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项目教学法应是当前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一种基本取向。项目教学法实施于职业教育的实践教学环节,对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职业素质将产生积极作用。项目教学法是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教师将需要完成的课题以项目的形式交给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学生按照项目要求共同制定计划、分工完成整个项目。在项目教学中,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人人参与的创造性的实践活动,教学评价注重的不仅仅是最终成果,而且注重项目完成的过程。学生在项目实践过程中,理解和把握项目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体验创新的艰辛与乐趣,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精神与合作能力。
一、项目教学法的内涵
(一)项目教学法的含义
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在职业教育中,项目是指以生产一件具体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产品为目的任务,它应该满足下面的条件:
1.能将某一教学课题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技能结合在一起;
2.学生有独立进行计划工作的机会,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可以自行组织、安排自己的学习行为,同时克服、处理出现的困难和问题;
3.具有一定的难度,不仅是已有知识、技能的应用,而且还要求学生运用新学习的知识、技能,解决过去从未遇到过的实际问题;
4.学习结束时,师生共同评价项目工作成果和工作学习方法。
(二)项目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方法的区别(详见表格)
(三)项目教学法的教学特点
首先,有效地解决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问题。目前,学校还是以课堂教学作为传授知识的主要方式,以传授专业书籍中理性的、系统的理论知识为主,这种教学方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到企业中实习或工作时要经历相当长的磨合期,浪费了企业的人力和物力,因此这种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已经没办法适应现今企业发展对人才的实际需求。而项目教学能使学生真正走向社会与企业,使他们能够把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与接触的实际情况进行对照、印证、比较,把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工作的方法、处理具体问题的思路。
其次,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能力。项目教学法是以“学习任务”为载体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的,这样容易产生创造性火花,能够针对企业的实际情况提出富有创意的解决方案,极强地培养了学生创造性思维。再次,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项目教学法强调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通过同学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组员之间的优势互补,这样扩大了个人对问题认识的视野,又完善了所学知识的相关性与完整性。
二、项目教学法的实施步骤
(一)步骤一:分析岗位需求,确定教学案例
项目教学法的前提是依据企业需求划分岗位技能,围绕这些岗位技能提炼出相应的职业能力,以作为教学案例选取的依据,使得项目教学目标直接与企业需求、岗位技能需求相一致。缺少或忽略这一环节,项目教学法可能会失去其意义,项目案例的选取也会缺乏明确的指向性。
(二)步骤二:分解项目案例,关联知识点
项目案例通常是综合性强的实践案例,其中贯穿着整个教材甚至超出教材内容。因此教学中应分解案例,形成具体任务。案例的分解主要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理念,按照企业的实际工作流程,形成“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等具体任务。其中,在“详细设计”环节,可以依据项目功能,采用模块化思路将项目分解为具体模块,分析每一模块所关联的知识点以及模块间交叉的知识点,使得知识的学习打破传统的体系结构,代之以建立在任务解决基础上的知识横向和纵向的立体化学习。
(三)步骤三:选用优化的教学策略,实施有效教学基于工作过程分解的模块和知识结构,可能与教材按知识体系编排的顺序不一致。某个模块可能需要前后几个章节的相关知识点。因此,需要教师能灵活地运用各种教学策略,遵循“够用”原则,及时地调用相关知识,实现学生非线性的知识学习及最大限度的应用。
(四)步骤四:注重课堂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进度
项目教学过程中,模块化教学使得教学进度与知识体系教学不一致,甚至会出现整体教学进度较慢的情况,这些都属于正常现象。因为项目教学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因素增多,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拥有者和课程的主宰者,而是学生问题解决的咨询者和指导者,甚至会遇到新的未曾解决过的问题。因此,项目教学过程增加了教师教学过程中的负担,周密详细的课前备课已远远不够,重要的是教师要能充分关注课堂动态,及时收集反馈信息,根据学生情况实时对教学进行动态调整。
(五)步骤五: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项目教学法首先要向学生呈现一个大的案例,学生起初处于比较盲目、无从下手的状态,所以若按传统评价方式看,初期的教学效果很难表现或者表面看没有进展。因此,项目教学应基于发展性教学评价观,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对学生知识、能力、情感等整个学习过程进行适当评价。
总之,由于项目教学法自身特点使得项目教学评价应摆脱传统单一的评价方式,从纯粹地看分数看结果到关注整个学习过程,让评价真正发挥督促和改进的作用。
三、师生角色的转变
对项目教学法的再认识在项目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教师的教学过程都发生了很大改变,对学生而言,他们要具备钻研的意识和能力,要能围绕问题主动地计划学习和解决问题;教师则要选取最优案例,不断地鼓励学生,及时调节教学进度,等等,这些转变归根结底是师生角色的改变。
(一)学生角色的改变
首先,学生在整个过程中是主动的,从接受任务开始到结束,主要靠自己通过各种途径来完成任务。其次,学生的学习进度要根据自己实际情况而定,这就避免了传统教学“一刀切”的弊端。另外,学生完成项目的过程是完整的学习,从认识问题到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外在表现为对知识的获取和问题的处理,更多的则是对问题的分析与把握的能力,对困难的接受和应对能力,对问题解决全过程的整体评价能力等。所以项目教学过程是内外协同发展的过程。
(二)教师角色的改变
“教”应以“学”为前提,有什么的学习过程就会有相应的教学过程,所以教师角色的定位要更多地以学生角色的改变为依据。首先,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辅导者,即教师对整个教学做整体计划与实施,确定任务后辅导学生完成作业。其次,教师可以针对学生学习情况有效地实施个性化教学,既让“吃不饱”的学生有难度更大的任务完成,又让“吃得饱”的学生有充分的消化与吸收的余地,最终达到每个人的进步与提升。另外,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指引者,教师对社会岗位需求的认识程度,对岗位技能的把握深度,直接决定了案例选择的侧重点,也直接影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所以,实施项目教学的教师负有重任。如果说习惯于传统知识体系方式的教师需要精通教材内容,那么项目教学方式下的教师还应具有对其内容的综合应用能力,以及对社会需求的分析能力,教师应是优秀的教学者、熟练的操作者和敏锐的岗位需求分析者。
总之,项目教学法所代表的新教育理念的先进性和时代性,在目前我国教育关注学生创新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的形势下,尤其是在职业教育“工学结合”的实践性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下,具有现实意义。
一、项目教学法的内涵
(一)项目教学法的含义
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在职业教育中,项目是指以生产一件具体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产品为目的任务,它应该满足下面的条件:
1.能将某一教学课题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技能结合在一起;
2.学生有独立进行计划工作的机会,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可以自行组织、安排自己的学习行为,同时克服、处理出现的困难和问题;
3.具有一定的难度,不仅是已有知识、技能的应用,而且还要求学生运用新学习的知识、技能,解决过去从未遇到过的实际问题;
4.学习结束时,师生共同评价项目工作成果和工作学习方法。
(二)项目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方法的区别(详见表格)
(三)项目教学法的教学特点
首先,有效地解决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问题。目前,学校还是以课堂教学作为传授知识的主要方式,以传授专业书籍中理性的、系统的理论知识为主,这种教学方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到企业中实习或工作时要经历相当长的磨合期,浪费了企业的人力和物力,因此这种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已经没办法适应现今企业发展对人才的实际需求。而项目教学能使学生真正走向社会与企业,使他们能够把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与接触的实际情况进行对照、印证、比较,把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工作的方法、处理具体问题的思路。
其次,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能力。项目教学法是以“学习任务”为载体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的,这样容易产生创造性火花,能够针对企业的实际情况提出富有创意的解决方案,极强地培养了学生创造性思维。再次,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项目教学法强调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通过同学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组员之间的优势互补,这样扩大了个人对问题认识的视野,又完善了所学知识的相关性与完整性。
二、项目教学法的实施步骤
(一)步骤一:分析岗位需求,确定教学案例
项目教学法的前提是依据企业需求划分岗位技能,围绕这些岗位技能提炼出相应的职业能力,以作为教学案例选取的依据,使得项目教学目标直接与企业需求、岗位技能需求相一致。缺少或忽略这一环节,项目教学法可能会失去其意义,项目案例的选取也会缺乏明确的指向性。
(二)步骤二:分解项目案例,关联知识点
项目案例通常是综合性强的实践案例,其中贯穿着整个教材甚至超出教材内容。因此教学中应分解案例,形成具体任务。案例的分解主要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理念,按照企业的实际工作流程,形成“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等具体任务。其中,在“详细设计”环节,可以依据项目功能,采用模块化思路将项目分解为具体模块,分析每一模块所关联的知识点以及模块间交叉的知识点,使得知识的学习打破传统的体系结构,代之以建立在任务解决基础上的知识横向和纵向的立体化学习。
(三)步骤三:选用优化的教学策略,实施有效教学基于工作过程分解的模块和知识结构,可能与教材按知识体系编排的顺序不一致。某个模块可能需要前后几个章节的相关知识点。因此,需要教师能灵活地运用各种教学策略,遵循“够用”原则,及时地调用相关知识,实现学生非线性的知识学习及最大限度的应用。
(四)步骤四:注重课堂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进度
项目教学过程中,模块化教学使得教学进度与知识体系教学不一致,甚至会出现整体教学进度较慢的情况,这些都属于正常现象。因为项目教学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因素增多,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拥有者和课程的主宰者,而是学生问题解决的咨询者和指导者,甚至会遇到新的未曾解决过的问题。因此,项目教学过程增加了教师教学过程中的负担,周密详细的课前备课已远远不够,重要的是教师要能充分关注课堂动态,及时收集反馈信息,根据学生情况实时对教学进行动态调整。
(五)步骤五: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项目教学法首先要向学生呈现一个大的案例,学生起初处于比较盲目、无从下手的状态,所以若按传统评价方式看,初期的教学效果很难表现或者表面看没有进展。因此,项目教学应基于发展性教学评价观,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对学生知识、能力、情感等整个学习过程进行适当评价。
总之,由于项目教学法自身特点使得项目教学评价应摆脱传统单一的评价方式,从纯粹地看分数看结果到关注整个学习过程,让评价真正发挥督促和改进的作用。
三、师生角色的转变
对项目教学法的再认识在项目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教师的教学过程都发生了很大改变,对学生而言,他们要具备钻研的意识和能力,要能围绕问题主动地计划学习和解决问题;教师则要选取最优案例,不断地鼓励学生,及时调节教学进度,等等,这些转变归根结底是师生角色的改变。
(一)学生角色的改变
首先,学生在整个过程中是主动的,从接受任务开始到结束,主要靠自己通过各种途径来完成任务。其次,学生的学习进度要根据自己实际情况而定,这就避免了传统教学“一刀切”的弊端。另外,学生完成项目的过程是完整的学习,从认识问题到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外在表现为对知识的获取和问题的处理,更多的则是对问题的分析与把握的能力,对困难的接受和应对能力,对问题解决全过程的整体评价能力等。所以项目教学过程是内外协同发展的过程。
(二)教师角色的改变
“教”应以“学”为前提,有什么的学习过程就会有相应的教学过程,所以教师角色的定位要更多地以学生角色的改变为依据。首先,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辅导者,即教师对整个教学做整体计划与实施,确定任务后辅导学生完成作业。其次,教师可以针对学生学习情况有效地实施个性化教学,既让“吃不饱”的学生有难度更大的任务完成,又让“吃得饱”的学生有充分的消化与吸收的余地,最终达到每个人的进步与提升。另外,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指引者,教师对社会岗位需求的认识程度,对岗位技能的把握深度,直接决定了案例选择的侧重点,也直接影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所以,实施项目教学的教师负有重任。如果说习惯于传统知识体系方式的教师需要精通教材内容,那么项目教学方式下的教师还应具有对其内容的综合应用能力,以及对社会需求的分析能力,教师应是优秀的教学者、熟练的操作者和敏锐的岗位需求分析者。
总之,项目教学法所代表的新教育理念的先进性和时代性,在目前我国教育关注学生创新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的形势下,尤其是在职业教育“工学结合”的实践性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下,具有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