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明天,让你的家长到学校”。这是大多数老师经常采用的一种方法,这也是大多数学生最不愿意听的一句话。老师找家长的目的不外乎是想与家长沟通,向家长汇报孩子在学校的情况,了解孩子在家中的表现,以利于更好地教育培养孩子,使其健康地成长。为什么一旦出现问题总是老师找家长呢?据一些成功人士的介绍和国外教育杂志的报道、沟通是双向的,由于老师面对的众多学生,则家长更应该主动积极的与老师联系,及时准确地把握孩子的现状,共同推进对孩子的教育。《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的健康个性、形成学生健全人格,家长和老师二者如果不协调统一,是不可能做到的。
我教过一位学生在班级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所以我非常器重他,在竞选班委会成员时,由于她个性太强,爱出风头,遭到大多数同学的反对,结果她落选了。从此她郁郁寡欢,变得消沉起来,我多次找她谈话,鼓励她,希望她重新振作起来,和同学们打成一片,赢得同学们的信赖和支持,可是效果不大。后来我在家访中才了解到,家长对这件事根本不知道,没有协助我共同去教育孩子,才导致这样一个结果。试想,如果家长主动找到我,及时掌握了这种情况,积极做孩子的思想工作,这样学生就会认识到自己身上存在问题,认真地反思,也就不会消沉下去了。
家长们如果早了解这些问题,或早从孩子的言谈话语中发现这些苗头,是完全可以避免这类事情的发生的。
家长应在百忙中抽出时间来真正关心孩子,把孩子的动态和表现及时汇报给老师,内外合力,扶正孩子日趋倾斜的航标,使孩子免于心理危机,健康成长。可见家长和老师沟通十分必要。
沟通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但沟通之后要与众不同是更生要。发现问题后就必须适时、合理、科学地解决问题。那么家长和老师之间怎样配合呢?
首先,是教育观念要一致。
其实,老师是“育人”原则是统一的,只是方式方法存在并异。老师是借助知识这一媒体,侧重的是教育。家长是借助生活这一园地,侧重是影响。如果“教育”和“影响”相悖。那肯定不能培养出“完人”,亚里士多德说过:“习惯是第二天性”。家长要和老师携起手来,同时严教、严管,但不出格,讲究度,持之以恒。老师用先进的理念,给学生以健康的精神食粮。家长用科学的思想,给孩子以有益的影响。其次是教育方法要一对致。老师用科学的方法教学生,家长则是科学的方法管孩子。大家知道,一个学生的崇高的理想,良好的道德并非先天形成的,一个学生健康行为,优良习惯,并非与生俱来的。所以培养学生的好习惯可以让学生受益终生。而现今的素质教育更不是一句空谈。在学校,学生有严格的作息时间。在家里,学生的作息时间是否有规律呢?在学校老师经常进行理想教育。在家中,家长是否对此有过引导呢?在学校,老师不断地促使学生形成公民首先意识。在家中,家长是否有过监督呢?在学校学生的学习、劳动、活动已经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在家中,孩子的这些好习惯是否持之以恒呢?老师把学生出现的问题告诉家长,家长应该经常到学校去,了解学校的规章制度,把老师的“说”变为自己的“行动”,针对自己孩子的特点和老师共同制定教育方案,然后共实施,及时反馈,及时修正,发现问题及时“治疗”。
我做班主任工作多年,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全面性,对学生进行及时的教育,我为此制作了“老师和家长联系本”。我每周让学生先在本上写出自己一周的个人情况,然后分别对学生的情况,把学生在校的表现如实反映给家长,周末让学生把“联系本”带回家让家长看,并要求家长评写学生在家的表现,周一学生返校,我把本子逐一收上来认真审阅,做到周周掌握学生的活动情况。有时通过“老师和家长联系本”反馈,了解到班里个别好打电子游戏,或在家好看电视,学生不够努力,我通过“联系本”及时掌握情况,及时做学生的思想荼,使学生能认识自己的不足,从而刻苦学习,认真读书,奋发向上。
所以,我和家长通过“联系本”来掌握学生各方面的情况,使家长和我配合起来,对学生进行更好的 教育,使自己的工作少走弯路。因此,家长们千万别忘记,大多数老师是非常渴望与家长沟通的,与家长保持不间断的联系,这对他们工作的开展是有利的。老师需要学生的理解和喜欢,老师也需要家长的理解和配合,这就是“协作”。所以我认为,要更好地教育学生,使学生的问题解决于萌芽状态之中,家长与老师要多沟通。
我教过一位学生在班级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所以我非常器重他,在竞选班委会成员时,由于她个性太强,爱出风头,遭到大多数同学的反对,结果她落选了。从此她郁郁寡欢,变得消沉起来,我多次找她谈话,鼓励她,希望她重新振作起来,和同学们打成一片,赢得同学们的信赖和支持,可是效果不大。后来我在家访中才了解到,家长对这件事根本不知道,没有协助我共同去教育孩子,才导致这样一个结果。试想,如果家长主动找到我,及时掌握了这种情况,积极做孩子的思想工作,这样学生就会认识到自己身上存在问题,认真地反思,也就不会消沉下去了。
家长们如果早了解这些问题,或早从孩子的言谈话语中发现这些苗头,是完全可以避免这类事情的发生的。
家长应在百忙中抽出时间来真正关心孩子,把孩子的动态和表现及时汇报给老师,内外合力,扶正孩子日趋倾斜的航标,使孩子免于心理危机,健康成长。可见家长和老师沟通十分必要。
沟通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但沟通之后要与众不同是更生要。发现问题后就必须适时、合理、科学地解决问题。那么家长和老师之间怎样配合呢?
首先,是教育观念要一致。
其实,老师是“育人”原则是统一的,只是方式方法存在并异。老师是借助知识这一媒体,侧重的是教育。家长是借助生活这一园地,侧重是影响。如果“教育”和“影响”相悖。那肯定不能培养出“完人”,亚里士多德说过:“习惯是第二天性”。家长要和老师携起手来,同时严教、严管,但不出格,讲究度,持之以恒。老师用先进的理念,给学生以健康的精神食粮。家长用科学的思想,给孩子以有益的影响。其次是教育方法要一对致。老师用科学的方法教学生,家长则是科学的方法管孩子。大家知道,一个学生的崇高的理想,良好的道德并非先天形成的,一个学生健康行为,优良习惯,并非与生俱来的。所以培养学生的好习惯可以让学生受益终生。而现今的素质教育更不是一句空谈。在学校,学生有严格的作息时间。在家里,学生的作息时间是否有规律呢?在学校老师经常进行理想教育。在家中,家长是否对此有过引导呢?在学校,老师不断地促使学生形成公民首先意识。在家中,家长是否有过监督呢?在学校学生的学习、劳动、活动已经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在家中,孩子的这些好习惯是否持之以恒呢?老师把学生出现的问题告诉家长,家长应该经常到学校去,了解学校的规章制度,把老师的“说”变为自己的“行动”,针对自己孩子的特点和老师共同制定教育方案,然后共实施,及时反馈,及时修正,发现问题及时“治疗”。
我做班主任工作多年,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全面性,对学生进行及时的教育,我为此制作了“老师和家长联系本”。我每周让学生先在本上写出自己一周的个人情况,然后分别对学生的情况,把学生在校的表现如实反映给家长,周末让学生把“联系本”带回家让家长看,并要求家长评写学生在家的表现,周一学生返校,我把本子逐一收上来认真审阅,做到周周掌握学生的活动情况。有时通过“老师和家长联系本”反馈,了解到班里个别好打电子游戏,或在家好看电视,学生不够努力,我通过“联系本”及时掌握情况,及时做学生的思想荼,使学生能认识自己的不足,从而刻苦学习,认真读书,奋发向上。
所以,我和家长通过“联系本”来掌握学生各方面的情况,使家长和我配合起来,对学生进行更好的 教育,使自己的工作少走弯路。因此,家长们千万别忘记,大多数老师是非常渴望与家长沟通的,与家长保持不间断的联系,这对他们工作的开展是有利的。老师需要学生的理解和喜欢,老师也需要家长的理解和配合,这就是“协作”。所以我认为,要更好地教育学生,使学生的问题解决于萌芽状态之中,家长与老师要多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