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中等专业学校《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教学中通过采用的“十种”不同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學中来,从而提高学生课堂接受效率,挖掘学生学习的潜能,提高学生专业素质,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以适应新世纪对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极限配合;技术测量;教学方法;探究
《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是中等职业学校机械、机电专业学生所必须掌握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其中关于极限与配合部分的内容是本课程的重点,在本课程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本人通过实践教学各环节,采用了“十种”不同的教学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现总结归纳如下:
一、直观演示法,让学生对课程知识有兴趣和认识。
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性试验或采取现代化视听手段等,指导学生获得知识。它的特点在于加强教学的直观性,不仅是帮助学生感知、理解基本知识的手段,也是学生获得知识、信息的重要来源。如要实现极限与配合的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就是要达到互换性的目的,所以什么是互换性就是学生首要解决的问题。其实互换性的运用在我们生活当中无处不在,本人通过列举灯泡、电池和笔芯等实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互换性的含义,并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为后面讲解极限与配合基本术语、定义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逐层深入法,让学生感受知识的连贯性和相通性。
运用学生把已经掌握的公式及定义,通过本人和学生一起的双向互动,逐渐深入和分析后得出一个个所需掌握的新的公式和定义。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以产生很好的师生互动,把学生的注意力都被吸引过来,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中心,使课堂气氛活跃。极限与配合所涉及的基本术语、定义,都不是特别复杂,最大的特点就是相互关联,可以相互推导,也容易混淆,所以在教学和学习时应利用其特点,步步分析,层层深入。如偏差与公差的关系就是由偏差知识推导得到公差的公式。在实际计算时既可以由孔轴的公差值求得偏差值也可以由孔轴的偏差值求得公差值。
三、提炼归纳法,让学生掌握知识的推导性和自学性。
分清主次,掌握了重点才能学好这部分的内容。因此在讲解概念时要提炼出中心词,归纳出重点,把难记的概念转化为自己的语言,这样学生记忆和理解起来都很容易。针对我校职校生的特点,不久就要踏上工作岗位,以后更多的是培养自学的机会。如偏差的定义“某一尺寸减其基本尺寸所得的代数差”就可以归纳为一个公式:某-尺寸-基本尺寸=偏差,然后再按照“某一尺寸”和“孔、轴”进行分类讨论,很快就可以得出孔轴的实际偏差和极限偏差的公式。
四、主动讨论法,让学生发挥求知的积极性和合作性。
指为学生指导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辨明是非真伪,以获取知识的方法。其特点在于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促进学生灵活的运用知识。在课堂上可以采用分组讨论的方法,最后本人进行总结,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接受新的知识。如讲解配合的种类时,配合的三种公差带图是如何表示和对应关系?在这里既可以说是利用公差带这个旧知识,来学习新知识配合的种类,又可以说是引申公差带的作用,所以让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既学习了新知识,又复习了旧知识,起到了一举两得的作用。
五、交流评价法,促学生接受知识的思考性和能动性。
本人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问答谈话法又可分为复习谈话法和启发谈话法两种。复习谈话法用于上课前十分钟,根据学生已学教材向学生提出一系列问题,通过师生问答形式以帮助学生复习、深化、系统化已学的知识。启发谈话法则是通过向学生提出未思考过的问题,一步一步引导他们去深入思考。两种方法都要给予学生肯定的评价,给学生以独立思维和见解的鼓励肯定,以激发学生主动思维的能动性。
六、指导练习法,练学生掌握知识的达成性和技巧性。
学生在本人的指导下运用知识去完成一定的操作,并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针对职校学生自觉性不强的特点,要充分利用课堂上的时间,让他们能在课堂上就能把所要掌握的知识尽可能地多吸收,达到当堂课程知识的达成度。所以要强调学生的主观主动性,把让我做练习变成我要做练习,让学生在课堂上就能达到教学效果。如学习画公差带图时就需要多多练习才能熟能生巧,在以后学习配合知识时就能迎刃而解了。
例如:已知某轴的尺寸是 求其 、 和公差 。并用500︰1的比例画出公差带图。
在这里要注意的是es、ei均为负值一定要加上小括号,公差值可以有两种求法,公式不一样但含义一样,结果也一样,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公差带图。
七、实战训练法,让学生感受知识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职校生最大的特点就是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又要学习技能操作能力,所以我们在理论教学过程当中要时时注意与实习操作相结合,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做好实习操作的坚强理论后盾。如在讲解尺寸的标注问题时,教师拿实际生产的蓝底图纸来操作讲解。例如图中 mm的标注,学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写,以及 理论的名称,那么在课堂上写出这样的尺寸既熟悉又陌生,所以当他们知道 就是所谓的上下偏差时,就会一下子恍然大悟,留下深刻的记忆。以后只要一看到这样的尺寸标注就知道含义了,也达到了工厂实习的要求。
八、通俗记忆法,让学生接受知识的牢固性和娱乐性。
在学习这一部分内容时,我们最常用到偏差的代号,很多学生对于上下偏差不是区分得很清楚,经常混淆,上偏差代号为es,下偏差代号为ei,就一个字母之差,怎样记忆呢,本人可以告诉学生上偏差的“上”首个拼音字母为“s”就对应代号es中的“s”,这样下偏差就是ei了,学生就很容易联想进行记忆了。
九、故谬探究法,让学生参与课堂的活跃性和自纠性。
教师在讲授知识的重点和关键处,故意出现错误,吸引学生注意力,启发学生思维。如教师讲完某一规则后让学生一起做课堂练习时,可故意运用学生已犯的错误讲解,从而让他们引起警惕,以免再犯。但此法不可多用,否则容易造成学生思维混乱。如我就利用学生作业中的错误进行例题讲解,让学生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如果学生没有发现就及时启发和更正,然后指出这就是谁的杰作,这样连最不爱学习的学生也会参与到纠错的学习气氛中,使师生达到知识的共鸣。
十、肢体暗示法,让学生参与课堂的共鸣性和互动性。
课堂教学时,当学生思维出现故障时,教师可以通过语言、手势、表情等种种方法,给学生以暗示,或接通学生的思路,让他顺利得解决某一问题:或提醒学生思维中出现某些偏差,让他们迅速回到正确的思路上来。如讲到孔和轴的28个基本偏差系列时,让学生写倒“U”和顺背英文26个字母,通过师生手指画倒“U”让学生知道基本偏差系列图形,同时背到“H”时作停顿和重复,指出“H”点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然后讲解关键点,28个基本偏差代号不要求强记,但要知道先后位置,让学生在暗示中熟练掌握知识。
综上所达,以上是本人对职业学校《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教学方法中积累的“十种”方法,当然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实用性、合理性、灵活性、科学性,注意应用过程中的综合和整合。因此,教师要恰当、巧妙、灵活地应用各种教学,让学生学会自信,增强自信,因材施教,引导学生更好的学习。
参考文献
[1] 胡荆生.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第二版)[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0.
[2] 李世雄.机械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作者单位:江苏省宜兴丁蜀中等专业学校)
关键词:极限配合;技术测量;教学方法;探究
《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是中等职业学校机械、机电专业学生所必须掌握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其中关于极限与配合部分的内容是本课程的重点,在本课程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本人通过实践教学各环节,采用了“十种”不同的教学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现总结归纳如下:
一、直观演示法,让学生对课程知识有兴趣和认识。
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性试验或采取现代化视听手段等,指导学生获得知识。它的特点在于加强教学的直观性,不仅是帮助学生感知、理解基本知识的手段,也是学生获得知识、信息的重要来源。如要实现极限与配合的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就是要达到互换性的目的,所以什么是互换性就是学生首要解决的问题。其实互换性的运用在我们生活当中无处不在,本人通过列举灯泡、电池和笔芯等实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互换性的含义,并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为后面讲解极限与配合基本术语、定义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逐层深入法,让学生感受知识的连贯性和相通性。
运用学生把已经掌握的公式及定义,通过本人和学生一起的双向互动,逐渐深入和分析后得出一个个所需掌握的新的公式和定义。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以产生很好的师生互动,把学生的注意力都被吸引过来,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中心,使课堂气氛活跃。极限与配合所涉及的基本术语、定义,都不是特别复杂,最大的特点就是相互关联,可以相互推导,也容易混淆,所以在教学和学习时应利用其特点,步步分析,层层深入。如偏差与公差的关系就是由偏差知识推导得到公差的公式。在实际计算时既可以由孔轴的公差值求得偏差值也可以由孔轴的偏差值求得公差值。
三、提炼归纳法,让学生掌握知识的推导性和自学性。
分清主次,掌握了重点才能学好这部分的内容。因此在讲解概念时要提炼出中心词,归纳出重点,把难记的概念转化为自己的语言,这样学生记忆和理解起来都很容易。针对我校职校生的特点,不久就要踏上工作岗位,以后更多的是培养自学的机会。如偏差的定义“某一尺寸减其基本尺寸所得的代数差”就可以归纳为一个公式:某-尺寸-基本尺寸=偏差,然后再按照“某一尺寸”和“孔、轴”进行分类讨论,很快就可以得出孔轴的实际偏差和极限偏差的公式。
四、主动讨论法,让学生发挥求知的积极性和合作性。
指为学生指导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辨明是非真伪,以获取知识的方法。其特点在于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促进学生灵活的运用知识。在课堂上可以采用分组讨论的方法,最后本人进行总结,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接受新的知识。如讲解配合的种类时,配合的三种公差带图是如何表示和对应关系?在这里既可以说是利用公差带这个旧知识,来学习新知识配合的种类,又可以说是引申公差带的作用,所以让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既学习了新知识,又复习了旧知识,起到了一举两得的作用。
五、交流评价法,促学生接受知识的思考性和能动性。
本人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问答谈话法又可分为复习谈话法和启发谈话法两种。复习谈话法用于上课前十分钟,根据学生已学教材向学生提出一系列问题,通过师生问答形式以帮助学生复习、深化、系统化已学的知识。启发谈话法则是通过向学生提出未思考过的问题,一步一步引导他们去深入思考。两种方法都要给予学生肯定的评价,给学生以独立思维和见解的鼓励肯定,以激发学生主动思维的能动性。
六、指导练习法,练学生掌握知识的达成性和技巧性。
学生在本人的指导下运用知识去完成一定的操作,并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针对职校学生自觉性不强的特点,要充分利用课堂上的时间,让他们能在课堂上就能把所要掌握的知识尽可能地多吸收,达到当堂课程知识的达成度。所以要强调学生的主观主动性,把让我做练习变成我要做练习,让学生在课堂上就能达到教学效果。如学习画公差带图时就需要多多练习才能熟能生巧,在以后学习配合知识时就能迎刃而解了。
例如:已知某轴的尺寸是 求其 、 和公差 。并用500︰1的比例画出公差带图。
在这里要注意的是es、ei均为负值一定要加上小括号,公差值可以有两种求法,公式不一样但含义一样,结果也一样,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公差带图。
七、实战训练法,让学生感受知识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职校生最大的特点就是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又要学习技能操作能力,所以我们在理论教学过程当中要时时注意与实习操作相结合,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做好实习操作的坚强理论后盾。如在讲解尺寸的标注问题时,教师拿实际生产的蓝底图纸来操作讲解。例如图中 mm的标注,学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写,以及 理论的名称,那么在课堂上写出这样的尺寸既熟悉又陌生,所以当他们知道 就是所谓的上下偏差时,就会一下子恍然大悟,留下深刻的记忆。以后只要一看到这样的尺寸标注就知道含义了,也达到了工厂实习的要求。
八、通俗记忆法,让学生接受知识的牢固性和娱乐性。
在学习这一部分内容时,我们最常用到偏差的代号,很多学生对于上下偏差不是区分得很清楚,经常混淆,上偏差代号为es,下偏差代号为ei,就一个字母之差,怎样记忆呢,本人可以告诉学生上偏差的“上”首个拼音字母为“s”就对应代号es中的“s”,这样下偏差就是ei了,学生就很容易联想进行记忆了。
九、故谬探究法,让学生参与课堂的活跃性和自纠性。
教师在讲授知识的重点和关键处,故意出现错误,吸引学生注意力,启发学生思维。如教师讲完某一规则后让学生一起做课堂练习时,可故意运用学生已犯的错误讲解,从而让他们引起警惕,以免再犯。但此法不可多用,否则容易造成学生思维混乱。如我就利用学生作业中的错误进行例题讲解,让学生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如果学生没有发现就及时启发和更正,然后指出这就是谁的杰作,这样连最不爱学习的学生也会参与到纠错的学习气氛中,使师生达到知识的共鸣。
十、肢体暗示法,让学生参与课堂的共鸣性和互动性。
课堂教学时,当学生思维出现故障时,教师可以通过语言、手势、表情等种种方法,给学生以暗示,或接通学生的思路,让他顺利得解决某一问题:或提醒学生思维中出现某些偏差,让他们迅速回到正确的思路上来。如讲到孔和轴的28个基本偏差系列时,让学生写倒“U”和顺背英文26个字母,通过师生手指画倒“U”让学生知道基本偏差系列图形,同时背到“H”时作停顿和重复,指出“H”点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然后讲解关键点,28个基本偏差代号不要求强记,但要知道先后位置,让学生在暗示中熟练掌握知识。
综上所达,以上是本人对职业学校《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教学方法中积累的“十种”方法,当然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实用性、合理性、灵活性、科学性,注意应用过程中的综合和整合。因此,教师要恰当、巧妙、灵活地应用各种教学,让学生学会自信,增强自信,因材施教,引导学生更好的学习。
参考文献
[1] 胡荆生.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第二版)[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0.
[2] 李世雄.机械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作者单位:江苏省宜兴丁蜀中等专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