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2017年10月,“清远市第25届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在清远市第二中学举行。在物理学科比赛现场,青年教师各展风采,课堂探究精彩纷呈,为清远市青年教师提供了学习和交流的平台,在一定程度上引领了教学变革,为培育学生核心素养提供了借鉴的范本。
【关键词】中学物理;教学变革;核心素养
2017年10月25日-27日,清远市第25届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在清远市第二中学举行,各参赛选手经过学校和本县(市)层层选拔,进入决赛,这是一次对青年教师综合素养的全面检验,也是对学校或县市教研实力的综合考察。
一、课题分析
本次大赛选用的课题是粤教版必修1第二章《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第四节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此时已经学习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两条基本公式和推论,但对公式和涉及物理量的具体含义尚未准确理解、熟练运用。本课题重在让学生了解实际现象与物理量间的对应关系,体会匀变速直线运动在生活中的应用,经历模型构建的过程,并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大赛赏析
(一)领悟教材,明晰教学脉络
对教材的深入理解和透彻领悟,是将课堂教学连通课程标准达成教学目标的关键一步,也是对一个老师的基本要求。具体表现为教师对教授的内容做到准确无误,对概念和基本规律的建立有充足的依据。清远市佛冈县第一中学的李家安老师在完成课堂引入后,引导学生猜想引入环节涉及什么物理问题,让学生在所学的物理知识与图片信息之间寻求关联,符合粤教版教材章节的安排意图,体现了本节内容是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应用的课标要求。用学生对汽车安全问题的猜想对应具体的物理量,体现了“从生活走进物理”的新课改理念。之后完成基本的刹车问题的计算,然后给出一定条件,看是否会出现安全问题,这个环节学生学会了建立运动模型,熟练了基本物理量的理解和公式的应用。最后,引入反应时间,将探究的视角再一次放回实际生活环境中。纵观刘老师整个教学设计,实现了对教材的深入理解和教学内容的合理转化,符合学生的认知结构,教学层次鲜明,教学脉络清晰,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会了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现实问题。
(二)学生立场,驱动教育主体
坚持学生立场,设置合适的台阶,循序渐进,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多台阶,小步走”是让学生动起来的重要方式。清远市第一中学的陈俊杰老师,立足学生实际,考虑到听课学生的基础不太扎实的实际,在课堂引入阶段让学生默写运动学公式,为课堂主体部分例题的展开做好铺垫。在新课进行阶段,陈老师不紧不慢,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完成情景图,稳健的教学基调平复了学生对新课的焦虑,学生有条不紊地将物理量逐一呈现在情景图上,情景图将物理量柔和地代入公式中,而这一切学生并未感觉突兀,教育主体的地位得到凸显,例1顺利完成。有了足够的知识储备和能力上的提升,学生的积极性更是得以调动,之后的例2学生顺利完成例建模和公式表达。陈老师对课堂教学学生主体地位的坚持,实现了对学生学习基础的准确定位和课程实施路径的合理把握,为学生出色完成教学任务创造了条件,更为我们的教学指明了方向。
(三)技术引入,彰显教育细节
学习物理,首先要对物体进行细致的观察,让学生获得生动而具体的感性认识,为思维加工提供原料。因此在课堂上,老师有责任让学生认识现象、发现问题获得新知。在当今技术发展条件下,细致的课堂观察可以借助技术手段实现。阳山中学的陈贺老师,为让学生对汽车安全问题有更直观的认识,用一辆玩具汽车从斜面上释放,当小车能碰到障碍物时便表示有安全问题,将课本上提到的安全问题直观化为碰到障碍物问题,缩短了学生从实际情景抽象问题再回到实际的思考路径。陈老师对问题的细节处理留给学生的不再是畏难的情绪。本节课最难理解的反应时间——如何让学生认识到在具体的刹车问题中确实存在反应时间,在反应时间里运动物体做什么运动。英德一中的潘旭平老师用计数器和订书机自制教具,模拟刹车问题,并让学生亲身体验,在沉浸式的环境中,直击教学难点。潘老师对细节的处理自然而有效,使教学内容更系统。难能可贵的是,在展示学生的作业时,老师们都能熟练运用新技术,同屏展示学生的作业和实验操作的细节,学生学习的内容更真实,学习环境更亲切。
三、感悟与反思
(一)感悟
这次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的选手在教学设计、课堂引入、例题讲解等环节可以说是下足了功夫,给观课老师留下了强烈的印象,现场的精彩和遗憾都给老师提供了很多思考的空间和带来了许多有益的启发。对于学生,他们获得了实实在在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科学思维得以提升,物理观念得以形成,实验探究能力得以锻炼,科学态度与责任得以形成。
(二)反思
1. 如何让更多学生体验到实验操作
物理学是发端于实验的学科。课堂中,老师们设计了很多巧妙的实验,但是演示实验和小部分同学参与的实验毕竟不能让更多同学产生共鸣,如何将实验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有机结合,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2. 如何在知识落实处彰显立德树人的教育目的
本节课的标题是《匀变速直线运动与汽车行驶安全》,有不少选手将解读教材内容的重点放在遵守交通法规上,导致学生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应用掌握不充分,未能实现知识和能力的提升,立德树人浮在面上,难以融入学生的成长历程。
3. 如何加大知识探究的力度
新的一轮课程改革注重學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等等。然而,核心素养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慢慢形成。学生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的过程是学生主动选择、加工、处理信息的过程。在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中,老师必须提供足够的建构的素材和加工的时间,但是我们看到有些参赛选手为了完成事先设计的教学流程,当学生在运用公式出现问题时不能及时纠正,学生有疑问时也是置若罔闻,没有留给学生学习的时间,教学效果欠佳。
促进学生的发展,培育核心素养,是育人的根本归旨。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我们社会的旗帜上清楚地写着:人是最高价值。”这句饱含责任的口号与青年教师大赛的各位老师的课堂教学形成强烈的共鸣,同频振动,其产生的回响也给予了我们更多行走的力量。
[本文系广东省教育学会“十三五”教育科研规划课题“中学物理教学优化与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GDES13261)的阶段性成果]
【关键词】中学物理;教学变革;核心素养
2017年10月25日-27日,清远市第25届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在清远市第二中学举行,各参赛选手经过学校和本县(市)层层选拔,进入决赛,这是一次对青年教师综合素养的全面检验,也是对学校或县市教研实力的综合考察。
一、课题分析
本次大赛选用的课题是粤教版必修1第二章《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第四节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此时已经学习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两条基本公式和推论,但对公式和涉及物理量的具体含义尚未准确理解、熟练运用。本课题重在让学生了解实际现象与物理量间的对应关系,体会匀变速直线运动在生活中的应用,经历模型构建的过程,并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大赛赏析
(一)领悟教材,明晰教学脉络
对教材的深入理解和透彻领悟,是将课堂教学连通课程标准达成教学目标的关键一步,也是对一个老师的基本要求。具体表现为教师对教授的内容做到准确无误,对概念和基本规律的建立有充足的依据。清远市佛冈县第一中学的李家安老师在完成课堂引入后,引导学生猜想引入环节涉及什么物理问题,让学生在所学的物理知识与图片信息之间寻求关联,符合粤教版教材章节的安排意图,体现了本节内容是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应用的课标要求。用学生对汽车安全问题的猜想对应具体的物理量,体现了“从生活走进物理”的新课改理念。之后完成基本的刹车问题的计算,然后给出一定条件,看是否会出现安全问题,这个环节学生学会了建立运动模型,熟练了基本物理量的理解和公式的应用。最后,引入反应时间,将探究的视角再一次放回实际生活环境中。纵观刘老师整个教学设计,实现了对教材的深入理解和教学内容的合理转化,符合学生的认知结构,教学层次鲜明,教学脉络清晰,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会了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现实问题。
(二)学生立场,驱动教育主体
坚持学生立场,设置合适的台阶,循序渐进,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多台阶,小步走”是让学生动起来的重要方式。清远市第一中学的陈俊杰老师,立足学生实际,考虑到听课学生的基础不太扎实的实际,在课堂引入阶段让学生默写运动学公式,为课堂主体部分例题的展开做好铺垫。在新课进行阶段,陈老师不紧不慢,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完成情景图,稳健的教学基调平复了学生对新课的焦虑,学生有条不紊地将物理量逐一呈现在情景图上,情景图将物理量柔和地代入公式中,而这一切学生并未感觉突兀,教育主体的地位得到凸显,例1顺利完成。有了足够的知识储备和能力上的提升,学生的积极性更是得以调动,之后的例2学生顺利完成例建模和公式表达。陈老师对课堂教学学生主体地位的坚持,实现了对学生学习基础的准确定位和课程实施路径的合理把握,为学生出色完成教学任务创造了条件,更为我们的教学指明了方向。
(三)技术引入,彰显教育细节
学习物理,首先要对物体进行细致的观察,让学生获得生动而具体的感性认识,为思维加工提供原料。因此在课堂上,老师有责任让学生认识现象、发现问题获得新知。在当今技术发展条件下,细致的课堂观察可以借助技术手段实现。阳山中学的陈贺老师,为让学生对汽车安全问题有更直观的认识,用一辆玩具汽车从斜面上释放,当小车能碰到障碍物时便表示有安全问题,将课本上提到的安全问题直观化为碰到障碍物问题,缩短了学生从实际情景抽象问题再回到实际的思考路径。陈老师对问题的细节处理留给学生的不再是畏难的情绪。本节课最难理解的反应时间——如何让学生认识到在具体的刹车问题中确实存在反应时间,在反应时间里运动物体做什么运动。英德一中的潘旭平老师用计数器和订书机自制教具,模拟刹车问题,并让学生亲身体验,在沉浸式的环境中,直击教学难点。潘老师对细节的处理自然而有效,使教学内容更系统。难能可贵的是,在展示学生的作业时,老师们都能熟练运用新技术,同屏展示学生的作业和实验操作的细节,学生学习的内容更真实,学习环境更亲切。
三、感悟与反思
(一)感悟
这次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的选手在教学设计、课堂引入、例题讲解等环节可以说是下足了功夫,给观课老师留下了强烈的印象,现场的精彩和遗憾都给老师提供了很多思考的空间和带来了许多有益的启发。对于学生,他们获得了实实在在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科学思维得以提升,物理观念得以形成,实验探究能力得以锻炼,科学态度与责任得以形成。
(二)反思
1. 如何让更多学生体验到实验操作
物理学是发端于实验的学科。课堂中,老师们设计了很多巧妙的实验,但是演示实验和小部分同学参与的实验毕竟不能让更多同学产生共鸣,如何将实验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有机结合,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2. 如何在知识落实处彰显立德树人的教育目的
本节课的标题是《匀变速直线运动与汽车行驶安全》,有不少选手将解读教材内容的重点放在遵守交通法规上,导致学生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应用掌握不充分,未能实现知识和能力的提升,立德树人浮在面上,难以融入学生的成长历程。
3. 如何加大知识探究的力度
新的一轮课程改革注重學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等等。然而,核心素养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慢慢形成。学生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的过程是学生主动选择、加工、处理信息的过程。在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中,老师必须提供足够的建构的素材和加工的时间,但是我们看到有些参赛选手为了完成事先设计的教学流程,当学生在运用公式出现问题时不能及时纠正,学生有疑问时也是置若罔闻,没有留给学生学习的时间,教学效果欠佳。
促进学生的发展,培育核心素养,是育人的根本归旨。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我们社会的旗帜上清楚地写着:人是最高价值。”这句饱含责任的口号与青年教师大赛的各位老师的课堂教学形成强烈的共鸣,同频振动,其产生的回响也给予了我们更多行走的力量。
[本文系广东省教育学会“十三五”教育科研规划课题“中学物理教学优化与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GDES13261)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