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毛泽东军事思想是毛泽东在中国长期的革命战争和建设中,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军事理论、中外传统军事思想运用于中国革命战争的实践,形成的一套完整的具有中国革命战争和建设特点的军事思想体系,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军事科学。为此,本文对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理论体系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毛泽东军事思想;理论体系;实事求是
1 毛泽东军事思想哲学基础
1.1 实事求是就是精髓
实事求是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精髓,,毛泽东军事思想是时代精神的升华,是当代中华民族军事斗争理论的最高体现。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哲学基础是毛泽东军事思想得以形成和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人们以什么样的思维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是关系到战争成败的首要问题。作为毛泽东思想精髓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对于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形成与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贯穿于毛泽东军事思想理论体系的各个组成部分和发展的始终。
1.2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与毛泽东军事思想形成与发展的轨迹一致性
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遵义会议的召开,毛泽东发表了《反对本本主义》、《井冈山的斗争》、《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等著作,在与教条主义、主观主义的斗争中,中国共产党人初步树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据此,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已经初步认识到中国革命、建军、作战的道路三个基本问题,被认为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初步形成时期。
2 毛泽东军事思想理论体系的价值
2.1 提出了战争的科学定义
德国著名的近代资产阶级军事理论家克劳塞维茨曾指出:“战争是迫使敌人服从我们意志的一种暴力行为。”这一定义虽表述了战争的基本特点,但没有明确战争的本质问题。马克思列宁主义军事理论分析研究了战争与生产关系的联系,揭示了战争的本质。恩格斯指出“只要有利益相互对立、相互冲突和社会地位不同的阶级存在,阶级之间的战争就不会熄灭。”列宁进一步指出:“私有制引起了战争,并且永远会引起战争”帝国主义是现代战争的根源。
2.2 阐明了认识和指导战争的基本方法问题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研究战争,阐明了无产阶级的战争观,但是他们却没有系统地确切地阐述过研究战争的方法问题。毛泽东在进一步阐明马克思主义战争观的同时,还提出了认识和指导战争的科学方法论。
2.3 解决了中国人民进行革命战争的指导路线问题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战争的实践中,创造性地提出了依靠人民群众做基础、以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为骨干力量、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依托、以武装斗争为主并与其他斗争形式相配合、实行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民战争的思想,这是中国共产党进行正义战争的根本指导路线。
2.4 统一地提出了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从而解决了作战指导原则问题
毛泽东根据中国革命战争敌强我弱的主要特点,从中国的具体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出一整套适应中国国情和军情、符合人民战争规律的战略战术原则。规定了积极防御、反对消极防御的总方针和具体方针;把游击战争提高到战略地位,进行游击战和带游击性的运动战;随着敌我力量对比的变化和战争的发展,适时地进行军事战略的转变,相应地实行运动战、阵地战、游击战等主要作战形式的转换;提出在战略上藐视敌人、在战术上重视敌人的策略思想;提出了以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为核心的十大军事原则。
2.5 毛泽东的军事思想原理体系对于我军的全面建设和未来高技术战争仍具有指导作用
当前高新技术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发展,并引发了战争形态、作战样式、军事理论的深刻变化,高技术局部战争也应运而生,成为当代战争的基本形态。当今中国,国情、军情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给新形势下我军的建设提出了必须解决的两个历史性课题:一个是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能否跟上世界军事发展的趋势,打赢未来可能发生的高技术战争,切实捍卫国家的主权、安全和统一;一个是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条件下,能否保持人民軍队的性质、本色和作风,始终成为党绝对领导下的革命军队。尽管我军的具体环境、条件和基本任务等发生了一系列重大的变化,但是,对于打得赢、不变质这两个历史性课题的解决,毛泽东的军事思想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原则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作用。
3 毛泽东军事思想理论体系的理论根源
3.1 坚持武装斗争—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马克思和恩格斯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奠基人,同时也是无产阶级军事理论的奠基人,他们一直非常重视武装斗争的作用。在1848年发表的《共产党宜言》中,他们公开宣布,共产党人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后来,他们亲自参加了1848年欧洲革命,在对欧洲发生的一些战争的总结、研究和评论的基础上,对武装斗争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认为“暴力在历史中还起着另一种作用,革命的作用。暴力,用马克思的话说,是每一个孕育着新社会的旧社会的“助产婆”,毛泽东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暴力革命的普遍原则,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深刻地阐明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进行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
3.2 毛泽东辩证地继承并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革命道路的理论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欧洲共产主义的胜利,唯有在欧洲各国同时取得。列宁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国家革命道路的理论,列宁领导俄国人民,走出了一条以城市为中心,先占领城市,最后夺取全国革命胜利的道路。毛泽东辩证地继承并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革命道路的理论,毛泽东指出,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中国革命问题的基本依据。实践证明了“城市中心论”在中国行不通。毛泽东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实际出发,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包围城市,然后取得城市,最后夺取全国革命胜利的道路,为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宝库增添了新的内容。
4 结语
总的来说,毛泽东军事思想具备科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征。新时期我们学习运用毛泽东军事思想必须从理论体系上加以把握,才能更好地发挥其指导作用,才能更好坚持和发展毛泽东军事思想。这样做将对于我国国防和军事现代化建设,保卫国家安全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江雪冰. 论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理论体系[J]. 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
[2] 牛玉峰. 毛泽东军事思想科学体系研究述评[J]. 毛泽东思想研究,2009
【关键词】毛泽东军事思想;理论体系;实事求是
1 毛泽东军事思想哲学基础
1.1 实事求是就是精髓
实事求是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精髓,,毛泽东军事思想是时代精神的升华,是当代中华民族军事斗争理论的最高体现。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哲学基础是毛泽东军事思想得以形成和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人们以什么样的思维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是关系到战争成败的首要问题。作为毛泽东思想精髓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对于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形成与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贯穿于毛泽东军事思想理论体系的各个组成部分和发展的始终。
1.2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与毛泽东军事思想形成与发展的轨迹一致性
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遵义会议的召开,毛泽东发表了《反对本本主义》、《井冈山的斗争》、《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等著作,在与教条主义、主观主义的斗争中,中国共产党人初步树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据此,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已经初步认识到中国革命、建军、作战的道路三个基本问题,被认为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初步形成时期。
2 毛泽东军事思想理论体系的价值
2.1 提出了战争的科学定义
德国著名的近代资产阶级军事理论家克劳塞维茨曾指出:“战争是迫使敌人服从我们意志的一种暴力行为。”这一定义虽表述了战争的基本特点,但没有明确战争的本质问题。马克思列宁主义军事理论分析研究了战争与生产关系的联系,揭示了战争的本质。恩格斯指出“只要有利益相互对立、相互冲突和社会地位不同的阶级存在,阶级之间的战争就不会熄灭。”列宁进一步指出:“私有制引起了战争,并且永远会引起战争”帝国主义是现代战争的根源。
2.2 阐明了认识和指导战争的基本方法问题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研究战争,阐明了无产阶级的战争观,但是他们却没有系统地确切地阐述过研究战争的方法问题。毛泽东在进一步阐明马克思主义战争观的同时,还提出了认识和指导战争的科学方法论。
2.3 解决了中国人民进行革命战争的指导路线问题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战争的实践中,创造性地提出了依靠人民群众做基础、以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为骨干力量、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依托、以武装斗争为主并与其他斗争形式相配合、实行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民战争的思想,这是中国共产党进行正义战争的根本指导路线。
2.4 统一地提出了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从而解决了作战指导原则问题
毛泽东根据中国革命战争敌强我弱的主要特点,从中国的具体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出一整套适应中国国情和军情、符合人民战争规律的战略战术原则。规定了积极防御、反对消极防御的总方针和具体方针;把游击战争提高到战略地位,进行游击战和带游击性的运动战;随着敌我力量对比的变化和战争的发展,适时地进行军事战略的转变,相应地实行运动战、阵地战、游击战等主要作战形式的转换;提出在战略上藐视敌人、在战术上重视敌人的策略思想;提出了以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为核心的十大军事原则。
2.5 毛泽东的军事思想原理体系对于我军的全面建设和未来高技术战争仍具有指导作用
当前高新技术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发展,并引发了战争形态、作战样式、军事理论的深刻变化,高技术局部战争也应运而生,成为当代战争的基本形态。当今中国,国情、军情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给新形势下我军的建设提出了必须解决的两个历史性课题:一个是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能否跟上世界军事发展的趋势,打赢未来可能发生的高技术战争,切实捍卫国家的主权、安全和统一;一个是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条件下,能否保持人民軍队的性质、本色和作风,始终成为党绝对领导下的革命军队。尽管我军的具体环境、条件和基本任务等发生了一系列重大的变化,但是,对于打得赢、不变质这两个历史性课题的解决,毛泽东的军事思想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原则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作用。
3 毛泽东军事思想理论体系的理论根源
3.1 坚持武装斗争—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马克思和恩格斯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奠基人,同时也是无产阶级军事理论的奠基人,他们一直非常重视武装斗争的作用。在1848年发表的《共产党宜言》中,他们公开宣布,共产党人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后来,他们亲自参加了1848年欧洲革命,在对欧洲发生的一些战争的总结、研究和评论的基础上,对武装斗争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认为“暴力在历史中还起着另一种作用,革命的作用。暴力,用马克思的话说,是每一个孕育着新社会的旧社会的“助产婆”,毛泽东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暴力革命的普遍原则,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深刻地阐明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进行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
3.2 毛泽东辩证地继承并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革命道路的理论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欧洲共产主义的胜利,唯有在欧洲各国同时取得。列宁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国家革命道路的理论,列宁领导俄国人民,走出了一条以城市为中心,先占领城市,最后夺取全国革命胜利的道路。毛泽东辩证地继承并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革命道路的理论,毛泽东指出,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中国革命问题的基本依据。实践证明了“城市中心论”在中国行不通。毛泽东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实际出发,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包围城市,然后取得城市,最后夺取全国革命胜利的道路,为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宝库增添了新的内容。
4 结语
总的来说,毛泽东军事思想具备科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征。新时期我们学习运用毛泽东军事思想必须从理论体系上加以把握,才能更好地发挥其指导作用,才能更好坚持和发展毛泽东军事思想。这样做将对于我国国防和军事现代化建设,保卫国家安全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江雪冰. 论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理论体系[J]. 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
[2] 牛玉峰. 毛泽东军事思想科学体系研究述评[J]. 毛泽东思想研究,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