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构建高职学生职业能力评价体系,是提升学生职业能力,使学生能尽快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关键。因此,根据职业能力的特点和高职教育的特色,建立科学的高职学生职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促进学生的综合全面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职业能力;学生评价;指标体系
1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内涵
关于职业能力的内涵,目前学术界尚无统一定论,还存在几种代表性观点。心理派认为,职业能力是“直接影响职业行动效率和使职业活动顺利进行的个体心理特征[1]”;过程派认为,职业能力是由一般能力发展和整合而成的,其发展过程中必须参与特定的职业活动或模拟的职业情境,通过对已有知识和技能的类化迁移,使一般能力得到特殊发挥和整合,从而形成较为稳定的综合能力[2];结构派认为,职业能力包括身心道德、职业素质、创业精神、技术技能等完成职业活动所需要的一系列能力总和[3]。
2 高职教育对职业能力评价的现状
人才培养仍以传统学科体系和应试教育模式为主,在评价中过分追求了评价的效率和表面化,导致课程评价难以体现“突出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职业能力需求。培养出的学生缺乏团队合作能力、不理解企业工作流程,职业素质达不到企业需求;与行业、企业对接还不够,与企业所需要的人才仍有一定差距。
第一,学生职业能力评价体系不完善,缺少完整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标准。
第二,学生职业能力评价的内容简单、形式单一。目前高职课程评价大多忽视对职业素质、岗位技能、价值观、学生情感等的评价。
第三,学生职业能力的评价基本只反映了学生的应试能力却缺失了过程性评价和其他素质能力。
3 学生职业能力评价体系构建的几个原则
1)权威性原则。学生的职业能力评价体系应围绕培养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让行业企业的专家参与到评价和统一标准的制订中。学校则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来设计适合学生生产实习和创新活动的课程。
2)科学性原则。学生职业能力评价方案要根据高职培养目标,建立在科学可行的基础上,制定科学的、可持续的学生职业能力评价体系。由于学生个体上的差异及群体中学习、成长的多样性,评价体系应该从理论学习、生产实习、社会活动等多个方面来进行,要真实反映行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职业能力的基本要求。
3)易操作性原则。制定评价体系的目的是为了全面测量高职学生所具备的从事职业活动的能力。那么衡量该评价体系是否有效的因素是职业能力评价的难易程度与可操作性。
4)公正性原则。要求考评者能客觀地考虑评价依据,所有的考核评价都是公开、公正和透明的,同时还要考虑到被考评者的需要和个性差异。
5)灵活性原则。一是不拘泥于考评的时间和地点,另外要注意考评方式的多样化。
4 如何构建人才职业能力评价体系
在教育评价中,指标应该是具体到可测量、可观察的、具有操作性的评价内容。那么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评价指标应该符合社会认知规律,职业发展规律、行业企业规范要求及企业技术标准。
4.1.了解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对高职学生进行职业能力评价,就必须在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和方法上有所突破,必须建立科学的、系统的课程评价标准。首先需要对不同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目标和企业的相关职业能力进行了解,然后才能在构建评价体系时根据不同的职业能力要求赋于各评价单元不同的权重,从而确保评价的可信度和可用度。反之则达不到评价的效果。
4.2.确定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涵盖了为什么评价,评价应该达到什么目的。高职是专门为企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所以高职学生职业能力评价体系构建的过程中,要以职业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作为其标准。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评价应该从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养目标三个方面入手。
4.3.根据学生职业能力的内涵指标进行指标分解
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由专业能力和关键能力这两个主要的方面构成:
专业能力是由专业知识能力、专业技能及专业态度组成的,它是学生通过专业理论学习后经过专业实践获得的相关岗位技能。如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说,建筑施工、建筑力学、建筑绘图施工现场勘测和管理等都是必须具备的知识和技能。当然也包括创新能力、表达能力等能力。在不同领域专业态度的表现则不同,如:技术员在工作中努力进行技术研发和改造,不断学习和提高自身能力。所以学生在具体的工作中能吃苦耐劳、敬业进取就是专业态度最具体的表现。
关键能力又称为职业核心能力,指学生除了专业岗位能力之外获得的跨专业、多功能和不受时间限制的能力,以及具有不断地克服知识老化而终身持续学习的能力,它包含了基础关键能力、核心关键能力和社会关键能力三个方面。
4.4 高职学生职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中各项指标所占权重
随着以“就业为导向、素质为本位、能力为核心”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充分认识,我们需要仔细研究高职职业能力培养的评价机制并进行改革,为高职职业能力评价提供依据,为教师、学生提供更为直观、简便、理想的评价途径。
基金项目:本文系省级课题《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研究》的中期研究成果成果之一,是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研究》的项目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
李晓红(1975-),女,湖北随州人,讲师,大学学历,主要从事职业教育及教学督导方面的研究与教学工作。
关键词:职业能力;学生评价;指标体系
1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内涵
关于职业能力的内涵,目前学术界尚无统一定论,还存在几种代表性观点。心理派认为,职业能力是“直接影响职业行动效率和使职业活动顺利进行的个体心理特征[1]”;过程派认为,职业能力是由一般能力发展和整合而成的,其发展过程中必须参与特定的职业活动或模拟的职业情境,通过对已有知识和技能的类化迁移,使一般能力得到特殊发挥和整合,从而形成较为稳定的综合能力[2];结构派认为,职业能力包括身心道德、职业素质、创业精神、技术技能等完成职业活动所需要的一系列能力总和[3]。
2 高职教育对职业能力评价的现状
人才培养仍以传统学科体系和应试教育模式为主,在评价中过分追求了评价的效率和表面化,导致课程评价难以体现“突出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职业能力需求。培养出的学生缺乏团队合作能力、不理解企业工作流程,职业素质达不到企业需求;与行业、企业对接还不够,与企业所需要的人才仍有一定差距。
第一,学生职业能力评价体系不完善,缺少完整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标准。
第二,学生职业能力评价的内容简单、形式单一。目前高职课程评价大多忽视对职业素质、岗位技能、价值观、学生情感等的评价。
第三,学生职业能力的评价基本只反映了学生的应试能力却缺失了过程性评价和其他素质能力。
3 学生职业能力评价体系构建的几个原则
1)权威性原则。学生的职业能力评价体系应围绕培养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让行业企业的专家参与到评价和统一标准的制订中。学校则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来设计适合学生生产实习和创新活动的课程。
2)科学性原则。学生职业能力评价方案要根据高职培养目标,建立在科学可行的基础上,制定科学的、可持续的学生职业能力评价体系。由于学生个体上的差异及群体中学习、成长的多样性,评价体系应该从理论学习、生产实习、社会活动等多个方面来进行,要真实反映行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职业能力的基本要求。
3)易操作性原则。制定评价体系的目的是为了全面测量高职学生所具备的从事职业活动的能力。那么衡量该评价体系是否有效的因素是职业能力评价的难易程度与可操作性。
4)公正性原则。要求考评者能客觀地考虑评价依据,所有的考核评价都是公开、公正和透明的,同时还要考虑到被考评者的需要和个性差异。
5)灵活性原则。一是不拘泥于考评的时间和地点,另外要注意考评方式的多样化。
4 如何构建人才职业能力评价体系
在教育评价中,指标应该是具体到可测量、可观察的、具有操作性的评价内容。那么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评价指标应该符合社会认知规律,职业发展规律、行业企业规范要求及企业技术标准。
4.1.了解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对高职学生进行职业能力评价,就必须在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和方法上有所突破,必须建立科学的、系统的课程评价标准。首先需要对不同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目标和企业的相关职业能力进行了解,然后才能在构建评价体系时根据不同的职业能力要求赋于各评价单元不同的权重,从而确保评价的可信度和可用度。反之则达不到评价的效果。
4.2.确定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涵盖了为什么评价,评价应该达到什么目的。高职是专门为企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所以高职学生职业能力评价体系构建的过程中,要以职业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作为其标准。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评价应该从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养目标三个方面入手。
4.3.根据学生职业能力的内涵指标进行指标分解
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由专业能力和关键能力这两个主要的方面构成:
专业能力是由专业知识能力、专业技能及专业态度组成的,它是学生通过专业理论学习后经过专业实践获得的相关岗位技能。如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说,建筑施工、建筑力学、建筑绘图施工现场勘测和管理等都是必须具备的知识和技能。当然也包括创新能力、表达能力等能力。在不同领域专业态度的表现则不同,如:技术员在工作中努力进行技术研发和改造,不断学习和提高自身能力。所以学生在具体的工作中能吃苦耐劳、敬业进取就是专业态度最具体的表现。
关键能力又称为职业核心能力,指学生除了专业岗位能力之外获得的跨专业、多功能和不受时间限制的能力,以及具有不断地克服知识老化而终身持续学习的能力,它包含了基础关键能力、核心关键能力和社会关键能力三个方面。
4.4 高职学生职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中各项指标所占权重
随着以“就业为导向、素质为本位、能力为核心”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充分认识,我们需要仔细研究高职职业能力培养的评价机制并进行改革,为高职职业能力评价提供依据,为教师、学生提供更为直观、简便、理想的评价途径。
基金项目:本文系省级课题《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研究》的中期研究成果成果之一,是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研究》的项目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
李晓红(1975-),女,湖北随州人,讲师,大学学历,主要从事职业教育及教学督导方面的研究与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