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釜山行》:现实主义的小情调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yl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是一部灾难片,准确的说,是一部丧尸片。我们说丧尸片这个题材,其创作者们并不会安于只是展现恐怖怪异的场面,也不是为了展现某种奇观,而是在作品的内核中放置了许多想要表达的观念,或是想要探讨的诸多实际问题。
  比如《Land of the Dead》,片中一直在暗示着丧尸似乎并不是我们所想象的那样,是一群毫无生命的东西,相反,丧尸是一种生命形态,所以,他们会学习,会进化,会演生出社群的形态,从而,形成某种新的文明。反观人类社群,诡诈,极度的不平等,相比之下,反倒是丧尸的社群更单纯,更良性,也更健康。影片甚至于给出了一个十分暧昧的前景:人类文明与丧尸文明可以共存,就像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可以共存一样。很明显,这是在关注新生文明与旧有文明之间的相处过程,同时,也是在试探,我们,做为一个已经发展到具备如此宏大复杂的体系的文明,是否有能力接纳新的文明的产生,还是我们渺小到我们自己都无法接纳的地步。
  到了《Doomsday》和《Diary of the Dead》中,创作者们的立场和要探讨的东西似乎更为激进,他们甚至于站到了人类立场的对立面去反思人类的价值。比如《Doomsday》中的丧尸,某种意义上说,只是被主流群体抛弃的一个群体,即使他们可治愈,但也并不能改变他们被隔离在墙外的命运,而女主角,最终选择了墙外的蛮荒世界,也便是對主流社会价值的一种不认同。
  到《Diary of the Dead》里,女主角甚至在影片结尾,讲述了人类把丧尸做成枪靶取乐的现象,然后,她问了一个问题:Are we worth saving?(我们值得被救么?)这很显然,已经完全跳出了人的立场……
  丧尸的世界,似乎是一处展示人的阴暗面的最好的舞台,因为,它提供的永远是现实的极端情境。
  为何说它是一种现实?因为丧尸的成因与传染病是一个同类过程,或者可以说丧尸本身就是一种病变。丧尸与对抗丧尸的方法中,都没有什么怪力乱神的说法(西班牙的《Rec.》除外),一切就像一群普通人遇到了一群野生的攻击性动物一样那么切实可信。而这些构想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都是完全有可能得到再现的。
  丧尸片是极为现实主义的表达方式。当然另类也总是有的,如澳大利亚的作品《Undead》,就是这种另类的典型:它们要突破现实的条框,尤其在表演上,它们更多的在向古典喜剧、荒诞戏剧、当代解构主义等借取元素,试图向我们展现出一个尽乎癫狂的病态的世界。即使是这样的另类作品,除去它们面对严肃问题时的那种暧昧态度,我们依然可以看到他们这“轻松”背后的那份隐忧,他们更像是一部充满隐喻的寓言,就像《A Clockwork Orange》,荒诞不经、甚至有点儿病态的表演背后,深藏着的,是一份面对现实世界的躁动与不安。
  在《釜山行》里,仍然未能免俗的将人类的阴暗面放置在了表达的主体情节中,主角们,除了要面对丧尸感染的危险之外,还要面对人类在求生本能的操控之下,所做出的诸多反人类的行为。或者说,在这部电影里,真正成为主角们生存障碍的,并不是丧尸,而是人类的恐惧,和他人的选择。为了配合这样的一种认定,我们的那些龙套们,外加一位大叔,就承担起了遭受鄙视与道德宣泄的重任,以致于,当他在结尾处,表达出对家对母亲的那份留恋时,仍然无法激起强烈的怜悯,心中存有的只有诅咒般的痛快。这其实是一种失败,因为在灾难片里,既然是一种现实的表达,就不该有这种类似反面典型的人物出现,因为实际的生活中,真正的反面典型是不存在的,因为每个人的行为都有其内在的合理性来支撑,在现实的人与人的关系中,只有对抗与协调是真实存在的,或是说,只有动态是最真实的,不存在如此静态的关系,只有当我们无法深入了解一个人的时候,才会如此脸谱化的去评判他。
  如果说,一个角色的存在,只是为了树立另一个角色的美好,那这本身就是一种表达上的偏颇,而这种偏颇在理性回归之后的反思中,往往不会形成让人满意的回应,反而会加深偏见,甚至于很可能强化人内心的分裂,因为没有人会愿意将自己与那位“反派”通感起来,但恰恰,我们生活中的大多数人,并没有主角光环,也并不是时刻阳光与积极的,其心理结构也总是在这位“反派”与“主角”之间不断的动态跳动着。
  《釜山行》所借用的这种人物关系结构,是主角在面对两种力量的示范作用时,所经历的成长的过程。“反派”大叔扮演的,无非就是主角所面对的本能的力量,而拳击手所扮演的,恰恰是撕扯主角的阳光的力量。但由于阳光的一面太过完美,同时,“反派”大叔的行为一直在表演上给不出有力的动机表达,这就导致“本能”与“自私”完全划上了等号,这其实是很危险的。片中“反派”是众多无辜大众中的一员,他们的特点是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面对灾难无能为力。而《Doomsday》中的那位反派就不同了,他代表的是人类社会权力的巅峰,他有着诸多的选择权,在面对灾难时,也并非毫无办法。他代表的,其实是人类社会结构中的顶层力量,而且,如果说这些灾难都是人祸的话,他会是主要的责任人。
  也就是说,一个掌握着社会权力的群体,因其具有着这份权力,所以,他就有义务来承担更多的责任,包括当社会出现危机时,承受指责,这是与权力相伴生的义务。而这种探讨,也会有实际的现实问题相对应,是一种有价值的反思。
  但《釜山行》依然不失为一部很棒的作品,因为其具备了一切优良影片都应具备的条件:从个体的视角来经历情境,并看待事件。
  这一点非常重要,如果说,创作者在处理人物塑造及表达上的刻意为之让这部电影脱离了现实的框架,那么,个体视角的選取则完全是拯救了这部电影,使其具有了现实主义的意义与价值。因为几乎没有人会被一个官方行为而感动,一个高大的官方形象永远不会比一个渺小的平民英雄更容易让人认同。因为官方形象永远是拥有最多资源、最高号召能力和最强大力量的,那么,他来解决灾难就是理所应当的事情,即便要树立一个官方的英雄形象,也必须将其拉到一个人类个体的层面才会真正触动观众的神经。
  而一般说来,一个平民英雄,他的身上总会有这样或那样的毛病和缺陷,甚至让人觉得不可理喻,他们的英雄之举也往往是怀抱着一个单纯的动机,并不会多高尚,也不会多形而上,有时候甚至是极为自私的,因为现实给予我们的实际经验也正是如此。比如说《釜山行》中,男主之所以会从一个极度自私的小人物演变成一位英雄,根本原因在于他是一位父亲,而他之前的那种自私自利,更多的时候,也是出于一位父亲的身份。那么,这份“自私”本身也就有了动人之处,因为这“自私”实际上并非绝对的利已,而是承载着对另一个生命个体的温情与关照,以致于当这种“自私”最终引导出牺牲行为时,也就显得十分自然,而正是这份自然、真实与对生活的亲近,才让我们动容。
  而其在“反派”大叔上的失败表达,也正是没有做到其在主角身上所开发出的这份“自私”,即是说,他的行为只有表面的结果,毫无对内在过程的表现。当然,韩国的很多作品,都有类似的问题:周边人物过于脸谱化。这种单一的人物塑造,使得信息并不充足,作品本身也并不饱满,也就不会有多大的格局, 一切都是小情调,而当小情调在一两个小时中不断喷涌时,就变成了一份自怨自艾的矫情。
  总之,和那些西方的前辈作品相比,这部电影少了一份沉重,少了一张扳起来的面孔,更多的则是闪动着迷惘的孩童的眼睛,有探索奥秘的神色,但更多的,则是一份童趣。
  如果说,西方同类型的丧尸片,大多都是酷酷的,那么,《釜山行》做为韩国电影中的一员,他就是那份执著的呆萌,让人欲罢而不能……
其他文献
【摘要】:“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红学作为当代中国的显学之一,其繁荣与《红楼梦》的传播的作用是分不开的。籍由印刷、电子、网络等技术手段,《红楼梦》的传播过程伴随着传播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更新。研究《红楼梦》的传播问题,有助于总结发现文学发展与繁荣的规律。  【关键词】:《红楼梦》;境内;传播  《红楼梦》作为我国古典小说史上经久不衰的一部作品,被誉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以其独特的艺
期刊
【摘要】:新媒体是我国传统媒体的一大重要转折点,给传统电视传媒带来很大的冲击影响和变革。它改变了群众获取信息的途径,改变了接受信息的方式,也改变了信息的传播路径和方式,影响了传统电视媒体在传媒中的地位。与此同时,电视民生新闻作为近年来发展较快,影响力较大,备受瞩目的节目形态之一,在新的媒体环境中,也寻求着更好的发展方式,寻求着更适合自身发展的转型之路。本文从目前电视民生新闻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困境出
期刊
【摘要】:本文介绍了荷叶自清洁效应的原理,即荷叶表面的蜡质是产生表面疏水性的根本原因,其超微纳米结构放大了其疏水性。结合此疏水原理,阐述了荷叶效应在日常生活及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并适当地提出了展望。  【关键词】:纳米结构;自清洁;应用  一、引言  众所周知,荷叶素来纤尘不染,水珠根本无法浸湿其表面,人们将这种现象称为自清洁效应。研究表明,荷叶的基本化学成分是叶绿素、纤维素、淀粉等多糖类的碳水化合
期刊
【摘要】:研究对象:雾霾。  研究方法:通过数据图、问卷调查概念分析等途径对雾霾进行了剖析。  研究内容:我做的是一个关于雾霾的口罩装置设计,主要由衣食住行四个大方面的照片组成。它们的共同点都是模拟雾霾的环境。我的设计采用夸张的手法,将环境的缓慢变化整体加速了,照片内容以更明显的效果展现出来,照片上都有一个口罩的形状,口罩里面是干净、清新的环境,色彩明媚,而没有口罩的地方则是被雾霾所侵染,受到很大
期刊
【摘要】:电影《踏血寻梅》是第三十九届香港国际电影节闭幕电影,影片以真实的肢解凶杀案改编而成,从内地迁到香港的少女因无经济拮据而走上援交少女之路,最终被杀。本文主要运用身份认同理论,分析香港新移民到达陌生地域之后,通常会遭遇“失根”和“失语”的状况。通过对上述内容的讨论,揭示现代人重构精神家园的意义。  【关键词】:身份认同;家园;失根;失语  一、身份与认同  对于身份认同这个概念,哲学、社会学
期刊
【摘要】:西方“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提出的“气质体液学说”认为人体含有四种不同的液体,即血液、粘液、黄胆汁和黑胆汁,这四种体液形成了人体的性质,机体的状况取决于四种体液的正确配合,四种体液配合恰当时,身体便健康,否则就会出现疾病。四种体液的特殊比重会呈现不同特征,按这些特征的不同组合,可把人的气质分为四种,即多血质、黏液质、胆汁质和抑郁质。该学说是一种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虽缺乏科学依据,但也比较切
期刊
【摘要】:光线、影调在电影中作为视觉语言元素被编码,一方面,它同其他语言元素一样,在电影文本中具有比喻、象征等语言修辞功能,另一方面,它的修辞功能需要借助特殊的视觉语言表意系统来完成。新时期的东北电影在而光影元素对东北电影审美情感的表达则体现在由写实到写意、由现代性到后现代性的探索之中。  【关键词】:东北电影;光影;美学观  现代电影往往通过对场景空间的色彩布局、视觉气氛的光影渲染,使得观众从强
期刊
【摘要】: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新兴的大众文化带着强大的冲击力进入了人们的生活,并形成了大众文化与高雅文化两种文化趋势。电影是大众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 如今随着电影的商业气息的愈加浓厚,感官的刺激与内涵的表达成为了电影中的一对矛盾体。本文通过电影文化对大众文化进行剖析,对高雅文化的日益萎缩作出分析与反思,并对未来大众文化的走向给出期望与建议。  【关键词】:电影;大众文化;高雅文化  关于大众,
期刊
【摘要】:通过电影将我们国家民族音乐的精华——京剧传播到海内外,电影与京剧无疑是十分“投缘”的。影片《霸王别姬》、《活着》、《大闹天宫》、《大红灯笼高高挂》等,在国内外都受到了极高的赞赏和评价,并且获得很多奖项。无疑与其中的京剧元素和京剧魅力分不开,电影与京剧相辅相成,将京剧更好的传播和推广出去。  【关键词】:京剧;电影;传播  电影艺术以视听结合的形式,可以较好地消除国与国之间的理解障碍,使传
期刊
【摘要】:影片《肖申克的救赎》改编自美国小说家斯蒂芬·金的小说《丽塔海华丝与肖申克的救赎》,并由弗兰克·达拉邦特执导,蒂姆·罗宾斯、摩根·弗里曼等主演。《肖申克的救赎》通过较为独特的叙事技巧,视听语言的创新,主题哲理化的迈进,让观众感受到了安迪角色的畅快淋漓,甚至和自己的实际生活处境相结合,充满了对主人公的敬仰,重拾了对生活的希望!让观众明白黑暗孤独中唯有充满希望与勇气方能救赎。  【关键词】: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