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积极心理学强调教育并不仅仅是对青少年儿童纠正错误,改造问题,克服缺点,而主要强调的是发掘研究儿童潜在的优秀品质,并在实践活动中积极地进一步扩展这些优良品质。所以这一理论对现在的教育有很大的启示作用,本文就主要探讨积极心理学在促进家庭教育进一步完善方面所发挥的作用,家庭教育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所依赖的不容忽视的重要力量,应该进一步完善,并发挥其积极作用。
【关键词】和谐的环境;榜样的力量;权威型家庭关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2)07-0021-1.5
自古以来,无论是在我国还是西方,家庭教育都在整体教育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有时甚至超过学校教育成为引导青少年的主要力量。当然,随着现代学校在社会中发展的越来越完善,学校教育也显示出愈发重要的地位,但是家庭教育仍然具有学校教育不能取代的优势,特别是在对青少年人格的发展和完善方面所起到重要的作用,而近十年来,积极心理学的发展为教育的完善提供了新的理论指导。本文就主要运用积极心理学的一些理论来指导家长在青少年教育过程中的一些问题,使青少年健康成长。
积极心理学除了处理儿童的心理和行为问题以外,更关注儿童发展过程中的积极情绪、体验和情绪智力、幸福、希望、乐观等积极心理品质,强调要充分发挥个体的潜能,使其成为自我实现的人。家庭是儿童社会化的第一个场所,所以它在培养儿童的积极心理品质各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在家养孩子最重要的在于观察孩子,充分发展各方面的优良品质。儿童的人格品质会受遗传、环境等各方面的影响,因为儿童在社会化的初期阶段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这就要求父母创造一个温暖、和谐、安全、值得信赖的环境。其次,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父母要为孩子做出表率,起到榜样的作用。“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家长对自我严格要求,这样会给孩子形成一个好榜样的形象。在儿童社会化初期这种榜样的力量是伟大的,能使孩子在耳濡目染间学会父母对待外界事物的方式。积极心理学的创始人塞里格曼认为学前儿童能学会父母的乐观或悲观风格,与父母的解释风格保持一致。父母的积极品质,对失败及挫折解释是归于稳定的、内在的因素,还是不稳定的、外在的影响,都能给孩子以后处理类似问题提供一种模式。中国传统的教育强调言传身教,也是一样的道理,也是积极心理学所倡导的在当今家庭教育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再次,家长在父母与儿女这种家庭关系的建立中占据主导地位,因此在教养孩子的过程中选择何种的教养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家庭教育的类型。因为笔者认为教养方式是家庭教育发挥作用的基础。“一般来说,可以把家庭教养方式归纳为两个维度:其一是父母对待儿童的情感态度,即接受——拒绝维度;其二是父母对儿童的要求和控制程度,即控制——容许维度。”所以依靠这两个维度可以把家庭教养方式分为权威型、专断型、放纵型、忽视型,从各个命名中我们就能够看出每一种方式都是从家长的角度来对这种关系进行命名的。在这里不是忽视儿童在家庭关系塑造中的地位,而是在青少年未成年之前,家长对孩子的引导作用是毋庸置疑的,明智的家长所做的就是選择合适的方式去教育孩子。这四种方式中值得提倡的就是权威型的教养方式,它是一种很理性,也相对民主的方式。选择这种类型的家长对儿童的情绪能接受也能控制,能够较好地于孩子交流沟通,并且对儿童的需要、行为等做出反应和回应,当然也能控制儿童的不良情绪和行为的发展。所以这种类型成长下的儿童能够有较强的自尊、自信和自我解释问题的较强的自尊、自信和自我解释问题的意识和与人交流的愿望和技巧,其人格品质的发展都很稳定、健康。正像是任俊在其著作中所说的,“不管是权威型教养方式,还是温暖与接受维度,实质上它们体现了亲子之间的一种和谐相处,情感上的温暖与安全,而这种情绪安全会影响孩子调节和控制自己情绪情感的能力,影响他们对家庭关系的认知和内部表征,甚至于父母交流的动机。”
综上所述,有效的家庭教育是青少年儿童形成积极品质的第一场所,也是解决青春期矛盾的首要力量。家长所要做的就是夫妻之间达成和谐一致的家庭教育目标和家庭教育方式,在无条件爱孩子的基础之上,与孩子交流、尊重孩子、听取他们合理性的建议,多发现他们的优良品质、积极情绪,并进一步培养,多为其提供参加社会实践的机会,放手让孩子一步一步地适应社会。
【参考文献】
[1]Christopher.Peterson.著,徐红译.积极心理学[M].北京:群言出版社,2010.
[2]刘翔平.当代积极心理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0.
【作者简介】孙娜(1986- ):女,山东聊城人,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学科教学(语文)专业2011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关键词】和谐的环境;榜样的力量;权威型家庭关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2)07-0021-1.5
自古以来,无论是在我国还是西方,家庭教育都在整体教育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有时甚至超过学校教育成为引导青少年的主要力量。当然,随着现代学校在社会中发展的越来越完善,学校教育也显示出愈发重要的地位,但是家庭教育仍然具有学校教育不能取代的优势,特别是在对青少年人格的发展和完善方面所起到重要的作用,而近十年来,积极心理学的发展为教育的完善提供了新的理论指导。本文就主要运用积极心理学的一些理论来指导家长在青少年教育过程中的一些问题,使青少年健康成长。
积极心理学除了处理儿童的心理和行为问题以外,更关注儿童发展过程中的积极情绪、体验和情绪智力、幸福、希望、乐观等积极心理品质,强调要充分发挥个体的潜能,使其成为自我实现的人。家庭是儿童社会化的第一个场所,所以它在培养儿童的积极心理品质各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在家养孩子最重要的在于观察孩子,充分发展各方面的优良品质。儿童的人格品质会受遗传、环境等各方面的影响,因为儿童在社会化的初期阶段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这就要求父母创造一个温暖、和谐、安全、值得信赖的环境。其次,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父母要为孩子做出表率,起到榜样的作用。“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家长对自我严格要求,这样会给孩子形成一个好榜样的形象。在儿童社会化初期这种榜样的力量是伟大的,能使孩子在耳濡目染间学会父母对待外界事物的方式。积极心理学的创始人塞里格曼认为学前儿童能学会父母的乐观或悲观风格,与父母的解释风格保持一致。父母的积极品质,对失败及挫折解释是归于稳定的、内在的因素,还是不稳定的、外在的影响,都能给孩子以后处理类似问题提供一种模式。中国传统的教育强调言传身教,也是一样的道理,也是积极心理学所倡导的在当今家庭教育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再次,家长在父母与儿女这种家庭关系的建立中占据主导地位,因此在教养孩子的过程中选择何种的教养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家庭教育的类型。因为笔者认为教养方式是家庭教育发挥作用的基础。“一般来说,可以把家庭教养方式归纳为两个维度:其一是父母对待儿童的情感态度,即接受——拒绝维度;其二是父母对儿童的要求和控制程度,即控制——容许维度。”所以依靠这两个维度可以把家庭教养方式分为权威型、专断型、放纵型、忽视型,从各个命名中我们就能够看出每一种方式都是从家长的角度来对这种关系进行命名的。在这里不是忽视儿童在家庭关系塑造中的地位,而是在青少年未成年之前,家长对孩子的引导作用是毋庸置疑的,明智的家长所做的就是選择合适的方式去教育孩子。这四种方式中值得提倡的就是权威型的教养方式,它是一种很理性,也相对民主的方式。选择这种类型的家长对儿童的情绪能接受也能控制,能够较好地于孩子交流沟通,并且对儿童的需要、行为等做出反应和回应,当然也能控制儿童的不良情绪和行为的发展。所以这种类型成长下的儿童能够有较强的自尊、自信和自我解释问题的较强的自尊、自信和自我解释问题的意识和与人交流的愿望和技巧,其人格品质的发展都很稳定、健康。正像是任俊在其著作中所说的,“不管是权威型教养方式,还是温暖与接受维度,实质上它们体现了亲子之间的一种和谐相处,情感上的温暖与安全,而这种情绪安全会影响孩子调节和控制自己情绪情感的能力,影响他们对家庭关系的认知和内部表征,甚至于父母交流的动机。”
综上所述,有效的家庭教育是青少年儿童形成积极品质的第一场所,也是解决青春期矛盾的首要力量。家长所要做的就是夫妻之间达成和谐一致的家庭教育目标和家庭教育方式,在无条件爱孩子的基础之上,与孩子交流、尊重孩子、听取他们合理性的建议,多发现他们的优良品质、积极情绪,并进一步培养,多为其提供参加社会实践的机会,放手让孩子一步一步地适应社会。
【参考文献】
[1]Christopher.Peterson.著,徐红译.积极心理学[M].北京:群言出版社,2010.
[2]刘翔平.当代积极心理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0.
【作者简介】孙娜(1986- ):女,山东聊城人,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学科教学(语文)专业2011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语文课程与教学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