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教师课堂角色的转变

来源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deblog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将改变教师的角色和教学方式,教师与新课程同行,必须学会关爱,学会给予,学会合作,学会“IT”,要以生为本,在课程改革中不断实现教师角色转变,实现自我更新的专业发展,但教师角色转变应有度。
  
  一、要关爱,但不是溺爱
  
  爱是教师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先决条件。爱的基础条件是平等,爱首先要尊重。爱默森说过:“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尊重学生,就是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正在成长发育的中学生,心理尚不成熟,感情十分脆弱,自尊心强,更需要同学之情、老师之爱。我们切不可认为只有规规矩矩上课才是好学生,对于好动的学生,动不动就批评、训斥,甚至嘲讽挖苦,极易给学生造成难以治愈的心理创伤。我国的基础教育正处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重要时期,大部分差生都信心不足,有的甚至会自暴自弃,易产生自卑心理、厌学情绪,对学习产生很大影响。我们当教师的要用真挚的爱去激发他们对知识的兴趣、对生活的自信,同他们交流思想,建立感情,对他们进行自信心的培养。更要进一步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和不同时期的表现,这样才能有的放矢,不断深化。
  爱要有度,“溺爱”当然不行。要做到爱得有节、严得有度。“爱”到“恨”的程度更不行。“我是为了学生好”,而这样的“好心”却常常办出一些损害学生人格,甚至危害孩子健康和生命的事情。“恨铁不成钢”、“不打不成材”等陈腐观念,导致家庭和学校时常上演一出出教育的悲剧。实际上,“棍棒”只能造就奴隶,“棍棒”威慑之下培养出来的人,很难适应社会,应对未来。“鞭挞儿童,是教育上最不适用的一种方法,因为惩罚会使孩子从良心的责备中解脱出来,把孩子推向教育的另一端。”让我们时常想一想教育家们的谆谆告诫:“你的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学生需要严师,更需要慈祥和宽容,教师应有“好心”,但更要有一个好结果。
  
  二、要给予,但不是放任自流
  
  给予,当前最重要的是把自主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能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主动发展的教育首先是具有选择性的。因此教师要学会给予,要给学生以自由选择的空间和余地,让学生能够自主地选择。这个空间绝不仅仅是“时间”,教学仅仅给学生留下充足的复习和作业时间是不够的,重要的是给他们提供独立思维的过程。如果把已经还给学生的时间,再按教师的要求安排得满满当当,学生依然是“傀儡”。给时间,还要给权利、给机会、给任务、给困难。教育部组织编写的《素质教育观念学习提要》一书中讲得好:给孩子一些权利,让他自己去选择;给孩子一些机会,让他自己去体验;给孩子一些任务,让他自己去完成;给孩子一点困难,让他自己去解决;给孩子一个问题,让他自己找答案;给孩子一片空间,让他自己向前走。但给予,不是放任自流。在课堂上,如果教师该讲解时不讲解,该批评时不批评,该雕琢时不去雕琢,一味地放任自流,那么,“为了学生的发展”将是一纸空文,这也是与新课程理念相悖的。
  
  三、要合作,但不是形式
  
  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基本上是孤军奋战。在新课程活动中,合作学习的要求以及综合课程的出现,首先对教师之间的通力合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集体的协调一致、教师之间的团结协作、密切配合显得尤为重要。教师之间密切合作,可以相互提供支持,启迪灵感;共享智慧、减轻负担;示范合作,促进成长。其实,即使在以往,一个成功的教师,也必然得力于同校长、同事、家长,特别是同学生的密切合作。合作需要有善于沟通的品质和能力,需要有理智的判断和成熟的热情,需要有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的品质和推己及人的胸怀。新课程特别要求与学生的合作与沟通。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与教师具有同样独立人格的人。合作的作用在于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因素。
  但是,合作不是形式。事实上,对“合作”的解释是:为了共同的目的一起工作或共同完成某项任务。合作与分组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分组学习虽然是合作探究的一个较为有效的手段和表现形式,但应该承认的是,分组并非合作的惟一手段。有的小组,合作只是形式,没有相互支持和配合,没有协调解决问题,绝大多数学生自行其事,生生互动根本没有发生。同时,有些自制力低下的小组还会乱中取乐,甚至会给课堂带来混乱,起到负面影响。因此,一定要因地制宜,因“材”制宜,因“生”制宜。形式主义要不得。
  
  四、要“IT”,但不是滥用
  
  这里说的“IT”,是指信息技术。进入21世纪以来,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媒体的介入,我们应予以认可,它以图文并茂、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以跨越时空的非凡表现力,极大地增强了学生对抽象事物的理解与感受力。但这种“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景观背后,有三点应注意:一是有的教师课件制作虽然专业和精良,从配音到动画设计让学生爱不释手,流连忘返。但是,如果这些课件效果淡化了课堂的主题,甚至由“助手”变成了“主角”,就会违背了教者的初衷和本意。二是由过去的“满堂灌”变成现在的“满堂放”,眼花缭乱的场面的确让人觉得好看,但学生到底能获得多少?过去师生面对面的交流、心与心的沟通变成了简单的人机对话。三是有些偏远地区,根本不具备条件,硬是东挪西借。更有甚者,本来不用电脑就完全可以解决问题,却一定要将电脑牵进课堂,这恐怕也不是明智之举。
  
  五、要以生为本,但不是放弃原则
  
  “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课改的核心理念,“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成了教育的价值取向,学生主体被凸显出来。教师为了充分体现学生的自我实现,保护天性,弘扬个性,课堂上,面对学生随意讲话,不认真听课,教师只能听之任之,否则,随时都会被冠以“变相体罚”之名。都说“玉不琢,不成器”,面对学生一张张幼稚的脸庞,这些未曾雕琢的“天然璞玉”,教师只能将他们小心翼翼地包裹好,精心地呵护着,生怕稍一疏忽又把他们刻划成“千人一面”,生怕扼杀了许多“牛顿”,夭折了一些“爱迪生”。
  所以,以生为本不等于放弃原则。无原则地尊重与赏识容易助长学生不良习惯的形成,一味地赏识和肯定还容易模糊学生的认知和视听,甚至会成为其前进路上的“绊脚石”或“糖衣弹”。只有恰到好处地惩戒和批评,艺术地点拨,才能使学生顿开茅塞。
  诚然,新课改以其破竹之势长驱直入,不以教师的困惑而停滞,不因暂时的逆境而驻足。但是,在课改的过程中,倾听“另类”的声音恰恰是一剂良药,它是课改的强心剂。课改中遇到困惑,这是无可厚非的,教师应该从困惑中竭力走出来,不断地更新教育观念,把握角色转变之度,提高自身素质,为21世纪的中国培养合格的人才。
其他文献
科里的几名同事集体推荐我参加公司年度十佳员工的评选。兴奋之余,我找到负责评选工作的郭总打探消息。郭总说我已经幸运地当选,他还告诉我,今年十佳员工的奖金标准由往年的500元提高到了3000元。  回到科里,我把这个喜讯一说,引起了他们好一阵赞叹。大陈说:“小张,这次要不是我们几个人集体推荐你,你是没机会的。得了奖金可不要忘记大家呀!”“我哪会忘了大伙呢。”我咬了咬牙,接着说,“这样吧,等我领了奖金咱
近年来,伴随着市场经济的确立与发展,以及家庭、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影响.学生的人格素养有所下降,如何进行好历史课教学,特别是对学生的人格教育,是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前提与基础.也
许多人都熟知抗战中的1937年8月14日,中国空军在杭州上空一举击落敌机6架,而我方则无一损伤,这一特大喜讯振奋人心,从此8月14日被定为中国空军节。殊不知一年半后的兰州空战大捷中,我方将士再创辉煌,击落敌机18架,成为抗战时期击落敌机最多的一次战役,最难能可贵的是,我方无一人死伤,仅有一部分飞机受到轻微损伤——     敌机屡袭升空迎击  1938年,抗日战争进入全面决战,中国空军积极加强备战,
关键词:家庭教育;心理健康    在现代社会,在许多家庭的教育中存在着多种形式的误区。这种误区在不同程度上阻碍着家庭功能的发挥,影响着孩子的身心健康和正常发展。    一、家庭教育观念的偏差     家庭是社会的最小单元,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家庭的教育观念、教育理念,对孩子的身心发展起着非常大的作用。家庭教养方式不恰当直接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近年来,独生子女的家庭日益增多,父母工作的繁忙,造
十四岁那年的暑假,我到姑姑家做客。临睡前,姑姑问我干净了吗?我那时还混沌不知世事,自然领会不到姑姑这句话中的深意。姑姑家的三个姐姐都是极爱干净的人,因此,每回到姑姑家之前,我都要在家彻底洗得干干净净。听到姑姑这么问,我当她又挑剔我不讲卫生,立刻急着表白我刚洗的澡,脱下外衣,转着圈地让姐姐们检查。三姐嗔怪姑姑多事,可是二姐却突然指着我的腋窝大笑了起来:“你那里这么重啊?”  我奇怪地向自己的腋下看去
关羽    在人生的不同阶段,毛泽东对关羽的评价有微妙的变化。1917年夏天,毛泽东徒步游学旅行,在前往安化县城途中,看到路边亭柱子上有一副赞颂关羽的楹联:刘为兄张为弟,兄弟们分君分臣,异姓结成亲骨肉;吴之仇魏之恨,仇恨中有忠有义,单刀匹马汉江山。他把这副对联抄录在自己的日记里。在青年毛泽东的心目中,关羽的形象无疑是高大的。  随着革命经历的日益丰富,毛泽东对关羽的认识和评价也逐渐全面、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