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建设和发展,经济和社会建设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是,发展中不平衡、不協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传统的社会管理模式面对社会的运行模式呈现出的一系列新的特点,越来越不适应。创新社会管理体系、对实现“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民生;社会管理;社会建设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5-0-01
新中国成立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建设和发展,不断增强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为我们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解决社会管理领域存在的问题打下了重要物质基础。但同时,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传统的社会管理模式面对社会的运行模式呈现出的一系列新的特点,越来越不适应。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对实现“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意义
社会管理通常是指以政府为主导的包括其他社会组织和公众在内的社会管理主体在法律、法规、政策的框架内,通过各种方式对社会领域的各个环节进行组织、协调、服务、监督和控制的过程。所谓“创新”,就是社会管理要与时俱进,正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针对当前社会管理中的突出问题,着重研究加强社会管理、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思路和举措。
没有社会的稳定,就没有经济政治的繁荣稳定。30多年的改革开放发展,社会管理方面呈现出了一系列阶段性特征: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新的社会阶层与利益群体出现了;社会运行模式出现新的特点,市场化、流动性、交互性越来越明显;社会状态与过去有很大不同,更加开放、多元、活跃。面对这些新的社会管理问题和管理要求,如何在新的发展背景下,创新社会管理,有效地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正、应对社会风险、保持社会稳定,“是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推进党和国家事业的必然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要求创新社会管理体制。首先是阶层结构的变化。原有的简单阶层结构,已经转化成利益分化较大的、由许多不同利益群体组成的复杂阶层结构。如何在新的形势下整合和协调好各阶层的利益,成为社会管理的重要任务。其次是城乡结构的变化。2亿多农民转变为从事第二、第三产业的工人,如何使转变了职业的农民能够更好地融入城市的新生活,成为社会管理的重大挑战。三是收入分配结构的变化。城乡、区域和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一些分配不公现象引起群众不满。如何调整收入分配结构、扭转收入差距扩大趋势、建立公平合理的收入分配秩序,成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需要解决的深层问题。四是人口结构和家庭结构的变化。城乡家庭小型化、居住人少化,养老、单亲抚养、疾病照顾等逐渐成为社会问题。这些都是我国社会管理面临的新任务。
社会组织方式的深刻变化要求创新社会管理体制。随着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社会组织方式使得大多数“单位人”变为“社会人”。原有的单位管理网络的弱化,新的社区管理网络却还不够完善,导致出现社会整合的缺失。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往往要直接面对分散的个人,加大了治理的成本,自上而下社会事务的落实和自下而上社会问题的解决受到阻碍。同时,基层的一些社会纠纷和社会矛盾无法解决在基层,导致上访案件增多,甚至出现群体性事件。因此,加强和改善社会管理,需要进行新的探索,走出一条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管理的新路。
二、改善民生,创新社会管理
科学发展观鲜明地提出把以人为本作为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实则是以民为本,这个“人”就是“民”。这就不仅体现了社会发展必须遵循客观规律的科学性,同时也体现了社会发展最终是为了人民这一价值取向的正确性。胡锦涛指出“社会管理要搞好,必须加快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社会管理应当与社会建设相结合,通过以人为本的理念建设,最终让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所以,我们的核心是要通过改善民生、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社会发展的新期待,通过这样的一些社会建设就可以让我们的社会管理有了一个比较坚实的社会基础。
创新社会管理,要创新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充分调动社会积极性,增加社会活力,人民群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才是真正有效的社会管理;人民群众创造的社会稳定才是真正的社会稳定。政府要勇于担当社会管理的责任,但目标是服务不是管理,要为社会和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留下足够的空间。胡锦涛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出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正是社会管理理念创新的体现。不同的社会状态、不同的社会问题需要不同的社会管理方式方法。面对目前我国有接近两亿的流动人口,在中国的东西部地区之间、城市与农村之间流动,人在户不在和户在人不在的问题已经很普遍,传统的户籍管理需要创新。
创新社会管理,要加强社会建设。要通过加强社会建设,为社会管理创新奠定坚实的社会基础。只要我们把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各项社会事业做好,人民群众就会真正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社会才会和谐稳定。所以,社会管理创新的落脚点一定要落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上。
关键词:民生;社会管理;社会建设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5-0-01
新中国成立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建设和发展,不断增强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为我们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解决社会管理领域存在的问题打下了重要物质基础。但同时,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传统的社会管理模式面对社会的运行模式呈现出的一系列新的特点,越来越不适应。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对实现“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意义
社会管理通常是指以政府为主导的包括其他社会组织和公众在内的社会管理主体在法律、法规、政策的框架内,通过各种方式对社会领域的各个环节进行组织、协调、服务、监督和控制的过程。所谓“创新”,就是社会管理要与时俱进,正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针对当前社会管理中的突出问题,着重研究加强社会管理、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思路和举措。
没有社会的稳定,就没有经济政治的繁荣稳定。30多年的改革开放发展,社会管理方面呈现出了一系列阶段性特征: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新的社会阶层与利益群体出现了;社会运行模式出现新的特点,市场化、流动性、交互性越来越明显;社会状态与过去有很大不同,更加开放、多元、活跃。面对这些新的社会管理问题和管理要求,如何在新的发展背景下,创新社会管理,有效地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正、应对社会风险、保持社会稳定,“是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推进党和国家事业的必然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要求创新社会管理体制。首先是阶层结构的变化。原有的简单阶层结构,已经转化成利益分化较大的、由许多不同利益群体组成的复杂阶层结构。如何在新的形势下整合和协调好各阶层的利益,成为社会管理的重要任务。其次是城乡结构的变化。2亿多农民转变为从事第二、第三产业的工人,如何使转变了职业的农民能够更好地融入城市的新生活,成为社会管理的重大挑战。三是收入分配结构的变化。城乡、区域和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一些分配不公现象引起群众不满。如何调整收入分配结构、扭转收入差距扩大趋势、建立公平合理的收入分配秩序,成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需要解决的深层问题。四是人口结构和家庭结构的变化。城乡家庭小型化、居住人少化,养老、单亲抚养、疾病照顾等逐渐成为社会问题。这些都是我国社会管理面临的新任务。
社会组织方式的深刻变化要求创新社会管理体制。随着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社会组织方式使得大多数“单位人”变为“社会人”。原有的单位管理网络的弱化,新的社区管理网络却还不够完善,导致出现社会整合的缺失。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往往要直接面对分散的个人,加大了治理的成本,自上而下社会事务的落实和自下而上社会问题的解决受到阻碍。同时,基层的一些社会纠纷和社会矛盾无法解决在基层,导致上访案件增多,甚至出现群体性事件。因此,加强和改善社会管理,需要进行新的探索,走出一条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管理的新路。
二、改善民生,创新社会管理
科学发展观鲜明地提出把以人为本作为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实则是以民为本,这个“人”就是“民”。这就不仅体现了社会发展必须遵循客观规律的科学性,同时也体现了社会发展最终是为了人民这一价值取向的正确性。胡锦涛指出“社会管理要搞好,必须加快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社会管理应当与社会建设相结合,通过以人为本的理念建设,最终让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所以,我们的核心是要通过改善民生、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社会发展的新期待,通过这样的一些社会建设就可以让我们的社会管理有了一个比较坚实的社会基础。
创新社会管理,要创新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充分调动社会积极性,增加社会活力,人民群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才是真正有效的社会管理;人民群众创造的社会稳定才是真正的社会稳定。政府要勇于担当社会管理的责任,但目标是服务不是管理,要为社会和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留下足够的空间。胡锦涛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出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正是社会管理理念创新的体现。不同的社会状态、不同的社会问题需要不同的社会管理方式方法。面对目前我国有接近两亿的流动人口,在中国的东西部地区之间、城市与农村之间流动,人在户不在和户在人不在的问题已经很普遍,传统的户籍管理需要创新。
创新社会管理,要加强社会建设。要通过加强社会建设,为社会管理创新奠定坚实的社会基础。只要我们把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各项社会事业做好,人民群众就会真正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社会才会和谐稳定。所以,社会管理创新的落脚点一定要落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