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的省级重点实验学校,隶属于吉林省教育厅,迄今为止建校仅有二十五年。由于学校义务教育的属性,决定了学校把教育的着眼点放在了全体学生的身上。在追求教育“零缺陷”的同时,也常常面临着教育中的尴尬和遗憾。由于我们试图把这种遗憾降到最小,直至为零,因此努力做到“从进口到出口一个都不能少”。本着这种想法,2002年我们开始了一项意义深远的研究——潜能教育实验研究。
2002年9月初,新的学年开始,初中二年级各班中有几个学业成绩较低、行为习惯较差的学生面临流失的境况。于是,我们提出在学生自愿的基础上,组成一个新的班级单独授课。为了有别于以往的“差生班”,我们将这个班级命名为“潜能生班”,在教育教学中摸索并尝试着 “小步子,低起点”的教学策略;在行为养成上“反复抓,抓反复”;在活动中强调“重参与,轻评价”。经过近两年的实验,这个班从最初的7人增加到后来的28人。2004年中考,其中的26名学生考入高中,2名学生考入中专。
潜能生班的成功,得到中央电视台等媒体的普遍关注,在全国产生了广泛影响,更重要的是给学校领导班子和全体教师一次极大的心灵启迪:每一个生命个体都有学习、进步、发展的潜能,教师最重要的职责就是挖掘、激励每个学生的潜能。为了更好地探寻潜能教育规律,2006年12月,我们申报了“潜能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深化研究”课题,通过了吉林省教育科学领导小组的审批并被确立为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这标志着“潜能教育”从一个班的探索进入到一个全新的研究阶段——全面实施潜能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校的内涵式发展。
一、尊重个性,关爱生命——潜能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所九年一贯制的义务教育学校,义务教育的公益性和均衡性决定了学校所承载的任务是要为每个生命个体奠基。教育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发展为根本目的,充分发掘人的自身潜能,关注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潜能教育,就是以多元智能理论为基础,在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差异的基础上,为学生创设自主成长的外部环境。通过特殊的方式、有效的做法,激活学生内在的积极因素,使每个学生受到符合其自身能力发展需要的教育。潜能教育的目的,是实现每个生命个体的全面、和谐、自由、充分和可持续的发展。
我们在实施潜能教育的过程中,总结出三大基本原则:体现义务教育的公平性原则——关注每一个生命个体;遵循成长中从儿童到少年的差异性原则——关注生命个体的主观性和社会性;注重教育的基础性原则——尊重生命个体的独特需要。由于学校是学生的精神家园,因此应该给学生以幸福感,对学生充满无限的吸引力,让学生时时处处体验到成长是快乐的、成长是自主的、成长是互动的、成长是超越的。
1.培育健康心理是实施潜能教育的基础
当今社会在对人的评价中,将心理健康作为重要的指数来衡量。心理健康是指个人能够充分发挥自己最大的潜能以及妥善地处理和适应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我们注重挖掘学生的心理潜能,使他们在一次次的体验中获得成功,逐步树立自信。
一是帮助学生客观正确地认识自我 。认识自我是学生实现自主成长的基础,只有正确、客观地认识自我,学生才能知道自己存在的价值以及进取的方向。一般来说,中小学生对自我的认识还不够客观和全面。对于义务教育阶段部分具有个性差异的学生而言,需要我们用特殊的关爱、科学的方法帮助他们形成对自己的正确认识,使其充满自信,实现自我成长;二是引导学生在自信中重塑自我。自信的人,对事情有把握,知道自己的存在价值,具有较强的自我管理能力,而在自信的心态下,能有效地激发个人的优势并能在自己的内心产生强大的内驱力。为此,我们通过“每周一星” “小能手”“故事大王”等多项特色评选活动,尽可能多地发现存在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让学生在活动中树立自信,进而在自信中实现自我肯定;三是激励学生在磨炼中超越自我 。磨炼自我是当代独生子女成长中的重要一课,也是他们不可或缺的营养,磨炼的过程是学生人生当中重要的精神财富。我们每年在初中新生中开展的军训活动,就是以磨炼意志为主要目标的体验活动。在活动中,我们明确提出了“体验服从、体验守纪、体验艰辛、体验严肃”的体验目标。通过这样的磨练,让学生实现自我超越;四是让学生在感恩中不断完善自我。感恩是人的一种重要的精神品质,也是公民社会性的一种体现。可是当代的中小学生绝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许多人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对他人漠不关心、依赖性强、不能容人等不良倾向。让学生懂得感恩的前提是我们爱的付出、爱的引导。为此,在教育活动中,我们把感恩作为重要的内容,每项活动都有主题、有流程、有反馈。
2.实施特色课程是开展潜能教育的支撑
课程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课程也是开发学生潜能的主渠道。因此,我们在实施潜能教育的过程中,逐步建构了以常规课、校本课和实践课为主体的特色课程体系。
一是务实的常规课,课堂上给学生展示的机会。常规课是完成国家课程的主渠道,也是学生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载体。常规课只有在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之间寻找到最恰当的平衡点,才能实现优质高效,才能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尊重、潜能得以最大限度的开发。因此,我们提出,要将复杂的课上得简单,要将简单的课上得深刻,要将平淡的课上得生动。教师要能够创设情境将学习的内容升华到更大的思考主题,帮助学生形成理解框架和概念网络,形成认识事物的整体观;二是开放的校本课,活动中给学生展示的平台。校本课作为国家课程的有效延伸和补充,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也是开发学生潜能的有效途径。我校的校本课程以学科为基点、以社团活动为实施载体,为学生展示潜能搭建了平台。在校本课中,师生的互动得到最大的延拓,因而创造性与生成性很强,使师生的智慧得到了共同的激发;三是丰富的实践课,生活中给学生锻炼的机会。实践课是深受学生喜爱的课程,它以社会生活为源泉,选择学生面临的生活问题,以学生个体喜欢、擅长的方式引导学生设计解决问题的活动过程,开放校园这个相对封闭的空间,带领学生走进自然、走进社会、走进生活,给学生以更多的实践和锻炼的机会。
3.实施多元评价是落实潜能教育的保障
我们充分发挥评价的功能,使评价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积极手段。在评价内容上注重多元化,在评价形式上注重过程化,在评价主体上注重多角度,在评价方法上注重灵活性。
一是增设调控分,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作为一种导向和机制,学校增设了课堂教学调控分,即教师根据学生课堂的实际表现给予评分,将其计入期末总成绩中。这一办法的优越性首先体现在学生课堂发言数量的频率明显提高,此外学生作业以及课堂纪律都有了明显的改善;二是设立综合性考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期末考试中,文科类科目增设了10分朗读、口语测试,由学生通过抽签确定考试题目,着重考查学生的朗读和语言表达能力。在这种导向的作用下,教师、学生开始重视语言的交流功能。同时,其他学科非笔试能力测试的增加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三是建立奖励机制,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为了激励学生,学校建立了以下考试奖励措施:有创新性和与所学知识有联系的小发明、小制作或在省市级以上科技小发明比赛中获奖的学生,在期末考试中相关学科可以免试;本学期在报刊上发表文章以及在作文竞赛中获奖的学生,期末考试作文给予免试并按满分计入总成绩。
潜能教育实施以来,我们从关爱生命的视角出发,让学生充分体现自我、彰显个性,从而凸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他们形成了独特的品格,即学业成绩优、综合素质好、文明程度高、发展空间大,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
二、照亮别人,完善自我——潜能教育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按照潜能教育的理念,教师的特质是照亮别人、完善自我。所以,我们要求教师不断提升自己,挖掘自身蕴藏的潜能,实现专业化发展。我校的教师队伍是一支包含老中青三代的团队,在这三类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中,有其不同的工作特色和生命状态。学校管理的重要作用就是要唤醒和激发每个教职员工的潜能,积蓄学校蓬勃发展的根本力量。
1.认识潜能——专家引领为教师“增营养 ”
“专家引领”是许多学校教师培训的常规项目,我们在征求教师意见的基础上,根据教师队伍的现状和教育教学的要求,结合学校可调动的专家资源,设计了专家培训课程。虽然学校每年也派一些教师外出学习考察,但更多是把专家请到学校来为全校教师进行培训,这样受益的是全校教师。教师们也认识到,其实培训就是最大的福利。
2.挖掘潜能——校本培训为教师“树榜样”
随着学校办学规模的不断壮大,青年教师在整个教师队伍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为促进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和提升,我们成立了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学校。通过专家及有经验教师的指导,使青年教师能尽快熟悉教学过程、积累教学经验,在较短的时间内胜任教育教学工作。通过有效的校本培训,实现了教师的自主成长,使他们都能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在学习中反思 。我们提倡教师向书本学、向他人学、与实践相结合地学,以此来提升素质,促进工作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我们还要求教师向身边的榜样学习,通过与身边优秀典型的沟通,了解他们的教育教学理念,尤其是他们日常扎扎实实而又富有成效的工作给其他教师许多启示;二是在反思中实践。对于许多教师而言,坚持写课后反思是实现自身成长的一条有效途径。为此,我们要求教师把自己授课中出现的问题、随机发生的事件、所思所感及时地记录下来,围绕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总结和交流;三是在实践中超越。我们不期望所有的教师都能成为“优秀教师”“骨干教师”,但是要求教师自身必须有特点、工作必须有特色,鼓励教师做“特色教师”,即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在某一方面有独特之处。
3.激活潜能——自主提升为教师“增高度”
自主提升和发展,自我规划和实践,是我校教师共有的特质。在日常工作中,处处都有教师们的努力和奉献,无处不凝结着他们的创造和智慧。
一是问题课题化。潜能教育的开展,促进了学校的课题研究模式也随之转轨。现在我校开展的课题研究大多是教师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并提出的,具有鲜明的特色和明显的个性特征以及很强的针对性,实验效果比较明显;二是研究常态化。为了保证教师课题研究的连续性,在确立课题研究方向时,我们要求教师把一个小课题的研究周期确立在一个学年或是一个学期。这样,无论教师的岗位如何变化,课题研究都是一个延续的过程,从而使课题研究实现了常态化;三是工作个性化。潜能教育的开展极大地激发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也为他们施展才能创造了有利条件,许多教师采用了一些富有创意的工作方式。如:在传统家访的基础上,一些年轻教师、班主任利用博客、QQ群快捷、便利的特点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
4.展示潜能——示范辐射为教师“搭舞台”
作为省级重点实验学校,我们已培养出一支素质过硬、业务精良、师德高尚的骨干教师队伍,多次参加或自行组织送课下乡、校内研讨等活动,充分发挥了示范校、实验校的辐射引领作用,为深化吉林省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在校内,教师们每学期都承担一次或几次教学引领或示范任务。在开学前的预备周,全校教师按照所教学科,分别听取学科主任、教研组长或骨干教师的教材解读;在开学后的第一周,学科主任、备课组长在学科内率先上“引路课”;在平时的每周,教师进行集体备课,由中心发言人“上课”;在学期中,学校根据情况组织不同范围、不同主题的教学观摩研讨活动,如:“青年教师大奖赛”“师徒汇报课”“名师讲堂”“A级教师示范课”等。
在校外,学校优秀的教师队伍在示范引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多位教师是国家级、省级培训专家,每年承担多次教材、教学培训任务。此外,学校每学期都派教师去对口扶植学校做教学示范,解答他们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与困惑。
总之,潜能教育的实施从根本上实现了教师观念的转变,促进了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具体表现在:一是实现了教师的观念转变。通过开展潜能教育,使教师重新认识了教育、重新认识了学生、重新认识了自己。由于潜能教育要求教师要学会尊重、学会倾听、学会发现、学会鼓励,因此我们要求教师要时刻调整自己,去适应教育的需要,去适应学生的需要,创造适合学生发展需要的教育,而不是让学生的发展去适应教育的需要。这样,就使教师心平气和地去看待学生的缺点和错误、看待学生的进步和成长。在此过程中,教师在成就他人的同时也完善了自我,实现了自我的价值。对他们而言,奉献的是智慧,收获的是成长;二是促进了教师的自我发展。潜能教育使老教师焕发了工作热情,他们除完成自己本职工作外,主动要求承担更多的工作。对于中青年教师而言,潜能教育帮助他们突破了自身发展的“高原期”,认识到了自身存在的潜能,找到了努力的方向。潜能教育的实施也为青年教师提供了成长的空间和展示的舞台,加快了他们“羽化成蝶”的蜕变;三是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素养。潜能教育的实施过程实质上也是教师队伍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使教师逐步形成了潜能教育的六种能力,即:善于观察、发现学生潜质的能力,关注个性、因材施教的能力,宽厚包容、平等待人的能力,坚韧不拔、持之以恒的能力,涵养品德、以身作则的能力,正确反思、修正自己的能力。
三、以人为本,与时俱进——潜能教育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1.潜能教育促进学校办学理念逐步升华
建校初期,吉林省第二实验学校的办学目标是:打好基础,办出特色,在改革中创一流教育教学环境,使义务教育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1997年,吉林省第二实验学校的办学方针为:管理治校,科研兴校,名师扬校,积极探索优质教育实施途径;
2002年以来,吉林省第二实验学校的办学理念为:关注个性,开发潜能,科学施教,全面育人,走特色的内涵发展之路。
以上是我校办学观念的演化轨迹。不难看出,我们的办学理念越来越科学,越来越关注教育的核心——学生。在潜能教育实施的过程中,潜能教育的理念由校长的个体行为变成全校教师的共同行为;由原来关注部分学生(优生和差生)到现在关注全体学生;由原来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到现在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每一个方面;由原来关注学生的成长到现在关注师生的共同成长。可以说,潜能教育的发展脉络也是教育智慧的体现,更是教育走出混沌、走向理智的过程。
2.潜能教育促进学校管理文化内涵逐步更新
由于管理是重要的生产力,因此学校管理要符合教育发展的规律、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满足人的心理需求。我校的管理文化经历了建立健全制度——职工理解制度——自觉遵守制度三个发展阶段。我们认为,管理要寻找理性与感性之间的平衡点,既要有严格的原则和纪律也要有充满温情的关爱与体贴。为此,学校在科学管理的基础上更加注重人文关怀,使其成为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逐渐形成了科学管理和人文关怀并重的管理文化,使教师在工作中体验到了幸福感、归属感和成就感。
几年来,我们在评价方式上进行了大胆尝试。在评价的过程中,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用理解的心态看教师,用和谐的心态看集体,用战略的目光看评价。为此,我们设计了科学的动态考评体系,让每一位员工都能认识到自己工作的重要性和自我存在的独特价值。如:为了每一位员工都能体验到自身的价值、集体的温暖、领导的关怀,我们在学校的慰问制度里要求校领导必须做到四个必到:职工生病住院必到、职工结婚庆典必到、女职工生育出院必到、职工父母及配偶父母生病或病故必到。
3.潜能教育促进学校办学行为更加符合教育规律
教育即成长,教育的规律就是人成长的规律。在办学的过程中,我们越来越认识到,关注学生的成长首先要充分了解学生、了解学生成长的规律、了解学生在成长中的需求。懂得了“教育即成长”的道理,也就清楚了教育应该做什么事。智育是要发展好奇心和理性思考的能力,而不是灌输知识;德育是要鼓励崇高的精神追求,而不是灌输规范;美育是要培育学生丰富的灵魂,而不是灌输记忆。成长远比成功更重要,学校要排斥把成人功利的目标强加给学生,逼迫他们到名利场上去拼搏。教育是要让学生知道,最重要的事情不是“打败别人”,而是“成为最好的自己”。
最后,谈谈实施潜能教育引发我们的思考:
一是从“差生”到“潜能生”,观念更新带来了教育理念的新变化。由于学生是独立的人、是发展的人,因此要求教育者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每个学生,看待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积极为学生发挥自身潜能创造有利条件。如果沿袭“差生”这个称呼,无异于已经宣判这些学生不可救药,这对于每一个不断成长、不断发展着的个体而言有失公平,也为时尚早;二是从“潜能生班”到“潜能生教育”,从实践到理论实现了新突破。通过几年的实践探索,使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学生之间是有差异的,作为教育者,其首要任务不是将这种差距拉大,也不可能使这种差距完全消除,而是要创造适合每个学生发展的教育,让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能有所提高。实践证明:人的智能结构普遍存在个性差异,每一个生命个体都有学习、进步、发展的潜能。基础教育的任务就是要挖掘、激励每个学生的潜能,帮助他们提高综合素质,健康、全面地成长;三是从“潜能生教育”到“潜能教育”,由点到面产生了教育思想的新飞跃。“潜能生班”是特殊时期的特殊产物,是学校探索教育教学规律的途径和载体。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人具有八种智能,这些智能在不同的学生身上有不同的表现。教育者要通过开展潜能教育发现学生的优势智能领域和弱势智能领域,在发掘优势智能领域的同时,帮助他们将优势智能领域的特点向弱势智能领域迁移与渗透,从而使学生的弱势领域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2002年9月初,新的学年开始,初中二年级各班中有几个学业成绩较低、行为习惯较差的学生面临流失的境况。于是,我们提出在学生自愿的基础上,组成一个新的班级单独授课。为了有别于以往的“差生班”,我们将这个班级命名为“潜能生班”,在教育教学中摸索并尝试着 “小步子,低起点”的教学策略;在行为养成上“反复抓,抓反复”;在活动中强调“重参与,轻评价”。经过近两年的实验,这个班从最初的7人增加到后来的28人。2004年中考,其中的26名学生考入高中,2名学生考入中专。
潜能生班的成功,得到中央电视台等媒体的普遍关注,在全国产生了广泛影响,更重要的是给学校领导班子和全体教师一次极大的心灵启迪:每一个生命个体都有学习、进步、发展的潜能,教师最重要的职责就是挖掘、激励每个学生的潜能。为了更好地探寻潜能教育规律,2006年12月,我们申报了“潜能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深化研究”课题,通过了吉林省教育科学领导小组的审批并被确立为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这标志着“潜能教育”从一个班的探索进入到一个全新的研究阶段——全面实施潜能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校的内涵式发展。
一、尊重个性,关爱生命——潜能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所九年一贯制的义务教育学校,义务教育的公益性和均衡性决定了学校所承载的任务是要为每个生命个体奠基。教育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发展为根本目的,充分发掘人的自身潜能,关注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潜能教育,就是以多元智能理论为基础,在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差异的基础上,为学生创设自主成长的外部环境。通过特殊的方式、有效的做法,激活学生内在的积极因素,使每个学生受到符合其自身能力发展需要的教育。潜能教育的目的,是实现每个生命个体的全面、和谐、自由、充分和可持续的发展。
我们在实施潜能教育的过程中,总结出三大基本原则:体现义务教育的公平性原则——关注每一个生命个体;遵循成长中从儿童到少年的差异性原则——关注生命个体的主观性和社会性;注重教育的基础性原则——尊重生命个体的独特需要。由于学校是学生的精神家园,因此应该给学生以幸福感,对学生充满无限的吸引力,让学生时时处处体验到成长是快乐的、成长是自主的、成长是互动的、成长是超越的。
1.培育健康心理是实施潜能教育的基础
当今社会在对人的评价中,将心理健康作为重要的指数来衡量。心理健康是指个人能够充分发挥自己最大的潜能以及妥善地处理和适应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我们注重挖掘学生的心理潜能,使他们在一次次的体验中获得成功,逐步树立自信。
一是帮助学生客观正确地认识自我 。认识自我是学生实现自主成长的基础,只有正确、客观地认识自我,学生才能知道自己存在的价值以及进取的方向。一般来说,中小学生对自我的认识还不够客观和全面。对于义务教育阶段部分具有个性差异的学生而言,需要我们用特殊的关爱、科学的方法帮助他们形成对自己的正确认识,使其充满自信,实现自我成长;二是引导学生在自信中重塑自我。自信的人,对事情有把握,知道自己的存在价值,具有较强的自我管理能力,而在自信的心态下,能有效地激发个人的优势并能在自己的内心产生强大的内驱力。为此,我们通过“每周一星” “小能手”“故事大王”等多项特色评选活动,尽可能多地发现存在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让学生在活动中树立自信,进而在自信中实现自我肯定;三是激励学生在磨炼中超越自我 。磨炼自我是当代独生子女成长中的重要一课,也是他们不可或缺的营养,磨炼的过程是学生人生当中重要的精神财富。我们每年在初中新生中开展的军训活动,就是以磨炼意志为主要目标的体验活动。在活动中,我们明确提出了“体验服从、体验守纪、体验艰辛、体验严肃”的体验目标。通过这样的磨练,让学生实现自我超越;四是让学生在感恩中不断完善自我。感恩是人的一种重要的精神品质,也是公民社会性的一种体现。可是当代的中小学生绝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许多人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对他人漠不关心、依赖性强、不能容人等不良倾向。让学生懂得感恩的前提是我们爱的付出、爱的引导。为此,在教育活动中,我们把感恩作为重要的内容,每项活动都有主题、有流程、有反馈。
2.实施特色课程是开展潜能教育的支撑
课程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课程也是开发学生潜能的主渠道。因此,我们在实施潜能教育的过程中,逐步建构了以常规课、校本课和实践课为主体的特色课程体系。
一是务实的常规课,课堂上给学生展示的机会。常规课是完成国家课程的主渠道,也是学生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载体。常规课只有在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之间寻找到最恰当的平衡点,才能实现优质高效,才能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尊重、潜能得以最大限度的开发。因此,我们提出,要将复杂的课上得简单,要将简单的课上得深刻,要将平淡的课上得生动。教师要能够创设情境将学习的内容升华到更大的思考主题,帮助学生形成理解框架和概念网络,形成认识事物的整体观;二是开放的校本课,活动中给学生展示的平台。校本课作为国家课程的有效延伸和补充,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也是开发学生潜能的有效途径。我校的校本课程以学科为基点、以社团活动为实施载体,为学生展示潜能搭建了平台。在校本课中,师生的互动得到最大的延拓,因而创造性与生成性很强,使师生的智慧得到了共同的激发;三是丰富的实践课,生活中给学生锻炼的机会。实践课是深受学生喜爱的课程,它以社会生活为源泉,选择学生面临的生活问题,以学生个体喜欢、擅长的方式引导学生设计解决问题的活动过程,开放校园这个相对封闭的空间,带领学生走进自然、走进社会、走进生活,给学生以更多的实践和锻炼的机会。
3.实施多元评价是落实潜能教育的保障
我们充分发挥评价的功能,使评价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积极手段。在评价内容上注重多元化,在评价形式上注重过程化,在评价主体上注重多角度,在评价方法上注重灵活性。
一是增设调控分,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作为一种导向和机制,学校增设了课堂教学调控分,即教师根据学生课堂的实际表现给予评分,将其计入期末总成绩中。这一办法的优越性首先体现在学生课堂发言数量的频率明显提高,此外学生作业以及课堂纪律都有了明显的改善;二是设立综合性考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期末考试中,文科类科目增设了10分朗读、口语测试,由学生通过抽签确定考试题目,着重考查学生的朗读和语言表达能力。在这种导向的作用下,教师、学生开始重视语言的交流功能。同时,其他学科非笔试能力测试的增加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三是建立奖励机制,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为了激励学生,学校建立了以下考试奖励措施:有创新性和与所学知识有联系的小发明、小制作或在省市级以上科技小发明比赛中获奖的学生,在期末考试中相关学科可以免试;本学期在报刊上发表文章以及在作文竞赛中获奖的学生,期末考试作文给予免试并按满分计入总成绩。
潜能教育实施以来,我们从关爱生命的视角出发,让学生充分体现自我、彰显个性,从而凸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他们形成了独特的品格,即学业成绩优、综合素质好、文明程度高、发展空间大,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
二、照亮别人,完善自我——潜能教育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按照潜能教育的理念,教师的特质是照亮别人、完善自我。所以,我们要求教师不断提升自己,挖掘自身蕴藏的潜能,实现专业化发展。我校的教师队伍是一支包含老中青三代的团队,在这三类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中,有其不同的工作特色和生命状态。学校管理的重要作用就是要唤醒和激发每个教职员工的潜能,积蓄学校蓬勃发展的根本力量。
1.认识潜能——专家引领为教师“增营养 ”
“专家引领”是许多学校教师培训的常规项目,我们在征求教师意见的基础上,根据教师队伍的现状和教育教学的要求,结合学校可调动的专家资源,设计了专家培训课程。虽然学校每年也派一些教师外出学习考察,但更多是把专家请到学校来为全校教师进行培训,这样受益的是全校教师。教师们也认识到,其实培训就是最大的福利。
2.挖掘潜能——校本培训为教师“树榜样”
随着学校办学规模的不断壮大,青年教师在整个教师队伍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为促进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和提升,我们成立了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学校。通过专家及有经验教师的指导,使青年教师能尽快熟悉教学过程、积累教学经验,在较短的时间内胜任教育教学工作。通过有效的校本培训,实现了教师的自主成长,使他们都能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在学习中反思 。我们提倡教师向书本学、向他人学、与实践相结合地学,以此来提升素质,促进工作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我们还要求教师向身边的榜样学习,通过与身边优秀典型的沟通,了解他们的教育教学理念,尤其是他们日常扎扎实实而又富有成效的工作给其他教师许多启示;二是在反思中实践。对于许多教师而言,坚持写课后反思是实现自身成长的一条有效途径。为此,我们要求教师把自己授课中出现的问题、随机发生的事件、所思所感及时地记录下来,围绕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总结和交流;三是在实践中超越。我们不期望所有的教师都能成为“优秀教师”“骨干教师”,但是要求教师自身必须有特点、工作必须有特色,鼓励教师做“特色教师”,即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在某一方面有独特之处。
3.激活潜能——自主提升为教师“增高度”
自主提升和发展,自我规划和实践,是我校教师共有的特质。在日常工作中,处处都有教师们的努力和奉献,无处不凝结着他们的创造和智慧。
一是问题课题化。潜能教育的开展,促进了学校的课题研究模式也随之转轨。现在我校开展的课题研究大多是教师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并提出的,具有鲜明的特色和明显的个性特征以及很强的针对性,实验效果比较明显;二是研究常态化。为了保证教师课题研究的连续性,在确立课题研究方向时,我们要求教师把一个小课题的研究周期确立在一个学年或是一个学期。这样,无论教师的岗位如何变化,课题研究都是一个延续的过程,从而使课题研究实现了常态化;三是工作个性化。潜能教育的开展极大地激发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也为他们施展才能创造了有利条件,许多教师采用了一些富有创意的工作方式。如:在传统家访的基础上,一些年轻教师、班主任利用博客、QQ群快捷、便利的特点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
4.展示潜能——示范辐射为教师“搭舞台”
作为省级重点实验学校,我们已培养出一支素质过硬、业务精良、师德高尚的骨干教师队伍,多次参加或自行组织送课下乡、校内研讨等活动,充分发挥了示范校、实验校的辐射引领作用,为深化吉林省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在校内,教师们每学期都承担一次或几次教学引领或示范任务。在开学前的预备周,全校教师按照所教学科,分别听取学科主任、教研组长或骨干教师的教材解读;在开学后的第一周,学科主任、备课组长在学科内率先上“引路课”;在平时的每周,教师进行集体备课,由中心发言人“上课”;在学期中,学校根据情况组织不同范围、不同主题的教学观摩研讨活动,如:“青年教师大奖赛”“师徒汇报课”“名师讲堂”“A级教师示范课”等。
在校外,学校优秀的教师队伍在示范引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多位教师是国家级、省级培训专家,每年承担多次教材、教学培训任务。此外,学校每学期都派教师去对口扶植学校做教学示范,解答他们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与困惑。
总之,潜能教育的实施从根本上实现了教师观念的转变,促进了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具体表现在:一是实现了教师的观念转变。通过开展潜能教育,使教师重新认识了教育、重新认识了学生、重新认识了自己。由于潜能教育要求教师要学会尊重、学会倾听、学会发现、学会鼓励,因此我们要求教师要时刻调整自己,去适应教育的需要,去适应学生的需要,创造适合学生发展需要的教育,而不是让学生的发展去适应教育的需要。这样,就使教师心平气和地去看待学生的缺点和错误、看待学生的进步和成长。在此过程中,教师在成就他人的同时也完善了自我,实现了自我的价值。对他们而言,奉献的是智慧,收获的是成长;二是促进了教师的自我发展。潜能教育使老教师焕发了工作热情,他们除完成自己本职工作外,主动要求承担更多的工作。对于中青年教师而言,潜能教育帮助他们突破了自身发展的“高原期”,认识到了自身存在的潜能,找到了努力的方向。潜能教育的实施也为青年教师提供了成长的空间和展示的舞台,加快了他们“羽化成蝶”的蜕变;三是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素养。潜能教育的实施过程实质上也是教师队伍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使教师逐步形成了潜能教育的六种能力,即:善于观察、发现学生潜质的能力,关注个性、因材施教的能力,宽厚包容、平等待人的能力,坚韧不拔、持之以恒的能力,涵养品德、以身作则的能力,正确反思、修正自己的能力。
三、以人为本,与时俱进——潜能教育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1.潜能教育促进学校办学理念逐步升华
建校初期,吉林省第二实验学校的办学目标是:打好基础,办出特色,在改革中创一流教育教学环境,使义务教育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1997年,吉林省第二实验学校的办学方针为:管理治校,科研兴校,名师扬校,积极探索优质教育实施途径;
2002年以来,吉林省第二实验学校的办学理念为:关注个性,开发潜能,科学施教,全面育人,走特色的内涵发展之路。
以上是我校办学观念的演化轨迹。不难看出,我们的办学理念越来越科学,越来越关注教育的核心——学生。在潜能教育实施的过程中,潜能教育的理念由校长的个体行为变成全校教师的共同行为;由原来关注部分学生(优生和差生)到现在关注全体学生;由原来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到现在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每一个方面;由原来关注学生的成长到现在关注师生的共同成长。可以说,潜能教育的发展脉络也是教育智慧的体现,更是教育走出混沌、走向理智的过程。
2.潜能教育促进学校管理文化内涵逐步更新
由于管理是重要的生产力,因此学校管理要符合教育发展的规律、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满足人的心理需求。我校的管理文化经历了建立健全制度——职工理解制度——自觉遵守制度三个发展阶段。我们认为,管理要寻找理性与感性之间的平衡点,既要有严格的原则和纪律也要有充满温情的关爱与体贴。为此,学校在科学管理的基础上更加注重人文关怀,使其成为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逐渐形成了科学管理和人文关怀并重的管理文化,使教师在工作中体验到了幸福感、归属感和成就感。
几年来,我们在评价方式上进行了大胆尝试。在评价的过程中,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用理解的心态看教师,用和谐的心态看集体,用战略的目光看评价。为此,我们设计了科学的动态考评体系,让每一位员工都能认识到自己工作的重要性和自我存在的独特价值。如:为了每一位员工都能体验到自身的价值、集体的温暖、领导的关怀,我们在学校的慰问制度里要求校领导必须做到四个必到:职工生病住院必到、职工结婚庆典必到、女职工生育出院必到、职工父母及配偶父母生病或病故必到。
3.潜能教育促进学校办学行为更加符合教育规律
教育即成长,教育的规律就是人成长的规律。在办学的过程中,我们越来越认识到,关注学生的成长首先要充分了解学生、了解学生成长的规律、了解学生在成长中的需求。懂得了“教育即成长”的道理,也就清楚了教育应该做什么事。智育是要发展好奇心和理性思考的能力,而不是灌输知识;德育是要鼓励崇高的精神追求,而不是灌输规范;美育是要培育学生丰富的灵魂,而不是灌输记忆。成长远比成功更重要,学校要排斥把成人功利的目标强加给学生,逼迫他们到名利场上去拼搏。教育是要让学生知道,最重要的事情不是“打败别人”,而是“成为最好的自己”。
最后,谈谈实施潜能教育引发我们的思考:
一是从“差生”到“潜能生”,观念更新带来了教育理念的新变化。由于学生是独立的人、是发展的人,因此要求教育者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每个学生,看待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积极为学生发挥自身潜能创造有利条件。如果沿袭“差生”这个称呼,无异于已经宣判这些学生不可救药,这对于每一个不断成长、不断发展着的个体而言有失公平,也为时尚早;二是从“潜能生班”到“潜能生教育”,从实践到理论实现了新突破。通过几年的实践探索,使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学生之间是有差异的,作为教育者,其首要任务不是将这种差距拉大,也不可能使这种差距完全消除,而是要创造适合每个学生发展的教育,让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能有所提高。实践证明:人的智能结构普遍存在个性差异,每一个生命个体都有学习、进步、发展的潜能。基础教育的任务就是要挖掘、激励每个学生的潜能,帮助他们提高综合素质,健康、全面地成长;三是从“潜能生教育”到“潜能教育”,由点到面产生了教育思想的新飞跃。“潜能生班”是特殊时期的特殊产物,是学校探索教育教学规律的途径和载体。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人具有八种智能,这些智能在不同的学生身上有不同的表现。教育者要通过开展潜能教育发现学生的优势智能领域和弱势智能领域,在发掘优势智能领域的同时,帮助他们将优势智能领域的特点向弱势智能领域迁移与渗透,从而使学生的弱势领域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