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地方新建本科高校随着办学时间的推进和办学经验的积累,现在越趋走向成熟,为了明确其办学特色定位和未来发展战略,同时响应我国现代职业教育的部署,地方新建本科高校正努力在转型发展中前进,而校企合作正是转型发展背景下的科学产物,是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本文以探究地方新建本科院校校企合作的模式为出发点,促进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
关键词:转型发展;校企合作;路径研究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方式的转变,产业机构不断升级,经济市场上对人类的需求量逐渐增大,用人标准逐步提高,地方新建本科院在创建时期,努力提升教学质量,保证教学条件,培育办学特色,经过多年的积累,现可以形成一些相对突出的专业,构建部分重点学科,逐渐显露出学校的专业特色以及自身优势,在新一轮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在转型发展期间要逐步实现新建本科院校特色办学定位,特色专业建设,打造核心竞争力,培养学生彰显出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复合型人才、拔尖创新人才,根据各个地方的产业发展需要来加强专业建设和应用型人才培养,从而服务于地方经济。校企合作作为高校转型发展的主要路径,不仅能够实现将专业知识理论与企业用人需求的相互整合,为行业和地方建设提供人才保证和社会服务,同时,也创新了教学模式,增强学校的整体实力,带动企业的长久发展。
1 地方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期校企合作发挥的巨大作用
1.1校企合作有效加强专业和产业的衔接
学校的根本目的是培养人才,不管高校的发展历程进行到了哪一个阶段,人才高质量培养一直是我们所追求的,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的起步时间比较晚,学校定位不清晰,专业特色不突出,师资力量薄弱都是存在的问题,现在还面临着向应用技术型转型,可以说,对于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的挑战是非常巨大的,然而,挑战既是机遇,在学校转型发展期间,我们可以发掘自己的专业特色,利用所在区域的产业发展成果,对接发展战略,对接产业需求,引入“入企入校”机制,及时了解社会需求,增加专业的应用型,强化专业内涵,结合当地优势产业资源,形成特色办学,特色专业,保证应用型人才的输出,使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社会满意度不断提高。
1.2.校企合作是推进课程体系改革的驱动力
在转型之前,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的课程体系构建多数中规中矩,以学术型为主,转型要求我们的课程体系要结合行业企业的需求,突出我们课程体系的应用性,因此,为了能够顺利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我们需要从校企合作为出发点,认真分析区域经济发展趋势和行业、企业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深入企业进行调研,结合需求推进课程体系重构、教学内容改革,使学生在课堂中能够认识学习到市场需求的方向,同时强化学生的实践教学环节,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职业能力。
1.3.校企合作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关键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核心是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校企合作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校外实习基地,还可以借助企业获取更多可利用的实践教学资源,通过校企合作,增强学生的实践机会,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企业也可以通过与学校的合作,更多的参与到教学中,按照用人需求直接培养学生,节约了资源,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1.4.校企合作促进了双师型队伍建设
培养学生与社会接轨,也意味着老师不再只待在校园里,应用技术型大学要求老师除了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水准之外,还要有较高的实践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要提升个人的实践能力,增加企业实践经验,师资队伍建设的考核指标除了常规的学历、科研能力等,还要有老师的实际操作能力,因此,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迫在眉睫,合理利用校企合作的平台,促进专业实践能力加强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2 转型发展中校企合作的基本思路
2.1.立足地方,深化校企合作
转型高校要积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共同培养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探索自己特色办学之路,立足地方经济发展,加强与产业、行业的对接,加深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将校企合作真正落实在人才培养的环节中,塑造有能力服务当地企业的合格人才,同时,企业也要加大力度与高校合作,通过共同培养来解决自身的用人需求,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技术改造,实现学校和企业的双赢。
2.2.创新合作方式,丰富合作办学内涵
学校与企业协同创新,丰富合作办学内涵,更有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在合作过程中,不仅限于固有的合作模式,在保证双方各有所需的前提下,学校可以专业和培养模式加以调整,增加“订单”模式、工学结合模式、实验班模式、共同研发模式以及与企业多元化合作模式,面向新经济、新产业、新技术构建校企合作项目内容,侧重专业特色与实用性,合作开展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就业,合作打造创新创业项目,完成横向课题研究等方面。
2.3.建立与企业长久关系,助力学校转型发展
校企合作共同教育,要率先完善规章制度,保证学校和企业的运行流程,维护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持续进行,学校深入了解企业对科技、人才的需求,提供优秀教师去企业进行培训,提升双师型教师的能力,不断加强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契合度,并且及时对校企合作的成效进行评估,不断吸收用人反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区域经济建设提供所需的优秀人才,最大限度的发挥应用技术型高校的重要作用。
3 校企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主要路径
3.1、强化实践教学力度,构建校企互建基地
应用型高校应该着力突出实践教学环节,构建校企互建基地是校企合作种比较普遍的合作方式,学校在企业、学校在企业、行业挂牌建立实习就业基地,企业在校方设置人才培养基地。这种合作模式可以给学生提供实习单位和就业参考,企业也可以通过学校招收人才,这种模式操作简单,合作空间大,得到校企双方的一致认同。以地方新建本科院校—— 吉林工商学院为例,学校与长春大成集团、皓月集团、吉林紫鑫药业集团、禾丰集团、大北农集团和吉林大学农牧基地等企业合作,建设了10余家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基地和师生科学实验基地。全校实习就业基地、共建工作室、产业联盟等140多家。
3.2、人才培養模式多样化,开设定向班、特色班等进行联合培养
人才培养模式不再是单一的模块化设计,而是协同企业开展特色班、定向班等,依托企业用人标准,按需培养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联合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提供师资、企业提供实习平台和实践场地的方式予以推进。打造全新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学生能够更好的将校内学习专业知识过渡到企业的实际操纵中,快速进入社会,将试用期和实习期、毕业实习和岗前培训合二为一,节省了时间,创造了更多的经济效益。吉林工商学院多数专业已经先后同同北京尚观科技有限公司、达内时代科技集团、东软睿道教育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进行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并且成立新道会计学院、达内工厂学院开展校企联合培养学生工作;开设新道特色班正保管理会计班等定向联合培养班级。
3.3、共建实验室、工作室,推进产业与行业对接
为了更好的满足区域产业发展需求和自身专业建设基础,共建实验室、工作室有助于提升学校专业与地方产业的吻合度,吉林工商学院二级分院与六家公司签订了共建专业工作室协议,有两家公司计划进驻我院设立分支机构。与吉林省中视润德文化传播公司、长春信新诺达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吉林省新风尚文化创意有限公司、长春乾元文化服务有限公司、北京千峰科技有限公司六家公司合作共同建立建设知合动画工作室、中视润德影视制作室、新诺达品牌策划工作室、新风尚动漫游戏工作室、乾元文化服务工作室和千锋互联UI工作室等六个专业工作室,初步建立由企业参与研究制定应用技术型真题真做与任务驱动的实践教学体系。
基金项目:吉林工商学院2017年度校级教改课题
作者简介:
张韵钧(1987-),吉林工商学院教务处,讲师。
关键词:转型发展;校企合作;路径研究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方式的转变,产业机构不断升级,经济市场上对人类的需求量逐渐增大,用人标准逐步提高,地方新建本科院在创建时期,努力提升教学质量,保证教学条件,培育办学特色,经过多年的积累,现可以形成一些相对突出的专业,构建部分重点学科,逐渐显露出学校的专业特色以及自身优势,在新一轮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在转型发展期间要逐步实现新建本科院校特色办学定位,特色专业建设,打造核心竞争力,培养学生彰显出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复合型人才、拔尖创新人才,根据各个地方的产业发展需要来加强专业建设和应用型人才培养,从而服务于地方经济。校企合作作为高校转型发展的主要路径,不仅能够实现将专业知识理论与企业用人需求的相互整合,为行业和地方建设提供人才保证和社会服务,同时,也创新了教学模式,增强学校的整体实力,带动企业的长久发展。
1 地方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期校企合作发挥的巨大作用
1.1校企合作有效加强专业和产业的衔接
学校的根本目的是培养人才,不管高校的发展历程进行到了哪一个阶段,人才高质量培养一直是我们所追求的,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的起步时间比较晚,学校定位不清晰,专业特色不突出,师资力量薄弱都是存在的问题,现在还面临着向应用技术型转型,可以说,对于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的挑战是非常巨大的,然而,挑战既是机遇,在学校转型发展期间,我们可以发掘自己的专业特色,利用所在区域的产业发展成果,对接发展战略,对接产业需求,引入“入企入校”机制,及时了解社会需求,增加专业的应用型,强化专业内涵,结合当地优势产业资源,形成特色办学,特色专业,保证应用型人才的输出,使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社会满意度不断提高。
1.2.校企合作是推进课程体系改革的驱动力
在转型之前,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的课程体系构建多数中规中矩,以学术型为主,转型要求我们的课程体系要结合行业企业的需求,突出我们课程体系的应用性,因此,为了能够顺利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我们需要从校企合作为出发点,认真分析区域经济发展趋势和行业、企业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深入企业进行调研,结合需求推进课程体系重构、教学内容改革,使学生在课堂中能够认识学习到市场需求的方向,同时强化学生的实践教学环节,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职业能力。
1.3.校企合作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关键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核心是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校企合作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校外实习基地,还可以借助企业获取更多可利用的实践教学资源,通过校企合作,增强学生的实践机会,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企业也可以通过与学校的合作,更多的参与到教学中,按照用人需求直接培养学生,节约了资源,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1.4.校企合作促进了双师型队伍建设
培养学生与社会接轨,也意味着老师不再只待在校园里,应用技术型大学要求老师除了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水准之外,还要有较高的实践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要提升个人的实践能力,增加企业实践经验,师资队伍建设的考核指标除了常规的学历、科研能力等,还要有老师的实际操作能力,因此,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迫在眉睫,合理利用校企合作的平台,促进专业实践能力加强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2 转型发展中校企合作的基本思路
2.1.立足地方,深化校企合作
转型高校要积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共同培养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探索自己特色办学之路,立足地方经济发展,加强与产业、行业的对接,加深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将校企合作真正落实在人才培养的环节中,塑造有能力服务当地企业的合格人才,同时,企业也要加大力度与高校合作,通过共同培养来解决自身的用人需求,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技术改造,实现学校和企业的双赢。
2.2.创新合作方式,丰富合作办学内涵
学校与企业协同创新,丰富合作办学内涵,更有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在合作过程中,不仅限于固有的合作模式,在保证双方各有所需的前提下,学校可以专业和培养模式加以调整,增加“订单”模式、工学结合模式、实验班模式、共同研发模式以及与企业多元化合作模式,面向新经济、新产业、新技术构建校企合作项目内容,侧重专业特色与实用性,合作开展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就业,合作打造创新创业项目,完成横向课题研究等方面。
2.3.建立与企业长久关系,助力学校转型发展
校企合作共同教育,要率先完善规章制度,保证学校和企业的运行流程,维护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持续进行,学校深入了解企业对科技、人才的需求,提供优秀教师去企业进行培训,提升双师型教师的能力,不断加强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契合度,并且及时对校企合作的成效进行评估,不断吸收用人反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区域经济建设提供所需的优秀人才,最大限度的发挥应用技术型高校的重要作用。
3 校企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主要路径
3.1、强化实践教学力度,构建校企互建基地
应用型高校应该着力突出实践教学环节,构建校企互建基地是校企合作种比较普遍的合作方式,学校在企业、学校在企业、行业挂牌建立实习就业基地,企业在校方设置人才培养基地。这种合作模式可以给学生提供实习单位和就业参考,企业也可以通过学校招收人才,这种模式操作简单,合作空间大,得到校企双方的一致认同。以地方新建本科院校—— 吉林工商学院为例,学校与长春大成集团、皓月集团、吉林紫鑫药业集团、禾丰集团、大北农集团和吉林大学农牧基地等企业合作,建设了10余家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基地和师生科学实验基地。全校实习就业基地、共建工作室、产业联盟等140多家。
3.2、人才培養模式多样化,开设定向班、特色班等进行联合培养
人才培养模式不再是单一的模块化设计,而是协同企业开展特色班、定向班等,依托企业用人标准,按需培养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联合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提供师资、企业提供实习平台和实践场地的方式予以推进。打造全新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学生能够更好的将校内学习专业知识过渡到企业的实际操纵中,快速进入社会,将试用期和实习期、毕业实习和岗前培训合二为一,节省了时间,创造了更多的经济效益。吉林工商学院多数专业已经先后同同北京尚观科技有限公司、达内时代科技集团、东软睿道教育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进行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并且成立新道会计学院、达内工厂学院开展校企联合培养学生工作;开设新道特色班正保管理会计班等定向联合培养班级。
3.3、共建实验室、工作室,推进产业与行业对接
为了更好的满足区域产业发展需求和自身专业建设基础,共建实验室、工作室有助于提升学校专业与地方产业的吻合度,吉林工商学院二级分院与六家公司签订了共建专业工作室协议,有两家公司计划进驻我院设立分支机构。与吉林省中视润德文化传播公司、长春信新诺达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吉林省新风尚文化创意有限公司、长春乾元文化服务有限公司、北京千峰科技有限公司六家公司合作共同建立建设知合动画工作室、中视润德影视制作室、新诺达品牌策划工作室、新风尚动漫游戏工作室、乾元文化服务工作室和千锋互联UI工作室等六个专业工作室,初步建立由企业参与研究制定应用技术型真题真做与任务驱动的实践教学体系。
基金项目:吉林工商学院2017年度校级教改课题
作者简介:
张韵钧(1987-),吉林工商学院教务处,讲师。