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校对是出版编辑工作中的重要组成步骤,本文就新时期校对编辑工作的发展进行研究探讨。
关键词:出版;编辑;校对
图书、报刊都是用来宣传文化知识、传播科学技术,提高人们信息储备,同时也是对精神层面生活的丰富。校对工作是编辑排版工作的延续,是出版前最后的一道文字审核工作,对出版物的质量具有一定程度的保证作用。
1校对的概述
校对在我国古代被称作“校雠”或者“校勘”,是编辑出版的一道必经工序,其工作的主要内容就是依据原稿件对出版物的排印或者缮写错误进行审查。
校对在出版过程中存在着价值,这种价值体现在以作者原稿为参照,对作者的劳动成果进行贯穿于图书、报刊编辑出版校对的整个过程的价值的再创造。校对绝对不是简单的劳动,而是特殊的,具有学识性、文字性的创造性的劳动,是编辑后、印刷前的关键流程,是图书整体质量保证的最后防线。
新闻出版总署明确认定,专业的校对是出版过程必不可少的流程,对出版物的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故而,出版部门必须配有丰富专业技能和经验的校对人员负责校对工作。一般的图书、期刊必须有不少于三次的校对,每一次校对都必须有至少一名指定的具有专业技术职称的校对工作人员进行文字技术方面的整体工作以及对各校次校对质量的监督核查。重点的图书、工具书等应该增加相应的校对次数。此外,任何图书、期刊的最终校对都必须是由出具有专业中级以上技术职称的校对人员进行。
2校对方法的演变
随着时代的发展,经济的不断进步,带动科学技术的不断革新,也使得校对的方法在不断的变化创新。
2.1校对的传统方法
2.1.1折校法
所谓折校法就是校对工作人员将原告放在正前方桌子上,然后用两手的食指、大拇指以及中指拿住校样,右手拿笔,然后从第一行开始校对一行折一行,保证每一行原稿都能和要校对的那行文字紧靠在一起,并且,要尽量使得原稿和校样的字句能够被一眼看清。折校法一般只适用于原稿是打印稿而非手写稿。
2.1.2读校法
所谓读校法需要两位工作人员进行合作,通常是一个人朗读原稿,另一个同步对校样进行校对,同时对校样上的错误予以改正。工作时在座位安排上也有一定的要求,一般读原稿的坐在左边,而校对的那位坐在右面,这样可以方便校对校样的工作人员对原稿进行必要的查看。读原稿者要求能够读清读准每一个字甚至标点符号,语速要慢,语调要有一定的节奏。标题、每行另起时都要进行特别的交代。
2.1.3诵读法
所谓诵读就是抛开原稿,对校样进行细致的阅读,当发现问题或者不清楚的地方再对比原稿进行查看,最后得出结构。诵读的时候习惯于读出声音,这样也有利于更好的思考。
2.1.4对校法
对校法是最为基本的校对方法。通常是原稿在左,校样在右,先看原稿,然后比对校样。右手握笔,左手食指指着原稿上的文字,随着校样上的字句移动,遇到有问题的地方,随时留下校对符号或者是批注。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校对的时候要逐字逐句的进行,包括对标点符号的核对,可以采用默读的方式,给大脑留下思考的空间。
2.2新时期的校对方法
2.2.1直觉校对法
直觉校对法主要针对的是校样与原稿中具有隐秘性和复杂性的错误疏漏,这类错误单靠一般校对方法不一定能够发现,是一种隐形的错误,容易被忽视,往往依靠校对工作人员的直接才会发现。直觉亦可认为是理性的一种特殊存在方式,是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储备以及经验与想象力相结合得到的对问题的第一反应。因而,在校对工作中直觉的应用条件就是要有丰富的知识储备以及工作经验。
2.2.2分层校对法
分层校对法将校对分为五个层次,第一层次是通篇首页的文题等关键要素的校对,主要是文章的标题、目录等方面;第二层次则是进行标题下各个小标题的校对;第三层次是对使用的图表数据等的校对;第四层次是校对正文;第五层次是对稿面周围的校对,针对有无串行、多行、错行等现象的,五个层次层层相扣,很好的保证了校对工作的准确性。
3新时期校对工作的发展对策
经济的发展推动了科技的发展,随着新时期计算机网路的不断改革创新,出版物的排版编辑过程逐步走向网络化、集成化。在这样的大时代背景下,校对工作作为传统出版流程的重要环节也逐渐发生着变化。这些变化主要体现在校对客体更加的多样化,校对工具越发智能化,校对的职能和方法也越发的综合,这对校对工作人员的工作带来新的调整以便能够更好的适应时代的发展与变迁。
3.1明确校对的内容和标准
在进行校对工作时,无论什么时候都应该明确校对的内容,把握住校对的标准。首先,保证校样能够反映出原稿真实准确的内容,必须忠于原稿;其次是将校样比对于原稿,对具体的文字、标点、版面、公式、图表、注释、参考文献等具体的内容的核对,确保与原稿的抑制性;最后是对整个整体的形式、页码等问题的校对检查,避免出错。此外在校对的过程中一定把握原稿为准的标准,不得随意的增补删除,严格执行三校制度,要对出版物的质量做最大的保证。
3.2加强理论学习与实践
面对新时期的发展要求,出版部门要加强工作人员对校对理论的学习,并且在不断的实践中提高校对人员的素质,同时不断增加对新的校对工具、技术的学习,建立自己的校对库,加强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学习,提高利用电脑进行排版编辑及校对工作的技能。同时,由于现代学术的跨专业性强,因而校对人员要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多学多记,多进行信息的积累,拓宽知识面,更好的进行校对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3.3加强监督机制,完善培训体系
校对工作要求能够在不断的工作中总结教训,吸取经验,不能隐瞒或者掩盖在工作中发现的出版物的错误和问题,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的进行处理,对印刷前出版物的质量检验工作要高效完成。同时可以定期的举行培训活动,提高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和业务技能。鼓励工作人员不断学习充实自己,同时开展定期的座谈会,共同探讨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并研究出有效的解决方案,制定奖惩分明的工作激励制度,内外结合,提高校对的工作效率,保证出版物的出版质量。
4 总结
总而言之,新时期社会经济、电子技术不断发展的情况下,校对工作也必须不断的进行调整与完善从而更好的适应社会时代发展的要求和特点。
参考文献:
[1]宋晓磊.出版工作中的校对功能研究[J].科技资讯,2012,(3):252-252.
[2]孙会香.略论新时期校对工作的发展及对策[J].中国市场,2011,(27):121-122.
作者简介:
韩大勇(1978~),男,河北唐山人,哲学硕士,《天津教育》编辑部副主任。
关键词:出版;编辑;校对
图书、报刊都是用来宣传文化知识、传播科学技术,提高人们信息储备,同时也是对精神层面生活的丰富。校对工作是编辑排版工作的延续,是出版前最后的一道文字审核工作,对出版物的质量具有一定程度的保证作用。
1校对的概述
校对在我国古代被称作“校雠”或者“校勘”,是编辑出版的一道必经工序,其工作的主要内容就是依据原稿件对出版物的排印或者缮写错误进行审查。
校对在出版过程中存在着价值,这种价值体现在以作者原稿为参照,对作者的劳动成果进行贯穿于图书、报刊编辑出版校对的整个过程的价值的再创造。校对绝对不是简单的劳动,而是特殊的,具有学识性、文字性的创造性的劳动,是编辑后、印刷前的关键流程,是图书整体质量保证的最后防线。
新闻出版总署明确认定,专业的校对是出版过程必不可少的流程,对出版物的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故而,出版部门必须配有丰富专业技能和经验的校对人员负责校对工作。一般的图书、期刊必须有不少于三次的校对,每一次校对都必须有至少一名指定的具有专业技术职称的校对工作人员进行文字技术方面的整体工作以及对各校次校对质量的监督核查。重点的图书、工具书等应该增加相应的校对次数。此外,任何图书、期刊的最终校对都必须是由出具有专业中级以上技术职称的校对人员进行。
2校对方法的演变
随着时代的发展,经济的不断进步,带动科学技术的不断革新,也使得校对的方法在不断的变化创新。
2.1校对的传统方法
2.1.1折校法
所谓折校法就是校对工作人员将原告放在正前方桌子上,然后用两手的食指、大拇指以及中指拿住校样,右手拿笔,然后从第一行开始校对一行折一行,保证每一行原稿都能和要校对的那行文字紧靠在一起,并且,要尽量使得原稿和校样的字句能够被一眼看清。折校法一般只适用于原稿是打印稿而非手写稿。
2.1.2读校法
所谓读校法需要两位工作人员进行合作,通常是一个人朗读原稿,另一个同步对校样进行校对,同时对校样上的错误予以改正。工作时在座位安排上也有一定的要求,一般读原稿的坐在左边,而校对的那位坐在右面,这样可以方便校对校样的工作人员对原稿进行必要的查看。读原稿者要求能够读清读准每一个字甚至标点符号,语速要慢,语调要有一定的节奏。标题、每行另起时都要进行特别的交代。
2.1.3诵读法
所谓诵读就是抛开原稿,对校样进行细致的阅读,当发现问题或者不清楚的地方再对比原稿进行查看,最后得出结构。诵读的时候习惯于读出声音,这样也有利于更好的思考。
2.1.4对校法
对校法是最为基本的校对方法。通常是原稿在左,校样在右,先看原稿,然后比对校样。右手握笔,左手食指指着原稿上的文字,随着校样上的字句移动,遇到有问题的地方,随时留下校对符号或者是批注。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校对的时候要逐字逐句的进行,包括对标点符号的核对,可以采用默读的方式,给大脑留下思考的空间。
2.2新时期的校对方法
2.2.1直觉校对法
直觉校对法主要针对的是校样与原稿中具有隐秘性和复杂性的错误疏漏,这类错误单靠一般校对方法不一定能够发现,是一种隐形的错误,容易被忽视,往往依靠校对工作人员的直接才会发现。直觉亦可认为是理性的一种特殊存在方式,是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储备以及经验与想象力相结合得到的对问题的第一反应。因而,在校对工作中直觉的应用条件就是要有丰富的知识储备以及工作经验。
2.2.2分层校对法
分层校对法将校对分为五个层次,第一层次是通篇首页的文题等关键要素的校对,主要是文章的标题、目录等方面;第二层次则是进行标题下各个小标题的校对;第三层次是对使用的图表数据等的校对;第四层次是校对正文;第五层次是对稿面周围的校对,针对有无串行、多行、错行等现象的,五个层次层层相扣,很好的保证了校对工作的准确性。
3新时期校对工作的发展对策
经济的发展推动了科技的发展,随着新时期计算机网路的不断改革创新,出版物的排版编辑过程逐步走向网络化、集成化。在这样的大时代背景下,校对工作作为传统出版流程的重要环节也逐渐发生着变化。这些变化主要体现在校对客体更加的多样化,校对工具越发智能化,校对的职能和方法也越发的综合,这对校对工作人员的工作带来新的调整以便能够更好的适应时代的发展与变迁。
3.1明确校对的内容和标准
在进行校对工作时,无论什么时候都应该明确校对的内容,把握住校对的标准。首先,保证校样能够反映出原稿真实准确的内容,必须忠于原稿;其次是将校样比对于原稿,对具体的文字、标点、版面、公式、图表、注释、参考文献等具体的内容的核对,确保与原稿的抑制性;最后是对整个整体的形式、页码等问题的校对检查,避免出错。此外在校对的过程中一定把握原稿为准的标准,不得随意的增补删除,严格执行三校制度,要对出版物的质量做最大的保证。
3.2加强理论学习与实践
面对新时期的发展要求,出版部门要加强工作人员对校对理论的学习,并且在不断的实践中提高校对人员的素质,同时不断增加对新的校对工具、技术的学习,建立自己的校对库,加强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学习,提高利用电脑进行排版编辑及校对工作的技能。同时,由于现代学术的跨专业性强,因而校对人员要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多学多记,多进行信息的积累,拓宽知识面,更好的进行校对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3.3加强监督机制,完善培训体系
校对工作要求能够在不断的工作中总结教训,吸取经验,不能隐瞒或者掩盖在工作中发现的出版物的错误和问题,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的进行处理,对印刷前出版物的质量检验工作要高效完成。同时可以定期的举行培训活动,提高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和业务技能。鼓励工作人员不断学习充实自己,同时开展定期的座谈会,共同探讨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并研究出有效的解决方案,制定奖惩分明的工作激励制度,内外结合,提高校对的工作效率,保证出版物的出版质量。
4 总结
总而言之,新时期社会经济、电子技术不断发展的情况下,校对工作也必须不断的进行调整与完善从而更好的适应社会时代发展的要求和特点。
参考文献:
[1]宋晓磊.出版工作中的校对功能研究[J].科技资讯,2012,(3):252-252.
[2]孙会香.略论新时期校对工作的发展及对策[J].中国市场,2011,(27):121-122.
作者简介:
韩大勇(1978~),男,河北唐山人,哲学硕士,《天津教育》编辑部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