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体育教学对素质教育的实施有着巨大的影响作用。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一次次地体验战胜挫折的愉悦,能有效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其顽强的意志,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
[关键词]初中生;体育教学;挫折承受力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4)05-0089-02
[作者简介]徐晓华(1972—),男,江苏张家港人,本科,江苏省张家港市第一中学教师,中学高级。
随着新课标的逐渐渗透,素质教育已然成为当代基础教育的主流。而挫折教育作为一种全新的初中体育教学模式,在发展学生健康水平和培养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有着其他学科所无法比拟的优势。
一、目前中学生受挫心理的成因和主要表现
大部分家长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迫切心理。如果孩子学习成绩不达标,他们就会给予严厉的训斥,容易导致学生心理上挫折,认为自己得不到赏识而失去自信。
初中生还不能完全正确认识自己和别人,普遍希望在班集体生活中成为佼佼者。在受到挫折时,他们会觉得自己的同伴不够重视自己,忽视了自己的“主体地位”,容易产生消极悲观、孤僻、离群等行为。
有的学生因为自身生理条件的限制而产生自卑感,比如一个色盲的学生会为自己不能面对丰富多彩的生活而苦恼;一个肥胖的学生会因为自己的体形常被人嘲笑或取绰号等而烦恼;还有的学生会因为遭受到突然、意外的刺激而产生严重的消极心理,产生挫折感。
二、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开展挫折教育的必要性
(一)初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日益突出的心理问题需要挫折教育
初中学生的个性还不完善,认识片面,常常自以为是,自尊心过强,且心理承受能力较低,不善于协调各种社会关系。一旦遇到现实与自己个性心理有矛盾时,就容易产生逆反、对抗的心理。体育活动以身体练习为主,目的是增强学生的体质,需要学生坚持不懈、不畏挑战。每个参与者都有可能成为胜利者,都有机会充分展示和发挥自己的个性与才能,因而体育本身就是培养学生抗挫折能力最好的途径。
(二)体育新课标中学生的“健康目标”呼唤着挫折教育的开展
健康不仅仅是指身体上的健康,还包括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如今的学生真可谓“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从小就没吃过苦、受过累。一旦经受挫折和失败,就极易产生逃学、打架甚至离家出走、自残轻生的现象。没有良好的心理承受力和健全的人格,如何在将来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
初中体育的根本目的是通过体育精神教育来塑造全面发展的人,在整个教育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比如体育具有竞技性特征,要想在竞争中取得胜利,就要靠自己的努力,其结果的不确定性能让学生产生一定的情感刺激和情感体验。因此,体育能在学生不断承受挫折、挑战自我的过程中,承担起精神塑造、人格养成的任务和功能。
三、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开展挫折教育的策略
(一)磨炼意志法
在体育课中,有些运动量较大的项目可以培养学生的自控力,让学生承受一定的生理、心理负荷,有利于培养学生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磨炼学生的意志。当然,教师应充分考虑到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对身体素质较差且信心不足的学困生应给予足够的鼓励,必要时也可适当降低要求,尽量让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其中。
例如耐久跑是运动量较大的项目,容易让学生产生疲劳、疼痛、酸胀的感觉,有些学生甚至会在最后的几十米选择放弃。为此,笔者将学生分成男组、女组两大类,再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在男组、女组的基础上再分三组,每组的要求和教学目标各有不同。身体素质较差、意志较为薄弱的一组主要以掌握耐久跑练习方法为主。笔者向学生讲述了我国长跑健将林义发用50个小时跑完217公里的路程,成功征服“死亡峡谷”的感人壮举,以提高克服“极点”的坚强意志力,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能进一步提高体育技能。
(二)环境磨炼法
遇有阻力的环境最能锻炼人的意志。对于从小就受到众星捧月般呵护的学生来说,他们没有经历过艰难困苦的磨炼。如果教师能因地制宜地利用当地自然条件和环境人为地制造一些障碍,对于这些“蜜罐罐”里长大的孩子无疑是个莫大的考验,当然也是增强他们抗挫折能力的绝佳机会。
例如,不管是在热浪逼人的夏天还是北风呼啸的冬天,教师都应坚持在室外上课,让学生亲自去尝试、去体验、去适应。再比如,教师可以利用艰苦、恶劣的环境去提高学生适应环境的能力,如登山、游泳、定向运动课等。有条件的学校还可组织学生环绕学校一周举行长跑比赛,在风力很大时举行足球比赛等。在这些恶劣的环境中,学生们相互鼓励、顽强拼搏,战胜这种“险境”所带来的胜利感,是没有经历过的学生所无法感受到的。
(三)设置困难法
教学中教师通过增加练习中的难度或者设计一些活泼新颖、带有“冒险”性的练习,可以培养学生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有意识、有计划、有目的地设置一些困难和障碍,让学生承受一定的生理、心理负荷或压力,尝一尝生活中的酸甜苦辣。
例如在《跨越式跳高》的练习中,笔者安排了多种练习形式:从原地到行进;起跳—助跑起跳—过杆—落地的教学流程,增强了学生腿部力量,提高了弹跳能力,增强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敏素质。形式多样的跳跃练习不仅打消了练习的枯燥,还能培养学生勇敢、坚定、沉着、果断等良好的心理品质。
(四)比赛胜负法
比赛胜负法可以在提高竞争性中增强学生的团体意识,使胜者鼓舞斗志,败者倍受“创伤”,总结经验,迎难而上。因此,教师可以在课上适当安排些比赛项目,让学生在有胜有负的比赛过程中磨炼意志、提高斗志。
例如在《接力跑》的教学中,在学生了解接力跑的基础知识后,笔者分别设计了立棒式、上挑式、下压式三组接力跑竞赛,不仅可以让学生在比赛的氛围中忘却疲劳,也能在比赛的胜负中体会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五)批评教育法
老师都希望在自己的课堂上学生都守规守矩,教学过程井然有序,然而总会不情愿地碰到个别爱出风头、甚是嚣张的“英雄”。教师要善于抓住一些批评教育的契机或情境,对某些自以为是、唯我独尊的学生给予适当的“打击”, 促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品行。例如,在一次“立定跳远”课上,笔者正在给学生讲述与演示立定跳远的基本动作要领时,一位男生迫不及待地站出来说“我最会跳远了”,在人群中很有成就地说着自己在小学运动会中取得的跳远成绩。笔者立即抓住这个机会,给了这位学生一次“展示”的机会,并以此为反例,指出这位男生在预摆、起跳、腾空、落地缓冲过程中动作不到位的情况。这不仅让其他同学清晰地认识到本课的动作要点及注意事项,也让该生心悦诚服地接受批评,改掉傲慢、霸道的作风。
在新课程改革进行得如火如荼的今天,学校及教师都不能忽视对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开展初中体育教学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强身健体,更要充分发挥体育学科的优势,通过体育精神教育来塑造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让每一位学生在抗“挫折能力”的教育中产生一定的情感刺激和情感体验,培养学生坚强的心理品质,使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得到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郭彬.发展中小学体育挫折教育及实施措施[J].山西体育科技,2011(4).
[2]林剑冬.中小学体育教育中的挫折教育的重要作用与提高[J].中国科技纵横,2011(3).
[关键词]初中生;体育教学;挫折承受力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4)05-0089-02
[作者简介]徐晓华(1972—),男,江苏张家港人,本科,江苏省张家港市第一中学教师,中学高级。
随着新课标的逐渐渗透,素质教育已然成为当代基础教育的主流。而挫折教育作为一种全新的初中体育教学模式,在发展学生健康水平和培养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有着其他学科所无法比拟的优势。
一、目前中学生受挫心理的成因和主要表现
大部分家长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迫切心理。如果孩子学习成绩不达标,他们就会给予严厉的训斥,容易导致学生心理上挫折,认为自己得不到赏识而失去自信。
初中生还不能完全正确认识自己和别人,普遍希望在班集体生活中成为佼佼者。在受到挫折时,他们会觉得自己的同伴不够重视自己,忽视了自己的“主体地位”,容易产生消极悲观、孤僻、离群等行为。
有的学生因为自身生理条件的限制而产生自卑感,比如一个色盲的学生会为自己不能面对丰富多彩的生活而苦恼;一个肥胖的学生会因为自己的体形常被人嘲笑或取绰号等而烦恼;还有的学生会因为遭受到突然、意外的刺激而产生严重的消极心理,产生挫折感。
二、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开展挫折教育的必要性
(一)初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日益突出的心理问题需要挫折教育
初中学生的个性还不完善,认识片面,常常自以为是,自尊心过强,且心理承受能力较低,不善于协调各种社会关系。一旦遇到现实与自己个性心理有矛盾时,就容易产生逆反、对抗的心理。体育活动以身体练习为主,目的是增强学生的体质,需要学生坚持不懈、不畏挑战。每个参与者都有可能成为胜利者,都有机会充分展示和发挥自己的个性与才能,因而体育本身就是培养学生抗挫折能力最好的途径。
(二)体育新课标中学生的“健康目标”呼唤着挫折教育的开展
健康不仅仅是指身体上的健康,还包括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如今的学生真可谓“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从小就没吃过苦、受过累。一旦经受挫折和失败,就极易产生逃学、打架甚至离家出走、自残轻生的现象。没有良好的心理承受力和健全的人格,如何在将来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
初中体育的根本目的是通过体育精神教育来塑造全面发展的人,在整个教育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比如体育具有竞技性特征,要想在竞争中取得胜利,就要靠自己的努力,其结果的不确定性能让学生产生一定的情感刺激和情感体验。因此,体育能在学生不断承受挫折、挑战自我的过程中,承担起精神塑造、人格养成的任务和功能。
三、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开展挫折教育的策略
(一)磨炼意志法
在体育课中,有些运动量较大的项目可以培养学生的自控力,让学生承受一定的生理、心理负荷,有利于培养学生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磨炼学生的意志。当然,教师应充分考虑到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对身体素质较差且信心不足的学困生应给予足够的鼓励,必要时也可适当降低要求,尽量让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其中。
例如耐久跑是运动量较大的项目,容易让学生产生疲劳、疼痛、酸胀的感觉,有些学生甚至会在最后的几十米选择放弃。为此,笔者将学生分成男组、女组两大类,再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在男组、女组的基础上再分三组,每组的要求和教学目标各有不同。身体素质较差、意志较为薄弱的一组主要以掌握耐久跑练习方法为主。笔者向学生讲述了我国长跑健将林义发用50个小时跑完217公里的路程,成功征服“死亡峡谷”的感人壮举,以提高克服“极点”的坚强意志力,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能进一步提高体育技能。
(二)环境磨炼法
遇有阻力的环境最能锻炼人的意志。对于从小就受到众星捧月般呵护的学生来说,他们没有经历过艰难困苦的磨炼。如果教师能因地制宜地利用当地自然条件和环境人为地制造一些障碍,对于这些“蜜罐罐”里长大的孩子无疑是个莫大的考验,当然也是增强他们抗挫折能力的绝佳机会。
例如,不管是在热浪逼人的夏天还是北风呼啸的冬天,教师都应坚持在室外上课,让学生亲自去尝试、去体验、去适应。再比如,教师可以利用艰苦、恶劣的环境去提高学生适应环境的能力,如登山、游泳、定向运动课等。有条件的学校还可组织学生环绕学校一周举行长跑比赛,在风力很大时举行足球比赛等。在这些恶劣的环境中,学生们相互鼓励、顽强拼搏,战胜这种“险境”所带来的胜利感,是没有经历过的学生所无法感受到的。
(三)设置困难法
教学中教师通过增加练习中的难度或者设计一些活泼新颖、带有“冒险”性的练习,可以培养学生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有意识、有计划、有目的地设置一些困难和障碍,让学生承受一定的生理、心理负荷或压力,尝一尝生活中的酸甜苦辣。
例如在《跨越式跳高》的练习中,笔者安排了多种练习形式:从原地到行进;起跳—助跑起跳—过杆—落地的教学流程,增强了学生腿部力量,提高了弹跳能力,增强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敏素质。形式多样的跳跃练习不仅打消了练习的枯燥,还能培养学生勇敢、坚定、沉着、果断等良好的心理品质。
(四)比赛胜负法
比赛胜负法可以在提高竞争性中增强学生的团体意识,使胜者鼓舞斗志,败者倍受“创伤”,总结经验,迎难而上。因此,教师可以在课上适当安排些比赛项目,让学生在有胜有负的比赛过程中磨炼意志、提高斗志。
例如在《接力跑》的教学中,在学生了解接力跑的基础知识后,笔者分别设计了立棒式、上挑式、下压式三组接力跑竞赛,不仅可以让学生在比赛的氛围中忘却疲劳,也能在比赛的胜负中体会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五)批评教育法
老师都希望在自己的课堂上学生都守规守矩,教学过程井然有序,然而总会不情愿地碰到个别爱出风头、甚是嚣张的“英雄”。教师要善于抓住一些批评教育的契机或情境,对某些自以为是、唯我独尊的学生给予适当的“打击”, 促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品行。例如,在一次“立定跳远”课上,笔者正在给学生讲述与演示立定跳远的基本动作要领时,一位男生迫不及待地站出来说“我最会跳远了”,在人群中很有成就地说着自己在小学运动会中取得的跳远成绩。笔者立即抓住这个机会,给了这位学生一次“展示”的机会,并以此为反例,指出这位男生在预摆、起跳、腾空、落地缓冲过程中动作不到位的情况。这不仅让其他同学清晰地认识到本课的动作要点及注意事项,也让该生心悦诚服地接受批评,改掉傲慢、霸道的作风。
在新课程改革进行得如火如荼的今天,学校及教师都不能忽视对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开展初中体育教学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强身健体,更要充分发挥体育学科的优势,通过体育精神教育来塑造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让每一位学生在抗“挫折能力”的教育中产生一定的情感刺激和情感体验,培养学生坚强的心理品质,使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得到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郭彬.发展中小学体育挫折教育及实施措施[J].山西体育科技,2011(4).
[2]林剑冬.中小学体育教育中的挫折教育的重要作用与提高[J].中国科技纵横,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