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比较分析提升音乐素养

来源 :教育观察·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nyl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古罗马的一名学者曾说:“要想认识自己,就要把自己同别人进行比较。”比较是认识事物的基础,是人类认识、区别和确定事物异同关系最常用的方法。音乐欣赏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具有最直接最具体的审美教育价值。在音乐欣赏中,如何使审美教育价值最大化是每一位音乐教育者的责任。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应多使用比较分析法,通过比较分析音乐作品的各种异同来对音乐作品进行感受、认知、鉴别、探究,进而让学生感悟音乐情感,领会音乐内涵和提高个人音乐素养。
  [关键词]音乐欣赏教学;比较;分析;提高;音乐作品;音乐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4)05-0086-03
  [作者简介]莫莉花(1981—),女,广西桂林人,本科,广西桂林市火炬中学教师,中学一级。
  众所周知,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听是一切音乐活动的根本,可见音乐欣赏在音乐教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音乐欣赏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具有最直接、最具体的审美教育价值。在音乐欣赏中,如何使审美教育价值最大化是每一位音乐教育者的责任。古罗马的一名学者曾说:“要想认识自己,就要把自己同别人进行比较。”比较是认识事物的基础,是人类认识、区别和确定事物异同关系最常用的方法。在音乐欣赏教学中使用比较分析法,通过比较分析法对音乐作品进行感受、认知、鉴别、探究,可让学生感悟音乐情感,领会音乐内涵和提高个人音乐素养。
  一、比较分析同一乐曲的表现手段
  在音乐作品中,作曲家会采用各种手段来表达情感,比如音乐的上行与下行,节奏的密集与宽松,速度的快与慢,力度的强与弱,调性的转换等。在欣赏音乐作品时,将音乐表现手段作对比,可以让欣赏者更好地感受和理解音乐作品的情感变化,从而达到音乐欣赏的目的。
  例如在湘版教材音乐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里穆索尔斯基《图画展览会》中的《牛车》一曲中,笔者可以让学生在欣赏过程中对比感受音乐的力度,感受力度由弱变强、再由强转弱的丰富变化,学生仿佛能看见一辆笨重的牛车从远处慢慢驶来,然后又慢慢地消失在远处的一幅画面。在欣赏过程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一边聆听一边用身体律动感知力度的变化。当力度弱时,律动的幅度较小,反之律动的幅度就大一些。学生通过自身的体验感知力度的强弱变化,领悟到音乐力度的强弱与音乐作品中的形象密不可分。
  恰当的力度对塑造音乐表情与性格十分重要。再如湘版教材音乐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艺苑风景线》中《天方夜谭组曲》第一乐章的序奏,我们可以通过对比节奏的密集与宽松、速度的快慢来感受人物的性格。序奏的第一主题为苏丹王沙赫里亚尔主题,节奏宽松,速度偏缓,音响低沉,显得威严而冷酷;序奏第二主题为舍赫拉查达主题,由优美抒情的小提琴奏出,节奏密集,速度偏快,音响效果具有浓郁的东方色彩,体现出了舍赫拉查达的柔美、智慧。通过两个主题节奏、速度的对比,学生感受到不同的音乐可以诠释不同的人物性格。
  二、比较分析同一乐曲中的不同情感
  在一部音乐作品中不同段落表达的情感是否不同?它又是如何表达情感的?音乐的情感表达又是通过哪些手段表达特定的情感的?我们在欣赏时,又该如何进行情感体验呢?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往往会有这样的问题出现,笔者认为在欣赏某些乐曲时,可以适当使用比较分析法。
  例如《春节序曲》是李焕之作曲的《春节组曲》的序曲,乐曲的特点为旋律优美明快,富有民族风格,节奏鲜明热烈,生动地体现了我国人民在传统节日里热闹欢腾、喜气洋洋、敲锣打鼓载歌载舞的场面。乐曲结构是引子+A+B+A带再现的复三部曲式。我们可以对比欣赏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各种音乐要素所表现的场景来感受乐曲的不同情感。第一部分的明快粗犷,活泼流畅,节奏不断紧缩,表现了秧歌群舞的生动场面、热烈气氛以及人们难以抑制的喜悦和激动心情。第二部分旋律抒情优美,节奏舒展,速度徐缓,与第一部分形成鲜明对比,表现了人们在节日中相互亲切的祝福和问候,也抒发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赞美、对更美好明天的憧憬。对比分析两部分可以有利于学生充分体验不同情感。
  三、比较分析同一主题乐曲的不同演奏形式
  现实中,影视行业里都会有根据同一剧本而拍摄由不同演员出演的影视作品。在音乐世界里,同一主题乐曲也有不同的演奏形式来发出作者对音乐主题的不同理解。通过对比分析法可以充分理解音乐作品的情感、内涵。
  例如,教师可以二胡独奏《二泉映月》与弦乐合奏《二泉映月》对比欣赏。二胡独奏《二泉映月》是一首民族风格十分浓郁的独奏曲,音调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是华彦钧的代表作之一,在1951年首次播放。从标题可以看出,它将会把人引入夜阑人静、月冷泉清的意境,音乐主题在全曲中重复出现了五次。随着音乐的陈述、引申和展开,作者想表达的情感得到了充分抒发。音乐时起时伏,扣人心弦,听毕全曲,仿佛看见一个刚直顽强的盲艺人在向人们倾诉他坎坷的一生。弦乐合奏《二泉映月》则是由吴祖强根据二胡独奏曲改编而成的,运用西洋管弦乐队中的拉弦乐器合奏,运用了和声、复调、配器等作曲技巧,把原作的内容和思想感情表现得更加丰富。为了保持乐曲的民族风格,在旋律方面保留了富有特色的装饰音和回滑音,演奏者也努力模仿二胡的演奏风格,这是对民间音乐的“推陈出新”和外来音乐形式民族化的有益探索。对比分析两者,不仅可以让学生熟悉音乐主题,还能让学生了解原曲的创作背景、中国民族乐器与西洋乐器的异同等知识。
  四、比较分析同主题歌曲的不同风格
  民歌在中国不同地域都绽放着耀眼的光芒,同一主题的民歌在不同地域有着各自的音乐风格及特色。中国民歌欣赏对中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悠久的音乐文化和丰富多彩的民歌,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和对祖国对家乡的情感,增强其民族自豪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在欣赏中国民歌的过程中,我们要对相关作品或现象进行差异性的比较分析,找出不同之处,促进对作品的深入理解。   例如:江苏民歌《茉莉花》和东北民歌《茉莉花》,一南一北不同地区的民歌,鲜明表现出不同地域的风格。在欣赏过程中可以对比分析,教师让学生比较分析江南、东北两个地区的种种不同来体验两地区不同风格的民歌,从而让他们知道,江南地区气候温和,年温差小,雨水多,景色秀丽,是著名的鱼米之乡,文化比较发达,方言为吴侬软语,民歌风格清雅、流畅、细腻、委婉、含蓄。古人云:“南人善思、内向;南人尚柔。”可见江南民歌是含蓄、婉转、抒情的。而东北地势平坦,气候四季分明,年温差大。古人又云:“北人善动外礴;北人崇刚。”因此,东北民歌的风格直白,热情豪爽。在教学上,运用比较分析法欣赏可以让学生理解音乐所体现的人文地理、人文背景及人文精神。
  五、比较分析同一主题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
  音乐作为社会意识形态里的一种,自然与社会意识中的其他艺术有内在的联系。在欣赏某些作品时,我们可以联系文学、美术、舞蹈等艺术的语言和形象构成的规律加以比较分析,加深学生对作品的感受和理解。这也有利于学生根据其他艺术形式来感受、理解音乐作品。
  例如:在湘版教材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春江花月夜》的欣赏教学中,教学目标是背唱音乐主题,并能体会乐曲是对春天月夜和江边水乡夜色的描绘。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们可以通过聆听不同题材、结构、风格、演奏/演唱形式的《春江花月夜》,充分体验同一主题的不同特色,感受不同的音乐情境美,使学生对乐曲主题留下深刻的印象,体会乐曲所表现的意境。乐曲原是一首明清琵琶古曲,后被以多种形式。改编,包括:民族管弦乐曲《春江花月夜》,徐景新改编的《春江花月夜》声乐随想曲,黎海英先生在传统基础上运用西洋变奏手法改编而成的钢琴独奏曲《夕阳箫鼓》,方牧等改编的通俗歌曲《春江花月夜》以及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的诗配乐节目中的配乐。虽然以上作品对音乐的表现手法不同,但都保持了原曲的音乐形象及质朴的旋律。学生对比欣赏不同的表现形式之后,不仅能轻易地达到教学目标,同时能充分体验不同表现形式的音乐特色和了解各种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法。
  再如,对于湘版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的《人民英雄纪念碑》《伏尔加船夫曲》及穆索尔斯基《富人与穷人》(选自《图画展览会》),在欣赏过程中教师可以展示美术的原画面,与音乐一起配套展示人民英雄纪念碑下方的浮雕图片、著名画家列宾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及俄罗斯画家、建筑师加尔特曼的图画《富人与穷人》,结合美术这种视觉艺术题材进行欣赏,对比两种艺术表现形式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样的方法也可运用到以下作品的对比欣赏中:二胡叙事曲《新婚别》与唐代诗人杜甫的《新婚别》;二胡音画《清明上河图》与北宋张择端的名画《清明上河图》;内蒙民歌《墙头上跑马》及马思聪先生的小提琴独奏曲《思乡曲》等。
  在欣赏中对比分析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可以提高教学效果、扩展教学内容、培养学生思维、增强兴趣,还能扩展教学内容、拓宽学生视野,可谓一举多得。
  音乐欣赏教学中运用比较分析法的目的是把握音乐情感、风格及内涵。教学中要紧扣音乐本质,比较对象也要挑选学生较熟悉的,还要将比较分析法与其他教学手段相结合,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在欣赏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恰当运用比较分析法,充分引导学生以敏锐的听觉和活跃的思维去分析作品间的异同,教学效果一定会令人满意。这不仅能大幅提高学生素养、音乐文化修养、音乐欣赏能力并拓宽音乐思维,还会让学生在感动和共鸣中爱上音乐课,爱上音乐。
  参考文献:
  [1]曹里,缪裴言.中学音乐教学论新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77).
  [2]朱环.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音乐教学随想[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9).
  [3]刘德林.留守儿童怨恨的滋生、危害及其教育干预策略[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
其他文献
[摘要]教育贵在重长远轻功利,教育工作者要远离教育的浮躁,担当起教育的责任与使命。台湾学校从校长智慧领航、教师创意教学、学生敦品励学、学校彰显文化、家长参与管理、社区相得益彰等方面给时下教育提供了启示。  [关键词]穗台校长论坛;教育功利;学校文化  [中图分类号]G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3)05-0091-04  “我们不停地跑,争取领先,但是总有一
期刊
[摘要]博客这种新的交流方式,应用在语文教学中成为一种辅助性教学工具,在提高教学效率和推动学科发展上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博客的资源共享性可丰富语文教学内容;博客的更新快捷性有利于改进语文教学策略;博客的传输交互性有助于提高语文教学效果。  [关键词]语文教学;博客;资源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4)05-0018-03  [作者简
期刊
[摘要]教材是编者对学科本质和课程标准理解的外化;落实课程标准,遵循学科性质,展开有效教学的前提之一是对话编者,读懂教材。钻研插图,发挥插图在教学中的作用可以让文字变得具体可感,帮助学生品味词句,放飞学生想象的翅膀,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关键词]小学教材;对话编者;插图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4)05-0071-02  [作者简
期刊
[摘要]成功的语言描写不仅可以鲜明地展示人物性格,而且能够生动地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深刻地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小学阶段的作文以记叙文为主,而记叙文又以写人、记事为多。然而目前小学生在刻画人物方面普遍存在描写能力薄弱的现象。因而教师有必要对这样的写作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对策,由学生和教师两方面入手探索提高学生语言描写能力的新路子。  [关键词]人物刻画;语言描写;修改  [中图分类号]G623  [文
期刊
[摘要]体育教学对素质教育的实施有着巨大的影响作用。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一次次地体验战胜挫折的愉悦,能有效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其顽强的意志,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  [关键词]初中生;体育教学;挫折承受力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4)05-0089-02  [作者简介]徐晓华(1972—),男,江苏张家港人,本科,江苏
期刊
[摘要]在作文评改课中,将师生之间“主导”与“主体”的关系处理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为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奠定基础;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供契机。  [关键词]作文评改;创造精神;成功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4)05-0069-03  [作者简介]刘展云(197
期刊
[摘要]幼儿园小组化教学是指以幼儿组成的一个个小集体为单位来组织学习活动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符合幼儿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便于教师观察幼儿并进行针对性指导。同时它也是促进幼儿合作与交流等社会化交往能力、提高幼儿社会化发展水平的重要途径。它是一种优于集体教学的形式,且正成为教育发展趋势的幼儿园教学活动形式。  [关键词]集体教学;小组教学;个别教学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要]少先队活动课,既要符合学校一般课程的基本要求,又要有鲜明的少先队特征,且要区别于学校的德育课程、综合实践课程。少先队活动课程的开发与探索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加强组织建设,保障工作落实到位;重视队伍建设,搭建队员成长平台;强化阵地建设,凸现体验活动;探索校本特色,实施少先队活动课程化。  [关键词]少先队;活动课程;组织;队伍  [中图分类号]G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
期刊
[摘要]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有效地运用电子白板,能给学生制造多种感官参与学习的时空,较好地突出和突破常规手段搞不定的教学重难点,实现需要达成的目标,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业水平,聚焦细节。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创设词语学习平台;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参与兴趣;一目了然,实现生字写、评互动;拓展内容,延伸学生学习空间。  [关键词]电子白板;语文课堂;情景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识码]A  [文
期刊
[摘要]一个个精彩细节是一堂好课的闪光之处,往往决定一节课的成败。精彩细节源于对教材的深入研读。精彩细节源于对生成的敏锐把握。集思广益,“拦路虎”也可变成精彩的细节。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细节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3)32-0026-03  [作者简介]张如群(1974—),男,江苏省盐城人,本科,江苏省盐城市新洋实验学校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