习,学生对电视摄像机的光圈、快门、感光片、滤色片等部件有了一个非常清晰、直观、具体的认识,把这些从实践中得出的具体认识再应用到日后的实践过程中去,通过理论——实践——理论——实践层层相扣的循环,为日后实践课的开展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调查显示,在具体的摄像实践方面,参与过拆装实验室课程练习的学生比那些没有进行过此方面训练的学生更容易上手,对摄像理念的把握更深入、更具体、更全面,对于在摄像过程中出现的机器故障,这些学生也更懂得如何解决。实践证明,拆装实验是学生开始摄像实践的重要基础,是学生掌握好电视摄像这门课程的关键环节。
  
  二、从实践中熟练技术,从案例中精通艺术,实践教学与案例教学相结合,技术指导与艺术引导相匹配,全面提高学生电视摄像素养
  
  技术是艺术表现的基础,任何艺术性的创作,都必须而且只能建立在坚实深厚的技术功底上,只有在熟练掌握技术的前提下,才能谈得上艺术创作。电视摄像技术是电视摄像方面的经验和技巧,而电视摄像艺术是摄像师运用摄像技术,按照一定的审美观,对生活中的各种形态和意识的集中概括,是通过电视画面而形象表现出来的。所以,只有先让学生学习摄像机基本功能键的操作方法,练习电视摄像的基本功,待他们完全掌握这些技术后,才能给他们讲摄像艺术。在技术方面,南昌大学现代传媒中心通过大量的实践课让学生掌握摄像机各功能键的使用要领、操作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理解附在这种操作技术之上的艺术特点和表现力,让他们知道用何种拍摄方法来表现某种画面艺术效果,即如何用电视语言来表达思想和创意。例如,利用摄像机变焦距镜头进行“推摄”,可以形成“视点不断前移”的艺术效果;又如在技术上采用广角镜头近摄,可以形成变形夸张的艺术效果。
  在讲授摄像造型元素时,中心通过大量的案例教学,让学生接触到各类题材的经典电视片,如电视纪录片《幼儿园》《舟舟的世界》《美丽中国》《再说长江》,电视剧《红楼梦》《三国演义》《乡村爱情》;电影《贫民富翁》《十面埋伏》《天下无贼》等。通过观摩这些经典影片让学生懂得如何从技术上去实现造型元素的变化,从艺术上去理解其表现力。这些造型元素又是有机结合使用的,它们是一个有机的、统一的整体,在电视画面造型的创作过程中,共同完成画面构图、内容表达和信息传播的任务。比如在电视造型元素的联系中,不仅要讲清不同的景别、不同拍摄角度、不同的运动镜头、不同构图方式的拍摄方法,还要使同学们知道它们的功用,即它们所能呈现的艺术特点和形式,用艺术的语言去描绘电视画面。如用广角镜头拍摄远景画面时,选择侧光或侧逆光拍摄,可以突出画面层次,显示空间透视效果。远景景别的画面可以呈现辽阔、深远、壮观、有气势和较强抒情性的艺术特点。例如我们在指导学生拍摄矗立在幽雅环境中的图书馆大楼时,用仰角角度从“图书馆”几个字缓慢“拉摄”出来,落幅画面以高大雄壮的图书馆大楼为主体,用楼前花园的鲜花、绿叶作前景,以蓝天白云作背景,突出显示了南昌大学图书馆的雄伟气势与幽雅宁静氛围,表现了较好的学习环境。
  技术必须与艺术相结合,在处理画面造型、塑造视觉形象、完善画面构图的过程中寓艺术的表现于技术基础之上,扬技术的优势于艺术表现之中。比如说技术上要求调焦清晰准确,主题形象鲜明真切,但在某些情况下,也可以从画面氛围、艺术美感等角度出发,运用虚焦画面及焦点的虚实、实虚转换等技术手段传达特定内容。再比如,我们总是强调白平衡的重要性,但为了在艺术上取得某种令人满意的效果,将有意识地使摄像机的白平衡失调。在指导学生拍摄夕阳时,在技术上有意识的使白平衡偏红,这样就能拍到落日熔金的辉煌艺术画面了;而拍摄傍晚夜景时,又可使白平衡偏蓝,以艺术地表现冷偏蓝的夜景气氛。
  
  三、 利用校内外媒介资源,为学生搭建实战平台,在实战中磨练学生技能,提高学生艺术素养,全面提高学生的实战水平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了充分检验学生的实践水平,展示学生的摄像素养,南昌大学现代传媒中心充分利用校内外一切媒介资源,为学生寻找各种各样的实战机会,在实战中磨练学生技能,在实战中弥补差距,全面提高学生实战水平。在校内,利用南昌大学电视台的节目资源,让学生自备摄像机与校电视台记者共同参与《校园新闻》等节目的制作,同一题材,两套不同版本,通过这种拍摄制作练习,学生就能把自己制作的《校园新闻》与电视台记者拍的《校园新闻》进行比较,从中找出差距,认清自己的优劣势。在校外,充分利用江西电视台的媒体资源,让学生跟随电视台记者、摄像师进行各类题材节目的制作与播出,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近距离地观看和实践电视制作流程,直观、具体地感受到电视摄像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表现手法,从而进一步缩短学生从学校到工作岗位的过渡期,全面培养学生真正能参与实战的过硬水平。
  与此同时,为了使学生快速掌握拍摄技巧,现代传媒中心电视摄像实验教师经常组织学生多看、多练,优劣对比,找出差距。对于学生在校内外电视台拍摄的素材,教师都要一一观看、比较,让学生坐在一起讨论,看谁拍的好与差,好在什么地方,差在哪里,最后再由教师或是电视台资深的摄像师、编导给予现场点评。中心教师在观摩讨论过程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效果,利用大屏幕投影把同学们拍摄的镜头画面进行播放,拍摄的有什么问题,一目了然,非常直观。这样,比在小屏幕电视机上播放时,画面晃动不太明显的镜头,在大屏幕上被放大了,同学们一眼就能体察到自己拍摄中“晃动不稳”的缺点。对于拍摄较好的镜头画面,老师及时指出并对拍摄者给予表扬。
  
  四、 在进行电视摄像实践的同时,强化和提高学生作为一名电视摄像记者的责任感和基本素养
  
  新闻记者的责任感和基本素养是搞好新闻工作的根基,是成为一名合格新闻记者的前提条件,一个缺乏新闻责任感、基本素养不高的记者即便摄像技术再好,摄像艺术再通透也是很难胜任电视记者这一职业的。而新闻责任感、新闻基本素养是根源于大学专业学习的。因此,南昌大学现代传媒中心在积极动员学生参与电视摄像实践的同时就非常注重学生新闻责任感、新闻基本素养的培养和提高。在电视摄像的实践练习中,中心要求学生把自己看待成一名真正的电视工作者,严格按照电视新闻规律办事,以高度的新闻责任感来及时、准确、真实、客观、全面地用镜头传播新闻信息。与此同时,中心特别强调在拍摄日常的新闻活动时,电视摄像记者在报道时间方面应特别注意:时间对于电视摄像记者的要求不是准时而是提前,跟文字记者不同的是,电视摄像记者必须在每次新闻活动前半小时或是一小时到场以便有充足的时间来做好拍摄前的准备工作,如校正好摄像机的白平衡,摆好机位,有必要时补充光源等。否则,即便是准时到场也很有可能因为摄像机准备不充分而耽搁或是错过重要的电视新闻信息,由此导致的结果轻则受到严厉处分,重则丢掉饭碗,损坏自己的声誉,丧失以后在此行业发展的机会。
  此外,除了时间观念方面的培养外,耐心、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对于电视摄像记者同样重要。在电视新闻的拍摄过程中,只有耐心,摄像记者才能捕捉到具有新闻价值的镜头;只有认真、细致,电视摄像记者才不至于丢三落四,才能保证整个摄像过程有序进行。耐心、认真、细致都是作为一个电视摄像记者必备的基本素养,若缺乏这些基本素养,在拍摄过程中很可能会出现因为某个按钮没把握好,整个画面色调失衡或是拍摄完后磁带丢了一盒等问题,在平日练习中,这些情形看似问题不大,但在真正的电视摄像报道中这些问题很有可能引发重大的拍摄事故,其损失将无法弥补。因此,在平日的电视实践中,中心都以实战的标准严格要求学生,时时向学生灌输这些基本素养,反复强调这些素养的重要性,经常督促指导学生在拍摄时间、操作技巧、素材保管等方面力争做到最好,以平日中“一万次”的练习来防止实战中“万一”的发生。
  电视摄像课程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在实验教学中,要敢于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勇于创新,不断摸索适合学生实际情况,适应社会电视事业不断发展的实践方法,教学理念,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还应不断培养和强化学生作为一个电视摄像记者的新闻责任感和基本素养,如此,才能培养出合格的电视摄像人才。
  
  参考文献
  
  ①孟群:《电视节目制作技术》〔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7,74—102
  ②任金州、高波:《电视摄像》〔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7,34—290
  ③赫伯特·泽特尔(美):《摄像基础(第三版)》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3,36—81
其他文献
2009年4月爆发的“甲型H1N1流感”,是继2003年“非典”之后全球又一次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与2003年对“非典”事件的报道相比,我国媒体在此次疫情中的表现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相应地,公众在此次疫情面前也表现得相较于“非典”疫情时更加理性和镇定,社会秩序也更加稳定,这不仅得益于相关部门较早地启动应急预案及进行信息公开,也归功于媒体成功的舆论引导和自觉的责任担当。  2009年4月,墨西哥、美国等
期刊
传媒是与城市共同成长的,是城市文化的传播者和引领者。而解读一座城市,在定位了历史的坐标、时代的角度以外,还需要一种切入的方式,否则这种解读不但漫无边际,还会使被解读者迷失在主观的世界里而失去它本真的面目。连续两届的“魅力城市形象大使评选活动”恰恰提供了这样一个契机和途径。第一届评选以策应央视魅力城市评选为动机,第二届则结合市委所倡导的“让人们的心灵与城市一起变美” 主题活动,充分展示“温情徐州”和
期刊
2009年5月11日中国内地甲型H1N1流感首例确诊病例在四川成都确诊。此次流感疫情是继2003年“非典”后的又一较大规模的公共卫生事件。成都电视台作为本土主流媒体,其对H1N1流感的新闻报道,较好地发挥了引导受众舆论、减少盲目恐慌、稳定社会等作用,对于各地方电视媒体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有一定的示范性。所以,我们选取了内地首例病例前后一周,成都电视台五档新闻栏目作为研究文本,采取内容分析研究方法
期刊
去年5月12日,发生在四川的汶川大地震给全国带来的伤痛还未消去,今年6月5日同样发生在四川成都的公交燃烧事件(下文简称“6·5”事件)又一次震动国人。如果说“5·12”汶川大地震的舆论引导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危机事件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甚至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话,那么这次“6·5”事件则是对政府舆论引导力的又一次重大复检。因此,考察这次危机事件的舆论引导情况和反思我们的不足,发掘该事件在新形势下新
期刊
一本杂志的成功,“应是由内在的丰厚底蕴与外在的完美形态相结合而成的高智力产品”[1]。好的内容是杂志成功的基石,杂志的外在形态——封面设计、版式设计、字体、色彩、图片等各个环节、各种层次的包装同样非常重要。一个好杂志的品位离不开精良的包装,刊物独特的封面、优雅的版式等等细节都能体现刊物的性格。笔者拟以《三联生活周刊》(以下简称《三联》)为例,研究现代杂志内页插图的意义。    一、视觉文化背景中的
期刊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公众的生命健康密切相关。从2003年的“非典”到2004年的禽流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已越来越受到政府、媒体和公众的强烈关注。目前,甲型H1N1流感疫情还在继续,但都市报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道并不如人意,通过最近一个多月来对都市报甲型H1N1流感报道的思考,我们似乎可以从都市报的尴尬处境中,探寻到都市报的苦涩,这背后潜在的话题是:面对持续的突发性公共事件,传媒变局背景下的都市报该
期刊
人肉搜索作为一种较为特殊的网络交往行为从其诞生的那天起就备受关注,从2001年的微软女员工被人肉搜索,到2008年的人肉搜索第一案“王菲案”结案,人肉搜索已经历了多年的发展历程,从最初单纯的解答知识性问题到如今的参与现实事件的讨论和追踪,可以说,人肉搜索这种网络交往行为已经发展到了一个相对完善的阶段。2009年元旦,一份名为《人肉搜索公约1.0beta版》的帖子出现在各大网络论坛,这份由网友共同讨
期刊
创新与发展是组织追求的首要目标,然而对于许多组织来说,创新却又似乎总是十分艰难。究其原因,忽视组织其他因素对于创新的影响是一个重要原因。本文尝试探讨网络即时聊天工具对组织创新的影响,希望通过考察这一新型组织传播方式,促进组织的创新与发展。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提及的“组织”如无特别指明则专指企业组织。    一、研究动机:即时聊天工具的废与兴    即时聊天工具自上世纪90年代网络成为一股热潮以来
期刊
让我们的话题从一部电影开始吧,有一部香港电影,名字叫《别惹我》,男主角是广播晚间节目主持人,女主角是自由撰稿人。两人因生活中的小冲突,把个人恩怨掺进了广播节目中,上演了一场出乎意料的情感故事。一档广播谈话节目,成了两个人爱恨情仇的渊薮。给人印象深刻的是,男主角曾在节目中言词极其刻薄,借助广播对女主角进行人身攻击,一番波折后,一场爱意绵绵的脱口秀使两位主人公前嫌尽释,也让一直在关注节目进展的广播听众
期刊
2005年以来,在中国邮政大力推动下,我国的直邮产业无论从经营规模,还是从内涵、服务形式和服务领域都产生了质的突破与发展。一些直邮客户通过采用直邮广告取得特殊效应,企业由小变大,逐步壮大起来。越来越多的印刷企业、数据公司和广告公司开始关注直邮,同时介入到直邮服务中,直邮作为一个产业逐步形成。    一、直邮媒介产业的概念、特征和构成    ⒈直邮的定义  我们综合人们对直邮的描述,提出直邮如下定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