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常认为,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目标就是保证资金的安全,保持资产的流动性,争取最大的盈利。这又简称为“三性目标”,即“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这三性也是商业银行进行日常管理的三原则。其中,流动性原则要求商业银行应具有随时以适当的价格取得可用资金的能力,以便随时应付客户提取及银行支付的需要。而在当前新形势下,流动性不平衡造成的风险已成为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核心风险之一。
关键词: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F830.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0)04-0087-01
自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央行曾一度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存款准备金率也在不断上调。央行采取的不断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政策,虽然是为了增强央行自身流动性体系的管理,但给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管理带来了压力。虽然央行在这期间准备缓慢下调准备金率,但是进入2010年后,央行重新调高了准备金率,这对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管理造成了很大的障碍。同时,伴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金融创新进一步的加强,银行的存贷业务对于市场利率变化的敏感性也在不断增强,商业银行面临的安全性问题也相对增多。因此为了加强商业银行管理的流动性,增强我国商业银行的竞争能力,商业银行应该从多方面多角度考虑采取措施,从而可以在这场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机下幸存,并且更稳定的发展下去。
(一)根据自身经营状况,优化调整资产负债结构。由于目前法定准备金比率较高,商业银行中的新增存款可用比例较低,这对资金的合理利用造成很大限制,并且对于银行的资金利用能力提出了很高要求。所以,銀行更要加强存款工作的经营以及资金利用能力的提高,以便进一步增强资金实力。同时合理投资利用可用资产,从安全性以及流动性相结合的角度看,政府债券、政策性金融债券以及央行票据等这一类流动性以及安全性都较高的金融工具应作为主要的持有品种,可以通过签订回购协议并且出售后获得相应流动资金,及时满足银行对于流动性的需求。当普通的出售回购无法解决流动性危机时,商业银行可以向央行进行贷款。总的来讲,商业银行应当充分利用各种业务的资金进出以及进行合理的资本负债规模优化,在保证安全性与盈利性的同时,加快资金的流动速度,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提升资金的管理水平。
(二)精确计算自身放贷能力,合理规划资金的投放规模和速度。商业银行经营的三性目标中除了流动性还有风险性因素影响,特别是在当前金融危机的影响还未消失,金融体系仍然处于动荡不安状态的情况下,商业银行在关注自身流动性的同时还应该时刻注意整个市场行情的变动。既要提高银行自身的经营情况,利用各种优化措施改善流动性管理系统,同时还要分析客户在流动性上可能面临的压力,站在客户的角度利用金融创新的方法,采取各种措施,开发可以为客户规避风险的投资基金等,从而防范各种风险。同时,商业银行在经营信贷业务的同时,应该控制好资产的发放进度、规模,并进行对于资产负债规模进行合理配置,避免因流动性不足而出现支付风险。其次,商业银行应优化资产结构,追求效益最大化、有效地降低不良贷款率。合理控制和利用杠杆率,在获取收益的同时,减少风险的危害。当前商业银行尤其在减小不良贷款的比例方面采取措施,对其进行盘活、清收、重组,从而尽量降低不良贷款的比例。
(三)大力发展理财业务。首先,由于银行具有专业的理财人员,具有专业优势,因此银行可以大量创新理财产品,在为居民提供新的相对风险较低,收益较高的投资通道,满足居民稳健型投资的需求的同时,又可以有效地分流在银行资金来源方面占有重要地位的居民存款,大大减轻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压力。其次,理财咨询业务作为银行的一项重要的中间业务,除了给商业银行带来手续费收入,更重要的是可以扩大银行的经营领域,逐步改变银行业存款放贷单一经营模式,推动银行经营方式的创新。同时,商业银行应充分利用债券理财业务,在分流被动负债的同时,调整银行负债结构,调整收入结构,达到规避风险的目的。
(四)建立健全流动性风险预警机制。首先,充分把握银行的财务状况,利用各种财务工具预测和分析资产负债流动性,进而通过对金融市场资金流动性的供求变化情况的分析和预测,完成对市场流动性需求的衡量,进而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流动性管理。其次,银行要建立流动性风险预警系统,通过对风险警情指标的预测,银行可以预估未来经营时期流动性风险的具体状况,确定风险警况。再次,建立合理的流动性分析管理制度。包括流动性需求、来源、储备设计等分析管理过程,并且通过各种财务指标对银行经营流动性进行评价分析。
(五)实施主动的流动性管理策略。商业银行应加强对宏观经济政策和微观金融市场的研究与分析,实施主动的流动性管理。在加强对宏观经济整体走势、金融行业发展前景和银行间市场的分析和预测的同时,对各大商业银行的存贷比例以及资金流动状况进行合理分析,时刻关注宏观经济形势以及政府宏观政策的变化趋势,在此基础上全面分析将会对银行流动性变化产生影响的因素,及时调整投资策略,实施主动的流动性管理策略。
(六)加强银行体系间国际合作。经过金融危机的洗礼,国际银行业虽然遭受了较大的损失,但是。在流动性管理方面积累了更多的经验和教训。银行家们越来越重视,在制定出合理的银行流动性发展战略的基础上有效执行,并且注重执行过程中所必需的管理结构的调整以及高层管理者的培养。所以,我国的商业银行可以在与国际银行业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引入国际银行业新的管理理念,借鉴其流动性管理的新方法,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以及政府宏观政策提高我国银行业的流动性。
综上所述,商业银行要提高流动性是可以采取多种措施的,并不一定要局限某一方面,同时,在全球化大力发展的今天,全球金融业以及银行业之间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因此我国商业银行还可以多引入国际银行管理理论,并结合我国银行业自身特点,使其服务于我国金融业。商业银行流动性问题是金融危机下出现的新问题,对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是一个全新的考验,我们应该在不断总结经验的过程中,不断探索和调整对策发现银行业发展的新机遇,为我国金融体系的发展奠定基础。
作者单位: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
作者简介:潘璇(1989— ),女,山东省威海市人,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金融系。
关键词: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F830.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0)04-0087-01
自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央行曾一度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存款准备金率也在不断上调。央行采取的不断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政策,虽然是为了增强央行自身流动性体系的管理,但给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管理带来了压力。虽然央行在这期间准备缓慢下调准备金率,但是进入2010年后,央行重新调高了准备金率,这对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管理造成了很大的障碍。同时,伴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金融创新进一步的加强,银行的存贷业务对于市场利率变化的敏感性也在不断增强,商业银行面临的安全性问题也相对增多。因此为了加强商业银行管理的流动性,增强我国商业银行的竞争能力,商业银行应该从多方面多角度考虑采取措施,从而可以在这场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机下幸存,并且更稳定的发展下去。
(一)根据自身经营状况,优化调整资产负债结构。由于目前法定准备金比率较高,商业银行中的新增存款可用比例较低,这对资金的合理利用造成很大限制,并且对于银行的资金利用能力提出了很高要求。所以,銀行更要加强存款工作的经营以及资金利用能力的提高,以便进一步增强资金实力。同时合理投资利用可用资产,从安全性以及流动性相结合的角度看,政府债券、政策性金融债券以及央行票据等这一类流动性以及安全性都较高的金融工具应作为主要的持有品种,可以通过签订回购协议并且出售后获得相应流动资金,及时满足银行对于流动性的需求。当普通的出售回购无法解决流动性危机时,商业银行可以向央行进行贷款。总的来讲,商业银行应当充分利用各种业务的资金进出以及进行合理的资本负债规模优化,在保证安全性与盈利性的同时,加快资金的流动速度,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提升资金的管理水平。
(二)精确计算自身放贷能力,合理规划资金的投放规模和速度。商业银行经营的三性目标中除了流动性还有风险性因素影响,特别是在当前金融危机的影响还未消失,金融体系仍然处于动荡不安状态的情况下,商业银行在关注自身流动性的同时还应该时刻注意整个市场行情的变动。既要提高银行自身的经营情况,利用各种优化措施改善流动性管理系统,同时还要分析客户在流动性上可能面临的压力,站在客户的角度利用金融创新的方法,采取各种措施,开发可以为客户规避风险的投资基金等,从而防范各种风险。同时,商业银行在经营信贷业务的同时,应该控制好资产的发放进度、规模,并进行对于资产负债规模进行合理配置,避免因流动性不足而出现支付风险。其次,商业银行应优化资产结构,追求效益最大化、有效地降低不良贷款率。合理控制和利用杠杆率,在获取收益的同时,减少风险的危害。当前商业银行尤其在减小不良贷款的比例方面采取措施,对其进行盘活、清收、重组,从而尽量降低不良贷款的比例。
(三)大力发展理财业务。首先,由于银行具有专业的理财人员,具有专业优势,因此银行可以大量创新理财产品,在为居民提供新的相对风险较低,收益较高的投资通道,满足居民稳健型投资的需求的同时,又可以有效地分流在银行资金来源方面占有重要地位的居民存款,大大减轻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压力。其次,理财咨询业务作为银行的一项重要的中间业务,除了给商业银行带来手续费收入,更重要的是可以扩大银行的经营领域,逐步改变银行业存款放贷单一经营模式,推动银行经营方式的创新。同时,商业银行应充分利用债券理财业务,在分流被动负债的同时,调整银行负债结构,调整收入结构,达到规避风险的目的。
(四)建立健全流动性风险预警机制。首先,充分把握银行的财务状况,利用各种财务工具预测和分析资产负债流动性,进而通过对金融市场资金流动性的供求变化情况的分析和预测,完成对市场流动性需求的衡量,进而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流动性管理。其次,银行要建立流动性风险预警系统,通过对风险警情指标的预测,银行可以预估未来经营时期流动性风险的具体状况,确定风险警况。再次,建立合理的流动性分析管理制度。包括流动性需求、来源、储备设计等分析管理过程,并且通过各种财务指标对银行经营流动性进行评价分析。
(五)实施主动的流动性管理策略。商业银行应加强对宏观经济政策和微观金融市场的研究与分析,实施主动的流动性管理。在加强对宏观经济整体走势、金融行业发展前景和银行间市场的分析和预测的同时,对各大商业银行的存贷比例以及资金流动状况进行合理分析,时刻关注宏观经济形势以及政府宏观政策的变化趋势,在此基础上全面分析将会对银行流动性变化产生影响的因素,及时调整投资策略,实施主动的流动性管理策略。
(六)加强银行体系间国际合作。经过金融危机的洗礼,国际银行业虽然遭受了较大的损失,但是。在流动性管理方面积累了更多的经验和教训。银行家们越来越重视,在制定出合理的银行流动性发展战略的基础上有效执行,并且注重执行过程中所必需的管理结构的调整以及高层管理者的培养。所以,我国的商业银行可以在与国际银行业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引入国际银行业新的管理理念,借鉴其流动性管理的新方法,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以及政府宏观政策提高我国银行业的流动性。
综上所述,商业银行要提高流动性是可以采取多种措施的,并不一定要局限某一方面,同时,在全球化大力发展的今天,全球金融业以及银行业之间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因此我国商业银行还可以多引入国际银行管理理论,并结合我国银行业自身特点,使其服务于我国金融业。商业银行流动性问题是金融危机下出现的新问题,对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是一个全新的考验,我们应该在不断总结经验的过程中,不断探索和调整对策发现银行业发展的新机遇,为我国金融体系的发展奠定基础。
作者单位: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
作者简介:潘璇(1989— ),女,山东省威海市人,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金融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