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道光明 究竟圆满根本智

来源 :醒狮国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sqtld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明明德。第一个明是明心见性之明。第二个明是光明正大之明。大学的根本道首要在于觉悟、明澈、洞明人生究竟的大圆满大光明德性。凡夫大多在嘴上知道德行重要,可是真的在具体做人做事,尤其关系到自己的身家性命利害得失时,就会毫不犹豫舍德行而取利益,见利忘义,甚至损人利己损公肥私,忘恩负义。真正做到尊德性贵道德的人,凤毛麟角。人人本俱光明正大的德性,德是人与生俱来的性本善,只是因为习相远,因为习气、习惯、利害、权衡、分别心,才逐渐让我们远离自己的德根、善根。禅宗五祖弘忍大师座下高僧神秀大师曾言: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这就是明明德之“明”的境界,心是明镜,镜涵万象。
  古往今来真正能够做到明明德于天下者,寥若星瀚。面对楚国山河破碎风飘絮,楚怀王客死秦国,楚国都城郢被白起率领的秦军攻陷,楚国危亡之际。被楚怀王流放的大夫屈原,披发行吟至江畔。想当年自己苦心劝阻楚怀王不要中了秦国张仪之计策,离间齐楚联盟,建立虚假的秦楚联姻之盟约,使楚国最终孤立无援被虎狼秦兵击败。大德屈原此时虽然身在江湖,但心寄庙堂,看到江山衰败,亡国在即。屈子知道一己之力已经无力回天,做《怀沙》为绝命词:
  浩浩沅湘,分流汩兮。惰路幽蔽,道远忽兮。曾睑恒悲兮,永慨叹兮。世既莫吾知兮,人心不可谓兮。怀质抱青,独无匹兮。伯乐既没,骥焉程兮。民生禀命,各有所错兮。定心广志,余何畏惧兮!曾伤爰哀,永叹喟兮。世溷浊莫吾知,人心不可谓兮。知死不可让,愿勿爱兮。明告君子,吾将以为类兮。
  面对如此国破家亡的痛苦,屈原慨叹世态悲凉,人心叵测。有一渔夫隐士高人,看到屈原如此失神落魄的景象,劝慰到,不要再迷恋滚滚红尘,不要再执着江山社稷,不要再借酒浇愁,这些都是过眼云烟都是迷惑、迷茫和颠倒,只有逍遥世外桃源才是人生真实意。傲世的屈子正告世人:举世皆醉,唯我独醒。举世皆浊,唯我独清。最后在汨罗江怀石投江而死。屈原之死明明德于天地,昭告日月,屈原以死唤醒民众,唤醒爱国的精神。每年端午时节祭祀明明德,心昭日月的纯净心灵屈子。
  明明德是很高的修行境界。是人生的高义。明德是内圣,是初心,是正心诚意。明德是本俱的善根。“内治和理曰明;诚身自知曰明;守静知常曰明;至诚先觉曰明;”明是很高的智慧,是觉照,是天地良知的发现。是民族英雄岳飞被十二道金牌和“莫须有”罪名诬陷,想起自己三千里路云和月,三十功名尘与土,想起自己曾经豪迈万丈要收拾旧山河朝天阙。想起岳家军风驰电掣,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饥食匈奴血胡虏肉,收拾旧山河朝天阙。如今,一切烟消云散,自己竟然身陷囹圄,被自己深爱的国家所杀害。在风波亭临终之际,岳飞愤然写下的八个大字:天日昭昭,天日昭昭。何等雄奇!岳飞的赤诚、爱国、忠信、孝悌、勇武、隐忍、大器、道德,只有天地日月知道,只有山河大地知道,只有默默流淌的江水知道。岳飞以自己的死而明明德于千秋世界。
  亲民,亲亲仁民。孝悌忠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孝是百善之首。亲爱我孝何难?孝子亲父母兄弟姐妹,和睦亲邻家庭家族,与人为善与邻为伴。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礼记日:孝子之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程子和朱熹认为,亲民即是新民,革新,革故鼎新。日新维新,日新月异,不断变革之深意。应该说,亲民包含有新民之意,尤其一个国家民族必须锐意革新,不断推陈出新,不可抱殘守缺,固步自封。
  止于至善,善心是根,人性初心即是善。无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还是明明德、亲民,都必须扎根于积善。上善若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善成德,善有善报。一切修为的根本都是心法,心包善念才是大道。慈悲心是根本,菩提心髓的核就是至善。
  子程子曰:“《大学》,孔氏之遗书,而初学入德之门也。”于今可见古人焉学次第者,独赖此篇之存,而《论》《孟》次之。学者必由是而学焉,则庶乎其不差矣。
  宋代大儒程伊川先生讲,大学是孔子的遗著,是古代士子初步修学的德门,是登堂入室建功立业的基础。透过大学就可以窥见到古人修学的次第,是修行的法宝,人根的基础,孔门三千弟子修行的方便窍诀。论语、孟子依次展开治平立功立言立德的智慧,一切修学者都是从大学开始筑基,克己修为人世出世造化乾坤。大学三纲: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是一,是道,是一体三学,根本就是内圣,厚德载物,仁善为本。心如明镜,相由心生,初心善根,发菩提心,修学治理方可成就。
  亲民即立功,即是张载所言:为生民立命。孟子日: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亲民即孝。孝亲,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慈爱,一片慈悲心爱护子民、爱护百姓,与民同乐,上下同欲者胜。得民心者的天下。尊老爱幼,是我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如今一些高等学府,正在培养一批精致的利己主义者,鼓吹精英政治,鼓励精英学术,却忘记了只有民众的力量。任何英雄一旦脱离群众,脱离民心,必遭失败。亲民即仁。仁者爱人,仁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仁者忠恕乎,仁者忠厚、宽恕、包容。毛主席说: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一切干部,不论职务高低,都是人民的勤务员。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人民服务。人民是主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人民万岁”这是伟大领袖毛主席最伟大的创造,也是大学亲民学说的最强有力证明,人民解放军、人民战争,只有人民可以摧毁一切腐朽势力,只有人民可以改天换日。
  亲民包含新民之意。苟日新日新维新,人的修为、治学就是要不断洗心革面,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修学要推陈出新,不可固守保守,要敢于创新。如此说,二程、朱熹的解释富有时代意义,中华民族的原动力就是创新、创造。革故鼎新,敢于变革,反求诸己,砥砺心法。科学,是生产力,科技创新,治理结构创新,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创新,都是新民的核心。与时偕行,日新月异,穷则思变,变则通,通则久。一切修学都是为了适应时代、历史、人民的需要。人的修行是日日知非,日日改过,日日蜕变超越自我。阴阳之间不断相生相克,新旧势力不断博弈,新民,是理想世界,变法维新、改革开放创新是社会进步的主旋律。
  至善,是最高的善,纯粹的善,真善,慈悲心。修行要害就是日行一孝,日行一善。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善不积不足以成德。止于,即是安住,安顿。安住于善心,恻隐之心仁之端也,善即仁爱,仁者无敌,善是如意宝,善心即是仁心。无论修学何种智慧,万变不离其宗,即是初心本善,离开起心动念的善念,所有的行为都会离经叛道。善,是道的根本,善是德的厚土。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大学开宗明义,直指修学、修身、修行的根本就是立德、为民、立善。此三根本,即是发心,菩提心,佛说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无量正等正觉的利益一切众生的德行、民心、善心,这是万物一体道法自然的大德者、大丈夫、圣贤者,修身的起点亦是终点,是究竟的方便法门,三纲合一为道,此道大光明、大圆满,究竟圆满根本智。
其他文献
策划:本刊编辑部  主笔:祺悦  责编:刘书含  宋代大思想家张载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段精辟言论集中刻画了儒家士子内圣外王,修齐治平的根本智慧。是中国人的真灵魂、真骨血、真精气。中华民族文化的根基在儒家,儒家的根本精神体现在《大学》。  《大学》,儒家之“圣经”,中华民族真精神。《大学》,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真脊梁。《大学》,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真正的国士精神,士可
期刊
“大学”二字,大人治学,大人觉学,大人修学。大光明智慧之学,大手印大圆满修学次第。易经说:“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天且弗违,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  什么是大人?顶天立地,知晓阴阳五行相生相克,顺天时察地利明人和。洞见吉凶祸福盛衰起伏成败利害的演化,奉天承运,与一切众生鬼神合道合德。人来到这个世界,就是为了成为人格丰满的
期刊
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老师对他(她)的影响至关重要。如果一个人在学生时代,能遇到一个或几个对自己能有启蒙作用的老师,那实在是一件幸运的事。近读大学者钱穆的《师友杂忆》一书,发现钱穆就是一个非常幸运的人,在他求学阶段,遇到了三个十分另类的老师,对他的人生之路产生了极大影响。  钱穆十岁的时候,进入果育学校读书,在这里,他遇到了一个叫做伯圭的老师。钱穆喜欢读课外书,特别是《三国演义》,他读得很熟。于是
期刊
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的传奇皇帝,传奇的不光是他寒微的出身、坎坷的经历以及成功创业奋斗史,还包括他的长相,这也一直是个难解的历史之谜。电影《邪不压正》上映后,因为廖凡与朱元璋画像“撞脸”,朱元璋的相貌再次成为热议的话题。  流传至今的朱元璋画像大约有十几种,不外乎美丑两大类,只是程度有所不同,丑到极致的犹如今天的“恶搞”,那哪类更接近历史事实呢?我们先从一个民间故事说起:  朱元璋称帝后,遍召丹青高手
期刊
翠影层层,斑驳一地傲然风骨,芳香弥漫沁出一股绝世风姿。  不知何时,竹的身影进入了我的记忆中,只知道它有一身非凡的傲骨和芬芳的清香。窗外,竹子随风飘摆,婀娜多姿,空气中夹杂着一股沁人心脾的竹香——清幽而淡雅。  九百多年前,苏轼隐居归林,着一身素衣,桌上一杯素茶,零星几片竹叶飘落其中,突出了苏轼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的傲然风骨,他豪气万丈,挥洒笔墨“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几个苍劲有力的大字
期刊
在《学衡》上的一篇文章里,梅光迪君说:“实则模仿西人与模仿古人,其所模仿者不同,其为奴隶则一也。况彼等模仿西人,仅得糟粕,国人之模仿古人者,时多得其神髓乎。”我因此引起一种对于模仿与影响、国粹与欧化问题的感想。梅君以为模仿都是奴隶,但模仿而能得其神髓,也是可取的。我则以为模仿都是奴隶,但影响却是可以的,国粹只是趣味的遗传,无所用其模仿,欧化是一种外缘,可以尽量的容受他的影响,当然不以模仿了事。  
期刊
曾经读过一些当代文人怀念宋朝的文章,表达出了愿意生活在宋朝的强烈愿望,那么,为什么文人都愿意回到宋朝呢?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一点,是因为在历朝历代中,宋朝对读书人是最宽容的,所以才让读书人心向往之。  相对于动辄大兴文字狱的清朝,宋朝可谓是文人的天堂。在两宋时代,几乎没有文字狱,知识分子可以自由地上书言事、批评时政,尽管有时言论过激,但也不必担心因言获罪。为什么宋朝对知识分子这么宽容呢?
期刊
在原始社会,我们的祖先就开始以火取暖。后来,为了能随意挪动火堆,就把火放到一种烧制的陶器里(炉或灶)。《拾遗记》载:“及夜,燃石以继日光……昔炎帝始变生食,用此火也。”可见,我国上古时期便发现了煤炭,并用其生火取暖做饭。  秦汉时期,主要依靠“壁炉”和“火墙”取暖。火墙是用两块筒瓦相扣,做成管道,包于墙内,与灶相通,用以取暖。到汉代,便有了温室殿,这是皇帝冬天居住的暖殿,殿内有防寒保温的设备。《西
期刊
读史书《吕氏杂记》,读到了这样一个情节:宋朝有一位叫吴坦求的人,在太学读书,有一天,他去拜见姜先生,但姜先生正在家闭门谢客呢,于是,吴坦求就从窗缝向室内看,发现姜先生“俨然危坐,如对贵宾”,原来,姜先生是个自律极强的人,并不因没有人而放松自己。这一情节引发了笔者的联想,因为,笔者也曾读到过几个关于自律的情节,只不过不是发生在古人身上的,而是发生在现代人身上的,说明有的现代人自律性也極强。  最近,
期刊
讲记  开宗明义直指道性,大人之学,人生之学问,个人之修养,修齐治平内圣外王的根本道,根本路,根本心法是三纲: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立德、立功、立心。宗圣曾子犹如当头棒喝,告诫一切众生,人生的根本大道就是光明正大内在的德行、德性,只有内心充满道德光明的人,才能仁义礼智信,才能亲民爱人,才能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才能讲信修睦和谐万方,安身才能立命,立德方可立仁,人生最高的追求就是积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