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释义中逗号、分号使用的逻辑问题

来源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ym4091989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推广普通话、促进汉语规范化,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写了《現代汉语词典》,并与时俱进,进行了多次修订。无庸质疑,这部词典的作用是巨大的,意义是深远的,然而任何事物都不可能尽善尽美。下面就最新修订的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为例,说说释义方面的一点瑕疵,以求释义的科学、规范。
  《现代汉语词典》在同一义项中采用并列的词或短语来释义主要有两种情况:
  1.采用并列的词语进行释义。这类并列的词语构成的义项只能作为一个整体来使用,不能独立运用。例如,在《现汉》中,“哀愁”释义为“悲哀忧愁”。
  在“我心里突然产生一丝淡淡的哀愁。”(刘亚洲《恩来》)中,哀愁指的是既悲哀又忧愁,而非仅指悲哀,或仅指忧愁。
  这类释义还有下列形式:
  哀婉:悲伤而婉转。
  安康:平安和健康。
  爱重:喜爱,尊重。
  对于这类释义,《现代汉语词典》在这些并列的各词语之间使用了“而、和、逗号和无标记形式”。在这里,逗号的使用就有问题。根据1995年12月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标点符号用法》,逗号用于“句子内部主语与谓语之间如需停顿处”“句子内部动词与宾语之间如需停顿处”“句子内部状语后边如需停顿处”及“复句内各分句之间的停顿”。据此,这类释义中的逗号应改用顿号,因为顿号用于“句子内部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也可以在两个并列的词语之间使用“而”“和”或直接连缀在一起。如“爱重”的释义项可改为“喜爱、尊重”“喜爱并且尊重”“喜爱和尊重”或“喜爱尊重”。
  2.采用并列的词或短语来释义。虽然并列在一起的词或短语只构成一个义项,但各个词或短语却可独立运用,即可分别释义。例如:
  心性:性情;性格。
  私第:私宅;私邸。
  暗室:②指幽暗隐蔽的地方;没有人的地方。(②指暗室的第二个义项)
  懊:烦恼;悔恨。
  对于这类释义,《现代汉语词典》在这并列的各词或短语之间统一使用分号。根据前面提到的标点符号使用的规定,分号用于“复句内部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用于“非并列关系(如转折关系、因果关系等)的多重复句,第一层的前后两部分之间”,“分行列举的各项之间,也可以用分号”。因此,这类释义中使用的分号不符合上述情况,都是不妥的。我们应根据各词或短语所表示的概念之间的具体逻辑关系分别处理。
  如果各词或短语之间是同一关系(如果两个概念的所指完全相同,那么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就是同一关系),就会产生重叠释义的问题,从而影响释义的简洁,那么只需保留一个就可以。至于保留哪一个,要根据以易释难的原则,这就有赖于我们的语言工作者首先建立起释义的元语言系统,以及概念层次网络系统。如:
  心性:性情;性格。
  性情:性格。
  性格:在对人、对事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上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如开朗、刚强、懦弱、粗暴等。
  由此可见,“心性”释义为“性格”比较合适,这样释义既简洁,又省去了读者再次翻检的麻烦。
  如果各词或短语之间是属种关系或种属关系(如果两个概念,其中一个概念的所指完全包含在另一个概念的所指之中,而且仅仅是另一个概念的部分所指,那么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是属种关系或种属关系,其中所指范围大的概念叫属概念,所指范围小的概念叫种概念),那么只要保留表示属概念的词或短语就可以了。其实,这里面也有一个重叠释义的问题。例如:
  私第:私宅;私邸
  私宅:私人住宅。
  私邸:高级官员私人所置的住所。
  从中我们可看到“私邸”是包含于“私宅”中的 ,那么,把“私第”释义为“私宅”就可以了。
  如果各词或短语之间是交叉关系(如果两个概念的所指有且仅有部分重合,那么,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就是交叉关系),这些交叉点之间在特定语句里释义或是一种相互补充的关系,或是一种选择关系,因此,在各词或短语之间使用“或”连接就能确切地表达意义。因为“或”在自然语言里既可表达相容选择关系又可表达不相容选择关系。在“暗室”的第②个义项中,“幽暗隐蔽的地方”与“没有人的地方”在外延上是交叉关系,“暗室”的这一义项应释为“②指幽暗隐蔽的地方或没有人的地方”。
  如果各词或短语之间是不相容关系(如果两个概念的所指没有任何一部分是重合的,那么,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就是不相容关系),那么各词或短语应分立为不同的义项。如“懊”的释文里,“烦恼”与“悔恨”是一种不相容关系,因此应改为:
  懊:①烦恼。②悔恨。
  《现代汉语词典》的编纂者们已经认识到了这个问题,在新版有所更正,如在此之前,“按金”一词的释义是:
  按金:押金;租金。
  新版为:
  按金:①押金。②租金。
  但是,《现代汉语词典》没有将此一以贯之,其它类似词条的释义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以上这些看似不大的问题,会影响到词典释义的明确性,甚至会破坏词典释义的规范性,是有违《现代汉语词典》的宗旨的,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沈桂丽 湖南郴州 湘南学院中文系 423000)
其他文献
摘 要:“不要太A”句式通常是一个表示劝阻、告诫的否定句式,然而在目前的使用中,它不仅可以表示劝阻告诫,还可以表示赞美褒扬。本文对“不要太A”句式的两种不同用法的差异进行了对比分析。  关键词:“不要太A” 肯定 感叹    一、引言    《现代汉语词典》对“不要”和“太”分别做了如下解释:“不要:表示禁止和劝阻,如~大声喧哗|~麻痹大意”;“太:副词,①表示程度过分:水~热,烫手|人~多了,会
期刊
摘 要:随着语言学中人文主义的兴起,言据性(Evidentiality)的研究也日益成为语言学研究中的热点。然后在汉语中言据性的表现目前还缺乏应有的关注,本文通过详细考察言据性的定义、分类,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对现代汉语中新闻语言进行了考察,大致勾勒了现代汉语中言据性的表现形式,并提出了今后研究的努力方向。  关键词:言据性 证素 直接来源 间接来源 汉语 新闻语言    一、引言    语言是人类
期刊
摘 要:在1987年第2版、1996年修订第3版和2005年第5版三个不同版本的《现代汉语词典》中,本文调查了41个符合考察条件的ABB式词语,重点关注了BB部分不同版本的词典所予以的读音标注情况。结果表明,三个版本的词典所标注BB读音不变调的比例依次为9.09%、38.46%和65.85%。面向中文信息处理的《现代汉语语法信息词典》对ABB词语BB读音认定为仍读原调的占62.57%,变读阴平的占
期刊
摘 要:现代汉语中的“X+如+人称代词”结构语义丰富、语法复杂、语用广泛。X可以是形容词、名词或动词及动词短语,且多是双音节复合词,构成的四字格短语类似四字成语,文言意味浓厚。这一结构的语义差别和语法分类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对其语义、语用和语法上的特点进行分类分析、历时对比分析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理解和正确使用该结构。  关键词:“X+如+人称代词” 古代汉语 现代汉语    一    现代汉语中,“X
期刊
摘 要:本文首先对“A+倒+B,转折词+C”结构的各个组成成分进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A多是体词性的,“倒”字后面常常带有“是”“也”“还(是)”“并”等附加成分。转折词以“可(是)”“只是”“就是”为主。然后分析了该结构的“简单式”,提出这种格式主要用于口语表达。接着从语义语用角度对这一结构进行分析,指出该结构前后分句对比的语义重点在于成分B。此外,语气、语体和语言内容都会从不同角度影响句式的选
期刊
摘 要:會话中对指称表达的不恰当的使用、认知与理解,往往会导致指称阻碍的产生。但指称阻碍的出现并不一定是件坏事。在今天的商业社会,很多商家可能自觉不自觉地利用到指称阻碍和随之而来的会话纠偏,以达到他们的商业目的。本文从生活中一个关于“什么”的小例子来看指称阻碍和会话纠偏的奇妙效果。  关键词:“什么” 指称阻碍 会话纠偏 商品名称    语言学的指称(reference)是特定的篇章里某一个名词性
期刊
摘要:对“A+V+O”结构进行层次切分,首先要清除原先的中心词分析法思路对我们的影响;真正明白层次性在句法分析中的重要性;了解层次分析的内涵;最终弄清层次分析与中心词分析的本质区别,才能进行更深入地分析。“A+V+O”在不同的语境下,会有不同的层次分析,所以要在遵循层次分析的原则下进行思考。  关键词:层次分析法 语境 “不/动/宾”    层次分析法由美国语言学家布龙姆菲尔德(L Bloomfi
期刊
摘 要:歧义现象体现了汉语语法的精细,其实质是一种形式对应多种内容。本文探讨“N1+V+N2”结构造成的语境歧义及其成因,并就其中的主语“N1”所承担的语义角色展开分析。  关键词:“N1+V+N2” 歧义 策动 语义角色    传统语法学和修辞学早就关注歧义,歧义现象体现出了汉语语法的精细。歧义,又称多义,确切地说,是指分别体现了不同论元结构的不同句式因语法形式完全相同而重合在一起的语法现象。歧
期刊
摘要:本文分析了“桃”和“peach”在语义上的对应关系(包括语义的重合和空缺)及其成因,认为不同民族语言的语义构成受到不同的社会状况、宗教信仰、自然环境、历史文化、民族思维、审美心理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指称意义相同的词在不同文化里不可避免地会带有与该文化诸因素有密切联系的语义。因此,要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第二语言,达到真正掌握、成功交际的目的,第二语言词汇教学不能仅仅满足于词语的对译,而应该充分
期刊
摘 要:目前语法研究对感叹句的研究还有很多不足,特别是语用方面的研究极少,本文将以由“多么”和“太”为标记的感叹句为对象,主要研究两种感叹句的语义特征和语用条件。通过对二者在真实语境下的使用状况进行考察,认为以“太”为标记的感叹句主要是说话人情感的主观宣泄,而以“多么”为标记的感叹句则有更多的限制条件,主要特征为对象性和提示性,根据AP的语义不同,具有丰富的语用功能。  关键词:感叹句 “多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