瓒之名物意义补说

来源 :汉字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bal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于瓒的形制,传统说法以郑玄《周礼注》为代表,认为是用来挹鬯酒行祼礼的勺斗状器物.近年学界对此说多表怀疑,纷纷利用出土器物与三《礼》记载互证,创获颇多,当中较受认可的观点是瓒是饮器而非挹器.传统说法与近年流行的观点分歧颇大,现时还有必要对累积的研究成果作阶段性的疏理,加以检视和补证.文章吸收考古所得实物方面的研究成果,结合文字音义关系的证据,说明瓒字的命名来自玉器“攒集”的组合形式.
其他文献
俗语是汉语语汇系统的重要部分,是汉语学习者真正理解汉语、理解中国文化的一个突破口.俗语教学对培养学习者的汉语学习兴趣,提升学习者的汉语交际能力,帮助学习者了解中国文化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微课”已成为在线学习、移动学习的常见形式.其授课内容“短小精悍”,具有灵活性、互动性,可重复观看的特点,正在成为更多学习者的新选择.文章通过问卷的方式,对“汉语俗语与文化”微课教学情况进行调查,旨在了解国际学生对微课的认可度,根据调查结果总结课程优势,分析课程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改进建议.
自国别化教材建设开展以来,中国加大针对各个国家不同文化背景教材的研究和编写.由于使用人数最多,针对英语母语国家的欧美教材在国别化教材建设中一直占据重要位置.关于美国国别化教材的建设实行至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符合美国大学课程设计的,在大学中被广泛认可却少有.文章基于美国不同时期编写的八部大学汉语教材制成的语料库进行对比分析,考察教材的相同点和差别,在教材选词用词方面进行了重点考察,以期对未来国别化美国教材的编写有所启示.
文章通过对AP汉语与文化考试试题的分析,总结出其特点:1.AP汉语是基于任务模式的外语考试,完成任务是第一要务.2.AP汉语与文化考试三种交际模式并重,呼应5C目标.
文章主要考释汉译佛经中“斟酌”这个疑难词语,认为“斟酌”有“舀取”义,在“手自斟酌”的固定结构中可释为“布食奉水”,此外还有“布施”“抓食”等意思.最后对“斟酌”的其他相关用法和相关词语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文章叙述了“现代汉语”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开展“课程思政”的有益做法,包括增强课程思政意识,树立教书育人的明确目标;结合课程教学大纲,融思政内容于“绪论”之中;梳理课程教学内容,找到思政元素的最佳结合点;改革课程考核办法,巩固课程思政教育成果.
笔者以俄语外来词为研究对象,探寻俄语外来词在当今社会中的发展情况,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与调查问卷的方法,发现俄语外来词正呈现出以下发展趋势:大部分日常类和政治经济类俄语外来词已经完全融入现代汉语中并被广泛使用,而部分语义晦涩偏僻的日常类俄语外来词及文化类俄语外来词正在被逐渐淘汰.
文章通过运用吴礼权《语言策略秀》一书中提到的形象传神的策略、形式美创造的策略以及炼字遣词的策略等语言策略,以2014-2019年习近平在国际会议中的演讲文本为研究对象,对习近平对外话语的语言策略进行分析,以期为中国外交语言策略的运用提供借鉴.研究发现,习近平对外演讲中的语言策略具体表现为巧用比喻、善用排比以及巧引中外俗语,旨在于有效地传达中国思想理念,阐述中国外交立场以及弘扬中国精神.
小字是中国姓名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名和字相比,小字富有生活性,富有亲和力.《世说新语》记载的大量人名中,小字虽然所占比例不大,但其独特性很值得注意.小字用字的特点是当时社会文化思想生动而鲜明的反映,汉魏晋宋时期对小字的使用又有不同于其他时代的独特之处,对这个时期人物小字的分析是研究当时社会思想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
法国耶稣会士作为早期的海外汉学研究者,引起来整个法国学界展开对中国文化与文字语法的研究风潮,法国学者雷慕沙深受汉学风潮的影响,作为法国第一位专业汉学家于1822年出版《汉文启蒙》一书.该书以前人的研究成果和汉学讲座心得为来源,结合雷慕沙长期讲座授课的现实体验,形成一套简洁明练符合法国学习实际的教学体系,为后续法国汉学的发展和汉语教育的发展提供典范.文章拟从作者研究背景、《汉文启蒙》研究体系、对汉语教育的启示等几方面入手,挖掘该书在汉语教育方面的学术价值.
文章基于体验哲学的视角,对以建筑过程、建筑物的组成部分和建筑物类型为始源域的建筑隐喻进行归纳和梳理,解读建筑隐喻的认知理据,探究人类体验和文化因素对构建建筑隐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