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同的文章按照其语用特点有不同的文本特质,可以分成侧重语言教育的语用型文本和侧重文学教育的主题型文本。教师可以灵动地将各种有针对性、创造性的语用训练项目融合在主题型阅读教学中,这样能让学生在感受文章文学性的同时体会到其中的语文味儿。
发现语言的奥秘是借助语言信息的帮助,对文章的内容进行挖掘和探究。教师可以让学生留意文章中一些看似可有可无的句子,然后咀嚼其在文章中的重要性。通过比较、挖掘和探究,让学生发现并分析这些句子里有什么隐藏的语义信息,体会作者的良苦匠心和文句中包含的深刻意蕴。
在學习《林黛玉进贾府》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关注文章中的一些细节,并分析其中隐藏的语义信息。当贾母问林黛玉读什么书时,林黛玉回答读了《四书》,林黛玉问姐妹们读什么书时,贾母却说只是识字而已,不算是读书。此后当贾宝玉问林黛玉读什么书时,林黛玉也回答只是认识了几个字而已。这个情节看似在文章中可有可无,但是实际上却能从中读取不少语用信息。林黛玉后来主动认同了贾母的看法,改变了自己的回答,通过分析上下文语境便可以看出这里展现了黛玉寄人篱下而步步慎重的性格特点,有一定的语用价值。
通过发现语言细节的分析方法虽然看上去只是在分析文章的内容,但是如果从语用学的角度进行探究就会发现,这其实是在挖掘文章中的隐性信息,探究其中的言外之意,有助于学生进行深阅读。
修复语言指的是挖掘文章中的一些看似矛盾的地方,然后找到其中的矛盾点,尝试进行修复,并思考这是否真的矛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质疑,然后尝试将该矛盾处的上下文语境拿出来进行探究分析,让学生对文章的深层次寓意能有更深刻的了解。
在学习《祝福》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通过修复语言的方式探究人物内心的真实想法。如提出问题:“四叔在看到祥林嫂被人带走时,说‘可恶’,后来见到卫老婆子后也愤愤地责备其闹得天翻地覆,但是为何他不直接向祥林嫂的婆婆提出抗议呢,而是默许了对方的做法,这样是不是不合乎情理呢?”抓住了这个矛盾处,教师让学生尝试填补“可恶!然而……”中的空白,这促使学生深入探究这个问题,尝试补充省略号中未曾说清楚的问题。学生发现原本矛盾的地方其实并不矛盾,由于社会文化语境的因素填补了这个罅隙,让其变得合理了。这样的学习让学生对社会文化语境之于语用的影响有了更深的了解。
这样的分析除了是在探究文章的内容以外,其实也是在探究矛盾的语用状态,分析这种矛盾在特殊语境下产生的特殊语义,探讨“矛盾”因何而被“修补”。这对于学生提升语用能力、学会如何婉转地表达内心想法有很大的益处。
创造语言指的是抓住文章中的某些空白处展开一定的想象,尝试用创造性的语言弥补空白处的语用训练的方法。教师要鼓励学生尝试在文章特定的情景语境下进行探究,对文章的内容进行合理的补充。
在指导学生学习《雨巷》时,如何理解如同丁香一样带着愁怨的姑娘的形象是教学的一个重点。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将语用训练和该问题的探究结合在一起,组织学生尝试用创造语言的方式展开语用训练。教师可以提出:“文章中展现了姑娘的形象,但是对该姑娘的内心情感、动作、语言等都没有详细的描写。尝试用散文的形式改写这首诗歌,将诗歌中的空白处补充起来,多元化地展现这个姑娘的形象。”这个题目不仅让学生抓住文章的空白处展开分析,更促使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文体改写文章,对于学生语用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如有学生在写作中尝试如此改写:“那个姑娘手中拿着一把油纸伞,一直凝望着小巷的另一头。另一头,传来了两个人说话的声音,那么甜蜜,那么温柔。然而,姑娘知道,其中一个男声正是她爱的人所发出的声音。她的眼睛里弥漫出一种淡淡的雾气,终于,她缓缓地回过了头,向着小巷的另一头走去。一路上,她和一个诗人擦肩而过,她淡淡地回眸一瞥,却将自己的哀伤种入了那个诗人的心头。”这段语用训练展现出了学生对语言的掌控能力,也体现了学生的创造力。
除了可以抓住文章的空白处进行语言创造以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尝试将文章从某种文体改写成其他的文体,这也是一种对语言的再创造,有助于学生掌握不同文体的语用特点,真正提高学生多种语言表达能力。
由此可见主题型文本教学虽然以文学性的探究为主,但是如果教师巧妙地设计,也能将语用有关的训练不着痕迹地融入到教学中。学生能逐步了解上下文语境的概念,了解情景语境和社会文化语境等因素对于文章语言的影响,能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
作者简介:江苏省平潮高级中学语文教师。
一、发现语言,探究隐性信息
发现语言的奥秘是借助语言信息的帮助,对文章的内容进行挖掘和探究。教师可以让学生留意文章中一些看似可有可无的句子,然后咀嚼其在文章中的重要性。通过比较、挖掘和探究,让学生发现并分析这些句子里有什么隐藏的语义信息,体会作者的良苦匠心和文句中包含的深刻意蕴。
在學习《林黛玉进贾府》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关注文章中的一些细节,并分析其中隐藏的语义信息。当贾母问林黛玉读什么书时,林黛玉回答读了《四书》,林黛玉问姐妹们读什么书时,贾母却说只是识字而已,不算是读书。此后当贾宝玉问林黛玉读什么书时,林黛玉也回答只是认识了几个字而已。这个情节看似在文章中可有可无,但是实际上却能从中读取不少语用信息。林黛玉后来主动认同了贾母的看法,改变了自己的回答,通过分析上下文语境便可以看出这里展现了黛玉寄人篱下而步步慎重的性格特点,有一定的语用价值。
通过发现语言细节的分析方法虽然看上去只是在分析文章的内容,但是如果从语用学的角度进行探究就会发现,这其实是在挖掘文章中的隐性信息,探究其中的言外之意,有助于学生进行深阅读。
二、修复语言,探究罅隙成因
修复语言指的是挖掘文章中的一些看似矛盾的地方,然后找到其中的矛盾点,尝试进行修复,并思考这是否真的矛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质疑,然后尝试将该矛盾处的上下文语境拿出来进行探究分析,让学生对文章的深层次寓意能有更深刻的了解。
在学习《祝福》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通过修复语言的方式探究人物内心的真实想法。如提出问题:“四叔在看到祥林嫂被人带走时,说‘可恶’,后来见到卫老婆子后也愤愤地责备其闹得天翻地覆,但是为何他不直接向祥林嫂的婆婆提出抗议呢,而是默许了对方的做法,这样是不是不合乎情理呢?”抓住了这个矛盾处,教师让学生尝试填补“可恶!然而……”中的空白,这促使学生深入探究这个问题,尝试补充省略号中未曾说清楚的问题。学生发现原本矛盾的地方其实并不矛盾,由于社会文化语境的因素填补了这个罅隙,让其变得合理了。这样的学习让学生对社会文化语境之于语用的影响有了更深的了解。
这样的分析除了是在探究文章的内容以外,其实也是在探究矛盾的语用状态,分析这种矛盾在特殊语境下产生的特殊语义,探讨“矛盾”因何而被“修补”。这对于学生提升语用能力、学会如何婉转地表达内心想法有很大的益处。
三、创造语言,契合情景语境
创造语言指的是抓住文章中的某些空白处展开一定的想象,尝试用创造性的语言弥补空白处的语用训练的方法。教师要鼓励学生尝试在文章特定的情景语境下进行探究,对文章的内容进行合理的补充。
在指导学生学习《雨巷》时,如何理解如同丁香一样带着愁怨的姑娘的形象是教学的一个重点。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将语用训练和该问题的探究结合在一起,组织学生尝试用创造语言的方式展开语用训练。教师可以提出:“文章中展现了姑娘的形象,但是对该姑娘的内心情感、动作、语言等都没有详细的描写。尝试用散文的形式改写这首诗歌,将诗歌中的空白处补充起来,多元化地展现这个姑娘的形象。”这个题目不仅让学生抓住文章的空白处展开分析,更促使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文体改写文章,对于学生语用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如有学生在写作中尝试如此改写:“那个姑娘手中拿着一把油纸伞,一直凝望着小巷的另一头。另一头,传来了两个人说话的声音,那么甜蜜,那么温柔。然而,姑娘知道,其中一个男声正是她爱的人所发出的声音。她的眼睛里弥漫出一种淡淡的雾气,终于,她缓缓地回过了头,向着小巷的另一头走去。一路上,她和一个诗人擦肩而过,她淡淡地回眸一瞥,却将自己的哀伤种入了那个诗人的心头。”这段语用训练展现出了学生对语言的掌控能力,也体现了学生的创造力。
除了可以抓住文章的空白处进行语言创造以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尝试将文章从某种文体改写成其他的文体,这也是一种对语言的再创造,有助于学生掌握不同文体的语用特点,真正提高学生多种语言表达能力。
由此可见主题型文本教学虽然以文学性的探究为主,但是如果教师巧妙地设计,也能将语用有关的训练不着痕迹地融入到教学中。学生能逐步了解上下文语境的概念,了解情景语境和社会文化语境等因素对于文章语言的影响,能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
作者简介:江苏省平潮高级中学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