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沈阳的歌曲教学研讨上提出九个字——“唱会歌、唱好歌、会唱歌”,而对音乐老师来说,我们主要的教学是为了唱好歌,而要想有动听的歌声,就要“千里千寻”让学生掌握简单的唱好歌的歌唱方法。努力做到“追寻——简明的歌唱技巧、窥寻——对话的聆听引导、探寻——音乐要素的内涵、找寻——歌曲情感的碰撞”努力使学生的歌声美妙动听。
【关键词】:歌曲教学;简明;歌唱方法;美妙歌声
在推行课程改革的今天,歌唱教学课堂变得热闹非凡,教师往往把课上得象一节综艺课,精彩纷呈。可在一节课上完后,发现学生所教的歌曲唱的一点也不动听。在省歌唱教学的交流研讨会上,省教研员杜老师说评价一节唱歌课最简单的标准就是:通过教学,学生能否把歌曲唱的很美,很有表现力。这正是“有声有色”——要音准更要音色的观点。
一、追寻——简明的唱歌技巧
简明不是不要音乐的唱歌技巧艺术,而是“简单明了+技巧”,它是艺术的最高境界。很多人认为歌唱方法对中小学生来说太深奥了,没有必要教,因而在小学或初中的唱歌教学中,在唱歌的技巧上很少有较高的要求,其实只要我们老师把唱歌方法讲的通俗易懂,只要学生觉的很容易掌握,而且实践起来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学生在唱歌中觉的自己唱的比原来好听了,学生就会感兴趣。所以要想有优美的声音,我们老师一定要会追寻简明的唱歌技巧,这是唱好歌的一个“起”点。就如下面三位老师一样,她们都能够在不知不觉中让学生的声音美妙,使学生在课堂上有了更多的收获。
(1)刘志华老师《在牧场上的家》的唱歌发声方法:
老师用“啊”母音唱练声曲。(自弹自唱)这段旋律有没有熟悉的感觉。我们用lu来试试这段旋律。
老师教大家三招让我们的声音更好听。老师边说边示范,第一招请你们拿起小手越过头顶,这个时候你们的手掌心是有魔力的,把声音从头顶拉出来,第二招你感觉自己唱歌的时候是个大胖子,肚子在用力。第三招把眼睛和眉毛分的开开的,声音在頭顶。就用这样的感觉准备,把声音从头顶上拉出来,小肚子用点力,把眉毛扬起来。这种方法学生很容易听的懂,容易尝试去做,最重要的是明显感觉到学生唱的声音效果比刚开始好听多了。
(2)项雅丽老师在教《唱起来》时,开始让学生唱音阶,但学生刚开始唱音阶时没有唱歌的方法,项老师的唱歌方法很简单,但也是学生能够快速掌握并做好的,如:我唱do 嘴巴圆起来,这么圆起来,老师自己示范圆圆的嘴型,我唱fa 嘴巴张开来象片子里的孩子一样,(课件上有小孩有很多孩子嘴巴圆圆的),我唱la把这个la唱到头顶。学生只要在唱歌时记住一个字“圆”,就可以把唱歌的方法做好。平时我们自己也可让学生这样唱,学生也是可以做的不错,声音上会有所改进,最后达到老师想要的美妙歌声。
(3)《感受约德尔》的课虽然汪喜梅老师上的时间有几年了,但我到现在还记得在上课时精彩瞬间,在感受约德尔的《黄昏放牛》教唱歌曲中,如下部分:
这首歌开始的时候学生一听老师唱的音这么高,就已经有畏难的情绪,感觉这首歌的歌词又很奇怪,老师让唱得时候学生的声音都没出来,老师马上进行引导:看老师嘴巴,手指放嘴巴上,(塞手指不碰嘴)大牙超过你的手指,用腰部的力气,这么浅显易懂的唱歌方法,老师自己边示范边说明,学生一下子就尝试了,而且效果明显,唱得非常美妙,我明显感到学生很高兴,一下子学歌的兴趣就提上来了,整堂课一首学生觉的不可能会唱得歌曲,在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学生唱出了美妙的歌声,并提高了他们对唱歌的信心。
学生经常因为歌唱的困难而影响了歌唱的信心,以至于不敢唱,而如果我们音乐老师都象上面三位老师一样,追寻用简明的唱歌方法让学生敢唱,并能唱出美妙的声音,那我们就不用担心学生不能唱好歌,对唱歌没兴趣。
二、窥寻——对话的聆听引导
善于对话的聆听引导,需要我们音乐教师具有智慧而敏锐的耳朵,善于发现学生唱歌时声音的优点和缺点,还要善于引导学生学会聆听自己的声音是好听的还是不好听的。如唱歌时好的声音在技巧上要求在气息的支持下,发出音色圆润、共鸣充分、声区统一、具有一定漂流感的高位置混声(这里指的混声是歌唱中真假声的结合)。在音色上应该追求纯美之声,要具有清澈、清亮、透明、干净、纯正有张力、弹性与融合性的特点。在音准上要求有准确的歌曲音高位置。在情感上要求字正腔圆、深情并茂的歌唱表演,以人声将音乐、语言、情感完美结合。尽量避免学生唱歌时的喊叫声、大白声、喉音鼻音等。
在全国的歌唱教学评比后,刘德昌老师进行课例的点评时,他强调在歌唱教学中要让学生多“聆听”,在“聆听”下引领学生唱会歌、唱好歌。而让学生多聆听,我们音乐教师自己一定要有能引导学生聆听的敏锐耳朵。我们音乐老师自己的耳朵非常敏锐,那学生在演唱的声音才会更加动听。我们老师一定要学会倾听中跟学生对话,引导学生有一双敏锐的聆听耳朵。当然在对于声音的引导(包括音色、音准、歌唱技巧、情感处理等),老师讲的话也一定要通俗易懂。
如在项雅丽老师的《唱起来》,项老师一直在听学生的演唱,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时时关注和把握学生的整体声音,在她的教学中,会经常听到她在倾听和引导学生唱的时候精彩指点:
(1)在离开琴唱1、3、5这三个音的练习时,在一个组在唱DO时,有一位学生的声音唱出来跟别的同学不融合,项老师说了句:“有一个声音不一样,注意轻轻唱。”在唱一遍时学生唱对了,项老师说:“真聪明,这个男孩子,声音轻一点,马上跟集体的声音一样了。
(2)在三部合唱的教学中,项老师自己听学生唱第一声部给的指点是这组的孩子能够把声音唱的很清楚,当听到声音是好听的时候,老师马上给予肯定和鼓励。第二声部唱时给的指点是有一个孩子的声音特别好,我们可以向她靠等这种指导学生的语言把歌曲唱的更美妙。
(3)在指导让学生演唱代表妈妈、女儿、爸爸的演唱时,因为歌曲范唱中三人的音色是不一样的,项老师给的指导是妈妈的声音要柔美要厚一点,感觉唱的时候在后脑勺,往后靠一点。孩子的音色是我们本色表演,声音在额头上。爸爸的共鸣腔很好,象个大胖子,声音好象在胸前。每个角色唱过来,老师都给予引导和对话。因为老师敏锐的耳朵,引导了学生学会听自己的声音应该怎么去表现,使学生的声音唱的越来越美妙。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聆听老师的范唱甚至是语言表达中,感受科学的发声,感受准确清晰的咬字吐字,感受气息乃声音的源动力,感受如何用最少损耗的方式发出最具穿透力的声音;还要善于引导学生在聆听同学歌声中,学会把控自己的声音,学会及时调整,学会把个体的声音融入集体,学会辨别声音的优劣,学会取长补短自我纠正,以集体的声音为依托,利用团队学习的优势促进自己歌唱技能的提高;老师和学生都离不开耳朵的“聆听”和“对话”老师和学生只有善于在歌唱中都能够辨别声音的好与不好,唱歌时才会越唱越美妙。
三、探寻——音乐要素的内涵
唱歌教学的基本要求是在节奏、节拍、音准等方面做到准确。做好了这些我们才可以说:“这歌我们会唱了。”然而唱会一首歌并不等于唱好了一首歌。唱歌教学中,要很好地把握歌曲的艺术形象,探求寻找歌曲所表达的情感、风格,并在“表现”二字上下功夫,运用音乐的表现要素——速度、力度、音量、音色、节奏与句法、连音、断音等等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和探索歌曲的艺术处理,还要了解歌曲的段与段、句与句、乐节与乐节的关系,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歌唱艺术的感染力,体会歌曲的魅力,把歌声唱的动听。
如教唱《踏雪寻梅》这首歌,是两段体结构,第一乐段有两个乐句构成,第一乐句有两个乐节构成,其中第一乐节35 512|3 0为歌曲的音乐动机,轻快、跳跃;第二乐节是第一乐节的变化重复。在歌唱处理时,教师可采用对比演唱法来示范,在演唱时可同时运用速度的快、慢和力度强、弱的对比的改变,把骑驴踏雪的有趣及快乐得意的音乐形象栩栩如生地表现了出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感受速度与力度在歌曲演唱中的作用。这样对比着听,学生容易辨别,容易理解,也就学会怎样唱更好听了。还要让学生知道,有的歌曲可以在某一段或几个小节处理成渐快、渐强;稍慢、渐弱等。引导学生很好地把歌曲中的艺术形象用速度、力度的变化、对比更加鲜明表现出来,从而促进感受力的提高。《踏雪寻梅》这样欢快、活波有趣的歌曲,就要引导学生用轻巧又弹性的声音来演唱;还有活波富有朝气的歌曲或民歌风味的歌曲,就要用明亮、圆润、清新的声音来演唱;抒情、优美的歌曲,就要用柔和、轻盈、甜润的声音来演唱;
音乐的表现手段是声音。不同人声、不同乐器及不同组合的音像效果所表现的音乐形象是不同的。通过音乐要素的对比和变化,可以丰富和加强音乐的表现力。每一首歌曲的演唱情绪都有明确的要求。启发学生采用不同声音的变化技巧来演唱各种不同情绪、不同风格的歌曲,就能准确地把握音乐形象。总之,运用不同声音演唱不同情绪、不同节奏的歌曲,可以获得不同的效果,给歌曲的音乐形象增添艺术色彩。在演唱形式上灵活运用领唱(师生互动)、齐唱、轮唱、小组唱等来增加音色的变化,从而使歌曲通过艺术处理后,达到最佳效果。所以我们教师要善于探寻音乐中的表现要素,在分析处理歌曲的力度、速度、音色等音乐要素上下功夫,使歌曲唱的更动听,歌声更美妙。
四、找寻——歌曲情感的碰撞
学生有了好的声音基础,捉准了歌曲的风格韵味,可以说已具备了唱歌活动的前提条件,要想把唱歌提升为更高层次的歌唱,还应有效引导歌者的情感表达,找寻到能有效激发对歌者的情感碰撞点,我还是以《牧场上的家》为例:
老师:同学们真正的歌唱只是按强弱的变化是远远不够的,唱歌的时候要有什么?
老师:有感情来演唱,你觉的这首歌曲流露出了什么样的感情?
学生:对草原喜爱。
老师:同学们,你们能不能找出一句最能表达出作者对草原对牧场的深深喜爱之情。
学生:家,牧场我的家(你读的太好听了)
老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老师觉的还不够自豪,请同学们带着位置再读读。
老师:家,牧场我的家。是全曲的最高潮部分,表达作者对家乡牧场的赞美之情。那你觉的第一乐段和第二乐段的情绪一样吗?
学生:不一样。师:怎么不一样。你觉的第一乐段的情绪是怎么样的?
学生:有点抒情(你说的真好)
老师:抒情非常优美的,因为描写的是夜幕下的牧場。把第一乐段的声音唱的弱一点也是很优美的,情绪唱的平稳一些,第二乐段更加自豪的优美抒情,最后一句把声音再放的低一点。)
老师:同学们这首乐曲分两个部分,刚才这个乐段作者在演唱歌曲时在不在自己的家乡。
老师:那儿,那有表达了作者的什么心情。生:眷恋家乡。
老师:带着对家乡深深的怀想,虽然作者不在自己的牧场,但是牧场美丽的情景记忆深深地永远留在脑海中,无限向往。所以他想起家乡,想起牧场就会唱起这首歌,让我们一起跟着伴奏歌唱。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刘志华老师对学生的歌唱情感找寻是很成功的,可以让学生对歌曲的情感进行碰撞, 歌唱具有直指人心的感染力,如老师没有找寻到情感的碰撞点演唱就会变的苍白的,丝毫不能激发歌唱者内心的感受,更谈不上把歌曲唱好听。黑格尔说过“:音乐是最富情感的艺术。”作为审美艺术教育实施者的音乐教师,教会学生唱一首歌并不难,重要的是要以“情”为导入,将歌曲中蕴含的丰富思想感情充分找寻给学生,使他们在声情并茂的演唱中性情得以陶冶,心灵得以滋润,唱出以情感人的美妙歌声。
总之,要想在歌曲教学中追寻到动听的歌声,需要在歌唱音色上具有清澈、透明、干净、纯正有张力、弹性,在歌唱技巧上要求在气息的支持下,发出音色圆润、共鸣充分、声区统一、具有一定漂流感的高位置混声;能够窥寻使学生聆听出声音的好坏和和谐;能够探寻运用音乐要素的不同来唱好歌曲的内涵;能够找寻情感使歌声字正腔圆、深情并茂的歌唱,从而真正的对歌曲有情感的碰撞,“千里千寻”到动听的声音。唱出感动自己,也打动别人的歌曲,想唱就唱,使歌唱教学课堂中听到美妙的歌声!
参考文献:
【1】丁淑兰.《“曲难唱、口难开”的诊断》. 《中小学音乐教育》 2012,5
【2】吴晶.《小学音乐歌唱技能“四融”教学实践》.《中小学音乐教育》2012,5
【关键词】:歌曲教学;简明;歌唱方法;美妙歌声
在推行课程改革的今天,歌唱教学课堂变得热闹非凡,教师往往把课上得象一节综艺课,精彩纷呈。可在一节课上完后,发现学生所教的歌曲唱的一点也不动听。在省歌唱教学的交流研讨会上,省教研员杜老师说评价一节唱歌课最简单的标准就是:通过教学,学生能否把歌曲唱的很美,很有表现力。这正是“有声有色”——要音准更要音色的观点。
一、追寻——简明的唱歌技巧
简明不是不要音乐的唱歌技巧艺术,而是“简单明了+技巧”,它是艺术的最高境界。很多人认为歌唱方法对中小学生来说太深奥了,没有必要教,因而在小学或初中的唱歌教学中,在唱歌的技巧上很少有较高的要求,其实只要我们老师把唱歌方法讲的通俗易懂,只要学生觉的很容易掌握,而且实践起来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学生在唱歌中觉的自己唱的比原来好听了,学生就会感兴趣。所以要想有优美的声音,我们老师一定要会追寻简明的唱歌技巧,这是唱好歌的一个“起”点。就如下面三位老师一样,她们都能够在不知不觉中让学生的声音美妙,使学生在课堂上有了更多的收获。
(1)刘志华老师《在牧场上的家》的唱歌发声方法:
老师用“啊”母音唱练声曲。(自弹自唱)这段旋律有没有熟悉的感觉。我们用lu来试试这段旋律。
老师教大家三招让我们的声音更好听。老师边说边示范,第一招请你们拿起小手越过头顶,这个时候你们的手掌心是有魔力的,把声音从头顶拉出来,第二招你感觉自己唱歌的时候是个大胖子,肚子在用力。第三招把眼睛和眉毛分的开开的,声音在頭顶。就用这样的感觉准备,把声音从头顶上拉出来,小肚子用点力,把眉毛扬起来。这种方法学生很容易听的懂,容易尝试去做,最重要的是明显感觉到学生唱的声音效果比刚开始好听多了。
(2)项雅丽老师在教《唱起来》时,开始让学生唱音阶,但学生刚开始唱音阶时没有唱歌的方法,项老师的唱歌方法很简单,但也是学生能够快速掌握并做好的,如:我唱do 嘴巴圆起来,这么圆起来,老师自己示范圆圆的嘴型,我唱fa 嘴巴张开来象片子里的孩子一样,(课件上有小孩有很多孩子嘴巴圆圆的),我唱la把这个la唱到头顶。学生只要在唱歌时记住一个字“圆”,就可以把唱歌的方法做好。平时我们自己也可让学生这样唱,学生也是可以做的不错,声音上会有所改进,最后达到老师想要的美妙歌声。
(3)《感受约德尔》的课虽然汪喜梅老师上的时间有几年了,但我到现在还记得在上课时精彩瞬间,在感受约德尔的《黄昏放牛》教唱歌曲中,如下部分:
这首歌开始的时候学生一听老师唱的音这么高,就已经有畏难的情绪,感觉这首歌的歌词又很奇怪,老师让唱得时候学生的声音都没出来,老师马上进行引导:看老师嘴巴,手指放嘴巴上,(塞手指不碰嘴)大牙超过你的手指,用腰部的力气,这么浅显易懂的唱歌方法,老师自己边示范边说明,学生一下子就尝试了,而且效果明显,唱得非常美妙,我明显感到学生很高兴,一下子学歌的兴趣就提上来了,整堂课一首学生觉的不可能会唱得歌曲,在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学生唱出了美妙的歌声,并提高了他们对唱歌的信心。
学生经常因为歌唱的困难而影响了歌唱的信心,以至于不敢唱,而如果我们音乐老师都象上面三位老师一样,追寻用简明的唱歌方法让学生敢唱,并能唱出美妙的声音,那我们就不用担心学生不能唱好歌,对唱歌没兴趣。
二、窥寻——对话的聆听引导
善于对话的聆听引导,需要我们音乐教师具有智慧而敏锐的耳朵,善于发现学生唱歌时声音的优点和缺点,还要善于引导学生学会聆听自己的声音是好听的还是不好听的。如唱歌时好的声音在技巧上要求在气息的支持下,发出音色圆润、共鸣充分、声区统一、具有一定漂流感的高位置混声(这里指的混声是歌唱中真假声的结合)。在音色上应该追求纯美之声,要具有清澈、清亮、透明、干净、纯正有张力、弹性与融合性的特点。在音准上要求有准确的歌曲音高位置。在情感上要求字正腔圆、深情并茂的歌唱表演,以人声将音乐、语言、情感完美结合。尽量避免学生唱歌时的喊叫声、大白声、喉音鼻音等。
在全国的歌唱教学评比后,刘德昌老师进行课例的点评时,他强调在歌唱教学中要让学生多“聆听”,在“聆听”下引领学生唱会歌、唱好歌。而让学生多聆听,我们音乐教师自己一定要有能引导学生聆听的敏锐耳朵。我们音乐老师自己的耳朵非常敏锐,那学生在演唱的声音才会更加动听。我们老师一定要学会倾听中跟学生对话,引导学生有一双敏锐的聆听耳朵。当然在对于声音的引导(包括音色、音准、歌唱技巧、情感处理等),老师讲的话也一定要通俗易懂。
如在项雅丽老师的《唱起来》,项老师一直在听学生的演唱,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时时关注和把握学生的整体声音,在她的教学中,会经常听到她在倾听和引导学生唱的时候精彩指点:
(1)在离开琴唱1、3、5这三个音的练习时,在一个组在唱DO时,有一位学生的声音唱出来跟别的同学不融合,项老师说了句:“有一个声音不一样,注意轻轻唱。”在唱一遍时学生唱对了,项老师说:“真聪明,这个男孩子,声音轻一点,马上跟集体的声音一样了。
(2)在三部合唱的教学中,项老师自己听学生唱第一声部给的指点是这组的孩子能够把声音唱的很清楚,当听到声音是好听的时候,老师马上给予肯定和鼓励。第二声部唱时给的指点是有一个孩子的声音特别好,我们可以向她靠等这种指导学生的语言把歌曲唱的更美妙。
(3)在指导让学生演唱代表妈妈、女儿、爸爸的演唱时,因为歌曲范唱中三人的音色是不一样的,项老师给的指导是妈妈的声音要柔美要厚一点,感觉唱的时候在后脑勺,往后靠一点。孩子的音色是我们本色表演,声音在额头上。爸爸的共鸣腔很好,象个大胖子,声音好象在胸前。每个角色唱过来,老师都给予引导和对话。因为老师敏锐的耳朵,引导了学生学会听自己的声音应该怎么去表现,使学生的声音唱的越来越美妙。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聆听老师的范唱甚至是语言表达中,感受科学的发声,感受准确清晰的咬字吐字,感受气息乃声音的源动力,感受如何用最少损耗的方式发出最具穿透力的声音;还要善于引导学生在聆听同学歌声中,学会把控自己的声音,学会及时调整,学会把个体的声音融入集体,学会辨别声音的优劣,学会取长补短自我纠正,以集体的声音为依托,利用团队学习的优势促进自己歌唱技能的提高;老师和学生都离不开耳朵的“聆听”和“对话”老师和学生只有善于在歌唱中都能够辨别声音的好与不好,唱歌时才会越唱越美妙。
三、探寻——音乐要素的内涵
唱歌教学的基本要求是在节奏、节拍、音准等方面做到准确。做好了这些我们才可以说:“这歌我们会唱了。”然而唱会一首歌并不等于唱好了一首歌。唱歌教学中,要很好地把握歌曲的艺术形象,探求寻找歌曲所表达的情感、风格,并在“表现”二字上下功夫,运用音乐的表现要素——速度、力度、音量、音色、节奏与句法、连音、断音等等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和探索歌曲的艺术处理,还要了解歌曲的段与段、句与句、乐节与乐节的关系,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歌唱艺术的感染力,体会歌曲的魅力,把歌声唱的动听。
如教唱《踏雪寻梅》这首歌,是两段体结构,第一乐段有两个乐句构成,第一乐句有两个乐节构成,其中第一乐节35 512|3 0为歌曲的音乐动机,轻快、跳跃;第二乐节是第一乐节的变化重复。在歌唱处理时,教师可采用对比演唱法来示范,在演唱时可同时运用速度的快、慢和力度强、弱的对比的改变,把骑驴踏雪的有趣及快乐得意的音乐形象栩栩如生地表现了出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感受速度与力度在歌曲演唱中的作用。这样对比着听,学生容易辨别,容易理解,也就学会怎样唱更好听了。还要让学生知道,有的歌曲可以在某一段或几个小节处理成渐快、渐强;稍慢、渐弱等。引导学生很好地把歌曲中的艺术形象用速度、力度的变化、对比更加鲜明表现出来,从而促进感受力的提高。《踏雪寻梅》这样欢快、活波有趣的歌曲,就要引导学生用轻巧又弹性的声音来演唱;还有活波富有朝气的歌曲或民歌风味的歌曲,就要用明亮、圆润、清新的声音来演唱;抒情、优美的歌曲,就要用柔和、轻盈、甜润的声音来演唱;
音乐的表现手段是声音。不同人声、不同乐器及不同组合的音像效果所表现的音乐形象是不同的。通过音乐要素的对比和变化,可以丰富和加强音乐的表现力。每一首歌曲的演唱情绪都有明确的要求。启发学生采用不同声音的变化技巧来演唱各种不同情绪、不同风格的歌曲,就能准确地把握音乐形象。总之,运用不同声音演唱不同情绪、不同节奏的歌曲,可以获得不同的效果,给歌曲的音乐形象增添艺术色彩。在演唱形式上灵活运用领唱(师生互动)、齐唱、轮唱、小组唱等来增加音色的变化,从而使歌曲通过艺术处理后,达到最佳效果。所以我们教师要善于探寻音乐中的表现要素,在分析处理歌曲的力度、速度、音色等音乐要素上下功夫,使歌曲唱的更动听,歌声更美妙。
四、找寻——歌曲情感的碰撞
学生有了好的声音基础,捉准了歌曲的风格韵味,可以说已具备了唱歌活动的前提条件,要想把唱歌提升为更高层次的歌唱,还应有效引导歌者的情感表达,找寻到能有效激发对歌者的情感碰撞点,我还是以《牧场上的家》为例:
老师:同学们真正的歌唱只是按强弱的变化是远远不够的,唱歌的时候要有什么?
老师:有感情来演唱,你觉的这首歌曲流露出了什么样的感情?
学生:对草原喜爱。
老师:同学们,你们能不能找出一句最能表达出作者对草原对牧场的深深喜爱之情。
学生:家,牧场我的家(你读的太好听了)
老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老师觉的还不够自豪,请同学们带着位置再读读。
老师:家,牧场我的家。是全曲的最高潮部分,表达作者对家乡牧场的赞美之情。那你觉的第一乐段和第二乐段的情绪一样吗?
学生:不一样。师:怎么不一样。你觉的第一乐段的情绪是怎么样的?
学生:有点抒情(你说的真好)
老师:抒情非常优美的,因为描写的是夜幕下的牧場。把第一乐段的声音唱的弱一点也是很优美的,情绪唱的平稳一些,第二乐段更加自豪的优美抒情,最后一句把声音再放的低一点。)
老师:同学们这首乐曲分两个部分,刚才这个乐段作者在演唱歌曲时在不在自己的家乡。
老师:那儿,那有表达了作者的什么心情。生:眷恋家乡。
老师:带着对家乡深深的怀想,虽然作者不在自己的牧场,但是牧场美丽的情景记忆深深地永远留在脑海中,无限向往。所以他想起家乡,想起牧场就会唱起这首歌,让我们一起跟着伴奏歌唱。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刘志华老师对学生的歌唱情感找寻是很成功的,可以让学生对歌曲的情感进行碰撞, 歌唱具有直指人心的感染力,如老师没有找寻到情感的碰撞点演唱就会变的苍白的,丝毫不能激发歌唱者内心的感受,更谈不上把歌曲唱好听。黑格尔说过“:音乐是最富情感的艺术。”作为审美艺术教育实施者的音乐教师,教会学生唱一首歌并不难,重要的是要以“情”为导入,将歌曲中蕴含的丰富思想感情充分找寻给学生,使他们在声情并茂的演唱中性情得以陶冶,心灵得以滋润,唱出以情感人的美妙歌声。
总之,要想在歌曲教学中追寻到动听的歌声,需要在歌唱音色上具有清澈、透明、干净、纯正有张力、弹性,在歌唱技巧上要求在气息的支持下,发出音色圆润、共鸣充分、声区统一、具有一定漂流感的高位置混声;能够窥寻使学生聆听出声音的好坏和和谐;能够探寻运用音乐要素的不同来唱好歌曲的内涵;能够找寻情感使歌声字正腔圆、深情并茂的歌唱,从而真正的对歌曲有情感的碰撞,“千里千寻”到动听的声音。唱出感动自己,也打动别人的歌曲,想唱就唱,使歌唱教学课堂中听到美妙的歌声!
参考文献:
【1】丁淑兰.《“曲难唱、口难开”的诊断》. 《中小学音乐教育》 2012,5
【2】吴晶.《小学音乐歌唱技能“四融”教学实践》.《中小学音乐教育》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